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如何評價2017高考全國I卷文綜?

以下為我對2017年聯考文綜全國一卷的脫水版解析,17年聯考剛剛結束,我在知乎上另一個回答如何評價全國1卷文綜題目更新了回答,因為當時我在學校所帶班級臨近考試,未寫完。現在我教的很多學生已經升入了大學,他們又有各式各樣新的煩惱,即使是在清華大學。煩惱是人生的點綴,文綜思維帶給我的是什麼呢?2014年,遭遇分手,我在橋上等了她一夜,第二天,有人經過,大聲吼著《紅塵情歌》,我決定要去證明自己。我在高中的時候經常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聯通在市場上拼不過移動?」上了大學也與人討論,後來,經人推薦,面試校級聯通經理,那一年的校園卡之役,聯通在最不利的情況下(移動定製機多,移動4G宣傳,聯通未獲FDD牌照,移動營銷費用多,iPhone開始支持移動制式),市場份額逆勢上漲翻一番。之後的我又接管校級京東白條,開店,開公司,除了性格上的堅忍外,還有就是文綜思維一直沒有缺席。

友情提示:以下所有題目加解析,字數約3萬字,多圖,列印成A4有51頁,pdf列印版在微信發送。

圖1為東部地區某城市街道機動車道與兩側非機動車道綠化隔離帶的景觀對比照片,拍攝於2017年3月25日,數年前,兩側的綠化隔離帶按統一標準栽種了常綠灌木;而如今,一側灌木修剪齊整(左圖),另一側則雜樹叢生,灌木零亂(右圖)。拍攝當日,這些雜樹隱有綠色,新葉呼之欲出。據此完成1—3題。

1.當地自然植被屬於

A.常綠闊葉林

B.落葉闊葉林

C.常綠硬葉林

D.針葉林

2.造成圖示綠化隔離帶景觀差異的原因可能是該街道兩側

A.用地類型差異

B.居民愛好差異

C.景觀規劃差異

D.行政管轄不同

3.圖示常綠灌木成為很多城市的景觀植物,制約其栽種範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氣溫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解析:

聯考是選拔性考試,試題必然要創新問題情境,設計新的問題,考查我們的創新能力。因此日常教學中要遵循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要對教材中進行二次開發,設置新情境和開放性的新問題,靈活運用基本概念、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舉個例子,人教版教材有一段提到了焦作的案例分析,說到焦作是資源枯竭型城市,關於資源枯竭型城市我們可以做一個專題,如果以後考到萍鄉、考到大冶,就教可以用。如果你仔細閱讀人教版教材中的表述,就會記得那裡提到了焦作的雲台山,我當時看到教材這麼寫就很生氣,因為雲台山原本是屬於山西晉城的,bbs.tiexue.net/post2_58 來龍去脈不貼了,對於教材的二次開發很重要,我把我這個問題找我的地理老師探討,她只能解決教材主線和知道答案的問題,對於這種問題就說了一個「不考不用看」,我一直記得這個問題,後來有機會問我們學校的大牛地理老師,他和我說,山西山多,河南多平原,這個問題如果處在本省人的立場來想,是想不出答案的,你需要站在國家領導人的高度來思考省界問題和景區歸屬問題,一個省內部的景區歸屬和釣魚島這種主權歸屬問題不同,首先,我們國家的省份劃界時就有肥瘠搭配的考量。其次,對於雲台山而言,也並不是說全部划給了河南,網上的文章有斷章取義、煽風點火的傾向。最後,總體而言,山西當時有煤炭,對於旅遊景點的開發不如河南,所以把雲台山分給河南反倒對於雲台山更好,你可以看看山西的上雲台和河南的雲台山,兩個地方的很近,但是開發程度和知名度相去甚遠,所以,宏觀考慮,雲台山被教材編寫者寫給了河南也要表示理解。

這就是之前在一篇回答里提到的,嘗試自己編寫教材,像我之前看歷史書,看到一五計劃時期修建了鷹廈鐵路,然後就想為什麼要修這條鐵路,可以從什麼角度來進行分析,政史地文不分家,如果你能打通,這份文綜卷真的太適合你了。

第一題,先看時間是3月25日,正是北方新葉欲出之際,可以看圖片來想,也可以從文字「這些雜樹隱有綠色,新葉呼之欲出。」從這些信息中可以直接推出是「落葉闊葉林」。

第二題,你得明白,這是新課標的考試題,不要責怪命題人的腦迴路驚奇,鷹廈鐵路修建的主導區位因素是國防,富士康晉城設廠的原因是家鄉情感。「數年前,兩側的綠化隔離帶按統一標準栽種了常綠灌木」,統一標準的種植,之後卻是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一側灌木修剪齊整,另一側則雜樹叢生,灌木零亂」,這種修整勢必是由專門的園林工人修剪的,這是一種市場行為,如果校園裡的灌木不修剪,也會荒蕪,我們都不想看到荒蕪之景,讓人有「黍離」之悲。而修剪要錢,這筆錢由區來出錢,一個區有錢修剪,另一個區沒錢修剪,就導致了這種差異。就好像我上班路上,看到很多斷頭路,一個區有錢,另一個區沒線修剩下的,這路就成了斷頭路。呂梁的孝義和汾陽原本計劃修一條汾孝大道,孝義有錢,修好了孝義這一段,汾陽沒錢修,這路就成了斷頭路。

當然,我做這道題時想到了2014年清明節,我陪初戀走在太原,當時我們感情很好,她帶我去山西省博物館,從山西省政府那邊走,(2013年時,山西省政府門口發生過爆炸案)。山西省政府在府西街,這邊有濱河東路,山西博物館在濱河西路,我當時感覺兩條路的景觀有點不同,初戀是山西省實驗出來的,她告訴我。濱河東路屬於迎澤區,濱河西路屬於萬柏林區,兩個區的分界以汾河為界。所以,汾河兩岸有所不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看街景。

當然,我的做題方法,有點像《貧民窟里的百萬富翁》這種感覺了,拿自己受過刺激的生活體驗來解題。這題給我的感覺是對於農村學生不公平,每個城市的主城區,尤其是省會城市下面設了好幾個區的,這種情況可能很多發,而對於下面的地級市而言,就沒有這樣的體驗了。

當然,不公平也沒有辦法,「公道世間唯白髮,貴人頭上不曾饒」,如果你不知道,你只能逐個分析,建立起邏輯鏈條。

這是做本題時的邏輯鏈條,平時做的題目選項里中規中矩的太多,遇到這種大學地理的,學生的心理會經受很大的考驗,如果心態調整不好,很容易出問題。

世事洞明皆學問,初戀最終因為要出國和我分手了,太原對於我而言,也成了一座讓人傷心的城市。

第三題,除了雜樹,還有常綠灌木,像山西很常見的常綠灌木就是冬青,常綠到落葉的過渡和緯度有關,也就可以看出主要的制約因素為氣溫。冬青算是比較耐寒的,北方到了冬天,有的地方的園林部門也會給冬青穿衣,讓其更好地生存。

(第二題,關於土地類型建設用地中的機場用地,建議好好深挖,看看機場一般修在哪裡,有哪些考慮因素?)

