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園,顧名思義就有很深的文化內涵,裡面有當年乾隆學習求知的「探知書屋」、拜佛的「小香幢」、讀書的「清閟閣」。現在的承德人不光在此唱歌彈琴,也是文人墨客吟詩作畫、談古論今的場所。
文園獅子林位於水心榭東,仿蘇州獅子林建於銀湖中的一個島上,乾隆皇帝提名文園獅子林。文園布局緊湊,建築精巧,假山峻峭,江南園林特點突出。文園是園中之園,共十六景,有門殿、虹橋、假山、雲林石室、蹬道、占峰亭、納景堂、清閟閣、藤架、清淑齋、小香幢、延景樓、探真書屋、畫肪、橫碧軒、水門。附近有枕煙亭、牣魚亭。
文園獅子林是仿元代著名大畫家倪瓚(字雲林)畫的《獅子林圖卷》和蘇州獅子林景觀而建造的。據史料記載:元朝末年,僧人惟則(又叫天如禪師)為紀念他們老師中絳和尚(即普應國師),在蘇州城的東北建一座佛寺。因為中絳原居住在天目山獅子岩,所以,為佛寺取名為「獅子林」。後來又改名為「獅林寺」、「聖恩寺」。乾隆皇帝南巡時,曾遊覽此園,喜愛萬分,命畫師繪圖北歸。他下旨以《獅子林圖卷》為樣本和仿蘇州獅子林的意境,在北京圓明園內長春園以及避暑山莊各修了一座同名建築。
避暑山莊的文園獅子林建於乾隆三十九年(公元一七七四年),完成於乾隆四十三年(公元一七七八年),共耗白銀七萬六千三百七十九兩。乾隆皇帝仿蘇州文園題了十六景,在這些景觀中,亭閣別緻,沿頂石林參差,怪峰嶙峋,亭台錯落,水繞洞行,結構精巧,布局靈活。乾隆皇帝親臨此地,感到如游圖畫中,對十六景曾即興吟詩題詞,誇耀這處仿南方造園藝術的精華和別具一格的風趣。
文園獅子林在日本侵佔熱河時被毀,僅存基址。1992年,承德市民為了弘揚祖國文化,再現山莊輝煌,自發開展了「愛我中華,修我文園」的活動,上至省、市領導,下至中國小生紛紛為修復文園捐款。目前,文園已對外開放。
承德避暑山莊文園獅子林建於乾隆三十一年(1767),為仿蘇州獅子林而建,園內假山崎嶇,建築精巧玲瓏,具有元代大畫家倪雲林筆下的獅子林圖及江南私家園林小中見大的意蘊。園內十六景為:獅子林、虹橋、假山、納景堂、清心閣、藤架、磴道、占峰亭、清淑齋、小香幢、探真書屋、延景樓、畫舫、雲林石窟、橫碧軒、水門。
承德避暑山莊文園獅子林和水心榭隔東湖相對,似一個精雕細琢的巨大盆景坐落在湖面上,置身園內,處處美景如畫,好似天宮樓閣。該島以圍牆環繞,獨立成園,佔地面積7436平方米,精巧秀麗,筆者每去文園,都有一種遊玩在江南園林之中的感覺。
島內有6座形狀各異,位置不同的小亭子,那占峰亭就在一進門的左山坡上,歌聲就來自這裡。他們不是什麼專業藝人,他們只是承德市民間的文藝愛好者,不論春夏秋冬的自由組合。裡面還有幾個小亭子里也有個別操練的。
承德避暑山莊的獅子林從開始就本著園中之園的宗旨,布局自然,峰迴路轉,園內以假山疊石為主體,是外形仿蘇州獅子林最明顯之處。建築形式有廳、堂、殿、閣、亭、選、齋、堂20餘處,乾隆皇帝題額16景,星羅棋布的散落在碧水與假山之間,構成一幅奇麗的圖畫,不似仙境勝似仙境。
往期回顧
徵稿啟事
承德旅遊是一個開放的平台,無論你是承德土著還是外來遊客,都可以把在承德生活、旅行的點滴記憶時刻分享給大家。可以是美景故事、遊記心得、也可以是散文隨筆,我們期待與您一起分享在承德的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