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綠色債券認證待統一

本報記者徐衛星自2016年1月,浦發銀行 (

600000行情資料評論搜索

)、興業銀行 (

601166行情資料評論搜索

)分別發行境內首批綠色金融債券且全部實現超額認購后,各金融機構和企業紛紛參與。綠色債券市場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全年發行規模達2000億元,佔全球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的近40%,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發行市常2016年也被稱為綠色金融發展元年。

不過,截至目前,龐大的綠色債券規模並未獲得國際上的認可。在近日由環境科學學會綠色金融分會主辦的「綠色債券融資專題講座(第1期)」上,環境科學學會綠色金融分會秘書長楊秋生表示,與國際上蓬勃發展的綠色債券市場相比,目前還尚未發行獲得國際認證的綠色債券。

各家機構作用不同

據了解,目前國際上對「綠色債券」定義已有統一共識。全球範圍內,已被廣泛接受的標準是市場上接受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與國際金融機構合作推出綠色債券原則(GBP),以及由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開發的氣候債券標準(CBS)。

「在境內,債券市場發行綠色債券需要獲得相應監管部門的批准,且不同監管機構的綠色債券指引側重點是不同的。」楊秋生表示,目前活躍在資本市場上的綠色債券大致分為綠色金融債、綠色企業債、綠色公司債、非金融企業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綠色結構融資類工具等多種形式。根據債券監管部門劃分,國家發改委財金司主管綠色企業債券、證監會及深滬證券交易所主管綠色公司債券,人民銀行及交易商協會主管綠色金融債及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等。

「人民銀行側重於界定綠色項目類別,在項目劃分、條件界定、募集資金管理、信息披露、第三方認證等具體方面要求更加細緻,適用於銀行間和交易所市常國家發改委側重於明確政策支持綠色項目的重點領域,給出方向性的指引,在激勵優惠方面提出多項具體措施。」楊秋生介紹,對比看,國際綠色債券市場的發展主要基於自發性的原則,綠色債券市場的發展主要由監管部門進行指導。

還沒有相對統一的技術流程和標準框架

「目前,交易所一般要求提供第三方認證文件,而國家發改委暫時沒有要求,可以在申報前就相關項目徵求專業司意見。」東興證券 (601198行情資料評論搜索)股份有限公司企業融資部業務總監李傳玉向記者表示,第三方認證的價值在於能大大提升綠色債券的公信力。但問題是不同認證評估機構尚未形成相對統一的技術流程和標準框架,導致評估認證結論不具可比性,對投資者引導作用有限。

「2016年,國內發行53期貼標綠色債券,絕大部分債券進行了第三方評估認證,佔比達到86.79%,相比之下,國際上的佔比僅60%。原因可能與監管機構自上而下推動有關。」聯合赤道環境評價有限公司綠色金融部總經理劉景允補充道,剩餘的13.21%未進行綠色認證的主要是發改委監管下的綠色企業債,由發改委下設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以及應對氣候變化司在申報階段認定。

「隨著發行規模的持續攀升,第三方評估認證逐步成為綠色債券發行不可或缺的步驟。」劉景允表示,目前由於第三方認證機構背景特點不一,在開展綠色債券評估認證的過程中評估認證的內容各有側重,而監管機構對於評估認證質量也沒有統一標準,很難保障評估認證的質量。他建議,應制定權威統一的綠色債券評估認證質量要求,加強對第三方機構的監管,制定一套完善和細化的評估認證標準,指導並規範第三方機構的評估認證工作,同時加強評估認證機構間溝通,儘快成立相關自律組織。

國企仍為發行主力

據了解,2016年綠色債券共計發行53期,發行量是2052.31億元。其中商業銀行發行綠色金融債19期,發行額約1480億元,佔72.11%,綠色企業債和綠色公司債發行27期,發行量405.3億元,占綠色債券總規模20.42%。

「從去年的整體情況可以看出,銀行間債券市場是綠色債券的主要發行場所,涉及債券包括金融債、企業債、中期票據、PPN、國際機構債和資產支持證券,合計發行債券期數和規模分別為36期和1829.40億元。」劉景允表示,目前綠色金融債規模佔比近八成,各券種的發展還不平衡。而從發行主體來看,雖然日益多元,國企仍為發行主力。

李傳玉非常看好交易所的綠色債券市場未來前景。「在交易所市場發行的債券主要為公司債和資產支持證券,在綠色通道等政策支持背景下,發展也非常快,去年的發行量為182.40億元,僅次於綠色金融債。」他認為,考慮到交易所市場綠色債券發行便利性較高,綠色實體企業可能更加青睞採用這種方式融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