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大數據——現代農業發展新引擎

人民風采網5月11日電(崔林龍耕耘天地間,澄澈連天境」,是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至今一直奉行的使命。佳格是一家通過衛星和氣象大數據收集、處理、分析和可視化系統,服務農業、環境、金融等行業的大數據應用公司。身為名校畢業,且曾任職於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張弓,離開在美國生活的妻女,毅然回國創業。當問及張弓,為什麼離開令人歆羨的職位,而選擇回國在農業大數據領域創業時,張弓表現得很淡然:「如今的農業處在一個快速變革的時期,如果佳格能在這場變革中有所助益,我覺得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我選擇回國從事農業大數據領域工作的原因。」言談之中,張弓流露出致力於通過農業大數據驅動現代農業進程的寬廣胸懷與弘大格局。

農業大數據發展勢在必行

談及現今農業發展的現狀,張弓說道:「農業歷經幾千年發展至今,一方面比較傳統,另一方面也面臨著重大的變革。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以及農業的快速發展,農業發展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如果通過農業大數據可以更好地推動農業走向現代化,那將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基於這些因素,我覺得應該把空間大數據應用到農業生產領域,且時下農業大數據的發展正當其時。」

要想更好地服務於農業,保證數據的可靠性就顯得格外重要,記者問及張弓,在數據搜集上面臨著什麼樣的難題時,張弓告訴我們:「佳格目前在用的數據,全要靠衛星、氣象、地面、物聯網探頭等設備搜集。但是農業有其特殊的地方,我們都知道『淮南為橘,淮北為枳』,這種空間上的差異性是農業一個特別突出的表現。以前我們之所以不能很好地利用數據來作用於農業,就是因為這個差異性很難描述。隨著現在衛星、氣象模型等對空間差異性逐步有了一個很好的描述之後,我們就可以利用數據更好、更直接地為農業提供相應的作業方案。佳格推出的數字農業系統——耘境,集合了全方位的農業大數據獲取、存儲、分析以及可視化模塊,為農業大數據服務,用戶通過個人電腦、平板、智能手機,隨時隨地快速了解和預估天氣變化、掌握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從而及時進行農事安排、農機調配、農藥噴洒等活動,大幅度實現增產增效,同時實現降低成本。」

農業大數據如今已為人耳熟能詳,那麼現在農業大數據企業的發展是一個怎樣的情況呢,張弓介紹道:「現在農業大數據企業在數據方面,普遍採用在地面布置物聯網、探頭等設施,這是比較常用的方式,而且大家也比較容易接受,但是我覺得這可能是一種方法,但不能涵蓋全部,還缺乏很多空間的差異性,針對不同的作用和其環境之間的關係,除了天氣還包括土壤、植被等情況,這塊要有一個更大的框架,要考慮到農業的各個方面,因為農業特別是對種植來講,所受影響因素特別的多,也要有一個綜合的考量,這也是為什麼是『農業+大數據』,而不是『農業+數據』的原因,它是涵蓋了不同方面的數據,包括衛星、地面信息採集等,在國內這類企業做的相對來說是比較單一的,那麼佳格想結合已有的技術再加上數據,綜合地去做這件事,而且它不是服務於農業的一個方面,包括種植的時候怎麼澆水,種植前選什麼樣的種子、農藥、化肥,此外還包括種植出來以後預期有一個怎麼樣的產量,收穫時會有一個怎樣的效果和品質等。所以這種大數據在種植過程中是包含了從農田的初始到最後上餐桌一個整體的過程。」

農業大數據推進萬事具備

農業發展現在處於初級階段,土地集約化程度低,種植規模小,農田耕種情況不一,那麼佳格的耘境產品現在推廣情況如何呢?張弓說道:「農業發展雖然處於初級階段,土地本身也比較分散,這是一個現實的情況,但是隨著政府相關政策的推動,土地集約化的趨勢會逐步加強,一方面佳格做這件事也是順應了『天時』,『天時』包括我們本身的地理條件,也包括國家的發展情況,我們已經到了這樣一個階段,就是更進一步地實現城鎮化,這個時候就會有大量的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裡去。所以,這個規模化程度雖然不夠,但是規模化的速度已經顯現出來了,十年前土地流轉只有百分之幾,但是現在已經超過三分之一的土地都實現了流轉。」

