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三醫聯動」誰才是王炸?改革陣痛最終由誰來扛?

【一條財經「醫改調查」系列報道之五】

撰文:甄煒

醫改進入深水區,嚴格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才能持續「玩下去」!

由於醫療服務專業門檻較高而導致信息不對稱,在利益驅動下,醫院方面往往存在過度診療、多開藥、多檢查等行為!

從世界多國已有的經驗看,醫保支付「預付制」和按病種付費改革確實能夠有效控制醫療成本,增強民眾的「健康福祉和獲得感」!

承擔了「控制醫療成本」重任的各級醫院投身改革的動力有沒有?是什麼?夠不夠?仍值得深思!

【正文】

近兩個月來, 關於深化醫改的政策會議、文件接踵而至,紛至沓來;核心目標只有一個,就是醫保基金持續玩下去,並增進民眾的改革「獲得感」!

4月底,國家衛生計生委、財政部、發改委等七部委聯合下發通知要求,9月30號前,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所有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

4月18日,國務院批轉國家發改委《關於2017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要求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由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中央編辦、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國家發改委六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醫療、醫保、醫藥,三醫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基本醫保基金蛋糕越來越大,基金管理方的話語權越來越強。原來醫療機構、醫藥企業通過「藥品加成」、「以醫養葯」來共同針對醫保基金「鬥地主」的戰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新的三醫聯動、醫保支付改革中,醫保基金作為真正的金主,在醫保支付中話語權大增,正在成為「王炸」!

一方面醫保支付對醫院改革起著巨大的撬動作用,無論是宏觀層面的總額控費,中觀層面的看病費用支付方式改革,例如DRG、按床日付費等,微觀層面具體的醫保藥品支付標準,都會對醫生和患者的用藥行為起著指揮棒的作用;另一方面醫保目錄對醫藥發展起著巨大的撬動作用,通過目錄的調整支持新葯創新,對普葯,兒童葯,特效藥的生產起杠杠作用,通過和藥品企業的談判降低高價創新藥品的價格。

儘管醫保在三醫格局中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但從組織行為學的角度,醫保基金管理方卻天然具有較大的惰性,考慮得最多的是總額控費,確保醫保基金的承受能力和可持續性,確保醫保基金不崩盤。具體到醫保藥品目錄製度上面,往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對於醫保目錄調整沒有那麼迫切。

因此,國務院將「三醫聯動」列為今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之一,說明在新一輪醫改中,人社部也要像衛計委、發改委一樣承擔重要責任,而不是被動的支付方。

3月28日召開的全國醫改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強調,針對群眾反映的痛點、難點問題,進一步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大力推動醫療聯合體建設、全部取消藥品加成、醫保支付改革等取得突破,切實把改革成果轉化為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和獲得感。

那麼,就醫保支付改革而言,如何「突破」才能轉化為「健康福祉和獲得感」?各級醫院、各類醫藥企業又會因「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受到哪些影響?

嚴格「控費」,才能持續「玩下去」

2月20日,財政部、人保部和衛計委三部門聯合發布通知稱,要「加強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支預算管理,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減輕個人負擔,確保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基金可持續運行」。

這句話揭示出醫保支付改革的癥結!社保缺口越來越大,醫改進入深水區,嚴格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才能持續「玩下去」!換句話說,支付改革的重點是「確保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基金可持續運行」!

上述通知稱,「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自建立以來,覆蓋範圍不斷擴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在保障參保人員基本醫療需求、提高群眾健康水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面臨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基金運行壓力增大等問題,存在中長期不可持續的風險。不合理增長的醫療費用部分抵消了政府投入的效果,加重了社會和個人負擔。」

那麼,如何控費?原解放軍總醫院院長、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醫改政策專家諮詢組專家朱士俊說,「要從根本上遏制當前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只有通過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將原來的按服務項目付費改為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劉國恩也稱,醫療體制改革的關鍵核心在於支付手段的改革,通過此改革,能夠統一醫方和患方的利益,讓醫保能夠更好地發揮控費的作用。

朱士俊說,「這不是簡單地改改『收錢』的方式,而是推動醫院管理者的理念發生變化——從關注如何提高收入,到關注如何控制成本。更重要的是,這是推動醫院建設從外沿向內涵轉變。」

