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李鎮西:教育不是拿給別人欣賞的

李鎮西,一位深受孩子愛戴也深深愛著孩子的老師。

他的教育理念是:

樸素最美關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當好老師。

作為「教師」「知識分子」「公民」,在李鎮西老師眼中,天下所有的事都是「教育」!他無懼爭議,歡迎「碰撞」,對近兩年來的教育現象、社會熱點進行深度思考和剖析,他的「教育不是拿給別人欣賞的」便是言辭較為犀利的一篇。

陪一位來看我的老朋友轉校園,自然給他談起學校的一些事。他認為好多做法「富有創意」,不停地讚歎同時又不停地惋惜:「怎麼不找媒體宣傳呢?這些做法多麼令人欣賞啊!」

我說:「為什麼要宣傳呢?教育又不是拿給別人欣賞的!」

我曾經在《教育報》上發文,希望寧靜而樸素地辦學,聲明「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謝絕參觀」。這讓很多人不解:「學校辦好了,人家要來參觀學習,有什麼不可以呢?學校之間互相欣賞,彼此借鑒,不很好嗎?」

我的回答還是:「教育不是拿給別人欣賞的!」

但有意無意把教育當「欣賞品」來打造的人還真不少。每當需要「展示教育成就」的時候,比如大型迎檢或有重要領導來視察等,有的學校總會提前一兩個月或更早作準備:先聲奪人的展板,眼花繚亂的櫥窗,操場千人的吟誦,流光溢彩的演出……

當然,還有被精心「提煉」出來的一套一套的「理念」,這些「理念」又總是通過整齊而富有修辭美感的語句表達出來,諸如「以什麼什麼為導向,以什麼什麼為核心,以什麼什麼為基礎,以什麼什麼為宗旨」或「以什麼促進什麼,以什麼打造什麼,以什麼推動什麼,以什麼提升什麼」(前一句最後一個詞,是后一句開頭的詞)云云。

總之讓人感覺,教育原來可以做得如此具有「觀賞性」!

恕我直言

上述拿給別人(領導和媒體)欣賞的「教育」其實並不是教育本身,那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兒也不是學校的常態。

師生們心裡都明白,別管校長在彙報時如何四言八句地吹著學校「特色」學校「創新」如何如何,那是說給領導與媒體聽的。

人家欣賞之後,校園歸於沉靜,大家該幹嘛還幹嘛。平時還是跟所有學校一樣,上課、備課、作業、考試……毫無「欣賞價值」可言。但教育本來就是這麼樸素。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有兩個詞進入了教育領域:「包裝」「炒作」

這與學校對發展目標的定位有關——學校究竟是為誰發展的?

如果是為孩子的成長而發展,那麼無論做什麼,孩子天天在學校都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哪需要「包裝」和「炒作」呢?只有眼光對外(輿論)對上(領導),才需要「包裝」給別人看見,需要「炒作」讓人家知道。

按這個邏輯,教育自然不是做來給別人欣賞的。而善於包裝,熱衷炒作,這似乎是某些校長眼裡「打造名校」的一條「規律」。

都說現在的教育很浮躁很功利。芝麻大點事兒,有的校長也會很有「市場敏銳感」地想到媒體,想到「提升形象」「彰顯特色」「打造品牌」「擴大影響」……唯獨很少想到本校老師和孩子是不是有實實在在的成長與收穫。

回到那個樸素而深刻的問題:學校的一切是為誰而存在的?

我又自然想到了幾年前我參觀過的帕夫雷什中學。按今天的眼光看,蘇霍姆林斯基當年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以及學生個性發展、教師專業成長等等方面的探索實踐,是多麼「極富創意」呀,又是多麼「前衛」呀!

但帕夫雷什中學一直沒有絡繹不絕的參觀者,因為蘇霍姆林斯基不但謝絕「宣傳」,而且刻意讓學校保持一種世外桃源一般的寧靜。在他看來,學校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而不是別人。

是的,教育不是對「外」的,而是對「內」的——只要教師幸福並且成功,只要孩子快樂並且成長,就足夠了。有沒有媒體的追捧無所謂,有沒有領導的題詞沒關係。因為教育不是拿給別人欣賞的。

大夏精品

《恕我直言》

李鎮西 著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7年8月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可購買

• end •

大夏書系閱讀熱線:010-82275571

官方網站:www.dxjy.com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