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超六成醫生健康不及格,福建醫生八大潛在「職業病」,誰來管?

2016醫生健康指數年度調查報告顯示,超六成醫生健康不及格,35歲以下年輕醫生的健康狀況堪憂。

當你在向醫生訴說病情痛苦時,你可知,他們每一個人,在進入臨床工作前都患上了一些「病」,工作時間越久,病情越重。

醫者,一生救死扶傷,然而,他們的身心健康誰來管?

福建衛生報(ID:fjwsb2016)記者走近福建一些醫院的一線醫護人員,傾聽他們的 「職業病」故事。

高強度讓醫生成了病人

衡先培,福建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49歲,3年前開始出現心律失常情況。是壓力太大了。我做過一個統計,春節假期結束至今,平均一上午要接診90多個病例,最高紀錄是113個。病人一個接一個,上個廁所都得急急忙忙。」

住院醫生感觸更深。福州一省屬綜合性三甲醫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生介紹,他要負責8~12張病床,「病人進進出出流轉又快,各種手續要處理,真的是心塞塞的,有時候下班后連飯都不想吃了。」

高強度的工作使得醫生成為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的多發人群。醫生間常自嘲:「自己居然得了自己科室的病」。

(資料圖)

醫生手術時通常是一連幾個小時,中途不休息。

黃仰發,福建協和醫院疼痛科主治醫師:「手術時一直保持低頭、彎腰的姿勢,肌肉勞損、頸椎、腰椎疾病也就隨之而來。不少三十來歲的外科醫生,都有了五六十歲的脖子。」

輔助醫生手術的護士則常常出現靜脈曲張。調查統計,約有45%~60%護士患有不同程度的靜脈曲張。福州某三甲醫院的護士小陳,30歲出頭,下肢已經出現靜脈曲張。一圈圈青色的血管盤旋在她小腿上,突然而來的疼痛常讓她在半夜中醒來。

(資料圖)

對檢驗、麻醉科的醫務人員來說,長期接觸化學試劑等,使得身體機能面臨一定的挑戰。

前不久,醫院協會醫院文化專業委員會聯合媒體發起了2016醫生健康指數年度調查。調查顯示,全國1000餘家醫院受訪的5027名醫務人員中,有63.6%的醫生健康指數不及格。

醫院內忙碌的醫生們健康狀況堪憂,或許從醫學生時代就已開始。一項全國性的醫務人員骨質疏鬆症篩查顯示,超過30%的醫務人員患有骨質疏鬆症,同時,對醫大學生做的檢查顯示,在三十多名學生中間,只有一名學生的維生素D營養素含量達標,這意味著,醫生們從醫學生時代開始就很少有機會見著太陽。作為「健康守門人」的醫生,早已成為健康的弱勢群體。

(資料圖)

長期面對緊張情緒

醫生在與患者溝通過程中,矛盾在所難免,失望、難堪、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體驗也時常伴隨而生。

福州市一醫院兒科主任嚴爭給記者講述過一個真實的案例。一次,福州市一醫院一名較為年輕的醫生在查房時,因為病人家屬太多,一時忙不過來,被家屬誤以為是「不理人」。當事的家屬突然聲音就大了起來,把這位醫生給嚇著了。中午時分,嚴爭回到辦公室時,那位醫生在辦公室吃著盒飯,看到嚴爭主任后,她的眼淚嘩嘩嘩就流下來。「現在,一個小孩看病通常是三四個家屬陪伴,一個病房十幾位家屬輪番詢問,肯定沒辦法做到十全十美。作為科主任,看到科里醫生眼淚配飯的場景,心裡真的很難受。」嚴爭說。

《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2014年調研結果顯示,59.79%的醫務人員受到過語言暴力,還有13.07%的醫務人員受到過身體上的傷害。

福州心理醫學諮詢中心醫生鄭恬翀介紹,在工作中長期面對情緒和人際關係緊張源,人很容易產生一種情感枯竭反應。

(資料圖)

游秀密是福建省婦幼保健院中醫科的90后醫生,她在工作過程中也遇到過患者不理解的情況。「患者不理解,我們也只能忍著,負性情緒的日積月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 游秀密告訴記者,在工作中投入大量的情感、複雜的智力活動,並承受來自當事人、自我的巨大壓力,有時下班后連享受家庭快樂的精力都沒有了,甚至處於易激惹狀態,莫名地發火。

