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揚中西來橋鎮弘揚民俗文化打造「文化糧倉」

揚中糏文化藝術館開館、長篇小說《西來橋》再版、《西來橋糏塑——指尖上的藝術》畫冊首發,4月7日,揚中市西來橋鎮舉辦系列主題文化活動,為當地居民打造了一場文化盛宴。西來橋鎮黨委、政府近年來通過加大對糏塑為代表的傳統民俗文化的傳承和保護,組織書畫展、舞龍大賽、建成糏文化藝術館、鎮級美術館、積極籌建西來橋記憶館等,使得西來橋的人文氣息越發濃郁,頗具地域特色的西來橋「文化糧倉」效應凸顯。

文藝作品挖掘地域文化

作為長江中長出的移民沙洲,揚中可追溯的歷史並不久遠,為了讓人更多地感受歲月的豐厚以及專屬小島的地域文化,近年來西來橋人作了很多嘗試,《西來橋》的再版是其中之一。揚中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陸艷華這樣評價《西來橋》的再版:小說《西來橋》無疑為揚中地域文化的保護與弘揚增添了精彩的一筆,20年後的今天,小說的重新出版對於宣傳和推介揚中又起到新的助推作用。

7日上午,作者戴洵先生的兒子在活動現場回憶了母親當年忘卻病痛的折磨、克服伏案的艱辛寫就小說的情形,他作為親屬代表向西來橋鎮文化館贈送了小說書稿和相關史料。戴洵先生是一位出生於西來橋的新四軍老戰士,她一生對故土懷有深厚的情誼,離鄉多年的她在古稀之年完成了這部回憶少年往事的小說,通過小說主人公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娓娓道來,記錄了一個個扣人心弦、驚心動魄的抗戰故事。小說直接以「西來橋」為名,地域鄉土氣息濃郁,真切感人。

糏塑技藝綻放傳統文化

西來橋糏塑俗稱「花園子」,在民間曾被廣泛應用於小孩生日、老人祝壽、新房上樑等喜慶活動中。伴隨時代的變遷,從前與人們息息相關的糏塑正逐漸淡出公眾視野,為世人所遺忘。為了傳承保護、宣傳推介,讓原本口口相傳留存下來的古老糏塑技藝煥發出二次青春,綻放出新的光彩,西來鎮編輯出版了畫冊《西來橋糏塑——指尖上的藝術》,讓糏塑這一經歷歷史文化積澱的民間手工藝重新為世人矚目。

7日中午,揚中籍著名美術史論家、評論家、原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贈送西來橋糏塑文化藝術館牌匾,並與揚中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陸艷華一起為藝術館舉行開館揭牌儀式。陳履生動情地表示:「我們小的時候沒有條件去博物館,十分遺憾。現在西來橋有了自己的博物館,讓我們的孩子從小生活在博物館。」

著名美術史論家、評論家、原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作主題演講。

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張丹說,糏文化是農耕文化的代表之一,伴隨著民俗的演進,集實用與藝術於一身,濃塑了老百姓的審美情感和價值觀念。他說,西來橋糏文化藝術館開館暨畫冊《西來橋糏塑——指尖上的藝術》首發,正是著眼於對自身生存的文化空間中優秀基因的了解、傳承與弘揚,並融入到生命的血液之中凈化靈魂。

文化館所共享惠民文化

「只有國家的強大,才有強大的博物館;只有強大的博物館,才會有強大的文化。」,7日下午,揚中籍書畫名人、原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應邀在西來橋鎮文體活動中心作《博物館的文化魅力》主題演講,陳履生指出,博物館的真正意義不在於大,而在於獨特性,沒有公眾參與的博物館只是一堆建築。而西來橋鎮糏文化藝術館雖然面積很小,但主題獨特,很好的闡釋了博物館的文化精神。

近年來,西來橋鎮以打造更具人文地域氣息「文化糧倉」為目標,加大文化館所建設,先後建成了鎮江地區首家鎮級美術館、糏文化藝術館,以西來橋建設為主題的「火紅的岸線」油畫展正在積極籌備中。西來橋鎮黨委書記曹學松介紹,隨著經濟的發展,集鎮的居民人數的激增,當地群眾的文化需求也在逐步提高。「他們住進了高樓,我們應該為他們下樓之後的業餘文化生活負責,讓他們茶餘飯後可以健身娛樂、讀書看報、上網學習。」曹學松還表示,西來橋鎮計劃在文體活動中心旁建設一座鎮中公園,進一步豐富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隨著優美鄉鎮建設的推進,很多代表傳統文化的物品正在農村逐步消失。西來橋鎮正在籌建西來橋記憶館,旨在留住鄉愁,留下歷史痕迹,讓後人更好地了解和追憶先輩生活足跡,進而在全社會掀起「尊重歷史、熱愛家鄉」熱潮。建成后的記憶館將集收藏、保護、教育、展覽等功能於一體,肩負保護傳統文化和民俗文化、展示和傳承西來橋鎮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職責。截至目前,西來橋記憶館展品正在火熱徵集中,已累計收到社會各界各類館藏物品達150多件。(馮義成 趙君峰)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