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科學網—作者如何快速出書

■李霞

科技圖書和 SCI期刊一樣,除了出版質量,速度也是各個出版商之間競爭的指標之一。如何使作者的原稿又快又好地「走入」書店,是出版商的經營之道。同時,為了達到同樣的目的,作者可以從三方面入手,減少自己的著作在出版流程中的滯留,加快出版速度。

第一是原稿的完整性。按傳統的出版理念,很多作者可能以為書的字數長短是出版速度的決定因素。其實不然。如今原稿大部分是電子文件形式,許多格式上的文件處理是可以通過軟體完成的。文字上的編輯加工可以分組進行,一部大的作品,可以有幾個文字編輯同時進行編輯加工。如果操作合理,所需時間可以是相同的,甚至更短。

所以,在現今出版流程中,初期造成稿件滯留的原因大多是原稿不完整。比如缺圖缺表、文摘或關鍵詞被遺漏了,還有參考文獻和文內的引用不匹配,以及圖注、表注不搭配等等。因為這些缺失元素,編輯加工甚至排版工作就只好被擱置。因此,作者提供完整無缺的原稿,是加速出版過程的關鍵,也是重中之重。

第二是作者回答文字編輯質疑的速度和方式。當稿件到達出版社后,書稿和SCI期刊論文一樣,都要被仔細檢查,通常叫原稿的技術評估。主要是全面地檢查原稿是否達到出版的基本要求,其中包括審定各個元素是否齊全,比如圖表、文獻、文摘、關鍵詞和作者信息等等。一旦發現有缺,技術人員會在第一時間通報出版經理,通過編輯部向作者索取缺失的部分。如果作者能快速答覆這些質疑,提供缺失的部分,由此造成的滯留就能得到控制。反之,延誤的時間就有可能影響到下一步的流程安排,造成出版日期的后延。

除了反饋速度,形式也同等重要。最好是按照編輯的要求做,比如圖表的文件單獨命名,參考文獻重新做好后提供整個文件等。如果有疑問,可以和編輯溝通,先搞清楚到底缺什麼,以什麼形式重新提交。

如果作者提供的文件形式不符合出版社的要求,作者最好與出版編輯解釋清楚。如果有可能,盡量按要求重做。有困難的話,可以請出版社幫忙解決。

第三是審查校樣的速度和回復方式。如果原稿階段功夫到了,出了校樣以後,作者的審查有可能做到又快又好。

如今,科技書排版的技術日新月異,加之拼寫和文件結構均由軟體把關,出錯的幾率低多了。作者審校方式有幾種,目前比較先進的是網上審校,就是在互聯網平台上檢查、改動和反饋修改意見,大大提高了改版效率和質量。目前這種審校方式在SCI期刊使用普遍,但科技圖書尚處於起步階段。

不過,有些作者因為種種原因,仍執著地偏愛以往的PDF 形式的改校方式。從網上以PDF的形式下載文件,然後在PDF文件里做批註,再把保存的PDF 文件返還給出版社。這個過程速度也可以很快,但記錄和跟蹤改動的能力比較差。

除了上述的幾個方面,影響出版速度的因素還有幾個細節,同樣舉足輕重。比如作者電子郵箱的變更、單位變換或工作調動、假期、出差等原因,出版編輯和作者之間的聯繫受阻,流程里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就會造成不必要的延誤。預防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是溝通,防患於未然。

作者和國外編輯直接溝通是一個薄弱環節,不僅是時差、系統不匹配和網監方面的原因,還有東西方文化的差別和語言習慣的不同。根據筆者多年的觀察,作者和出版編輯溝通的基本點除了彼此尊重、就事論事和避免強加於人,最重要的可能是把握好尺度。有疑問的時候要有禮貌地及時溝通,沒有的話則順其自然。畢竟出書過程環節很多,流程的各個部分都需要時間,是水到渠成的功夫。如果不問青紅皂白,單方面給出版商施壓或羅列各種理由催促提前出版,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欲速則不達。

還想到一個有趣的現象,筆者自離開SCI期刊轉做科技圖書已近十年,接觸了眾多的中外作者,似乎可以分為兩派。

一派是署名的作者自己親力親為。從原稿到後期的審查校樣,不論忙得多麼焦頭爛額,也要堅持自己整。另一派雖然自己的名字印在書上,但由博士生翻譯或寫原稿,秘書或助手負責審校樣。相比之下,前者更多些,作品也容易被市場看好。但不知哪一派更靠譜?更名正言順?還是各有千秋?估計四海八荒各有公論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