德國海德堡某印刷機公司創始人及其合作者設計了輪轉式印刷機,開創了現代印刷業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機公司。同時,造紙,油墨和製版企業也先後在海德堡集聚。產業集聚、挑剔的國內客戶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不斷刺激海德堡印刷機技術革新。據此完成4—5題。

4.造紙、油墨和製版企業在海德堡集聚,可以節省

A.市場營銷成本 B.原料成本

C.勞動力成本 D.設備成本

5.海德堡印刷機在國際市場長期保持競爭優勢,主要依賴於

A.產量大 B.價格低

C.款式新 D. 質量優

產業集聚我們課本上講的是珠三角地區的產業集聚。(看到這個題,我其實更想用「產業集群」這個概念來概括,4題的關鍵在於要找對設問的主體),在學產業集聚之前,我們先學的是工業聯繫,印刷本身有自己的產業鏈條,而造紙、油墨和製版這些企業和印刷業的並沒有生產上的聯繫。印刷主體產業之外,本地還附加了造紙、油墨和製版企業,這相當於為買者各式各樣的要求可以很方便地提供多元的解決方案。而市場營銷成本之前很少聽說,以新課標的尿性,沒聽過的名詞千萬不可以貿然排掉。本題D很容易排除,設備零件也不能共用,因此很容易排除。當我們在ABC里糾結時,想產業集聚的影響,列出邏輯鏈條:

這是課本上講到產業集聚,我們推出來更多影響,這個是基礎知識,BC同對同錯,總不會是兩個答案。我在網上看海寧中學的解析,說產業集聚不會節省原料成本和勞動力成本,我覺得這個說法很難說服我,也許C勞動力成本的問題更大,如果C是用人成本會更好。而我當時在做這道題時,是把海德堡印刷機廠這片看成是印刷產業集群,類比的是溫州橋頭鎮的紐扣產業集群,廣州新塘鎮的牛仔服產業集群,別的相關產業也入駐,那麼,在經銷商(B2B)採購時,勢必可以為經銷商提供更加多元的服務,對於造紙、油墨和製版企業(設問主體是他們)而言,他們大樹底下好乘涼,少了很多的宣發成本。

4.造紙、油墨和製版企業在海德堡集聚,可以節省 (造紙、油墨和製版企業的).市場營銷成本 。

再類比一下超市門口的口香糖,沒有調查過口香糖的需求,但有時為了坐公交、捷運換零錢,就會去買口香糖,這對於口香糖企業來說,就相當於節省了市場營銷成本。

知乎上黑馬地理的解析我感到非常不解,造紙和印刷廠是市場導向型確實不錯,但海德堡印刷機廠和海德堡印刷廠可不是一回事。印刷機廠是銷售印刷機的,印刷廠是搞印刷的。我覺得黑馬地理對這道聯考題的解釋也太牽強附會了,怎麼就把印刷機廠和印刷廠混為一談。造紙、油墨和製版企業在海德堡集聚,就離著伯明翰、馬賽、里斯本的消費者很近了嗎,然後就市場導向型,節省市場營銷成本了嗎?

廣東廣州增城區新塘鎮有個著名的牛仔商貿城,這裡有3000家牛仔企業,曾經全國60%的牛仔服裝出自新塘,全國30%出口的牛仔服裝來自新塘,各地以及世界各地的經銷商都到這裡批發衣服。在牛仔紡織廠周邊集聚著針車行(縫紉)、布行、皮行、線業、服裝輔料以及物流等,互補行業的老闆們為何在新塘鎮經營,想一下來自世界各地的經銷商來到新塘鎮,批發完牛仔衣之後順便進點其他貨,搭配起來賣,對於針車行、布行這些企業來說,在佛山經營同樣的事業,想要獲得進店率,有進店率才會有成交率,所需要付出的市場營銷成本會比駐在新塘要高。新塘鎮的蛋糕足夠大。

同樣的道理,海德堡印刷機廠會吸引世界各地的經銷商,買了印刷機,搭配著買點不同規格的紙、買點油墨,或者說製版技術,對於這些企業來說,海德堡印刷機廠印刷市場這個蛋糕足夠大,各依附企業的倉庫不至於鋪貨下去囤積,這樣,相比於駐在其他地方,造紙、油墨、製版等企業在海德堡為了獲得訂單所要支出的營銷成本就可以節省很多。

第5題的解題鑰匙在第三句話,

挑剔的國內客戶刺激印刷機技術革新,這種革新自然對於國際客戶也有吸引力,技術革新最主要還是質量好。這題很容易選款式新,款式新和質量好在糾結時,我們要來權衡,用互斥法來想,客戶是想要質量好款式舊還是想要款式新質量差,對於企業而言,質量是生命線。當然,同學們不要想諾基亞這樣的例子,3C和其他產品有著很大的差異,如果印刷品是窗戶紙做的,吹彈可破,經銷商所要承擔的風險將會非常大。

圖2示意西北某閉合流域的剖面。該流域氣候較旱,年均降水量僅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發量可達2 000毫米,湖水淺,鹽度飽和,水下已形成較好鹽層,據此完成6-8題。

6.鹽湖面積多年穩定,標明該流域的多年平均實際蒸發量

A. 遠大於2 000毫米 B.約為2 000毫米

C. 約為210毫米 D.遠小於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實際蒸發量差異顯著,實際蒸發量最小的是

A. 坡面 B.洪積扇

C. 河谷 D.湖盆

8. 如果該流域大量種植耐旱植物,可能會導致

A. 湖盆蒸發量增多

B. 鹽湖面積縮小

C. 湖水富養化加重

D. 湖水鹽度增大

本題和去年全國三卷植被恢復那道題感覺很像,利用箭頭思維來輔助解題。有四大鹽湖,其中有一個在山西運城,據說也是因這個鹽湖,堯舜禹才在晉南活動。四大鹽湖分別為青海的茶卡鹽湖和察爾汗鹽湖,山西運城鹽湖和新疆巴里坤鹽湖。

題干中提到了閉全流域,這是大學地理課水文學原理才有的內容,這個概念對第6題解題有幫助,先說什麼是閉合流域,

地上分水線與地下分水線重合,那麼這個地方的降水不管是徑流還是下滲都不會流到其他地方去,也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當然,如果你不知道這個概念,你也得想年均+210毫米,池內2000,鹽湖面積穩定,自然也需要年-210毫米,此處湖盆為匯水區,不會有周邊的滲透,鹽湖裡都是滷水,除了自析以外,下滲也是很少的。關於自析,之前作業有關於露溫的,可以借鑒。在這種水文條件下,+210毫米的降水,還要保持湖泊的面積不變,那麼就只有蒸發210毫米的水量了。肯定會比210毫米小,但不會是遠小,因此D錯C對。

