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文化+",讓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拓寬空間

編者按:今年1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具有特色、風格、氣派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意見》的基本立意之一就是從國家戰略資源的高度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由此分析,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能夠為現代文化產業發展提供豐富的資源基礎,現代文化產業發展則可以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拓展更大空間,從而打通資源與產業之間的通道,形成良性互動。

經過多年積累,目前文化產業已經具備相當規模,特別是以「文化+」融合發展、文化消費升級為特徵的現代文化產業發展影響面更廣、影響力更大,具備了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提供助力的實力。基於此,本報擷取「文化+」融合發展的三個領域作為切入點,對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中的有關問題進行探究。

非遺+資本:有潛力 有難度

楊華珍

來自四川阿壩的楊華珍很清楚作為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職責是什麼。楊華珍傳承的項目是藏族挑花刺繡,今年8月,她來北京辦展、參加論壇,談及上述問題時她反覆對記者強調:「我的本職工作、責任和義務是去挖掘、收集、整理、傳承,是當好師傅,這個才是我最該做的。我不太懂經營,到了我這個歲數(60歲)也不想『浪費』時間去學了。」她說,身處非遺保護傳承第一線,幾年實踐下來自己還是有些想法,「這幾年開始有國際大牌主動找我們,用授權的方式把我的作品設計成商品外包裝,給了我做自己品牌的啟發。」

楊華珍的想法是一個想象空間巨大的領域:非遺項目的合理利用。與幾年前業界還在反覆糾結於非遺項目能不能走上這條路不同的是,近幾年來系統性的非遺保護工作取得的成果,加上現代文化產業的日漸壯大、成熟,給了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合理利用的界限在哪裡的機會。與此同時,資本也在持續關注這一新領域,隨時準備在經營難題上幫助像楊華珍一樣的從業者。

「創造需求才是最好的保護」

具有數量巨大的各級非遺項目與代表性傳承人,這是與國人的生產生活關係密切的優秀傳統文化巨大的資源寶庫。在現代文化產業不斷尋求新的支撐發展的資源背景下,這座資源寶庫越發引人矚目。

「有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986名,這是一座潛在的資源寶庫。但從投資角度來看,這個領域目前還很小且有待合理利用。」雖然坦言自己手下十幾名文化產業領域投資人中沒有專門關注非遺的,但達晨創投董事總經理何士祥還是對非遺領域的投資有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在越劇的故鄉誕生了一家演藝業上市公司宋城演藝,這說明優秀傳統文化的合理利用是有前途的,但我們做得還不夠,比如說起茶業企業,英國品牌立頓是頭號,但實際上才是茶和茶文化的發源地。」

之所以還沒有吸引到資本的廣泛關注,與非遺的相對小眾有一定關係,但非遺在誕生之初幾乎都與生產生活有著密切聯繫,變化的其實是時代,這就需要創新性轉化。「非遺在現代生活中很重要,因為即便它在現代物質生活中不實用了,但它作為優秀傳統文化,未來對人的文化生活會越來越重要,但需要對它進行新的設計,使其與當代人的需求形成關聯,這也是現代文化產業與非遺在資源價值上的契合點。」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表示。

實踐中,已經有人在沿著這樣的道路前進。從事國家級非遺項目耀州窯合理利用的蔡雲川認為,非遺應不應當進行合理利用甚至不是一個問題,「因為這是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的,有些非遺項目需要保護,有些則需要進行合理利用,比如說耀州窯是需要合理利用的,因為它需要通過合理利用來進行文化的傳播與推廣。但不論是保護還是合理利用,在現代有一點是不變的,就是都要進行創新。」

「創造需求才是最好的保護。」致力於合理利用非遺交易板塊的北京文化產權交易中心總經理張大為認為,「不論是保護還是合理利用,都需要規避非遺項目在現代生活中的局限性,同時通過產品設計體現出它的文化價值,使其融入現代生活,這是一個基本要求。要把作品變成產品。」

標準化、權屬界定不清等是難點

從某種角度來說,非遺合理利用沒有多少經驗可借鑒,只能用摸著石頭過河的辦法不斷進行試錯並不斷總結。但資本作為現代經濟的「通用語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可資借鑒的模式。

何士祥根據投資基金的「偏好」,給非遺項目合理利用提供了一些通用建議,他建議,不論是做什麼項目首先不要偏離核心業務,不能什麼都想做。同時,必須確立一個獨特的競爭優勢,不論這個優勢是來自供應鏈、設計還是與高科技融合等。此外,很多非遺項目合理利用不太懂得營銷,更談不上建立自己的品牌,這也是需要注意的。

