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零差價后還有人覺得葯價貴 為什麼?

近日北京市衛計委官方對外公布監測數據顯示,新醫改實行后監測單位(全市373家醫療機構)總門急診量約2261.4萬人次,比去年同期減少8.46%,其中,二三級醫院總門急診量同比分別下降了12.58%與4.54%,一級醫院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增加7.6%,分級診療效果逐漸顯現。

截至6月7日,藥品陽光採購累計節約費用8.42億元。但是在部分患者的感受卻不是如此。

近日,在知乎上,「為什麼現在挂號費都25或者30一位了,醫生開的葯還是那麼貴?」的問題引起大家的討論,瀏覽量超過50萬。388個回答主分為「專業從業者科普」和「患者親身體驗」,億邦動力網篩選出兩個回答來對「開藥貴」這個患者關注的問題進行解釋:尚方慧診(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醫生)假設醫生開的藥物價格是由醫生和/或醫院決定的--然而並不是。藥品價格貴和醫院基本無關。藥品是集中招標后定價的,價格多少基本和醫生/醫院無關。醫院和醫生對絕大多數藥物價格沒有影響力,如果有,那就是醫院選擇讓收益大的藥物入院(很多是國產的很爛的葯),而不是最便宜或者藥效最好或者性價比最高的葯。

藥品價格貴主要是:1)藥物研發生產能力差,好點的葯都是進口的,不貴才怪,很多美國的葯和器械,國內賣的比美國都還要貴。

2)流通環節太多,想要沾油水的手太多,醫生只是其中你們看得到的最弱的一環,被暴露出來了一有事就被推出來當擋箭牌;藏在後面的才是大頭。嗯,就是這麼坑爹。假設藥品降價后,給醫生回扣少了,所以醫生過度醫療的動機少了--然而並不是。這取決於多種因素的影響,藥物競爭的情況、廠家的利潤空間等。長期來看對藥品回扣的影響不知知,大概率事件是整體會降低藥品回扣。

假設門診費漲價后,醫生的收入會因為門診費的上漲獲益很多--然而並不是。

雖然門診漲價了,但門診收費並不算高,占醫院收入比重也不大。藥品取消加成,檢測費用下降后,醫院整體收入是下降的,門診收入的上漲並不能抵消其他收入的下降,而國家並不因此而增加補貼。醫院整體收益並不上漲的大環境下,醫生會因為門診費漲價而收入不變或上升基本可能性是很小的。

當然單次門診的分成肯定是比以前多了,所以有知乎用戶說有的醫生非把一次門診搞成幾次門診,也真是醉了!當然了,也有科室效益增加的,譬如腫瘤放療科室,因為主要是醫療服務,漲價漲的就是醫療服務啊。

目前從醫改中受益的科室是極少數。當然了,漲價後門診費也還是不貴,門診體驗也確實很差就是了。

這是兩個很難同時調和的問題,不可能總是又便宜又好,不符合基本原則。假設醫生收入主要靠藥物回扣,那麼醫生收入因為門診費上漲增加后,醫生就會突然自我道德約束,不亂開藥過度醫療了--然而並不是。

以葯養醫有其開始的背景和動機,但是到現在已經變成一種基本的潛規則了。就算醫生陽光收入大幅上升,也不見得會改變拿回扣的習慣。改變這要通過系統性的、長期的努力,而不是醫生的自律或道德。美國日本台灣等地都經歷過這種情況,花了很長時間才改變過來。一方面提升醫生陽光收入,另一方面嚴格各種審查和懲罰機制,另一方面實行精英教育提升醫生准入門檻。HuangGavin烏貝用藥管理CEO放葯價一條生路。首先,醫保內的藥品在大部分地區已經是零差價,並且原則上否定二次議價,也就是說有關葯價的任何鍋和醫院和醫生無關,除非是非醫保的新特葯或者醫生推薦的其他品種,那是另外話題。這就意味著葯價是省級的統一招標或者陽光採購系統這樣的平台招標得出的,消費力弱的省談判力弱,價格會高一些,強力的省比如北京上海都是要求不高於全國最低價。鑒於各省招標措施為不完全一樣,最重要的是葯監局的原研葯對照的生物等效性BE還沒有徹底推行覆蓋全品種,便宜的葯你敢用嗎?

你以前吃的葯,也許價格低,但是是第五種上市的同類藥品的時候,它的有效成分只要有原研葯(0.75)^5=24%就可以上市,價格是便宜,原料才人家的1/4,吃進去一肚子雜質,你敢用么?

為什麼醫改採用提高服務費降葯價的方式,不就是為了討好老百姓言必談葯價的習慣,本來醫療價格就應該漲,直接漲,而不是服務漲葯價跌,扭扭捏捏,結果還是被大家發現實際支出漲了,覺得被騙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