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互聯網+」,為農業服務鑿開低成本通道

本報首席記者 趙允 記者 王海明

「大農圈」創始人、楊凌農圈信息科技公司總經理曹昂自認,這兩年過得忙忙碌碌,但卻異常充實,和一批農業專家站在一個戰壕,他將「大農圈」真正打造成一個農業大數據惠民應用平台,這個平台不但能惠及地區產業發展,助力區域農產品品牌提升,更能使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合作社和普通農戶從中普遍受益。如何將「互聯網+農業」加出新意,將「大農圈」打造成為一個老百姓「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的服務平台?曹昂的思路很明確,掌握大數據是根基,而做到「精準推送」是關鍵。集思廣益后,他為「大農圈」融入了專家資源、市場信息、農科技術、農業政策等因素,為「互聯網+農業」真正鑿通了一條低成本、可共享的信息通道。

「互聯網+大數據」精準推送,破解農產品賣難問題

2016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萬崖村2000畝12000噸芹菜嚴重滯銷,當地菜農面臨芹菜「三毛錢賣賠本,四毛錢賣無人問津」的困境。得知這一消息后,「大農圈」快速行動,利用平台的大數據精準推送,將這一消息及時發布出去。

信息發布后的短短四天時間,全國各地芹菜客商紛紛湧入萬崖村,銷路打開了,萬崖村的芹菜價格也跟著從起初的0.3元/斤不斷上漲,最高漲至1.2元/斤,平均價格穩定在0.6元/斤。而火爆的銷售,也讓萬崖村成為去年西吉縣的芹菜銷售集散地。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萬崖村直接帶動西吉縣全縣7萬畝42萬噸芹菜的銷售,按照每斤芹菜增收0.3元計算,西吉縣因此增收逾2.5億元。

而就在西吉縣芹菜售罄之時,寧夏回族自治區與西吉縣毗鄰的中衛市海原縣的芹菜仍嚴重滯銷,很多芹菜只能爛在地里。萬崖村客商去那裡后,村民才開始挖菜售賣。從滯銷到暢銷,這場銷售狀況「大反轉」的背後,不得不說,是「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的巨大威力。

「信息不暢是導致多數農產品滯銷情況發生的根源,『大農圈』平台致力於做的就是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打通信息通道,實現信息的低成本精準推送。」曹昂表示。

「互聯網+科普扶貧」低成本造血,助力農業持續發展

當然,在「大農圈」團隊眼裡,互聯網的用武之地不止如此。精準扶貧工作在全國上下如火如荼開展的當下,「大農圈」團隊同樣心繫扶貧,但和「授人以魚」相比,他們更願意通過科普扶貧的方法「授人以漁」。

「搞科普扶貧,單純依靠專家下鄉搞培訓,不但群眾受益面過窄,而且存在後續問題無法跟進、成本過高等問題。」曹昂深知傳統科普扶貧的局限性。所以,除了繼續做好線下培訓外,如何讓更多的農業科技信息低成本為更多農戶所享用,成為他帶領的團隊所思考的問題。反覆斟酌后,「互聯網+科普扶貧」成為他的著力點,而「大農圈」成為他們配合線下培訓,進行線上農業信息服務的主陣地。

方向確定了,一系列工作也隨之有序展開:制定詳細的培訓計劃和方案,除了帶專家深入一線,為廣大農戶帶去最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外,還在線下通過培訓手冊教農戶巧用網路資源。在線上,農戶可在「大農圈」的平台上,通過文字、語音和專家進行互動,還可收看各學科專家的視頻直播,獲取農業技術和市場類相關信息、資訊。

「在『大農圈』,信息是共享的,讓科普扶貧上網,不但節約了扶貧成本,還擴大了扶貧工作的受眾面,激活了貧困群體的『造血功能』,通過走好農技推廣的『最後一公里』,實現了可持續發展。」「大農圈」專家團隊成員、陝西省甘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楊凌金薯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渭兵評價表示。

大農思享會線上線下合力,提升區域農產品品牌價值

在運用「互聯網+」助農發展的進程中,大農思享會也是「大農圈」服務的一個支點。該平台通過邀請一些農業大咖把脈農業產業發展,以此來提升農產品的品牌影響力,推動區域產業發展。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第二屆大農思享會在陝西省蒲城縣召開,主題是「從蒲城西瓜看農業供給側改革」,得益於大農思享會線上線下的推廣宣傳,2016年,在全國西瓜市場低迷的情況下,蒲城西瓜賣出的價格比全國同類西瓜高出20%。

當然,從大農思享會中受益的區域農產品品牌不單有蒲城西瓜,還有陝西省合陽縣黑池鎮和陝西省綏德縣崔家灣鎮的紅薯等。

第三屆大農思享會以「從黑池紅薯看特色產業創新轉型」為主題,邀請國內著名紅薯專家馬代夫、朱渭兵等六名專家,從產業、技術、市場、品牌推廣幾個方面為合陽有機紅薯發展做出指導。最終,通過線上線下合力推廣,黑池紅薯的知名度得到全面提升,有機紅薯的市場價格也得以攀升,賣到了10元/斤。會後,黑池鎮鎮長雷軍讚揚:「『大農圈』直接推動了我們紅薯產業的發展,是打造『有機紅薯第一鎮』的有力推手。」

第四屆大農思享會以「把脈崔家灣紅薯產業,看綏德紅薯發展走勢」為主題,會後,崔家灣的優質紅薯像「綏德漢」優秀男人一樣,傳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據統計,在這場活動期間,「大農圈」點擊量突破32000人次、點贊452次、留言1000餘條,紙媒和電視傳播受益人次更是以數十萬計。同樣,僅在活動期間,打電話諮詢和購買的人數達450餘人,下單320人,成交285單,成交量4800公斤,成交額達48000元。

「『大農圈』的傳播,解決了農業科技成果轉換難的問題,放大了區域農產品品牌價值,對促進區域產業發展作用非常明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王徵兵說。

網聚農業人力量,個性化方案定製造福農業發展

網聚農業人力量,為用戶和市場對接搭橋,讓信息在共享中為更多人受益,讓農戶足不出戶,用極低費用,便可利用到農業科技智力和全國市場人脈雙重資源,並可從中獲取屬於自身的個性化指導方案,這一切,「大農圈」均悉數做到。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下一步,「大農圈」將利用大數據對用戶進行全面的產業識別和知識需求識別,並以此來為其展開精準的信息推送。而同時,用戶還可以通過信息訂閱,獲取更多農產品管理技術和市場信息。在大數據的背景下,架設信息共享的橋樑,讓更多老百姓成為「互聯網+農業」的參與者和受益人。不可否認,利用互聯網平台,「大農圈」團隊正讓農業人力量,在信息時代下,無限放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