「每周至少有1-2次上夜班,周末值班,加上門診、查房、手術、寫病歷、寫論文,甚至應付醫藥代表,我相信每個醫生都有過那種瀕死的感覺。」一位供職於某三甲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表示。

醫生健康不能只靠自己

自然規律是不能違反的,人的身體只用不保養,終歸會出問題。

不過,記者在採訪過程中也了解到,不少醫生沒有自己的健康時間表,往往在忙碌中忽略了對自身健康問題的關注。

「醫生始終要圍繞著病人和疾病轉,就像戰士一樣,有情況了就得隨時出動。同時,醫生這個職業需要終身學習,必須時刻豐富知識儲備,臨床、科研都得兼顧,忙碌之下健康也就容易出問題。」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張新安補充道。

不少年長的醫生建議,醫生的健康問題還是要靠自己維護好。

不過,在社會學家看來,醫生健康狀況僅僅依靠醫生自己去改變,還是比較難的。

「當下醫療資源的發展尚不能滿足病人的就診需求,整個醫療流程的周轉背後,都是透支健康的醫護人員在默默支持著。各個醫院應轉變理念,根據本醫院職能定位、政府規劃設計,結合區域內醫療服務需求,科學配置人力資源。緩解醫院擁擠的就醫狀態,為醫生減負,是改善醫生健康狀況的核心所在。」福州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甘滿堂說。

此外,甘滿堂還建議,在人力資源調配上,應出台靈活機制,諸如照顧懷孕待產醫生的特殊需求等,以及儘可能提供一些公益性的教育、培訓、深造項目,給醫生減負。

醫生八大潛在職業病

泌尿繫結石

由於門診量大,醫生們根本沒有時間去廁所(有時醫生去廁所會遭到不知情患者的投訴)。另外,在需要無菌操作的空間里,每去一次洗手間都意味著要脫衣、穿衣、消毒等一系列程序,喝水、上廁所都成了奢侈。而泌尿繫結石是與飲水量有著密切關係的疾病,因此在醫務人員中高發。

頸椎病及腰椎疾病

由於經常做手術,一連幾個小時保持低頭、彎腰的姿勢,外科醫生很容易出現肌肉勞損,繼而加重為頸椎、腰椎疾病。

消化系統疾病

醫生普遍還有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這與精神高度緊張、飲食無規律等有密切關係。

下肢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這種常見於重體力勞動者的疾病,也是手術醫生護士的職業病。在手術室中,醫生和護士常常要接連做幾台手術,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

放射線相關疾病

放射科醫生的白血病發病率比普通人群高一倍。其次是皮膚病、眼病如放射線白內障、骨癌以及各種疾病如肝病、性腺不育、肺間質纖維化。

慢性中毒

醫源性耗材,尤其是口腔醫生工作中常要接觸到汞、鉛、鎘、一氧化碳、二氧化硅、酸、鹼等有害物質,有的可導致慢性中毒性損害。

過敏

醫護人員常與各種藥片、粉劑打交道,藥物揮發擴散的各種氣體、粉塵也是一種變態反應原或有害刺激物,會引發皮膚過敏、鼻炎、支氣管哮喘,甚至導致嗅覺、聽覺器官發生反應。

院內感染及傳染病

醫院中的患者大部分帶有病原菌,且因抗生素的使用耐葯菌較多,長期工作在醫院環境的醫務人員易被感染。且在醫院中許多職業暴露,如乙肝、丙肝、HIV、梅毒、SARS、結核等等傳染病,可能會被感染。

END

福建衛生報記者:李希文

編輯:魏萌

來源:好大夫在線

福建衛生報(ID:fjwsb2016)整合編輯

轉載請備註完整信息來源

猜你喜歡

●福建醫大里有位「職業病人」,國家二級演員指導他裝病,醫學生手都發抖

●107篇醫學論文被撤暴露什麼問題?

●丹麥生蚝泛濫成災使館上網求助!吃貨辦簽證前,先收藏這篇攻略!

●不甜=低糖?別被你舌頭騙了

關註解鎖更多精彩內容

我是福小衛,這裡是福建衛生報公眾號

微信號 : fjwsb2016

新浪微博:@福建衛生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