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人人都有《心理罪》

章瑩穎案調查後期,警察林宇輝憑模糊視頻繪製嫌犯畫像,對方凹眼窩、高鼻樑、絡腮鬍,有人說這是典型殺人狂相貌。

可後來待犯罪嫌疑人克里斯滕森落網,人們才知其不僅擁有高學歷、能力出眾,甚至被人評「平日是個幽默好人」,且擁有相對正常的生活。

兇案背後,人們不僅震驚於殘忍作案手段,更希望弄明白,到底是怎樣的心理驅使一個人殘忍地殺害別人。章瑩穎案如此,白銀案案、李洋潔案等一系列極端案件也同樣讓人深思。也許,人們可在即將上映的由廖凡、李易峰主演的電影《心理罪》中找到一些答案。

影片中的兇手患有嚴重精神障礙,靠吸食別人血液來消除對死亡的恐懼。他們殺人並非源於現實的衝突,他們殺害的對象也基本是陌生人,一切都源於他們內心變態的需求。這和章瑩穎案、李洋潔案在實質上是一致的。

除了兇手患了「心理病」,《心理罪》走得更遠的是,幻海市心理學天才方木(李易峰飾演)和資深刑警隊隊長邰偉(廖凡飾演)這二位警探搭檔聯手追兇的同時也在與自身的心理疼痛做鬥爭,由他們指代的是當下群眾的普遍心理——「人人都有心理罪」,如此,這不僅是部探究人性幽暗的作品,更通過主演二人的成長,講述人的自我救贖。

《心理罪》中的社會命題

《心理罪》是根據作家雷米的同名系列懸疑推理小說第一部《畫像》改編,故事圍繞一起嗜血兇殺案展開,警方面對兇案一籌莫展,大學生方木牽扯其中,他天賦奇才、洞悉犯罪心理畫像,但兇手狡詐強勁,案情撲朔迷離。

原著作者雷米是刑事警察學院的刑法學教師,被人們稱之為「心理犯罪小說第一人」,與這個市場同類的其他作品相比,雷米的小說因具備真實和專業的力量從而擁有了相當廣大的群眾基礎。讀者經常能從一些罪案社會新聞中找到雷米作品中的影子,有人說雷米的作品有其「社會寓言性」。

《心理罪》探討「人性的幽暗」,這讓人想起美國精神病學教授邁克爾·赫·斯通的《剖析魔鬼》:「為什麼有法律?法律的假設是人性本惡。人類社會如果失去規則的話,人的惡可以完全暴露,你會想不到人有多壞。」

影片開頭那位無法實現「成為名醫」願望的罪犯,通過殺人,對屍體進行「剖腹、控血、分解內臟」,並在殺人後返回案發現場,「只為享受全身而退的那種快感」,即是惡的釋放。而嗜血殺手馬凱,靠吸食人血來消除他對死亡的恐懼。這些情節都在告訴觀眾,殺手之所以殺人,「心理的扭曲才是原罪」。

日本推理小說天王東野圭吾曾說,「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心理罪》最刺激的地方就在於此,導演藉助主角方木所言,「我想探究人性最黑暗的一面」。可人性的黑暗到底有多暗?

片中的犯罪心理學天才方木自恃能夠窺心識人,依據案發現場的蛛絲馬跡來還原兇手畫像,揭示他們的犯罪心理。而作為刑警老手的邰偉則講究看證據抓人。他的敏感與老道,讓他在與疑犯過招后,發現另有其人,從而證實方木推斷中的漏洞。人性深不可測,凝視深淵的同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當真兇同樣用心理入侵的方式與方木對抗,對方木的反噬現象產生。

有人說心理問題和現實境遇有很大關係,電影也體現這一點,兇手馬凱死前的那段控訴便是。電影雖是虛構,卻有現實基礎。近日留學生李洋潔案的宣判在國內引發熱議,有人認為此案犯塞巴斯蒂安之所以能做出如此兇殘的事情,與其曾接受心理治療的歷史及患有急性多動症的疾病有很大關係。

但電影更想表達的,是心理犯罪卻往往脫離現實的邏輯,它不是日常性的犯罪,而是人性深處幽暗面心理的發作。

一念地獄,一念天堂

片中的罪犯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心理罪」,但事實上,包括方木和警察邰偉在內的每一個人其實也都有心理罪,影片告訴人們,從執念走向犯罪,人人都有可能。

片中的天才方木是一名孤兒,這養成了他特立獨行、沉默寡言的性格,這使他能夠注重觀察、注意細節,具備了洞察別人內心的的能力。方木也因此執迷於對他人內心的窺探,一進入警隊就試圖找到別人內心深處不可言說的秘密,了解每個人錯綜複雜的內心世界。他觀察邰偉並告訴他:「你情感缺失卻總抓住情感不放,這就是你的心結,但你永遠沒有機會證明」。

李易峰在採訪中也表示,「從分析事情的角度、與人交流的方式上來看,方木可能是一個怪咖」。方木的行為引起邰偉的不滿,認為他對技術執著,但卻對生命漠視,並導致了一位同事的死亡。而方木對技術的自信,也使得他盲目挑釁幕後真兇,公開在網上發布視頻試圖引出罪犯,最終收到「有人會因為你的魯莽而死的」嚴厲警告。方木無視最後的警告導致初戀女友陳希命殞水缸。重創之下,方木選擇將自己封閉起來。沉迷於通過技術破案的快感,自信又自負,甚至有些狂妄,無疑是其特立獨行的性格造成的心理罪。

而邰偉因童年時期親眼目睹警察父親被害也一直背負著「心理罪」,無法釋懷,內心沉重、表情嚴肅,容易被情緒所控制。所以他對方木漠視生命的做法非常不滿。面對殺死自己同事的嫌犯,大打出手,難以控制。片中喬教授也曾對邰偉說,「你是個警察,不是救世英雄」。

主演廖凡在談到邰偉這一角色時認為,「人物內心的罪」才是電影最打動自己的地方,「在現在這個多元社會,每個人或許都有一些心理問題,就像我們戲中說的那樣,大家心理都有一些罪,你不能訴說和表達,只能藏在心裡,自己去面對。」

既然人人都有心理罪,罪犯和常人的區別,一念地獄,一念天堂。選擇過怎樣的人生,需要自己的把握,反正「你要是不走進陽光,就會被黑暗給吞噬」。

近些年來,社會影響巨大的案件無一不是和心理問題有關的,尤為突出的是變態性的人格導致的隨意殺人。有學者就指出,「存在嚴重精神疾病的人,或者經歷系列性挫折的人,在某些刺激之下,會把內心的壓抑與矛盾轉化為攻擊性行為。其中有兩種情況,一是自殺,自卑的人通常會指向自己;一是殺人,自負自大的人通常會把攻擊性對象指向社會和其他人。」

影片中馬凱等人的心理罪不但得不到有效的抑制,甚至被他人利用,只能走向罪惡的深淵。方木和邰偉都肩負著心理的負擔,但他們最終選擇走出自己的內心重負。但這一過程確實是異常艱辛的,尤其方木在初戀女友被害后,一度被罪犯心理侵入,甚至無法對犯罪嫌疑人進行畫像。但與罪犯不同的是,他們選擇了自己跟自己的戰鬥。

- END -

喜歡,就贊一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