第7題,它首先告訴我們流域不同部位實際蒸發量差異顯著,國中科學課里說,同等水量,影響蒸發快慢多少的三個要素是」溫度、暴露在空氣中的表面積和空氣流動,「而在本題中,大前提就是這四個地方的水量是不同的,藉助於箭頭我們可以看出每個地方的斜率是有區別的。我們知道斜率越大越不容易蓄水,不容易蓄水,自然蒸發量最小,坡面又短又斜,自然其實際蒸發量也是最小的。因此A正確。

第八題就和去年的全國三植被恢復有相同之處了,也是種樹,種樹只能種在坡面、洪積扇和河谷,湖盆地區不適宜。種樹之後,控制變數來思考湖盆蒸發量,鹽湖面積,湖水富營養化,和湖水鹽度,這裡的湖水富營養化你是絕對可以排掉的,氮磷超標帶來的水體富營養化。C錯。

如果大量種植耐旱植物,植物會吸收水分,(耐旱不代表不吸收水分,同樣耐寒不代表就要生長在寒冷的環境),那麼這片地方的水分除了蒸發以外,就多了一個被植物吸收(涵養水源)。植物吸收,會導致最後匯入鹽湖的水量減少,那麼自然鹽湖的面積就會縮小。湖盆地區的蒸發量不會增多,影響蒸發的幾個要素里表面積減少,那麼其蒸發量應該是減少的。所以A錯。這個地方的鹽度飽和,已經到了閾值,飽和之後,不會再增大,只會析出,這個非常類似之前做的露溫題目。

某地為保證葡萄植株安全越冬,採用雙層覆膜技術(兩層覆膜間留有一定空間),效果顯著。圖3中的曲線示意當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豐、枯雪年的平均氣溫日變化和豐、枯雪年的膜內平均溫度日變化。據此完成9—11題

9. 圖中表示枯雪年膜內平均溫度日變化的曲線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該地寒冷期

A. 最低氣溫高於-16℃

B. 氣溫日變化因積雪狀況差異較大

C. 膜內溫度日變化因積雪狀況差異較大

D. 膜內溫度日變化與氣溫日變化一致

11. 該地可能位於

A. 吉林省

B. 河北省

C. 山西省

D.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我微信發的作業中關於覆膜的出現了兩次,覆膜、保墒、灌漿、分孽等等,是農業里經常用到的,覆膜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為了給植株保溫,以利過冬,關於降雪的保溫作用,我在某天的作業里《2017年4月19日作業&解析》中也有說明。

第9題,四條線分別是豐、枯雪年的平均氣溫日變化和豐、枯雪年的膜內平均溫度日變化,既然知道膜內會保溫,那麼自然膜內溫度只能是①或者是②,「積雪覆蓋地表,具有保溫作用,改變土壤溫度」,這是我在4月19號的作業里寫到的解釋,還拿棉襖來舉例說明新雪和積雪保溫效果的差異。如果知道這個,也就可以合理推斷出①線是豐雪年的溫度曲線,②線是枯雪年的溫度曲線。

接下來的第10題是我最喜歡出的地理題目類型,這種地理題最考驗學生的思維。AB說的是氣溫,與膜內溫度無關,主要參看③④線,首先看A項,說的是最低氣溫高於-16℃,

題目說的是平均氣溫也就是12月2月每一天的9點的溫度的平均值,這個平均是-17℃,就好像你們班的身高平均是160厘米,那麼自然最低和最高都不會是160厘米,所以A這個選項錯誤很明顯。

B選項說的是「氣溫日變化因積雪狀況差異較大」,這個就是③④線的趨勢對比來看,兩條曲線的每一點的斜率基本都是平行的,其氣溫日變化差異不大,最大值減去最小值基本上是一樣的。

C選項用題組思維來解,也就是藉助於第9題來看答案,這個看前面第9題的解釋,關鍵還是得知道積雪的保溫作用。

D閉著眼都能看出來差異。

地理一環套一環,覆膜保溫這個基礎知識一定得知道。

第11題這個題目我在文綜怎麼學? - 知乎這個回答中曾經出過一道類似的題目,這道題目是2016年廣東暑假作業上的一道題目,

江南十校模擬題也考到了,當然最接近的還是廣東暑假作業的這一題,最高氣溫是北京時間17點出現的,而一般一個地方的最高氣溫都發生在地方時14點,那說明這個地方比北京時間慢,位置偏西,北京時間是東經120°的地方時,那說明這個地方的經度是120°−(3×15°)=75°。上課時強調過上海120°,北京116°,川渝105°,烏魯木齊73°,根據這個可以判斷出答案。

以上是地理選擇部分的解析,很高興看到微信里很多和我學習的高三選擇題全對,文科生最大的悲劇就是不好的模擬題太多,所以我們要好好研究每一道有價值的模擬題。

12.甲與乙是互補商品,甲商品具有需求彈性。假定甲的價格下降,其他條件不變,則乙的需求變動圖示是

政治最是送分題,本題的難度基本沒有,這種類似的傳導圖,每位學生在高三階段應該做過很多次了,甲與乙就類似球拍與球這樣的互補商品,同升同降。從理論模型來看,甲的價格下降,將會帶動甲的銷量增長。「其他條件不變」,這個說明乙的價格是不變的,因此A、B排除。根據常識可以知道乙商品的價格沒有變,而甲商品的銷量增多,同時也會帶動乙商品的銷量增長,因此選C。

13.某地政府逐步將市政道路、地下管網、污水和垃圾處理、土壤和水土修復等公益類項目和非運營類項目向社會開放,允許企業參股投資和經營。這一做法的目的在於

①發揮不同所有制經濟的優勢

②提高公益類項目的運營效率

③讓市場決定公共資源的配置

④逐步建立國有資本退出機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之前的作業裡面一直強調PPP,也結合課本給大家分析過PPP。PPP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英文首字母縮寫,指的是以市場競爭的方式提供服務,主要集中在純公共領域、准公共領域。PPP不僅是一種融資手段,而且是一次體制機制變革,涉及行政體制改革、財政體制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十八大以後,PPP才進入規範化發展階段,從材料中「公益類項目和非運營類項目向社會開放「,可以看出在這些項目中既有公有制經濟又有非公有制經濟的參與,每種經濟模式都有自己的優勢,民間資本投向這些領域也會發揮作用,國家意志,自然政治正確,因此①要選上。②說的是提升公益類項目的運營效率,民間資本投向公益,並且進行競爭,這是市場配置資源的體現,會提高運營效率。②選項說的保守,同時說法也很準確。③說法要明辨,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在我們聯考那個時期,還一直提的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新提法出來以後也經過了很多的討論,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決定的是資源性產品、利率、匯率價格,課本上提到公共物品不能由市場進行配置。因此③說法錯誤。④說法的問題更明顯,國有資本不會退出公共資源領域,在這些領域國退民進是行不通的。課本中關於公共物品的表述是在小字部分。

14.國內生產總值(GDP)表示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格總和。下列計入GDP的產品或勞務是