北京市文化產權交易所近期在進行非遺交易板塊的系統測試,張大為表示,建立這一板塊的初衷是希望通過搭建公開金融市場的基礎平台,為非遺項目傳承保護導入基礎性金融工具,並通過交易規則的設計發現非遺項目的市場價值。張大為建議,非遺項目合理利用必須重視標準化和權屬問題,標準化方面的指標應當包括實物產品的製作工藝、品質、規則、時間成本等;在權屬方面,則可以考慮建立登記保護中心,形成明確的權屬關係,這樣有利於在更廣泛的市場做更廣泛的交易。

文化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金巍同樣關注非遺項目的權屬問題。他認為,在權屬界定不清楚的情況下,資本很難大規模進入相關領域進行合理利用,甚至還可能引起一定的法律風險。相反,如果相關權屬問題能夠界定清楚,那麼僅僅是非遺項目相關文化符號的授權市場就會非常巨大,而且還可以進入大眾消費市場,潛力巨大。

即便是在相關規則健全的情況下,對非遺項目的合理利用也應當謹慎有度,這也是很多非遺保護專業人員的主要關注點。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任刃認為,有必要建立有關非遺項目的准入機制,比如到底達到什麼工藝水平才夠得上國家級非遺項目水平,也就是抬高門檻,只有這樣才能把粗製濫造的所謂非遺衍生品趕出市場。

事實上,作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非遺項目合理利用環境的營造顯然不能全部交給市場,比如上述提到的標準化、權屬不清等問題,有賴於非遺傳承保護工作的系統性成果。這一點也是記者採訪過程中很多業內人士反覆強調的,因為豐富的非遺資源不僅意味著巨大的合理利用的潛力,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記者 曲曉燕)

文化+創意設計:傳統文化「活」起來

張旭及其小組成員作品「黔趣染」

「V故宮」靈沼軒的虛擬復原

升堂創意蒼蠅拍

「這兩年,在國家政策支持和引導下,文創產品的開發成為設計界的熱門討論話題。」「來諮詢的文博單位多了起來,無論是公司內部培訓還是相關行業培訓,文創產品開發總是繞不開的課程。」「文創產品開發對設計師的綜合素質要求更高,文化基礎可不是一兩天就能打好的,需要長時間的學習積累。」……談起創意設計在傳統文化領域的應用,設計師們總會提到文創產品,而以創意、創新為優秀傳統文化注入新生力,也正是以文創產品開發為代表的創意設計行業的使命和責任。

那麼,創意設計在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中扮演了什麼角色?對於設計師來說,在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窗口

「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意設計是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媒介和手段,同時也是社會大眾了解歷史、了解文化的一個新窗口。」天津理工大學工業設計系老師張旭剛剛結束了在「2017年文化產業創業創意人才扶持計劃——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專題培訓班」上的學習生活,他以自己在培訓過程中的親身體會為例,向記者介紹了對創意設計和文化傳承關係的看法,以及他在文創產品開發中的心得和經驗。

「從廣義上講,『創意設計+傳統文化』衍生出的產品、產業乃至社會現象,可以視為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是因為創意設計這個行業本身就是以創造和創新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而優秀傳統文化正好以其深厚底蘊和精神內核,為這些創意提供了生長的土壤。所以說,不論是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轉化創新,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還是對其進行補充、拓展、完善,開發文創產品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張旭說。

在培訓班學習期間,張旭和組員們一起將貴州傳統的蠟染技術和創意設計結合,創作出了一款名為「黔趣染」的兒童蠟染體驗愛心公益包。他們在保留傳統蠟染技藝精髓的基礎上對蠟染程序進行簡化,使這種繁複的蠟染工藝能夠走出作坊、走進課堂,讓更多小朋友在自己動手製作公益包的過程中體會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精髓。「在對傳統文化或傳統技藝進行創意設計時,一定要做好調研,避免曲解文化和扭曲歷史等現象的出現。」

創意設計重在文化積澱

「隨著歷史車輪的前進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無論是器物、文化還是精神總要新舊更替,當我們用傳承來形容某種文化的時候,或者當某一種傳統技藝被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時候,可以說這種文化或者技藝已經到了公眾要去格外關注和保護的時候了,而我們要傳承和保護的則是傳統文化和傳統技藝中的精粹。」每次聊起關於文創產品開發的話題,閆立剛都要強調文化素養和文化積澱對於設計師的重要性,他曾在北京洛可可科技有限公司擔任文創故宮事業部設計總監,在文創產品開發方面有較為豐富的經驗。

「運用傳統文化要素進行創意設計作品開發時,設計師首先要深入了解何為傳統文化,以及我們要繼承和發展的究竟是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何種精神。比如,台北故宮進行文創產品開發時,會將設計師聚集到一起,在一段時間內給他們培訓,從書法到瓷器到繪畫,再到其他諸多方面,主要是對博物館藏品進行背景介紹以及這些藏品能夠流傳至今的原因。」閆立剛認為,以創意設計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發展切忌生搬硬套,「優秀的創意設計作品一定和文物的故事、屬性有內在聯繫。例如,最近有一款『升堂創意蒼蠅拍』,它以古代官府官員出行時,衙役手持的『迴避』『肅靜』牌子為原型,設計成蒼蠅拍,既取其形又與蒼蠅拍的功能相契合,這樣的作品既有個性又有趣。」

