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古代瓷器鑒定要領

古瓷歷史長河中,有后朝仿前朝,後代仿前代的情況,認識和鑒別這類瓷器很重要。現實生活中卻是「千金易得,好瓷難求」。近年來,古瓷器在國際拍賣市場上一直呈現出不斷上漲的行情,被許多專業藏家視為儲值投資、陶冶情操的新寵。瓷器是一種由瓷石、高嶺土等組成,外表施有釉或彩繪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過在窯內經過高溫(約1280℃-1400℃)燒制,瓷器表面的釉色會因為溫度的不同從而發生各種化學變化。燒結的瓷器胎一般僅含3%不到的鐵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較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廣為世界各地的民眾所使用。因為產品好才有人仿,仿製品不是假冒品。人們都是仿好不仿壞,仿得值得有欣賞價值才仿,仿得不一定不好,仿得肯定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不見得價值不高,也許價更高。認識真假才知好壞,辨別真假才是重點,假中有歷史,有真正的高仿品。高仿品也有珍品,這要看鑒賞水平和仿品本身。可收藏仿品,不願收藏假冒品,總之,要明白歷史上後代按前代原型的製作的產品和造假有區別,仿品和仿製有區別,仿製品和現代假冒也有區別。雖然是老的又是真的,但量很大,做為珍藏就需要考慮是否有珍藏價值。

明瓷有元紋飾並非仿品

大筆塗抹元畫展,永宣小筆醮料觸。

邊框雙勾不填色,深淺色辨小筆觸。

紋飾勾線小筆填,蕉葉中空色不補。

註解——

明代初期還用元代器形,元代的料。不過紋飾有了些變化。這部分瓷器不可能在器形紋飾上隨之就變。因為政治上的變化不能一下子就影響到瓷器。所以在任何一次改朝換代,都不可能將瓷器工業立刻改變。特別是常常出現兩朝並存的現象。如:朱元璋在南京稱皇立都,而北京元朝還在;努爾哈赤在瀋陽稱皇立都,但到第三代才攻下北京,推翻了明代的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像對這樣的歷史時期的瓷器,時代特徵要注意。如:明早期瓷藝匠人用筆有了變化,改元代大筆塗抹為小筆觸,邊線用雙勾線,蕉葉中間空芯。

有元代紋飾特徵不是仿品

元代花葉葫蘆相,明代畫葉已變相。

明龍立發披髮凶,龍頭龍爪更猛相。

註解——

明朝早期的瓷藝匠,還是元朝做瓷藝的人。基本上器形、料沒多大變化,但也有小的改變。元代畫花葉子是葫蘆型葉,到明代畫得葉子就變型了,不太像葫蘆葉子了。

畫龍也改變了元代的粗線條和小龍頭。而是龍頭大,立發、披髮都有。龍爪也少用三爪、四爪了,而多用五爪了。顯得龍更威風、更兇猛、更好看。

明代早期瓷器不能認為是仿元代

元末明出瓷無仿,瓷藝變化非官場。

明代小筆修足好,器形用料是元廠。

註解——

明早期的瓷器、形狀、用料基本上是延續元代製作的工序。這樣製作出來的產品不能叫仿品。因為瓷器不會一下子隨朝代的改變而變化。在用料、器形上,哪個朝代都是如此。不能一下子改變上一朝代的製作技術。但是,仔細看也會發現在制胎和畫工上有所變化。這不是朝代造成的,而是瓷藝人本身技術的發展變化造成的。如:明代早期用小筆觸畫,底足修的比元代整齊。所以這給後人留下了辨別的依據和歷史痕迹。但這都不能稱為仿品。是歷史變革時代的產物,在這一點上要十分注意。

明洪武時期的瓷器與元代的不同

洪武瓷器有元相,紋飾器形特別像。

洪武仿元從底看,糙底掛紅不一樣。

青料發灰雙勾線,仔細辨別不能忘。

註解——

洪武時期和元代接近,窯工基本是元代的,在器形和紋飾上和元代近似,但洪武時有蘇料也有其他國產料所以青色有的發灰,在畫法上出現雙勾線,這是不同於元代畫法的。洪武多糙底,有的抹一層褐紅色的釉漿,仔細鑒別從紋飾上、蘇料、底足等還是看得出來的。

永樂宣德時期的瓷器與元代的不同

永宣仿元用蘇料,但是料精要知道。

畫法底足都不同,色如元代難做到。

器形削足有變化,滑潤程度可斷到。

註解——

明代永樂宣德時期也按照元代的瓷器生產過,但是可以看出來。因為在永樂宣德時期雖然是蘇料,但對蘇料的加工淘洗比元代精細,因此青花發色比較好,鐵斑也不像元代一樣,另外胎土加工也和元代不同。如永宣削足比較規矩,胎土已不是元代時的滑,而是滑中帶潤,雖然不像清代糯米汁一樣的潤滑,但已出現潤。這些現象都可以斷出永宣和元代的不同。