A.北京廚師為家人做了一頓豐盛晚餐

B.上海商人購買的一件精美的清代瓷器

C.某企業在紐約工廠生產的汽車玻璃

D.外國某企業在武漢工廠生產的空調和冰箱

GDP與GNP,題目給了GDP的定義,然後問的主語是「」,轉換題目意思「在一年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格」,北京廚師為家人做的晚餐,並非是市場中的「生產」行為,所以A不對,不能計入GDP.上海商人購買的瓷器是清代生產的,因此不能計入當下的GDP,B排除。C是在外國生產的,不屬於GDP,而屬於的是GNP.D在武漢生產的,可以列入當年的GDP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到2020年確保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任務,對「十三五」脫貧攻堅作出了全面部署。根據材料回答15~16題。

15.實施脫貧攻堅戰略,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①是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

②發揮了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

③優先維護了貧困人口的政治經濟權利

④是完善農村基層群眾性組織的重要舉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16年9月,某省探索發行易地扶貧搬遷債券,用於彌補國家級扶貧工作重點縣的資金缺口。該債券首期額度5億元,社會資本認購高達35億元。以發行債券方式支持扶貧,可以

A.擴大扶貧資金的使用範圍

B.減少政府扶貧資金的支出

C.拓寬扶貧資金的籌措渠道

D.促進扶貧資金的精準運用

政治第一次像地理一樣出現題組,不過,各題之間聯繫並不強,所以不必像地理那樣從整個題組入手。

下面第15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要2020年確保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任務,對「十三五」脫貧攻堅進行了全面的部署,根據材料來看15題和16題。在聯考說明當中有相應的體現的,也就是所謂的一托二的題目,在一個小的背景材料下考察兩道選擇題,如果體現這樣的題目的話,同學一定要注意他很有可能在打亂了我們原有的正常的考點分佈的格局。我們先來看一下第15題,說實施脫貧攻堅戰略開展精準扶貧,怎麼樣了,精準扶貧,對於我們這道題的背景材料來講其實在2016年的全國二卷有體現,曾經考察過的。2017年到了全國一卷上來考察,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選項。①是發揮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可以,這是我們在十八大上提出的關於全面健成小康社會新要求裡面的內容,所以政治正確。②發揮了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也是可以的,這就是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理論自信。③④錯在哪裡呢?③優先維護了貧困人口的政治經濟權利,這點是錯的,在我們國家公民在法律前面一律平等,不管你是農民還是城市人口,我們並沒有誰有優先的權利,所以③是錯的。④是完善農村基層群眾性組織的重要舉措,在本道題當中並沒有出現自治的組織,所以④選項肯定不能選的。

今年有一點小小的創新,就是在第15題當中將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考點做了一點點小的有機結合。這也給我們在2018年參加聯考的考生一點點提示,也就是我們未來的考察方向很可能不僅僅是在我們四本必修書之內進行考察,我們還有可能就是將四本必修書進行一個有效的結合來進行考察。這樣的提示其實在我們後面的主觀大題當中也是有相關的體現的。

下面我們來看第16題,說了2016年9月某省探索異地扶貧搬遷債券,用於彌補國家級扶貧工作重點縣的資金缺口,首期額度5億元,社會資本認購高達35億元,以發行債券的方式支持扶貧,對於這道題來講非常簡單,我們的題目說的是發行債券,發行債券的作用也就是我們在進行籌集資本,這樣的話就非常快速的把A和D這兩個選項排除掉,因為A和D說的都是使用資本,而在我們的材料當中是不涉及使用資本這個範圍的。我們再來看一下B,減少政府扶貧資金的支出,這個選項也不選,因為我們已經涉及到了扶貧資本來源於我們的債券,所以正常答案選C,拓寬扶貧資金的籌措渠道,這道題比較簡單。

17.2015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出台《關於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的意見》要求,進一步完善戶口登記政策,禁止設立不符合戶口登記規定的任何前置條件:加強戶口登記管理,切實保障每個公民依法登記一個常住戶口。此舉的主要目的在於 ①推進法治建設,保障公民基本權利 ②轉變政府職能,題干服務效率 ③完善戶籍制度,提高社會管理水平 ④縮小城鄉差別,提高人口素質

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

此舉的主要目的是為什麼?關於政治生活的知識或者考題,不管是主觀題還是選擇題,同學們採用的方法都是主體區分法,我們這道題當中很明顯的出現了兩個主體,一個是國務院,一個是公民,也就是政府和公民。在強調的是政府的工作還是公民的權利呢?這是在解決公民戶口的問題,是在解決公民權利的問題。一,推進法治建設,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這是可以的,政治正確並相關。第二,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服務的效率,這道題當中效率是沒有體現的,政治正確不相關。第三,完善戶籍制度,提高社會管理水平是可以的,因為我們以前的戶籍制度存在不完善的現象,政治正確並相關。四,縮小城鄉差別,提高人口素質,並沒有體現出城鄉之間的差別,政治正確不相關所以選擇B。

18.近些年來,同有關國家共同發起成立上海合作組織,建立—東盟執法安全合作部長級對話機制,共同建設瀾滄江—湄公河綜合執法安全合作中心,積極支持「壓制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加強能力和機制建設,參與東盟主導的安全對話合作機制。的上述行動表明 ①積極推動形成適應本地區特點和需要的安全架構 ②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開展睦鄰友好合作 ③雙邊合作是推動地區安全機制建設的主要方式 ④已逐步成為協調亞太地區各國間安全事務的中心

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

18題,考察了國際政治的知識。近年來同有關國家共同發起成立上海合作組織,建立東盟執法安全合作部長,積極支持亞洲向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加強能力和機制建設,參與東盟主導的安全對話合作機制,的上述行動表明了什麼?雖然這道題考察的是國際政治,但是一定永遠都和有關係的。我們始終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我們一定會在維護好本國利益的同時要維護國際關係,下面看一下選項。①積極推動形成適應本地區的特點和需要的安全架構,是可以的。東盟、上合、瀾滄江,民族問題、宗教問題都比較複雜。②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積極開展睦鄰友好合作也是可以的,正確答案選A。我們來看看三四為什麼不能選,③雙邊合作是推進地區安全機制建設的主要方式,我們在題目當中並沒有出現主要方式是什麼,雙邊還是多邊?。④已逐步形成協調亞太地區各國間安全事務的中心,這都是不正確的,因為始終是堅持不稱霸於世界的,不能起主導的作用,也就不會成為中心,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悶聲發大財。

19.黨的十八大以來,大力推進科技創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斷湧現。世界第一顆量子通訊衛星「墨子號」遨遊太空,5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世界領先,「蛟龍號」創造了作業類載人潛水器下潛深度新的世界紀錄,超級計算機排名穩居世界第一……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的文化意義在於 ①凸顯了科學素養在文化素養中的核心地位 ②為文化發展提供強大的物質技術手段 ③強化文化的統一性、縮小文化的差異性 ④增強對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