改革方式:「后付」改「預付」,「兩條腿走路」

上述三部委的通知要求,實施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統籌地區要結合本地實際,全面實施以總額預算為基礎,門診按人頭付費,住院按病種、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s)、按床日付費等多種方式相結合,適應不同人群、不同疾病及醫療服務特點的複合支付方式,逐步減少按項目付費,將支付方式改革覆蓋所有醫療機構和醫療服務。

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於明德表示,在新的醫保支付管理辦法中,將嘗試採取新的「兩條腿走路」的支付方式,患者按比例支付相應費用后,超出醫保方規定報銷的部分將由醫院承擔支付。

據了解,按項目付費屬於「后付制」,即先服務,后付費,最大的優點是簡便。但同時,由於醫療服務專業門檻較高而導致信息不對稱,在利益驅動下,醫院方面往往存在過度診療、多開藥、多檢查等行為!

有醫生就表示,「如果按服務來支付醫院費用,那醫院就會有過度使用診療服務的衝動和動力。」

與「后付制」相反的支付方式為「預付制」。朱士俊指出,「預付制」所帶來的一個好處就是能把醫療成本降到最低。它採用量化的辦法,通過大量的臨床數據,核算出每種條件下資源消耗的數值,從而決定應該給醫院多少補償。

公開資料顯示,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學者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來的。患者接受的治療與患者的病情有關而與醫院的特性無關;每個患者因其年齡、性別、主要和次要診斷以及合併症、併發症等因素的不同而消耗不同的資源。

據了解,2007年,德國在所有醫院中推廣DRG(疾病診斷相關組),實行按病種付費之後,德國750家醫院的平均醫療費降低了35%;平均住院時間降低了30%。

從世界多國已有的經驗看,醫保支付「預付制」和按病種付費改革確實能夠有效控制醫療成本,增強民眾的「健康福祉和獲得感」!

改革難點:醫院「控費」動力夠不夠?改革陣痛最終誰來「扛」?

任何改革都不可避免地觸動某些群體的利益,雖然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

顯然,改革后各級醫院將成為「控費」的主體!那麼,承擔了「控制醫療成本」重任的各級醫院投身改革的動力有沒有?是什麼?夠不夠?仍然值得深思!再就是,「控費」壓力背後的改革陣痛最終由誰來「扛」?

瑞銀證券醫藥分析師趙冰稱,「此次支付改革的核心就是希望調動醫院的積極性,通過醫院來進行藥品價格的二次議價,從而將藥品價格進一步往下降。」

於明德認為,為了不至於自掏腰包補貼葯價,醫院對這些高價葯的採購慾望將大大減少。如果最終落實,將會對包括跨國葯企在內的醫藥企業產生顛覆性的變化。

從福建省的藥品採購方案來看,醫保部門和醫院將更多地參與到葯價制定的過程中。

按照福建省方案,在今後福建省醫藥招標過程中將確定兩個價格:醫保的最高限價及醫保的支付價格。超出最高限價的部分都由醫院來承擔,醫保支付的價格和最高限價之間的價格由患者承擔。

「採用這樣的方法就是讓醫院的議價動力可以提高,也就是二次議價。隨著醫保改革的往下推進,在醫保目錄出台以後,不久將公布醫保支付改革,這一改革的核心思想就是由醫保來指導、支付藥品價格,在醫藥付費壓力下,整個藥品價格體系其實還是處於繼續下滑狀態。」趙冰表示。

瑞銀預計,在支付因素的影響下,下一個五年醫藥行業仍將迎來毛利率下滑的走勢。

有分析認為,由於醫療機構能夠掌握藥品真實的市場需求,因此以醫療機構為主體去壓低藥品價格,效率要比招標辦等非直接利益相關的政府部門更高。這也是醫保支付標準能夠引導形成藥品真實市場價的原因。

如此一來,葯企將面臨更大的降價壓力。業內人士稱,對於療效更優或者難以替代的創新葯,降價壓力不大;存在較多可替代品的高價藥品則面臨較大的降價壓力。比如,完成仿製葯一致性評價的進口原研葯、生產廠家較多的中成藥,部分有較多競爭替代品的中藥獨家品種,都面臨較大的降價壓力。(完)

「醫改調查」系列報道之一:涉及14億人用藥,如何看人社部「驚世之問」?

「醫改調查」系列報道之二:醫保用藥革命:苦等八年才調,不到兩月就變

「醫改調查」系列報道之三:醫保用藥報銷新政出台之際,看看其他國家如何

「醫改調查」系列報道之四:「說了也不敢寫」?起底醫保用藥調整的遊戲規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