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陳萍:幫助殘疾學生找到生活坐標|四川教師風采

特殊教育對於很多數人來說是一項既陌生又神秘的工作。1997年8月,激情滿懷、充滿夢想的陳萍從樂山師範特教專業畢業,來到了資中縣特殊教育實驗學校,開始了她的特殊教育生涯,從此她的生活就與聾教育、聾孩子結下了不解之緣。二十年來,陳萍與許多基層教師一樣,把寶貴的青春獻給了特殊教育事業,獻給了殘疾孩子,用真情譜寫了愛的箴言。

陳萍(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陳萍立足在面積不足2畝的校園,看著簡陋的校舍,想象著每天與殘疾孩子在一起的畫面,夢想與現實在她內心糾結。明天會是什麼樣?

帶著憧憬,帶著忐忑,陳萍迎來了第一屆聾生——一群稚氣未脫的聾孩子們,負責他們的語文教學和班導工作。這個班有22個孩子,條件參差不齊:年齡最小的不到6歲,最大的也就10來歲;有的聽力損失程度輕,有的重度失聰,但都是從未離開過父母獨立生活、從未接受過集體教育的孩子。

照顧這些學生的日常生活起居成了陳萍每天的必修課。清晨,她早早趕到學生寢室,一個個把孩子們叫醒,教他們穿衣服、疊被子、洗臉、刷牙;晚上,孩子生病她陪著,孩子哭鬧她哄著,直至最後一個聾孩子熟睡。班裡有個小男孩小傑(化名),因為身體原因,常常隨地大小便,作為班導,陳萍不僅要把教室的衛生打掃乾淨,還要給小傑換褲子、洗衣服、曬被子,直到3年後小傑隨父母去了外地。離別時,小傑奶奶深情地拉著陳萍的手,哽咽著說:「辛苦了,陳老師!小傑他媽媽都沒你這樣的耐心呀!

要做好特教工作,不僅需要生活上對殘疾孩子悉心關照,還要傳授知識,教會他們生存的本領。為了發展聾生的殘餘聽力,課堂中陳萍一直堅持口語教學為主,手語教學為輔。儘管每天都是在一種含混與清晰、嘶啞與喊叫的情境中教學,但陳萍已經逐漸享受這個奇特的世界。

一次,陳萍給聾生上語訓課,一對一、面對面練習發音。那天學的單詞是「爸爸、媽媽」,就這簡單的兩個詞語,陳萍重複了幾十遍還是沒有一個孩子能正確發音。突然間一個聾孩子用力喊了一句模糊的「媽媽」,同時噴了陳萍一臉口水,陳萍顧不上擦臉,高興地伸出大拇指表揚她。緊接著,那孩子又說了一句「老師,媽媽」。剎那間,陳萍被深深地感動了,緊緊地將孩子摟在懷中,所有的努力與付出都在此刻化作兩行熱淚。

我愛他們,他們感受到了!同時孩子們也在用他們的方式愛著我,這是多麼令人高興與欣慰呀!

在特殊教育學校,培養殘疾孩子的職業技能是特殊教育的另一項重要內容。

2006年以前,資中特校職業教育的內容僅僅限於縫紉,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畢業就業需求。於是,陳萍積極向社會愛心人士求助,為殘疾孩子聯繫了按摩和美容美髮2個實習基地,職業教育的內容從簡單的十字綉、擦鞋到後來的電腦製作、美食烹飪等近10項。

畢業后,有的學生考入了大學,為夢想繼續努力;有的學生已經在成都開起了自己的縫紉室,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就業;有的學生已經成為大廚,為更多人帶去舌尖上的美味;有的學生組建了幸福的小家庭,有了可愛乖巧的寶貝。這讓陳萍十分欣慰:「在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今天,他們能找到自己的坐標,是我的驕傲,我為他們感到自豪,因為他們不僅自食其力,還在為這個社會做著有價值的服務。」

陳萍對聾生的愛和教育不僅限於校內,同時還輻射到了校外。作為資中縣公安局、法院、檢察院的特聘手語翻譯,陳萍經常協助辦案人員查辦案件,這也讓她有機會接觸一些迷途的在人生路上的聾人群體。對這些人,陳萍既責備又憐憫。在與他們交流的過程中,陳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幫助他們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為他們生活上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鼓勵他們重拾生活的信心。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特殊教育是一項艱苦、瑣碎的工作,但陳萍把它看得很美好,她認為自己從事的是綠蔭的事業,用愛的綠蔭庇護著每一個敏感的心靈。

回顧20年的職業生涯,陳萍常常問自己:「對每一個聾孩子,我做了什麼?做得夠不夠?好不好?是不是還能做得更好、更充分,能讓他們將來能更好地面對這個世界,能更加挺拔地自立於這個社會,能更加自信有力地用雙手去創造自己精彩的人生?我想,我能做到,並努力做得更好。」

文字來源|教育導報

圖片來源|網路

實習編輯|徐珍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