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的文化意義在什麼?這道關於文化創新,也是在考科技的作用。我們來看一下①凸顯了科學素養在文化素養當中的核心地位,需要我們知道的是,文化素養主要指的是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核心素養。②為文化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物質技術手段,這個選項是正確的,也很切合題意。③強化文化的統一性,縮小文化的差異性。肯定政治不正確,我們是需要文化的差異性的,《文化生活》第二單元第一個小的知識點,世界文化的多樣性。④增強對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自信,也是正確的。在哪裡體現自信呢?蛟龍號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超級計算機排名世界第一,這些都是文化自信的體現,我們看重這個第一,體現出一種對自我文化的自信。

20.2015年12月聯合國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巴黎協定》要求,各國以「自主貢獻」的方式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發達國家繼續帶頭減排,並對發展家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提供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的支持。協定堅持了發達估計與發展家共同但有區分的責任原則,這一原則體現的唯物辯證法道理是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規定了事物的性質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中起決定作用 ③任何事物都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統一 ④只有把握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聯結,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

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

20題,材料體現的唯物辯證法的道理是什麼。這個題首先考察的是範圍是唯物變法,有幾個知識點呢?有聯繫觀、發展觀、矛盾觀、創新意識,所以第一步先排除範圍,如果四個選項當中符合它的話,我們就可以選擇了。簡單的看一下四個選項都在辯證法的範圍內,所以就要到材料當中找關鍵詞,協定堅持了發達國家與發展家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因,共同但有區別。①當中說了矛盾的主要方面規定了事物的性質,這個選項錯了。決定事物性質的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②主要矛盾在事物的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這個是正確的。它考察的是主要矛盾的含義。但是同學們不選它,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現在在分析發達國家與發展家之間的問題,所以分析問題我們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不是主次矛盾。③任何事物都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統一,在題目當中有。發達國家與發展家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因,就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④只有把握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聯結,才能正確,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也是正確的。在矛盾學習時,我們要記住三點:

一、分析問題時分析好矛盾的主次方面;

二、解決問題時解決主次矛盾;

三、當我們遇到先試點后推廣時,所採用的是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係。

21.某科技創業園區創建了集創業者、專家等多種資源於一體的創新平台——「零工社區」。各類專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決創業者提出的問題,創業者通過與專家交流,獲得信息資源,把創新思路轉化為產品,提高了創業成功率。「零工社區」推動創新創業發展得益於

①專家及時回應和解答創業實踐中的新問題

②創業者用直接經驗檢驗專家的間接經驗

③專家及時把創業者的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的理論

④創業者善於把創新認識轉化為創業實踐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題,某科技創業園區創建了集創業者、專家等多種資源於一體的創新平台,零工社區。創業者通過與專家交流,獲得信息信息資源,把創新思路轉為產品,零工社區推動創新創業發展得益於什麼?①專家及時回應和解答創業實踐當中的新問題,這個選項是可以的,因為材料裡面說過了創業者通過與專家交流獲得信息。②創業者用直接經驗檢驗專家的間接經驗,專家的經驗並不一定是間接經驗,所以不能選擇。③專家及時把創業者的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的理論,我們需要的是大量的實踐工作,所以③也是不能選的。④創業者善於把創新認識轉化為創業實踐成果,是可以的。本題考察的是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係。

22.傳統石油鑽井產生了大量的廢棄泥漿,佔用土地,污染環境,某油氣田採用「泥漿不落地處理與循環利用技術」,將廢棄泥漿製成免燒磚等,既有效消除了鑽井污染隱患,又節約了土地、水泥等資源,鑽井廢棄泥漿的資源利用佐證了

①通過實踐活動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聯繫

②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消除客觀條件的制約

③事物聯繫的多樣性決定於人類實踐活動的多樣性

④把握事物聯繫的多樣性有利於價值的創造性實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題,傳統石油鑽井有很多問題,某油氣田採用新技術技術,將廢棄泥漿制生面燒磚,鑽井廢棄泥漿的資源化利用佐證了什麼?我們來看這道題,①通過實踐活動可以建立事物的聯繫,是可以的。因為我們的聯繫分為自在事物的聯繫和人為事物的聯繫,這道題目當中也就是把本來沒有關係的兩種東西通過實踐連理起來的聯繫,這就是人為事物的聯繫,是可以的。②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消除客觀條件的制約,這是明顯錯的,人定勝天,愚公移山,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③事物聯繫的多樣性決定於人類實踐活動的多樣性,唯心的錯誤,事物的多樣性是由於複雜世界的多樣性來決定的。④把握事物聯繫的多樣性有利於價值的創造性實現是可以的,我們利用好不同的聯繫,我們要將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23.2016年12月,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論斷包含的哲學方法論是

①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②以創新意識作為實踐的出發點

③從一般到個別、再到一般的認識方法

④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遵循客觀規律結合起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材料上述論斷包含的哲學方法論是什麼。我們看選項,①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正確。②以創新意識作為實踐的出發點,實踐的出發點是可以的,但是我們這裡面並沒有提到要去創新,監考的時候,考點負責人就說,監考不需要任何的創新,有些工作是不需要任何創新的,材料中也沒有體現。所以不選。③從一般到個別,再到一般的認識方法,表述有問題。從一般到個別,我們應該是從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認識方法,所以③這個選項是不正確的。四,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相結合,這個選項可以,也是材料中有體現的。

24.周滅商之後,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於衛,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封周公長子伯禽於魯,都奄(今山東曲阜);封召公爽於燕,都(今北京)。分封

A.推動了文化的交流與文化認同

B.強化了君主專制權力

C.實現了王室對地方的直接控制

D.確立了貴族世襲特權

這個題問的人很多,包括百度題庫現在的答案還堅持認為是D,理由是這樣的,(以下為百度題庫的解析,非本人的想法)

首先說D為什麼錯,我們先D選項的意思是什麼?

主謂賓有沒有問題呢?我記得嶽麓版歷史教材上講的是「宗法制確立了貴族世襲特權」,這也是我欣賞嶽麓版教材的原因,世襲指的是在這裡指的是「世卿世祿」,嶽麓版的表述是這樣的:"宗法制度通過血緣的親疏,確立起一整套土地、財產和政治地位的分配與繼承製度,保障各級貴族能夠享受「世卿世祿」的特權。「下面的小字部分還解釋了」世卿世祿「的內涵。

(嶽麓版歷史必修一第4頁)

而嶽麓教材對於分封制的描述中提到了很多,有興趣的可以看一看,分封制使西周貴族集團形成了」周王——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序列。

以上是我不選D的理由,那麼為什麼選A呢,首先這個題在題干中是沒有設問謂語的,所以這題就不是本質分析題,而更加偏邏輯推導題。我把歷史選擇題分為四種題型,邏輯推導,不看材料,材料其實沒有說什麼,就是讓我們來做分封制的連線。

