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什麼樣的科幻片才是如今國內需要的?

在看到這個問題的第一時間裡,我非常想說:《星球大戰》、《變形金剛》、《黑客帝國》、《生化危機》那種的吧。

思慮良久之後,我修改了答案:《三體》那種的吧。

還是覺得不妥,又調整了一番:《月球》那種的吧。

……

最後,我終於下定決心:《藍貓淘氣三千問》那種的吧。

眾所周知,《三體》這部國人期待已久的國產科幻大片在豆瓣上已經把上映日期拖到了2020年,而在2020年會不會把上映日期改成2025年,還是一個未知數。

這部改編自科幻第一人劉慈欣神作的電影作品已經無限期推遲上映。

其中內幕我們不知道,有人說《三體》太過急功近利,妄圖一口吞大象,結果閃了下巴。

有人說,《三體》投資過大,風險太高,國內影視公司無人可以接手。

有人說,《三體》拍攝難度太大,而啟用的導演張番番只拍過幾個低成本電影,唯一體現專業水平的就是去美國學過一點人家八十年代採用的綠幕技術,所以進展不下去理所當然。

那麼我說,這些可能都很有道理。

國內需要什麼樣的科幻電影,不取決於主觀,取決於客觀。

沒有那金剛鑽,偏要攬那瓷器活兒,到頭來還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要走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電影產業同樣要走特色的電影道路,不基於國情搞產業,心有多大膽,票房多大產,這完全就是搞事情的節奏啊!

的科幻電影想要崛起,首先得考慮一下國情,盲目地模仿西方發達國家是完全行不通的,的科幻電影需要量身定製。

從製片的角度講,科幻電影所要求的統籌能力相當之高,而國內的製片人和好萊塢的製片人無論在製作經驗還是業內實力都存在天壤之別;

從編劇的層面講,的電影故事講得好的尚在少數,無故裝逼、強行感人、努力搞笑等尷尬現象層出不窮;

從導演的層面講,拍過科幻片的導演尚在少數,拍過大科幻片的導演沒有。

從特效的層面講,雖然近幾年國內的製作公司水平有所提高,但並不能盡如人意,而且好的特效公司不僅僅體現在特效能力上,更體現在方案的性價比上;

從工業體系的層面講,尚停留在「包工頭」式的導演負責制,沒有形成嚴格的流水線;

從政策的層面講,科幻題材是高度敏感題材,總局封鎖力度非常之大;

從受眾文化基礎層面講,科幻文化發育不良,相對而言文化土壤薄弱。

那麼問題來了,照此分析,的科幻電影似乎哪兒哪兒都不行,有人說,要不就拉倒吧!

有人說,不行,你這是對的科幻電影不負責任!

我說,我贊成後面的觀點,拉倒是很容易的事兒,人活著不就是要解決問題的嗎?作為一個人,當然要竭盡全力解決的問題。

那麼,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科幻電影?

第一,從美國電影市場的發展來看,我們還是需要有商業性的科幻大片。因為它對整個產業會起到一個引領的推動作用,而中小成本的電影,很難做到這一點。比如說1977年喬治·盧卡斯拍了《星球大戰》后,就誕生了「工業光魔」,對於科幻電影甚至對於整個電影業的特效,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

但是我們的工業體系不能充分滿足拍科幻大片的要求,怎麼辦?我覺得可以採取合拍片這個路線,減小投資風險,也能學習一些國外的經驗,而且也能矯正一些化的土科幻味兒,無論如何,都要比零基礎探索多快好省一些。

第二,中小成本獨立製作的科幻電影也是需要的,因為它們可以培育創意,儲備人才,更關鍵的是,投資風險小,操作的可行性也要更強,而且大成本並不是科幻電影的充分必要條件,國人一直對科幻電影有一種潛意識的錯誤認知,就是科幻就一定是大場景、大特效,其實不然。

就國外的例子來講,《月球》、《彗星來的那一夜》都是小成本,也沒有多麼高大上的特效場景,但同樣獲得了很好的口碑,成為小成大學部幻電影的典範。

而國內也有這樣的例子,因為是國產片,實在是難得,所以要重點宣一下,是一部今年在世界科幻大會上展映過的科幻電影,名字叫《孤島終結》,成本沒多大,沒有大場景,沒有大特效,甚至連演員都很少,但並沒影響其宏大的世界觀與價值觀的表達。

影片圍繞人工智慧、深空探索、超新星爆發、地求生存危機等一系列科幻命題展開,討論了關於延續人類文明還是保護大眾生命的電車悖論問題,取捨之間令人深思。

該電影在國際上多個電影節獲獎,實屬2017年科幻電影的一大喜訊。

第三,要充分考慮科幻電影的本土化問題,做本土化的科幻電影,因為電影這個玩意兒不但和產業水平有關係,和本土文化也有很大關係,甚至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決定性作用,你看看好萊塢大片為什麼無法攻陷印度,就是因為本土文化的作用,而同樣是四大文明古國的,文化因素自然非常重要。

近現代科學體系幾乎是西方搭建起來的,缺乏深厚的科幻文化土壤,要講人自己的科幻故事,首先得避免文化尷尬問題,既讓人覺得沒有違和感,又能激起大眾的共鳴。折中來講,短期內我們可以拍一些超能、機器人、變異等軟科幻的題材,植入科幻元素的同時也能滿足大眾消費娛樂化的傾向,經過一段時間的過渡之後,再去嘗試貨真價實的硬科幻。

第四,因為的科幻文化相對薄弱,採取IP路線或許更具開發可行性,這也是目前國內電影的慣用手段,起碼有一部分票房保障,項目風險會大大減小,畢竟科幻題材本身就屬於小眾範疇。

第五,有人說兒童啟蒙科幻電影會是科幻電影的一條活路,我覺得挺有道理,科幻發育還要從娃娃抓起,而且兒童本身就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是對科幻最容易感冒的受眾,我還記得小時候看《海爾兄弟》、《快樂星球》、《藍貓淘氣三千問》這樣的節目都能喜歡到不行,現在的話,真的再也找不回當年的那份感覺了。

綜上所述,特殊問題還要特殊分析,走特色的科幻電影道路,這是我們需要做的,也是我們能做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