談及現在集約化種植情況不太理想,張弓接著說道:「佳格現在的農業大數據平台——耘境並不是只適用於大規模的種植,不論生產發生在哪裡,要實現集約化生產是需要有數據支撐的,現在北方主要的大田作物是玉米、小麥為主糧,主糧作物想要獲利必須大規模、大範圍去種,一畝地可能只賺六七百元,如果想一年達到8萬元的收入,要考慮種多少畝的主糧才能達到這個收益,從這個角度來看,種主糧必須大範圍去種,需要數據來提供支持,通過主糧來獲得收益。而在南方,比如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種主糧更多的是自給自足,那麼想要在田地里獲得收益,只能種經濟作物,比如火龍果、奇異果等作物,可能要種500畝或1000畝的經濟作物,這樣一畝地的收益可能會達到1萬元,南方地區大部分是小規模種植,那麼在這種層面上他們也需要數據的支持,因為他們需要更精細化的數據。所以不會被集約化的程度所限制。如今用非規模化的方式去種地,已經是沒有價值了,現在大部分農村大都採用機械化的種地,地是分塊的,土地的邊界比較清晰,但是這種大規模的生產方式已經非常清楚了,比如一些農機手或播種採用大規模的機械操作方式,那麼,未來佳格就是致力於讓農業生產從『看天吃飯』轉變為『知天而作』。」

隨著農業變革的步伐漸入正軌,未來精準農業、智慧農業、生態農業將不再遙遠,在這個過程中,數據搜集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談及現在佳格的數據積累情況,張弓說道:「農業產業跟其他產業不太一樣,它受外部的影響特別大。我們知道現在農業普遍還處於『看天吃飯』的階段,而農業數據的搜集不是你到田間地頭走一走就能獲得的,要通過地面的監控設備、衛星天眼,或是通過氣象模型去模擬來得到這些數據,所以外界的信息是需要通過先進的科學方法去搜集的。土壤的溫度對植物的生長非常重要,如果想知道土壤的溫度怎麼辦?農民測試方法很簡單,只要下手摸一摸,但現在並不是那麼實用,這就需要通過無人機、衛星等來做大面積的探測,所以是要靠科學技術得到內外部的數據,包括具體什麼時間來做數據,採取怎樣的操作和田間管理措施,同時也需要與客戶結合來搜集數據。耘境系統是抓住了上游整個農業的生產環節的信息,包括種子、農藥、化肥,農業生產,下游是倉儲、物流、冷鏈運輸和加工,我們知道上游有農資銷售平台、電商,下游有生產、產品電商,幫你去賣產品。上游可以告訴農資企業哪裡需要什麼樣的種子、化肥和農藥,同時也可以幫助、指導銷售,甚至是生產,那麼對於下游來講,物流就非常重要,哪裡的產量豐收,就可以合理的調配物流資源。」

農業是國計民生的基礎,國家歷來對農業的發展非常重視,張弓表示:「我們很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同時我們也感受到政府在農業大數據方面的支持力度。佳格在做的和政府倡導的適度規模化經營,使農業走向現代化,推進城鎮化建設等舉措是相符的,政府對我們的支持是很重要的,同時國家對我們數據上更重視,包括安全方面、數據的作用等,因為它不僅牽涉到作物種植也包括糧食貿易、期貨、保險等方面,我覺得這塊需要進一步加強,這塊主要是商業公司來運作,同時也需要這樣的商業公司出現,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是構成農業數據護城河的一部分,從土地上保障十八億畝耕地的紅線,此外,中心結構的調整,是從農業數據上開始的,從佳格角度來說,也要保證我們國家糧食的安全。」當問及現在這類企業數量情況時,張弓說道:「我覺得隨著政策的切入,這類企業會越來越多。但是側重面可能不太一樣,有些企業可能是從電商結合角度切入,有些企業比如佳格是從生產數據結合角度切入,也有企業可能從農資角度切入,雖然視角不一樣,但圍繞的是整個農業比較長的生產鏈。」