周成王封弟弟叔虞建立唐國(後來改稱晉國),要求弟弟的施政措施是:「啟以夏政,疆以戎索。」 分封之後,通過戰爭等方式擴大華夏的統治範圍,並促進了文化交流與文化認同,原本華夏文化的輻射範圍只在黃河流域,經過分封后,周的親族、姻親和功臣在新佔領地建立了一批新興國家,通過分封、周人的勢力範圍不斷擴大,西周成為疆域廣大的國家。

類似這道武昌調研題就是」邏輯推導「題,原因和影響的推理,材料中可能並沒有答案。

25.表1

表1為西漢朝廷直接管轄的郡級政區變化表。據此可知

A.諸侯王國與朝廷矛盾漸趨激化

B.中央行政體制進行了調整

C.朝廷解決邊患的條件更加成熟

D.王國控制的區域日益擴大

25題也同樣是一道邏輯推導題,邏輯推導不看材料,重點是要記憶階段特徵,理清因果,如果問的是原因,則記住」上一事之影響是下一事之原因「。如果問的是影響,則要根據階段特徵往後推。這個題如果知道「馬邑之謀」,會更好做。哎,高中生有幾個知道?

秦漢之際,匈奴冒頓單于殺死其父頭曼單于,自立為單于,並且東擊東胡,西攻月氏,南並樓煩、白羊河南王,統一了匈奴各部,逐漸強盛起來。楚漢相爭時,由於無暇北顧,冒頓單于利用兵強馬壯的優勢,直接威脅到漢王朝在北部的統治。

公元前200年(漢高祖七年),漢高祖劉邦親率大軍32萬征伐叛將韓王信,前鋒行進至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東北)時,被冒頓單于率精兵40萬圍困於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東北馬鋪山)達七日之久,雖然漢高祖用陳平之計得以突圍,但「白登之圍」后,西漢王朝不得不委曲求全,實行「和親」政策,並且每年送給匈奴大批棉絮、絲綢、糧食、酒等,以換取邊境的安寧。

西漢王朝在經過漢文帝、漢景帝兩代的「文景之治」后,經濟上積累了巨額財富。漢景帝時平定吳楚七國之亂,政治上形成了強有力的中央集權,使漢匈雙國的力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攘外必先安內)

公元前140年(建元元年),漢武帝劉徹即位后,決定廢除屈辱的「和親」政策,轉而對匈奴實施軍事打擊。為此漢武帝進行了積極的部署和安排:委派李廣等名將帶兵鎮守邊郡要塞,徵調士卒鞏固邊防,同時採取措施鼓勵養馬。

公元前138年(建元三年),漢武帝派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希望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經過經濟、軍事、外交一系列的努力,西漢抗擊匈奴侵擾的條件已經成熟。

(不知道「馬邑之謀」也沒關係,本題為歷史選擇題四種基本題型中的「邏輯推導」題,(設問為據此可知),根據口訣,「邏輯推導,不看材料」,下一事件之原因為上一事件之影響,結合時代來選擇,A選項有問題,戰爭是政治和外交的極端手段,
是矛盾鬥爭表現的最高形式與暴力手段,漢景帝時已然是矛盾的巔峰,曾經滄海難為水。武帝時處於矛盾的低潮,因此A"漸趨「這倆字就是在告訴你,」這是我不能是答案的理由「。邏輯推導,不看材料,根據階段特徵來推。)

26.表2

表2為不同史籍關於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歷史敘述。據此能夠被認定的歷史事實是

A.皇帝李世民與薛舉戰於涇州

B.劉文靜是戰役中唐軍的主帥

C.唐軍與薛舉在涇州作戰失敗

D.李世民患病導致了戰役失敗

第26題很簡單,史學能力,孤證不立。史學能力題的考察出得也非常多,在我們聯考那個時期,史學能力題一般都是第35題,偏向於西方的一些歷史學家,比如克羅齊的「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句話的意思,後來聯考把史學能力題放在了中間,去年是宋太祖一日悶悶不樂那道題目。而這道題目,就考的是歷史學裡面孤證不立這個原則,也就是拿一堆一手史料、二手史料,取其中的公約數部分作為歷史結論。本題中很容易能看到的是作戰對象,地點和戰爭結果,因此選C,很簡單的一道題目。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飲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嚴格規定,例如官員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後期,連低級官員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這一變化反映了

A.君主專制統治逐漸加強

B.經濟發展衝擊等級秩序

C.市民興起瓦解傳統倫理

D.低級官員易染奢靡風氣

第27題,也是非常簡單的送分題,如果你做的模擬題足夠多,肯定見過類似於這道題的題目,本題裡面這個「衝擊」用得很妙,絕妙。不是動搖,不是打破,不是瓦解,而是影響+1,也就是「衝擊」,帶這個謂語動詞的選項作為答案的可能性很大。本題中的時代是從明前期的牢固藩籬到明中後期的鬆動,一條隱藏的線索是經濟不斷發展,材料中體現的現象是「官員從不能使用玉制器皿到使用玉制器皿」,這體現出等級秩序受到影響(動搖這個詞不能說,只能用衝擊)結合隱藏線索是經濟發展,那麼我們就說這一變化上升層次后是

「保守選項優先待定」,這裡用的衝擊大妙,明朝即使等級秩序鬆動,但不代表完全沒了,普通人寫文章在自己名兒後面跟個「敕」字是會殺頭的。包括清朝也是這樣,和珅下獄時,嘉慶定了二十大罪,其中就有劉全家的府門寬度逾制。所以說,等級秩序是一直有的,不過不再是那樣牢不可破,因此我們稱其為「衝擊」。

28.開平煤礦正式投產時,土煤在國內從一個通商口岸裝船到另一個通商口岸卸貨,須繳納出口稅和復進口稅,每噸稅金達1兩以上,比洋煤進口稅多20餘倍。李鴻章奏准開平所產之煤出口稅每噸減1錢。這一舉措

A.增強了洋務派興辦礦業的信心

B.加強了對開平煤礦的管理

C.擺脫了列強對煤礦業的控制

D.保證了煤礦業穩健發展

稅厘的題目可以出得很難,但這次題目沒有向那個方向走,厘金制度使得本土發展艱難,本題中的材料給了稅厘制度下一點正能量的存在。還記得2015年聯考題那道國民黨為抗戰作準備的題目嗎?性質很類似,這種減稅會增強開辦礦業的信心。類似的,比如1.6排量以下的轎車購置稅減半,促進了小排量汽車和渦輪增壓汽車的生產一樣,這都是歷史的相似性。本題難度不大,還是對稅厘制度的考查。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蘇、廣東、福建等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9個省份留日學生共計1883人,佔全國留日學生總數的78%,直隸亦有172人,山西、陝西等其他十幾個省區僅有351人,影響留日學生區域分佈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區經濟文化水平與開放程度有別

