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昱弟說歷史|為啥美國人數不清自家國旗上的星

昱弟說歷史|為啥美國人數不清自家國旗上的星

02-21 16:36

美國是世界上唯一個把「國旗語言」玩出花的國家。

前幾天,美國副總統彭斯上任后首次出訪歐洲,意在減緩歐洲盟友因川普激進的新政引起的擔憂。不過,這場訪問剛一開始就遇上了糟心事兒——歐盟方面歡迎彭斯到訪時不小心用錯了美國國旗。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當彭斯與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在布魯塞爾會面時,身後的屏幕顯示的,是上面有3行8星、3行9星,合計共51顆星星的美國國旗。但正規的美國國旗應有50顆星星,分散在9行中,各自有5至6顆。美國國旗的星代表著不同州份,而13橫間則代表最初建國時的13個殖民地。

如此重大的國際訪問,歐盟方面居然弄錯了國旗,更奇葩的是,身為美利堅副總統的彭斯,對此居然也沒啥異議,這是咋回事兒?一個講得通的解釋是——美國人用過的國旗實在太多了。

事實上,不僅是歐洲人,美國人自己也經常掛各種並非五十星的「假國旗」,以便表達各種寓意。比如前不久的川普就職典禮上,一共掛了五面國旗:

仔細看看,你會發現,這些國旗分三種樣式,除了中間那個「正版」是50顆星,其他兩種都是十三顆星,這兩種旗是怎麼回事兒?都是十三顆星,為啥還要分不同樣式呢?這涉及到美國國旗的進化史。

很少有人知道,被稱為星條旗的美國國旗是從英國的殖民地旗一步步演化來的。它最初是長成這樣的:

這面旗幟最早誕生於1775年12月,是已經扯旗子造反的華盛頓大陸軍的一名海軍軍官設計的。被稱為「大陸旗」(或譯「大聯合旗」),旗底是紅白相間的13道橫條,代表13個殖民地州;左上角則是一個縮小的英國「米字旗」圖案。這個酷似很多英屬殖民地的圖案是顯示了當時美國不少「溫和獨立主義」者對英國人的態度——咱還認你是宗主國,只要當個獨立權大一些的自治領就行。

無奈天不遂人願,英國後來對於美國獨立運動蠻橫鎮壓態度寒了新大陸人民的心,於是1776年,美國大陸會議時,大家聚在一起,商量把旗子上的米字拿掉算了。但空出這一塊拿什麼填補成了大問題。後來據說是聰明的傑斐遜出了主意,將代表殖民地州的13顆星圍在一起,替代了米字。據說這個靈感來源於基督教文化中代表聖母瑪利亞的星環,若干年後,歐盟又再次將其借用。

美國獨立后,由於加入聯邦的州不斷增多,「星條旗」的圖案設計開始不斷改動。1794年,佛蒙特和肯塔基兩個州加入美國。這兩個州原本就跟13州是鄰居,美國獨立之後立刻過來投奔。感動至極的美國國會決定修改國旗,把13顆星增加到15顆,橫條也由13道增加到15道,15顆星按3×5的格式排列在旗幟的左上角。

這是美國第一次對國旗做出改正,不過這種改動方式留了個小隱患——星星增多倒沒啥關係,但如果再增加線條,那將是一場密集恐懼症的災難。而類似的麻煩很快就來了。

1817年,又有5個州同時加入聯邦。如果仍按每增加1個新州就增加1道彩條和1顆星的辦法去做,必然會破壞原來國旗的整體布局,同時也無法體現最早的13州與新加入州的區別。經過反覆討論,1818年美國國會通過一個國旗修改法案,規定從此之後:國旗上五角星的數目應與合眾國州的數目相等,凡加入聯邦一個新州,就在次年7月4日獨立節時為國旗增加一顆白星;但國旗的彩條仍恢復為13根橫條,不再隨州數增加而改變,以紀念最早參加獨立戰爭的13個殖民地州的歷史功績。此後,隨著美國的領土的繼續擴張,美國國旗上的「星」越來越多,而條數不再改變。

由此,美國的星條旗開始了隨著其領土的擴張而來的瘋狂變化之旅。

美國第四面國旗,1819年使用,伊利諾伊州併入。

美國第五面國旗,1820年使用,阿拉巴馬和緬因州併入。

美國第六面國旗,1822年使用,密蘇里州併入。

美國第七面國旗,1836年使用,阿肯色州併入。

美國第八面國旗,1837年使用,密歇根州併入。

美國第九面國旗,1845年使用,佛羅里達州併入。

美國第十面國旗,1846年使用,德克薩斯州併入。

美國第十一面國旗,1847年使用,衣阿華州併入。

美國第十二面國旗,1848年使用,威斯康星州併入。

迄今為止,美國國旗已經變過了27次,是世界上國旗變動次數最多的國家。最近一次是1959年,夏威夷升格為州加入聯邦,國旗上的星變成了50顆。之後美國國旗進入了史上最長的一段「穩定期」。不過,不少人還是會幻想美國接納第51個州時會是什麼樣子,於是出了不少看似一本正經的「假國旗」。不知這次歐盟辦事人員,是不是一時疏忽,把這樣的惡搞給當真了。

好事者惡搞的51星旗的一種版本,實際上自1794年版以來,非矩陣排列已不被正式美國國旗所採用。

捎帶說一句,美國曾經使用的國旗繁多,也導致了美國人可以使用一門特殊的「國旗語言」來表達某些特殊含義。比如1945年美國密蘇里號上日本向盟軍簽字頭像,美軍就用了兩面國旗——一面是當時正在使用的50星星條旗,另一面則是31星星條旗,後者是美國在1853年使用的。在這一年,美國海軍准將馬休·佩里率艦隊駛入日本江戶灣浦賀海面,在美國的武力脅迫下,幕府接受了開港要求,雙方在橫濱簽定了《日美親善條約》,也是日本與西方列強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顯然,美國向通過這面老旗達到羞辱日本的目的。

再比如,美國總統就職典禮上,一般會在國會大廈上懸挂三種共計五面的星條旗,一種當時使用的,一種是最早的十三星旗,另一種則由總統本人自選,以表達自己的某種用意——不過,一般總統都會選擇自己有關係的州加入美國時所用的國旗。

比如歐巴馬所使用的就是美國國旗的4.0版「二十一星旗」,該國旗是1819年伊利諾伊州加入時所使用的,使用這面國旗是因為歐巴馬之前曾任伊利諾伊州的參議員,這個選擇很討巧,因為歐巴馬的出生地是在夏威夷,如果他選夏威夷加入時的國旗,則意味著會場中間要掛三面50星旗 ,要多難看有多難看。

與之相比,川普就倒霉的多,他選了這一面。

用心數一數,你會發現這也是一面十三星旗,只不過換了一種樣式表現而已。川普這麼選的原因是因為他出身的紐約州就是創始十三州,實在玩不出什麼新花樣,但第二和第四這兩面旗幟畢竟又要表達與最早的十三州旗不同的寓意,所以就變換了星的排列方式,形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樣子——當然,如果要牽強附會,你也可以給出一個更高大上的解釋:川普這麼喜歡十三星旗,也許是真的意在「讓美國重新偉大」吧。

齊魯壹點 記者 王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