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12幅傳統國畫,串起一年的吉祥

宋人 《畫子母雞圖》

宋代繪畫作品一向以反映現實生活的題材為主,特別是作為繪畫與實用美術相結合的宋人小品畫更是社會現實生活的寫照,《畫子母雞圖》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畫子母雞圖》生活氣息濃郁,畫幅描繪大母雞引領五隻小雞在地上漫步啄食的場景。背景全部以墨塗黑,顯得主題更加突出精彩,線條幹凈流暢,細節精雕細琢。

無論是母雞蓬鬆雪白的羽毛,密切關注著小雞們的眼神,還是小雞們左顧右盼,對世界充滿好奇又帶著一絲恐懼,緊緊環繞著母雞的神態,都刻畫得栩栩如生。

元人 《畫花下將雛》

將,帶領之意。雛,即幼鳥,在此畫中指小雞。《畫花下將雛》展現了這樣一幅場景:公雞與母雞帶領著雛雞在牡丹花下覓食,雛雞或兩兩啄食草芥,或藏於母雞翼下,活潑可愛,清新動人地體現了育幼之情。

加之富貴牡丹、奇石、兩三支青竹,既賞心悅目,又寓意美好。

明宣宗,即朱瞻基,明代第五代皇帝。在其當政期間,締造了史稱「仁宣之治」的穩定發展期,是著名的守成之君。

政績斐然之餘,明宣宗熱衷於繪畫創作,畫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均形神具備,靈動自然。此外,宣宗以恢復兩宋畫院的盛況為目標,大力發展宮廷繪畫,終使明代宮廷繪畫在其在位期間臻至鼎盛,足以與北宋徽宗的宣和畫院相媲美。

此幅畫公雞母雞帶群雛覓食草地之上,同樣是子母雞圖的題材,同樣是呼哺育幼之情的體現,在明宣宗這裡又有不同。筆法工謹細膩,柔和勾線參以乾筆皴擦,敷染白粉色彩,有宋人工筆的寫生餘韻。

明 沈周《雞》

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五十八歲時自號白石翁,江蘇長洲(今蘇州)人。父沈恆,一生沒做官,以讀書作畫為樂事。沈周深受父親影響,亦終身不仕。景泰年間自己建了個依山傍水的竹居。屋外深深竹林,屋內作畫、待客、賞古、吟詩唱和,成為了類似今天文化沙龍的去處。

《雞》背景簡單,空無一物,因此使得觀畫者視覺的全部焦點集中在唯一主角——雞身上。畫幅中僅用墨筆濃淡交替,深深淺淺便勾畫出一隻羽翼蓬張,身軀圓潤的母雞。

它前伏後仰,濃密豐潤的尾羽高高翹起,頭頸伏下,似乎正在啄食草蟲;圓滾滾的小眼睛卻是向上看著畫外之人,彷彿剛剛驚覺有人窺視,那一瞬間動物的純真神態呼之欲出,蓬勃的生命力快從平面的畫紙里滿溢出來。

明 呂紀《壽祝恆春》

呂紀,字廷振,號樂愚。鄞(今浙江寧波)人。擅花鳥、人物、山水,並以花鳥著稱於世。師從明代各路大家如邊景昭、林良等,又廣泛師法唐宋諸家,因此其作品風格分為工筆重彩和水墨寫意兩種。

《壽祝恆春》屬工筆重彩一路。畫作內容為常見的雄雌雙雞與三五雛雞漫步啄食。作者除了在背景中佐以奇石、翠竹、鮮花增添畫面豐富感,還在奇石之上畫上了一隻色澤艷麗姿勢靈動的山鵲,它背對畫面,只露出在風中搖弋的尾羽和一部分雪白的肚皮,與鮮紅的腳爪和尖喙相映成趣。

整個畫面色彩富力,法度嚴謹又不失活力生趣,真真是一副富春景象。

查看資料時還注意到了呂紀的另外一個身份——錦衣衛指揮使。

明 周之冕《榴實雙雞》

周之冕,字服卿,號少谷,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為世人著稱的是其有名的「勾花點葉法」:用勾勒法畫花,以水墨點染葉子,畫法兼工帶寫。

在《榴實雙雞》中,作者一反類似《子母雞圖》的常規畫法,畫的是兩隻公雞在石上樹下爭鬥。畫家通過精準的描繪,完美地重現了雙雞鼓脹羽毛、脖頸伸長、怒目而視、鬥志昂揚的瞬間。反覆揣摩畫面,雙雞大有不分輸贏不罷休的架勢,劍拔弩張的氣勢會讓觀者也不由得手心捏了把汗。

因為傳統向來提倡「以和為貴」,在繪畫領域也是如此體現。所以偶爾出現的爭鬥場景便顯得更為吸引。不過雖說是爭鬥,體現的也是萬物健康旺盛的生命力。畫面中石榴、蜀葵、萱花等有驅邪、忘憂意象的花草陪襯,也給整幅畫奠定了吉祥如意、生機勃勃的美好基調。

同樣的雄雌雙雞帶雞仔的主題,這幅明代的《畫雞》採用了工筆技法,設色艷麗不俗,公雞雞冠艷紅,昂頭挺胸;母雞雪白夾花的羽毛精工刻畫,栩栩如生。兩者一結合,讓極致君想起了唐寅的《畫雞》: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雛雞們則淡化了具體線條,很好地展現了小雞仔渾身毛茸茸的觸感和嬌小可愛的感覺。加以萱草賦予「忘憂」之意,為不功不過的一幅如意畫卷。