B.革命運動在各地高漲程度存在差異

C.清政府鼓勵留學生的政策發生變化

D.西方列強在的勢力範圍不同

29題的材料我見過比這個更為引申的,留日與留歐的群體也是有區別的,本題問的是影響因素,也就是推本溯源,往本源上來推,留學還是與經濟實力、思想觀念有關。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甚至包括天津,經濟都非常發展,連帶著文化觀念也較為開放,因此對於留學熱衷。上海還有「洋涇浜英語」。反映近代以來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的現象有很多,新式婚姻、新式服裝、新式教育等等,本題的切入角度是留學。如果不了解彼時,聯想一下如今也可以想到答案。BC這兩個選項屬於打醬油的。D這個選項如果換成我一開始說的材料就非常有迷惑性了,如果命題者出一系列關於留學美日歐的表格,再來設問,難度就上來了。不過近代的留學並不是受列強勢力範圍的影響,留學日本者眾,一來是因為到日本留學的費用比起歐美可堪承受。另一方面,中日文化有相近之處,語言障礙上易為克服。

當然,很多近代名詞都是從日文中譯介而來。諸如法律、民主、經濟等。

30.陝甘寧邊區在一份文件中講到:「政府的各種政策,應當根據各階級的共同利害出發,凡是只對一階級有利,對另一階級有害的便不能作為政策決定的依據……現在則工人、農民、地主、資本家,都是平等的權利。」這一精神的貫徹

A.推動了土地革命的順利開展

B.適應了民族戰爭新形勢的需要

C.鞏固了國民革命的社會基礎

D.壯大了反抗國民黨政府的力量

本題給我的第一感覺是想起了選修書上的「減租減息運動」,陝甘寧邊區這個概念是1937年抗日戰爭之後才有的,所以說A選項是直接可以排除的。土地革命一般說的是1927年——1937年之間,同理C也可以排除,國民革命的時間是1924年——1927年,北伐為主軸。D的話也有問題,當時在做的是聯蔣抗日。再看題目,牢記省略號后是重點,十年土地革命,其主題是「打土豪,分田地」 「現在則工人、農民、地主、資本家,都是平等的權利。」也就是在民族矛盾取代階級矛盾上升成為主要矛盾之後,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具體舉措就有「減租減息運動」。1937年8月 25日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政治局洛川會議通過《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決定以減租減息作為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基本政策。

在土地問題上是減租減息,在政權建設上則是實行「三三制」。

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報告說,理論上的凱恩斯主義和實踐中的羅斯福新政,實際上是把計劃用作國家干預的一種手段,從那時候起,計劃與市場相結合成為世界經濟體制優化的普遍趨勢,據此可知,該報告的主旨是

A.肯定國家干預經濟的發展模式

B.闡明融入經濟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張擺脫傳統經濟模式的束縛

D.剖析西方經濟體制的實質

為什麼克羅齊要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我的理解是,歷史對於我們當下有作用,學習歷史需要和當下聯繫起來自主探究。本題的時間是1990年,主體的對象是中央,當然說的是中共中央。如果你看過《他改變了》,就知道1990年這個時間有多麼敏感了。如果不知道,也沒關係,當時東歐劇變,又面臨制裁,
1990年2月,北京一家大報刊出一篇長文《關於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文章提出一個重大問題:是推行資本主義化的改革,還是推行社會主義的改革?認為,資本主義化的改革有兩個內容,「一個是取消公有製為主體,實現私有化;一個是取消計劃經濟,實現市場化」。這是90年代最早提出改革開放姓「社」還是姓「資」問題的文章之一。此後,關於姓「社」姓「資」的大爭論持續不斷。本題涉及的正是那場爭論,歷史上的改革很多,包括烏魯卡基那改革,雖然是文字記載中最早的改革,但對世界歷史的影響很小。而我們學習新經濟政策和羅斯福新政,得到的最大啟示就是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可以相互借鑒對方的一些措施。用歷史讓一些對於改革抱有懷疑的人安心。所以說,本題不是肯定多一些干預,而是說資本主本國家可以搞干預,那麼反過來社會主義國家也可以搞市場,因此A是不對的,D也不是它的主觀目的,B這個選項在材料中看不出來有涉及全球化的部分。因此本材料的意思就是給中央看,我們也可以有市場。從提出市場,到市場的支配性地位,再到由市場決定,這就是同學們所親身經歷的歷史了。

說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得不提顧准,當然不是小時代里的顧准,他畢業於上海立信會計學院,他是提出社會主義條件下市場經濟理論的第一人,為了研究經濟,他還專門研究古希臘的政體,1974年12月3日,顧准因肺癌在北京病逝。臨去世前,他留給病床前的學生吳敬璉最後一句話,「的神武景氣終將到來」,並要他「待時守機」。

能在彼時最黑暗的境地下相信未來,實為我輩文科生之楷模。

32.在公元前9至前8世紀廣為流傳的希臘神話中,諸神的形象和性情與人相似,不僅具有人的七情六慾,而且還爭權奪利,沒有一個是全知全能和完美無缺的。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宗教信仰意識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於傳統文化

C.理性佔據主導地位 D.神話的影響隨民主進程而削弱

其實幾道題看下來就可以看出今年題目難度下降得厲害,希臘諸神流傳到我們現在,有諸多少兒不宜的內容,當然,原版《十日談》也是非常少兒不宜的,希望諸神的形象不像的神仙一樣高高在上,而是有著各種各樣人的情感,比如吃醋啊。東西方國家這幾點觀念很相反。我在課堂上說,只要提到希臘諸神有著各種各樣人的情感的,那一定是說人文思想,古希臘人的神仙世界有著人的性格,說明了其社會氛圍和傳統文化有著延續發展的關係。A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古希臘人對於神是很崇拜的,城邦之中有神祇。C中所涉及的理性以及D選項中所涉及的民主都是無關引申。

33.表3

綜合表3可知,在工業革命期間,英國

A.工人實際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

B.經濟快速發展依賴於廉價的勞動力

C.工人生活整體上沒有改善

D.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

簡單的數據整理+邏輯推導,

處理好數據之後,再拿數據來說話,你看摩拜和ofo都說自己是共享腳踏車領域的老大,統統拿出了數據。當我們和地理一樣,把增長率算出來,也就好得出結論了。有點類似於今年廣一模的地理題了。A錯誤,我們可以看到第二個階段工人工資出現了下降,因此不能說是同步增長。B這個選項在本題在體現不出來,看不出來英國勞動力是否廉價。C這個問題也有很明顯的錯誤,肯定是有改善的,1835年相比較於80年前工資翻倍了。D這個貧富差距是分析出來的,國民總收入是一張餅,這張餅在初次分配時分給工人的少,也就意味著分給富人群體的更多,一綜合,也就可以看出,有人金腰帶,有人無屍骸。

34.

