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河北傳媒學院志願者調研關愛老年人養老問題

原標題:河北傳媒學院志願者調研關愛老年人養老問題

青年網石家莊9月5日電(通訊員 呂晨)8月19日,河北傳媒學院青春河傳團隊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贊皇縣土門鄉寺峪村進行調研。放慢腳步與老人的交流,感受歲月中的愁苦與喜樂。隊員們從老人生活狀態著手進行走訪調查養老究竟「養」在哪裡?

養老,是清淡一生

「我最開心的是自己這個歲數還能養十來只雞,還有雞蛋吃,還不用買雞蛋。」這是84歲的王奶奶笑呵呵的告訴我們的。

老人已經獨自生活11年,她平時早上六點出門,八點多就坐在路邊的大核桃樹下休息,傍晚五六點再回到家中,隊員們與村中老幹部在路上偶遇老人,她戴著素色的發箍,將頭髮整齊的順在耳後,背是駝的一隻手背在身後,另一隻手拄著拐杖。隊員們跟著老人一路走到她家,院子里都是亂糟糟的廢棄建材,兩棟還未完工的房子,而老人住在新房子旁邊的破舊平房。老人指給我們看說「那是大兒子住的,另一個是給二兒子住的。」

隊員們來到老人家中屋內被老人收拾的格外敞亮,被子整整齊齊的疊好,桌子也是一塵不染。老人說她共有六個子女,孩子們偶爾來看看她,自己平時喂餵雞撿雞蛋,外出采草藥晒乾拿去賣,她說:「我不想拖累子女花他們的錢,自己將就著也能過,不想成為他們的負擔。」提起家裡的事,老人最惦記的是小兒子,小兒子家中條件並不好,卻還是拿出錢來為老人買了一台冰箱。而隊員們打開冰箱看的時候,冰箱里躺著孤零零的兩個白面饅頭。

回想當年,老人有些激動,揮舞著雙手給我們邊講邊比劃,她躲過鬼子,為了活下來乞過討,上山靠吃樹葉吃樹皮挺過了這些苦難的時期。「老婆子可不比你們,你們現在太幸福了。」?老人提及過去不忘讓年輕的隊員們與現在的生活做對比珍惜當下。

問起養老政策和扶貧政策,老人表示並不清楚這些東西,並沒有人將信息傳達到位,加上老人身體狀況不允許並不能到相關部門與工作人員面對面交談,老人表示自己即使得病也不去看醫生,覺得太費錢,她說:「抗過去就不去看醫生了。」

八旬老人為隊員們介紹這台冰箱的由來。青年網通訊員 連若文 攝

有兩位年邁的老人生活在狹小的平房內,兩人均患病,無人照顧,只有彼此陪伴。兩位老人已年過七旬,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每月會分別給予他們90元的養老補助金,這使兩位經濟拮据的老人有了較為穩定的生活資金。子女外出務工偶爾回家,老兩口守著種著幾棵棗樹和幾株花生以及兩棵核桃樹的一畝地。老人無法長時間站立,奶奶也駝著背,兩個人站在棗樹下只能摘到棗樹最下層的棗,再拿著一點棗去換錢,對他們來說這660平方米的土地是生計也是對在外親人的念想。

據悉,在醫療方面,將農村貧困家庭全部納入到了醫療保障範圍,報銷比例逐年增大,對報銷的藥品範圍也擴大,對於符合條件的貧困農民在醫保範圍外費用「零起付線」報銷70%。在養老補貼方面,按照每人每年100元的標準,由財政給予一次性補貼。

而少數老人卻不清楚相關政策以及自己能否體會到政府的福利,於是隊員們向老人們普及了低保戶以及新農合等相關的政策,也讓老人們意識到這些政策的重要性。隊員們體會到養老需要一份「孝」,這份「孝」是子女盡其責,政府將養老政策落實到人,自己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

養老,是擼起袖子

多數老人都是苦了一輩子的,尤其是農村的老人,種了一輩子莊稼,為莊稼喜為莊稼憂。從86年開始,老一輩的窮苦人家率先進行果樹種植,早先用炸藥開山這種最原始的方法,為貧窮的村莊炸出了一條謀生存的路子,縣裡還派來了「樹醫生」教大家如何修剪、打葯,村裡因為種植果樹發展起來了,錢也開始慢慢進了大家的腰包。72歲的王書勤老人就是這批靠果樹起家的人之一。

