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建高校 撐智造 深莞佛不差錢待人來

創新大腦之東莞方案

地處穗、深兩個一線城市之間,東莞成了人才的窪地,拿出更好的招才政策卻面臨難以引才的尷尬。東莞轉變思路,在對外招才引才的同時,更希望本土培養人才,東莞市名校研究所培養(實踐)基地首批名校研究所到位,能否把他們留在東莞?

現狀

每萬人在校大學生數量低於全國均值

在德爾能新能源汽車電池生產線上,共有50多名一線員工,都是95后的大學生,「學生兵團是公司非常重要的智力支持板塊,我們將招聘前置到大學的大二甚至大一,設立獎學金,與大學生提前建立聯繫」。東莞德爾能新能源股份公司(簡稱「德爾能」)公共事業部總監辛創介紹,服務產業升級,當前招人主要兩大塊,一塊是定點招引人才,對員工進行長期委託培訓,另一塊是將招聘網路布局到大學,從入學到畢業到一線工作,一條龍培養。

「像南京、西安這些地方,大學部院校多,水平較高,當地發展人才其實比較不缺,反觀東莞本地高校還是太少了,即使我們想招東莞理工的,一年也畢業不了多少學生」。辛創坦言。隨著企業的升級發展,對機械自動化、專業測控等環節的要求提升。大學生具備專業知識、較強的學習能力以及應變能力,能夠對企業轉型發展提供智力支持,「還是希望本土能夠多培養人才,在本土培養的學生,更願意在這個城市紮根」。

根據《2016年東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東莞全市有普通高等院校9所,在校學生11.26萬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26.14萬人,每萬人中在校大學生為136人,這一數據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東莞目前高等教育整體規模、質量、水平都與建設製造業強市的要求有較大距離,高技能人才培養力不足,難以滿足我市製造產業國際化發展的需要」。3月份《東莞高等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出爐,規劃中直言,建設國際化現代製造業名城對東莞高等教育提出重大挑戰,迫切需要大量高水平科技研發人才和大批高素質技能人才作支撐。

創新

東莞理工與長安鎮合作建「製造學院」

《東莞高等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東莞新建高職高專學校2-3所,到2020年,全市高校總數增加到12-13所,在校生達15.5萬人,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在校生13 .5萬人,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2萬人。

「優化專業結構」成為重中之重,圍繞「東莞製造2025」戰略,根據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發展需要,大力發展理工類專業,著力打造智能製造、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製造、節能環保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工業設計等一批特色骨幹專業。

東莞理工學院是東莞的第一所普通大學部院校,服務本土產業升級的責任也是眾望所歸。而歷年來應屆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8%以上,75%左右留東莞發展創業。「學校地處粵港澳大灣區腹地,紮根東莞,迎來了以智能化為方向的製造業轉型升級時代。」東莞理工學院黨委書記成洪波表示,要把握新產業-新工科-新大學的互動邏輯,實現產學研深度合作,助力東莞和廣東打贏智能製造「突圍戰」。

實際操作上,如何尋找學校與產業的合作點?經過近年來的探索,東莞理工學院重點組織實施智能製造領域新型優勢學科專業群建設、特色產業學院建設、科技創新服務平台建設「三大工程」。未來東莞理工學院希望要求80%以上的特色產業學院學生畢業設計都可以來自「實戰」,做產業真實命題。

去年12月,東莞理工學院和長安鎮政府共建長安先進位造學院,將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地方產業發展結合,今年2月,機械專業200名學生入駐學院,進行畢業設計以及有關專業技能培訓。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未來發展方向選擇喜歡的課程,同時為長安鎮產業發展提供人才與智力支持。

名校研究所培養基地

為支柱產業儲才

電子科技大學廣東電子信息工程研究院相關負責人黃子明接受採訪時表示,該校以往研究所實踐多為學校所在城市,以及北上廣深等地,東莞少有涉及,其畢業去向也是如此。學校方面也曾與幾個企業、科研院所簽訂實踐基地合作,與地方政府的此類合作是頭一次。「東莞如此大力度的支持,吸引力非常大,對雙方都是一次探索和創新」。