除了有較高的文學素養和文化積澱,「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也是設計師開發文創產品時所應具備的素質,「做文化產品需要慢功夫,這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而且在這一過程中,設計師還要能夠抵禦來自外界各種利益的誘惑,或者說在理想與現實中找到一個平衡點,這樣才能夠同時經營好自己的作品和生活。」(實習記者 張婧)

文化+科技:文化傳承更炫酷

《降魔成道》動畫短片及其相關衍生品在第二十四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中展出。

打造線上直播平台、推出移動客戶端、研發掌上應用APP、利用VR/AR技術盤活館藏資源、自製動畫片……如今,文博單位在利用新技術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方面可謂花樣繁多,而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方法,也越來越能夠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和追捧。

「V故宮」的新探索

近日,微信公眾號「微故宮」發布一則題為「V故宮:喚啟靈沼夢,身在水晶宮」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據文章介紹,在紫禁城內廷東六宮之一的延禧宮內,有一座從未真正完工的西洋式建築,該建築名為「靈沼軒」,又被稱作「水晶宮」,因辛亥革命爆發停工,之後一直處於未建成狀態。為了彌補這一遺憾,故宮博物院旗下的「V故宮」推出「靈沼軒虛擬復原全景展示」項目,通過採用相關數字技術和時下VR技術,在移動端將這座西洋建築的實景完整呈現出來,同時還引入了虛擬修復,在故宮專家的指導下用數字技術復原了其竣工后的風貌。

「這個項目超炫酷,當年去故宮博物院玩,就好奇水晶宮修好了會是什麼樣子。」「在一定程度上,技術的發展豐富了我們傳承文化的內容和方式。」「這個項目令大家耳目一新,希望後續能夠加入一些有趣的闖關遊戲,增強項目的參與性和互動性。」「故宮博物院也講講虛擬復原的過程吧,感覺每個細節都藏著很精彩的故事。」……在微信文章的留言區,網友在表示好奇與讚歎的同時,還給出了各種各樣的建議,希望能幫助這個項目做得更好。從文創產品設計到運用各種新技術對館藏資源進行合理開發,故宮博物院作為文博單位中的翹楚,在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路上越走越遠。

「為給公眾提供欣賞古代宮廷建築的新方式,給優秀傳統文化愛好者與研究者提供高質量的可交互故宮三維可視化資源,故宮博物院打造了『V故宮』項目。該項目集合了故宮博物院多年來積累的故宮古建築、文物三維數據等優質資源,並以包括劇場、穿戴設備、移動終端等在內的多種交互體驗方式為基礎,不斷引入新技術,在充分保護文物的同時對故宮博物院館藏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故宮博物院「V故宮」項目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以內容為主,有底線有原則

在利用數字技術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這條路上,故宮博物院還有很多並肩同行的「朋友」,這些文博單位並不滿足於通過數字技術復原和存儲歷史文化資料,而是以「創意+文化+科技」的方式,賦予傳統文化更多時代內涵。

敦煌研究院推出的時長為32分鐘的動畫短片《降魔成道》,就是在「創意+文化+科技」這種模式指導下誕生的作品。該動畫短片由敦煌研究院根據敦煌莫高窟254窟中的《降魔成道》故事改編而成。「在尊重史實和傳統文化精神的前提下,我們希望找到一種形象、生動且故事性強的方式,為公眾講解那些藏於學術報告中,並鮮為大眾熟知的文物知識。經過長時間探索和嘗試,我們認為,在圖像採集、動畫製作技術越來越成熟的今天,動畫片是一種有趣且有效的方式,值得在文博單位推廣下去。」敦煌研究院文化創意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海濤表示,《降魔成道》這部動畫片的社會反響很好,如今經常受邀在各類大型展會活動中展示,「這說明,文化的傳播和推介需要更為生動活潑的形式,文博單位需要有這樣的作品,能夠在各種場合方便而濃縮地將傳統文化展示給觀眾。」

「不過,在當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技術的不斷更迭是無法避免的,作為文化創意工作者,我們首先要做的還是沉下心來親身體驗心中所想,並在體驗過程中找到蘊含在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粹,而不是簡單地用新技術去套用文化內容,甚至是代替傳統文化本身的內在精神。」說起應用數字技術開發以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為主題的動畫片,陳海濤在接受採訪時格外強調了保持文化精神內核不變的重要性,他認為無論採用何種技術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都需要以內容為主,並且有底線有原則。(實習記者 張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