萱花:現代的黃花菜,也叫金針菜。因其花蕾黃色,形似金針,故名。花蕾蒸熟晒乾即為金針菜,作蔬菜。枯葉可制繩作飼料。傳說可使人忘憂。

清 鄒一桂《橅宋苑畫榴下雄雞圖》

鄒一桂,字原褒,號小山,又號讓卿,晚號二知老人,江蘇無錫人。著有《小山畫譜》、《大雅續稿》。

科舉屢試不第,直到42歲方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從此仕途亨通,官至內閣學士。鄒一桂在任期間廢酷刑,正獄風,敢直諫,其剛正不阿為人稱道。但更令世人記住卻是他的山水畫和花卉畫。

他認為要畫出好的作品,畫家首先必須對繪畫的對象有深入的了解。於是親自培植百餘種花卉,理性觀察,感性認識,終使筆下花卉形神俱備。

我們看《橅宋苑畫榴下雄雞圖》中的石榴、剪秋羅、石竹、百合、萱花,姿勢連貫,枝葉清晰合理,完全遵循該種植物生長形態,美而合理。雄雞工筆雕琢,神態威風,設色雅麗,與周圍環境和諧相稱。奇石草坪兼工帶寫,規整不失自然。

不過也有人不喜此種風格,認為鄒一桂作品多為應制之作,執規循矩,不敢逾越方圓之外。

清 居巢《菊下雞雛》

居巢,原名易,字士傑,號梅生、梅巢、今夕庵主等,廣東省番禺縣隔山鄉(今廣州市海珠區)人。與其弟居廉人稱「二居」,其花鳥畫輕描淡寫,澹逸清華,創居派花鳥畫。

《菊下雞雛圖》為居巢的一幅濃厚鄉土氣息的經典之作。畫家巧妙地選擇夜色朦朧,月亮高懸為背景。

農家籬笆外幾支菊花在夜風中搖曳,草叢旁母雞已經休憩,幾隻雛雞還在偷偷啄食。而菊花上的那隻螽斯不知睡著了沒有,興許還會時不時輕唱一曲……

全圖筆觸精細,意境悠遠恬靜,畫家獨特的寫意手法讓畫面里的月光輕柔飄出,直達眼底。

倪田初名寶田,字墨畊,別署墨畊父,號墨道人、墨翁,又號璧月盦主,江蘇江都人。尤善畫馬及走獸,能隨手揮灑,不用巧筆起稿。

古人以正月初一為歲之朝,是日案頭必定要有花果,稱作「歲朝清供」。「歲朝清供」與「子母雞圖」一樣,是個常見的畫主題,明清以後尤多。倪田的這幅《歲朝清供》筆觸恣意卻將畫中之物表現地形神具備。

畫面上部是在龍紋高瓶中繁盛開放的茶花、人蔘花等,與左側灰色花器中的素雅梅花形成對比。往下看是放置在籃中的公雞、鴨和蔬菜,滿滿當當的還掉出了一捆白菜,幾個芋頭。背後還有幾株水仙,兀自翠綠開著花兒。左下兩條胖乎乎的黑色大魚實力搶鏡,感覺隨時要擺動尾巴,跳出畫面。讓人看著看著心中都洋溢著一種質樸醇厚的富足人家的幸福感。

忽然想起汪曾祺寫過一篇《歲朝清供》,他認為:「曾見一幅舊畫:一間茅屋,一個老者手捧一個瓦罐,內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題目:

'山家除夕無他事,插了梅花便過年'。

這才真是'歲朝清供'!」

想來倪田這樣富足的歲朝清供,應該不入他法眼吧哈哈。

說起徐悲鴻,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他聞名於世的奔馬。徐悲鴻畫馬是一絕,畫起雞來也是世間無二。

與馬的氣象磅礴相比,徐悲鴻所畫的雞,多是昂首挺立、怒髮衝冠的公雞,就如同這幅《雞》一樣,造型極其寫實,尤其在雞冠與雞爪部分,筆法嚴謹,分毫不差;而在尾巴和周身羽毛上,胸部筆觸精確突出立體感,尾巴則濃墨恣意不羈掃出,氣勢自顯。顏色搭配上,淡色竹影、岩石、濃墨交融共處,層次分明。最是雞冠一點紅,像火苗,一下子點燃了畫面的溫度。不愧為國畫大師。

張書旗,原名世忠,字書旗,號南京曉庄、七爐居。浙江浦江禮張村人。

這幅《絲瓜群雛》與前文居巢《菊下雞雛》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同是鄉土意味濃厚的農家畫面,對比起《菊下雞雛》的靜謐恬美,《絲瓜群雛》則顯得生動活潑,溫暖熱鬧了許多。

在這幅畫中,沒有公雞也沒有母雞,只有一群天真浪漫的雛雞在絲瓜架下嬉戲玩耍。細細觀察可以看出無數趣味出來,左面兩隻小雞竊竊細語,像是在探討是否前往冒險;後面幾隻則聚在一起,好像仍然不敢踏出新的一步;前方兩隻像是已經吵起來了,後面一群拉架的……童趣盎然。

轉自:書畫微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