這裡所提及的合作,是當前東莞推出的人才培養戰略———建設東莞市名校研究所培養(實踐)基地,將人才網路布局到海內外高校,利用東莞市產業集群優勢,與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合作,讓國內外優秀人才通過在莞培養的形式,認識東莞,服務東莞,進而紮根東莞,最大限度地匹配東莞產業發展的需求。

具體來說,在聯合培養教學上,實施「高校導師+企業導師」的雙導師模式,研究所基礎課程階段在其所屬高校完成,專業實踐在東莞市基地完成,以此實現校、地、企多方資源共享、互利互惠、共贏發展。為增強吸引力,東莞將對來莞研究所大手筆地予以補貼。

7月份,東莞研究所培養(實踐)基地迎來了首批的研究所。東莞市名校研究所培育發展中心副主任張建明介紹,首批報名來莞實踐的研究所有302名,目前報到有212人,其他將陸續來報到。高校來源方面,共41所高校研究所,有來自國內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同濟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也有來自海外的喬治亞理工、法國巴黎十一大、瑞士蘇黎世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

如何做到最大限度的人才與產業匹配?此前東莞收集了80家企業和6家新型研發機構、195個項目共716名研究所崗位需求。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崗位158個,佔比22 .07%;機械工程專業崗位125個,佔比17 .46%,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崗位100個,佔比13.97%。在調研基礎上,專業設置上將立足東莞的產業需求實際情況,優先選擇與東莞五大支柱產業和四大特色產業匹配度比較高的專業。

按計劃,3年內該基地要招收超過1000名研究所在莞培養(實踐)。

建多層次人才資源庫 加強城市吸引力

高層次人才,可以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和地區經濟轉型,但是對於企業而言,更理想的是有一個多層次的人才資源庫。

而為了搭建多層次的人才資源庫,在東莞本土院校也有所行動。9月4日,東莞理工學院獲頒「東莞市智能製造專業技術培訓基地」的牌匾,東莞理工學院智能製造創新中心被授予「東莞市智能製造系統服務重點單位」的牌匾,創新中心將舉辦20場智能製造專業技術培訓服務,報名人數已超過2000人次。首期培訓於9月9日舉行,共有180多人參加。

「爭取50%研究所能留莞服務。」電子科技大學最近召開的2018年非全日制研究所(東莞)招生培養工作研討會上提出,那麼從東莞方面來看,希望有多少研究所能夠留莞服務?

張建明坦言,沒有設定具體的留莞研究所的數量目標。吸引研究所來莞實踐僅僅只是讓研究所留在東莞就業的一個環節和手段,希望通過實踐,讓他們更加了解東莞、認識東莞。研究所是否留莞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對城市的認可、交通便利性、企業知名度、職業發展空間及工作待遇等因素。

確實,對於人才的吸引,基礎教育、醫療配套只是一部分。為人才提供溝通交流平台,讓他們有吸收新知識的機會,是每一個渴望上升的人所希望擁有的。而這都是與產業發展結構緊密相關,與城市內涵相互關聯,當前產業轉型正在進行,人才正在集聚,官方行動已經在進行,企業也在推進,如何育才、引才、留才,仍需要更多思路的推進。

人才數據

2016年東莞R&D (研發投入)占GDP總量2.5%,共有海內外人才130多萬名,其中技能人才近30萬,高技能人才4.2萬,高層次人才7.5萬,中央「千人計劃」專家31名,省市創新科研團隊44個(省創新科研團隊數量在全省地級市排名第一、擬再增加11個市創新科研團隊)。

「十三五」規劃

十三五期間,東莞新建高職高專學校2-3所,到2020年,全市高校總數增加到12-13所,在校生達15.5萬人,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在校生13.5萬人,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2萬人。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