成化時期與元瓷器的不同

成化蘇料並不多,別料不像不用說。

如果蘇料仿元代,畫工濃色看的多。

質量體型刀工看,成化仿元難度多。

註解——

成化仿元大部分不成功,因為蘇料少,加工工藝也不同,胎、底、削刀的技法都和元不同,所以是元是明比較好斷,如:質量、成化輕、型也不同。料色也不同於元。元的鐵斑重,成化的很淺,濃艷程度也不一樣。

成化以後仿元代瓷器難

成化以後看青料,沒有蘇料用各料。

紋飾畫法料不同,要仿蘇青和誰要。

成化以後要仿元,料色實在難做到。

註解——

成化以後幾乎沒有進口蘇料,用其他的各種料勾對,但都難以和蘇料對比,另外畫工紋飾也都不同,如果在胎釉上不同,再仿也難成功,要是成化以後每個朝代的用料就更容易斷出什麼時代仿得,如:要是嘉靖仿得可能是用回青或石子青進行勾兌,仔細看是能看出的,能看出是不是蘇料比較容易,但要看是什麼料勾兌的比較難,這要經常的練才行。在明代成化以後各朝用料特徵比較明顯,因沒有蘇料,對其他料了解的清楚就能成為重要的鑒別依據。

浙料應用朝代

蘇料、石子青、回青、平等青、珠明料

元有蘇料國產料,兩料都用要知道。

永樂蘇料暈散艷,成化平等淡雅笑。

正德石子濃帶灰,回青石子混的妙。

嘉萬回青摻石子,散而不收解決掉。

回青幽青摻石子,萬曆中期用浙料。

嘉靖也用珠明料,只是少用要知道。

註解——

元代基本上用蘇料,但也用其他料如石子青等國產料,永樂、宣德大量用蘇料、用的也好。成化採用平等青,景德鎮產也稱陂唐青,色澤淡雅、用的好。正德時期就開始採用回青為主,為了色正摻了石子青。到嘉靖萬曆時開始大量用回青摻石子青,摻石子解決了回青幽青散而不收的難題,石子青摻的好,每兩加一錢石子青。到萬曆中期就開始用浙料了,到清初期也用浙料和珠明料,嘉靖已開始少量用珠明料。

成化時期多用平等青

平等青料成化興,另有名字陂唐青。

淡雅不散可細繪,鬥彩用料平等青。

註解——

成化時期多用平等青,這種國產料景德鎮也叫陂唐青,淡雅、不暈散,可畫線細的畫面,成化鬥彩常用平等青,可畫小器,也可繪製大器。

嘉靖用回青、石子、珠明三種料

嘉靖用了多種料,回青石子珠明料。

各色勾兌出多色,鑒別多看才知道。

註解——

嘉靖用回青多,但也用石子青、珠明料三種青料,當然也進行勾兌調色,也採用幾種青料畫一個圖案如:用一種料勾邊,用另一種料填色。要多看細看才知道用什麼料,是很難的,也是很重要的。

正德、嘉靖、萬曆多用回青摻石子青

正德嘉萬多回青,摻料用的石子青。

改色穩定發色好,造價低廉色度升。

註解——

正德、嘉靖,萬曆多用回青、摻的料基本上就是石子青、每兩回青摻一錢石子青,這不但使回青質色好,也改變了回青易散而不收的難度,使畫面清晰,色度穩定,也解決了蘇料缺,沒有進口料的難題,達到了了低廉、色彩程度好的目的。

回青少、到萬曆以後用浙料珠明料

萬曆浙料到清初,康熙浙料珠明輔。

其實嘉靖有珠明,回青缺少是清初。

清初只好多浙料,分水青花浙珠出。

浙料煅燒翠毛藍,康熙發明別低估。

註解——

浙料萬曆朝用,珠明料嘉靖就用過,但當時有回青,所以大量用回青和石子青勾兌應用,後來回青也少了,就用浙料和珠明料,在清代對浙料珠明料用的好,但在後來用珠明料多,可以用青料的深淺勾畫出五個層次的山水人物、蟲、草畫面,有的資料上說可分幾個層次。也有叫分水青花的,這是以蘸料多少調出深淺度的角度說的。崇禎晚期為了能加工細料在淘洗製作上對浙料進行了煅燒,出現了新的青花色,藍中泛綠,稱為翠毛藍,意思是像翠鳥羽毛,在康熙時期大量用這種料,因此也就出現了七種青色料:蘇料、回青、平等青、石子青、浙料、珠明料、翠毛藍。而翠毛藍色可隨意深淺,色穩定。

對於古瓷收藏,不可盲從,必須多多學習相關知識,以上應當僅僅是古瓷鑒定的一點概論,也只能是一般的認識。它們就某一類特定特殊器而言,一法足以認定。而更多的則必須要融會貫通、整體運用,不可偏激顧此失彼。地大、多環境的自然條件繁雜至極,而且歲月滄桑的非凡經歷,古瓷也會伴隨著苦難深重人類一路走來。於是,只能是全面理性而科學的手段下,才能真正認清它。作為人類所創的偉大藝術精美之器,這一偉大的優秀文化屬於全人類。因此,值得認真的探究,並全力保護。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