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佛學基礎》- 介紹釋迦牟尼佛的一生

* 釋迦牟尼佛 *

一、釋名

佛有過、現、未十萬三世無量諸佛。但在兩千五百多年前,於娑婆世界,創誕於印度是釋迦牟尼佛,即佛教之教主。釋迦,譯雲能仁,禮讓之義,種族之名,印度四姓(婆羅門,凈行者;剎帝利,王種;吠舍,商人;首陀羅,農人。)中王族所屬。牟尼,譯雲寂默,智也。意思是大智慧,能成就諸善法,離諸過惡。此名是已出家求解脫時所得名,後世簡稱釋迦,又稱釋迦文。實名喬答摩悉達多。喬答摩,譯雲翟曇,最勝義;悉達多,譯雲財吉,或成就義。

二、出生年代

古來有種種異說,今依《眾聖點記》說,是在公元前565年四月初八日,誕生於拘利城外蘭毗尼園內無憂樹下。父是印度中的迦毗羅衛國國王叫凈飯王,母叫摩耶。七日後母歿,由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撫養。

三、青少年時代

(前558 --537年,8--29歲)

從七歲開始學文,十歲習武。年漸向大,宅心高遠,觀諸世間事相,念皆悉非常,深生厭離。曾隨父游于田野,見農夫耕作情景而無限同情和悲憫。凈飯王聞之,心生愁憂,於是迎耶輸陀羅為太子妃。並建三妃宮,又建三時殿,用來系留太子。太子不因此而有所染著愛戀。隨後便出遊四門,東門遇到老人,南門遇到病人,西門看到死人,北門逢一道人。太子甚為驚奇,便訪道人,道人云:

怨親平等心,不務於財色;

所事唯山林,空寂無所營;

塵想既已息,蕭條倚空閑;

精粗無所擇,乞食以資身。

太子回宮即思惟方便,欲求出家。因他出四門,見有老病死苦,常恐為此所逼,求道之念彌深。曾又見宮內彩女至夜分時,疲乏重眠,身形弊惡,不凈流溢,太子歷見,越感世間之不凈污穢,倍增厭離。

四、出家(前537年)

太子既洞觀世苦,終於在二月初八日晨,乘白馬逾城而去,來到藍摩國森林,剃除鬚髮,著弊服。同修有僑陳如、跋提、摩訶男、婆濕婆、阿說示。太子初訪道於跋伽婆,次訪阿邏邏、郁陀羅。彼以非想非非想處為最上涅槃,因知見非究竟,不得所求勝法,便捨去,入摩揭陀烏羅葉象頭山尼連禪河的森林裡靜坐思惟,苦修六年。

五、成道

太子勤苦六年,不得解脫,形體消瘦,猶如枯木。悟知苦行非成道之真因,即從座起,入尼連禪河洗浴。浴畢,接受牧女蘇伽陀的牛奶供養,精神振作。僑陳如等五人見此事,很感驚怪,以為退轉,即便捨去,住在鹿野苑。太子獨至伽耶,於畢缽羅樹下,敷座而坐。自誓:「若不成正覺,終不起此座。」

端坐思惟,降伏三魔軍(一欺言宮廷被奪,二魔女淫擾,三怖兵威脅)。入深妙禪定,思惟真理。於十二月初七日夜,初夜得宿命通,知往昔諸事;中夜得天眼通,觀眾生種類差別;后夜得漏盡通,斷諸無明煩惱,皆知世間一切因緣之理。初八日拂曉,睹明星而豁然大悟,妙契真理,得無上正真之道。

六、轉法輪

從始成正覺,初七日中,自受用廣大法樂;第二七日,入海印三昧,不動道場,為十方深位菩薩,宣說自內證之真理——《華嚴經》;至三七日,本想先度初出家訪道二仙,聞已命終,遂往波羅奈國鹿野苑,度橋陳如等五人,為說四諦之法。此五人為最初五比丘——僧寶,四諦之法——法寶,釋尊——佛寶。以此為最初三寶。

成道二年,波羅奈國長者耶舍,歸佛出家,其父母也歸依佛,為最初優婆塞、優婆夷。耶舍朋黨五十人也歸佛出家。在波羅奈,得弟子五十六人。往摩揭陀國王舍城,度三迦葉,他們是事火外道。即優樓頻陀迦葉及其弟子五百人,那提迦葉三百人,伽耶迦葉二百人。此一千人同歸佛出家。次度有難陀、提婆達多、阿難陀、阿逸樓那、跋提利迦、羅睺羅等。又有婆羅門學者舍利弗、目犍連二人,聞佛弟子馬勝比丘為說:「諸法因緣生,亦從因緣滅……」之偈,於是將弟子二百五十人率往歸佛出家。從此為佛左右弟子,舉其大數,有千二百五十人。又度迦葉,此人佛涅槃后,住持法化。在迦毗羅衛國時,度姨母波闍波提為最初比丘尼。由此具備了四眾弟子。隨後逐漸龐大了僧團。

佛在摩揭陀國,為國王頻婆娑羅王說法,王聞法后,並率諸大眾歸依佛,便在王舍城大竹園建竹林精舍,奉佛說法。又有舍衛城長者須達(給孤獨),建祇樹給孤獨園精舍,奉佛法化。

七、僧團發展的原因

佛陀反對種姓制,宣揚眾生平等說;反對神創說和定命論者,宣揚緣起說和四諦法。主張物資公有,如土地、房舍、果樹、用具不可私用,不可出賣,屬常住所有。提倡四依住:即常乞食、糞掃衣、樹下住、依陳棄葯。制定這些,是為除五欲貪著。過著三常(衣、食、住)不足的生活,意在存念無常,勤求出離。

八、最後說法與般涅槃

佛陀自成道后,周曆四方,應機施化了四十餘年。有緣眾生已度盡,未度者已作度化之因緣。於是到年八十之際,欲示寂於拘屍那城。在娑羅雙樹間,右脅而卧。正在此時一位外道叫須跋陀羅來求見,佛為他說法,成為最後度化弟子。並最後接受了純陀的供養。此時阿難無比悲痛,不知如何乞教,於是眾中叫阿耨樓陀指數阿難請問佛陀四個問題:

一、佛滅后,以何為師?

二、以何安住?

三、惡性比丘云何調伏?

四、經典結集如何令人起信?

佛答:我涅槃后,應以戒為師;依四念處住;惡性比丘默擯置之;一切經典首句應安「如是我聞」等證信句子。又囑累弟子依法奉行,則是如來法身常住不滅。隨即示大般涅槃,時是二月十五日。

九、釋尊八相示現

八相示現是佛陀一代的足跡。一降兜率,從兜率內院,降生人間;二托胎,降人母胎;三出生;四齣家,睹世無常入山修行;五降魔;六成道;七轉法輪;八入涅槃。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