農業大數據運營初見成效

企業要實現良好發展需要正確商業運營模式的引導。張弓說道:「佳格會根據客戶不同層次的需求,調用不同解析度和精度的衛星或無人機來實時採集地面和氣象數據,再通過深度學習演算法來做識別,要素包括紋理、地壟方向、間距和稀疏程度等,最終實現面積測算、適宜區規劃、長勢監測、產量預估、病蟲害防治指導等一系列服務。通過提供這一『智慧農業信息雲平台』,佳格會按照耕地面積和使用的功能模塊,向大、中型農戶收取SaaS服務年費。佳格提供的數據成本應從幾方面考慮,需要大規模地去看,比如說種主糧,我不可能去看每一棵玉米,但是需要有一個範圍上,一個總量上的統計,對於小塊精細類的作物,比如火龍果,我可能真的要看到每一個火龍果的生長情況。因為每一個火龍果都很值錢,而且價錢也不便宜,可是一斤玉米售賣才9角錢,所以要具體分析。佳格對針對於不同地區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數據,對於大田作物來說,可能提供的數據不需要那麼精細,因為種田的量很大;那麼對於在小範圍面積上就可能要求很精細,解析度很高,可能面積不需要那麼大,就可以覆蓋到很多範圍,數據成本其實我們考慮更多的是根據客戶的需求和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數據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現在植保無人機在農業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問及張弓現在對植保無人機的應用和發展持怎樣的觀點和看法時,張弓說道:「植保無人機是利用自身的一些技術優勢,實現農業規模化的一種形態,通過這種商業化運作的無人機,最終會實現專業化的大規模作業,實現高效率,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覆蓋農業植保的一部分,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農業的體量非常大,即使是這一部分也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時下農業大數據市場仍處於一片藍海,那麼將來佳格有著怎樣的發展規劃呢,張弓表現得很務實,也很淡然:「首先我們是從農業相關的領域切入,做好農業種植板塊,得到種植經驗積累之後我們再逐漸向上下游來推進,當然這是一個比較長期的規劃。目前來講,我們還是要專註做好當下,推進農業現代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還是要潛下心來扎紮實實地做好農業大數據服務。」

談及公司的團隊情況,張弓介紹道:「佳格的核心研發團隊來自於美國加州矽谷,創始團隊成員具有非常豐富而獨特的大數據、深度學習和農業領域從業經驗。比如顧竹,是南京師範大學碩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博士,美國航空航天局研究院,專註於遙感影像的深度學習應用。王蘊剛,清華大學環境大學部,美國德州農工碩士,美國克拉克森大學博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美國能源部國家實驗室研究科學家。張文鵬,美國楊百翰大學大學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員,美國農業部ARS研究員,Willis Re韋萊農業再保險總監,孟山都公司市場總監。現在公司是70多名員工,其中3/4是開發人員,剩下1/4是行政、商務方面的管理人員,技術方面,包括遙感、圖像識別、人工智慧、服務端雲計算,雲存儲等板塊,是綜合性、跨界的技術載體。」

農業大數據未來前景大好

在創業創新的大浪潮之下,創業成為一種趨勢,對於初創企業融資上市,張弓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首先,初創型企業存活率低是正常的現象,不論在還是在美國,現在風潮稍微冷卻了一些,這是伴隨技術產生的,而且很多技術互聯互通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我覺得不能說存活率低大家就不去創業了,很多時候對於創業者來說,這是需要大家不斷試錯的一個過程,現在人們看到微軟、谷歌等大企業很強大,但是他們背後倒了多少企業,大家可能不是很在意和了解,其實這在商業和科技上是需要有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所以我不敢說企業成活率越高越好,我反而不那麼認為,這沒有一個正向關係,企業存活率低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我更多的是感謝國家的政策,國家一直支持創業創新,鼓勵大學生創業,下崗工人創業,比如一些研究所的人也可以停薪留職出來創業,包括鼓勵大學教授出來創業,國家在大力營造這種氣氛和環境,讓大家走出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代,把人從原來的機制裡面『解放』出來,讓大家充分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去做事情。創新的一方面是試錯,你會碰到很多的問題,但更怕的是沒問題,怕的是一切順風順水,你不知道自己還有哪些缺點和不足要改進、要提升,我們知道『溫水煮青蛙』的故事,表面看著很愜意,實則蘊藏著極大的危險。我們國家跟美國相比,在商業模式上、技術創新上,還有整個公司運營等各個層面上,是有一定的差距,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知道努力的方向在哪裡,年輕人創業能把最好的經歷和時間放在你想做的事情上,積累經驗並努力提升自己,這是很重要的。」

暢想不久的將來農業的發展實現了農業大數據的有力支撐,未來農業發展的前景,張弓說道:「是在數據支持上實現虛擬化的規模經營,比如在美國,虛擬化經營可能就是在一大片地上實現規模化經營,在,要在碎片化的土地上通過數據支持來實現虛擬化、規模化經營,這是在信息領域優勢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向,因為在做,國外也在做,但是在航天數據、衛星空間數據、氣象數據的發展條件上不比國外差,未來農業產業發展一定能實現從小農經濟向規模化經營邁進,進而實現超越式的發展。」說到這裡,張弓信心十足。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