大兒子與兒媳在家裡同王老人一起種植果樹,日積月累已經種植了十幾畝地,三人開墾田地從到播種一直到採摘,年復一年,老人說這就是個用「年」記時間的事,一畝一畝的辛勤開墾換來的是自然的饋贈。

受到自然饋贈的還有王秀平老人,經歷過飢荒,那時候老人和其他同志們靠著吃楊樹葉過活,將楊葉拿水焯一下,泡出苦味,再放入玉米面炸一炸......說到這裡,老人有些哽咽,眼睛看向屋外,彷彿時間停留在那個時候。2005年左右,老人與其他人合作進行土地承包,那時候因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富了一批人,而王老人就是這個政策的受益者之一,光蘋果樹就種植了800多棵,他也成為了當時村裡的「萬元戶」。

隊員們正在詢問村中老幹部與村民關於果樹種植的情況。青年網通訊員 趙婷 攝

石家莊市贊皇縣土門鄉寺峪村是一個坐落在山谷之中的村莊,從縣城到村落,途中隨處可見的果樹這是寺峪村的特色也是村中百姓的「根」。老一輩子的人拒絕懶惰不願意拖累子女,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著一雙手為自己拼出了一條謀生的路。耕地、施肥、播種等步驟下來,收入甚微,投入不小收成少得可憐。同時這預示著寺峪村之後迎來的脫貧改革——是對未來生活的一場革命。

養老,是憶苦思甜

「毛主席領導著大家打天下,而我們這一輩是干天下。」這是王國平老人說過最多的一句話,他和老伴共同經營一家小超市。第一次見到老人的時候,老人並不在超市,超市與後院相通,在後院找到了正在做床頭的他。

院子里滾動著被削下的木屑,他穿了一個白色的大背心,他的朋友王新民老人也在。他停下了手中的活,坐在院子的大梧桐樹下接受隊員們的訪談。

老人們吃過不少苦,餓過肚子,窮到乞討,這些他們都經歷過。王國平老人指著我們說:「你們真是幸福,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年輕人不要懶惰,不要以為老人們口述的歷史都是假的,不能忘記歷史啊。」他搖搖頭,眼神黯淡下來,他經歷過灰色的年代,直到過去有多苦對比過去當今又有多少幸福。

王國平老人不曾忘記過去受過的苦與累,老人說其實都希望孩子們能夠留在身邊陪伴但又怕拖累他們,希望能住養老院。在走訪過程中,我們了解到寺峪村並無養老機構,少數老人表示自己有「為了安度晚年,不拖累子女而住進養老院」的意向。

在隊員們問到「幸福標準」的時候,王國平老人說:「標準每個人都不同,有些人就不知足,我們這輩的人的幸福就是對比過去感覺現在很幸福,能吃到白面饅頭。」

對於未來的幸福標準,王新民老人有很多的想法,他用紙卷了一個煙捲,點燃猛吸了一口,他說希望未來的寺峪村真的可以變得像天堂:國家能夠更加重視人才的培養,希望能出現更多的大學生。

王國平老人(左2)為隊員們講述過去的事。青年網通訊員 趙麗冬 攝

在已經進入了老齡化時代,農村的養老方式處於最原始的家庭養老。可在走訪過程中,多數老人處於孤寡狀態,老無所依情況嚴峻。

自古以來提倡「孝道」,而「孝道」更多的被理解為「孝」和「順」,一方面是陪伴,另一方面是兒女能夠順著老人的意思做事,然而不走「孝道」是不可行的,只走「孝道」是不夠的,多數的村民(包括老人和青壯年)表示經濟拮据無法解決養老問題。

對於養老,是兒女能夠讓老人踏實,在工作之餘有更多的陪伴;是老人擁有給自己笑對人生的積極態度,能夠安度晚年;是要讓村民們深刻了解以及深切體會到政策福利的落實, 是這各方的付出能夠像輸液一樣一點一滴切切實實的治好老百姓的不安。

隊員們讓孩子在太奶奶的陪伴下寫下自己的名字。青年網通訊員 呂晨 攝

青春河傳團隊隊員們走訪寺峪村老人家中,通過與老人們交流了解不同老人的生活,聽老人們講述過去的歲月,記錄下他們的故事,並為老人拍攝下日常生活中的幸福瞬間,並為老人們送上這份特別的禮物。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