圖4

圖4是蘇聯時期的一幅漫畫《又是斯大林格勒》。該漫畫表明

A.外國對蘇俄的武裝干涉徹底失敗

B.蘇聯在帝國主義包圍中仍實現工業化

C.二戰期間蘇聯經濟建設並未停滯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蘇聯經濟的發展

在做這份解析的時候,題目來自學科網,學科網做的答案選的是B。AB都是非常無厘頭的錯誤。斯大林格勒,光聽這個名字,就知道是斯大林上台以後才有的,列寧是1924年死的(這個時間點記住,新經濟政策在列寧死後慢慢廢除),斯大林也是1924年上台的,只有斯大林當上領導人才可能把一座城市改名,因此AB都有錯誤,武裝干涉與帝國主義包圍,這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實行的背景,彼時列寧還直挺挺地活著。AB排掉后再來看CD,漫畫的名字里「又是」這個「又」字是關鍵。大家回憶一下在生活中,什麼情況下你會說「又」字。「又是斯大林格勒」說明斯大林格勒之前因為一件事很有名,在我們的印象中,關於斯大林格勒有名的就是二戰轉折點——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兵臨城下,世事艱危,在戰時,一切民用轉軍用,哪有資金、勞力、便利交通修水電站,沒有和平的外部環境,水電站是修不起來的。所以綜合分析,說明是二戰之後,當時西方和蘇聯撕破臉,開始搞遏制政策,沒成想遏制起來,蘇聯依然風景這邊獨好,在斯大林格勒這個重鎮修建了水電站,水電站屬於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是說明工業繁榮,因此可以上升層次出D。

列寧死的第二年,孫中山死了。這個水電站是1951年開始修建的。

3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國家組成七國集團,協調經濟政策以解決世界經濟難題,俄羅斯加入后成為八國集團。1999年,八國集團國家和、巴西、印度等組成二十國集團,尋求合作以促進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持續增長。從這一歷程可看出

A.世界格局的變化衝擊舊的世界經濟秩序

B.經濟全球化深入到貿易金融領域

C.越來越多的亞非拉國家進入世界體系

D.區域經濟集團從封閉走向開放

今年的文綜選擇題的解析寫到這裡讓人提不起太大興趣,總體感覺沒有去年的有嚼勁。從1976年帶有意識形態對立的G7,(還有一個典型的例子是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只有80個國家參加,其中既有意識形態的對立,也與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有關)。1991年的時候,俄羅斯參與G7部分事務的討論。1997年,俄羅斯正式加入,成為G8。這個時間和世界格局的變化是同步的,之前的舊的世界經濟秩序因為冷戰落下帷幕而相應發生變化。此處謂語動詞不用「影響」,而用的是衝擊,強調介入性。B這個選項將主語概括為經濟全球化,G8當時的外號叫「富人俱樂部」,能夠加入的國家都是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因此B不選,主語對應不上。C這個不合常識,世界200+國家和地區,五分之一的國家才能上桌,自然不會有太多亞非拉的名額。

D這個選項說的是區域集團化,和B選項一樣的錯誤,主語有問題,不涉及區域集團化,沒有涉及結盟之類。

客觀題的解析更新到這裡,主觀題的標準有國標也有省標,同一份卷,山西判得就非常嚴,見過一份卷子,大題寫了一手掌那麼長,語言也很高級,只是因為和國標答案的角度不同,直接0分。主觀題最不好把握,平時的模擬題答案大多接近省標,國標是你寫得接近不算錯,但很難面面俱全。所以客觀題錯得少非常重要,大題不要犯太過弱智的錯誤,如果練得多,思維趕趟,狀態好,心態好,時間安排合理,你可以沖一下高分。大題高分是靠平時總結出來的,有些好的選擇題改一下,綜合一下,就變成了大題,所以不要割裂主觀題與客觀題之間的聯繫。

36.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劍麻是一種熱帶經濟作物,劍麻纖維韌性強,耐海水腐蝕,是製作船用纜繩、汽車內襯、光纜襯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尚尼亞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劍麻生產國,被稱為「劍麻王國」。自1999年,某公司在坦尚尼亞的基洛薩(位置見圖5)附近投資興建劍麻農場,並建設配套加工廠,所產劍麻纖維主要銷往。該農場一期種植1000多公頃,雇傭當地長期和臨時工超過1000人,預計2020年種植面積達3000公頃,年產劍麻纖維1萬噸。該公司還幫助當地修建學校、衛生所等。

(1)根據劍麻生長的氣候條件和用途,說明國內劍麻纖維產需矛盾較大的原因。(8分)

(2)據圖指出與其他地區相比,公司在基洛薩附近興建劍麻農場的有利條件。(4分)

(3)說明劍麻收割后需要及時加工的原因。(4分)

(4)簡述當地從公司興建劍麻農場中獲得的利益。(6分)

劍麻這道題讓我想起了咖啡樹的種植,咖啡樹生長在熱帶,喜陰,所以在種植咖啡樹時一般要間種其他的樹種。第一問一共8分,命題人給我們的提示是要根據劍麻生長的氣候條件以及用途,讓我們說明的是國內這種纖維產需矛盾較大的原因。「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命題人給了我們提示,我們就需要在材料中找到相關話語,上升成連貫、高逼格的術語。對著答案來分析沒什麼意思,對於考場上的人來說,自己寫的點要准,要多,不啰嗦。

第一步,就是在所給的有限的材料中找到相關段落,然後再縮小範圍。

第二步,按照答案指引的要求,結合教材與材料進行排列,不惟教材,但也不會完全不管教材,如果把教材要求作為基礎要求的話,材料里所提到的則是升級要求,此處坦尚尼亞產量大、質量高的原因僅作為產量小、質量次的原因。

第三步,編排好之後,開始轉化成答案語言,從生長原因和需求原因兩方面作答,一個前提,一個解釋。

第(1)小題非常中規中矩,所以解答方式也適用於其他題目,第二小問也是一樣的流程:

找出所有有效信息、關鍵要素之後,匯總,並結合固有條件,引出題干中的原因。

•當地位於熱帶地區,適合劍麻作物的生長習性;

•當地勞動力充足且廉價;

•土地面積廣大且地價較低;

•有鐵路經過,交通便利;

•通過鐵路連接首都與港口,海陸聯運,對外交通便利。

每一種植物都有自己的生長習性,連翹,是一種中藥材,葯農收購藥材后都是急於被上游收購走,因為如果連翹堆在自己這裡,水分流失,重量減少,這樣在賣的時候,就會相比之前產生損失,葯農稱之為「折秤」。

以連翹為例,我們可知,連翹被葯農緊急出手的原因在於連翹子實失水性強,同時各地的收購站很近。同理來看劍麻,劍麻生長在熱帶,如果收割后不及時加工,也會失水,傷害纖維。這是推力,而拉力是當地有現成的劍麻加工工廠。

考慮劍麻習性和當地的氣候,而冬天收的干連翹也是不急於出手的。

第(4)小題,也是從材料中引申發散,從材料中找到基礎角度,就業機會,基礎設施,然後再引申發散到區域經濟。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郵電、供水供電、商業服務、科研與技術服務、園林綠化、環境保護、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等市政公用工程設施和公共生活服務設施等。

3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山地垂直帶內部的分異規律,日益為地理學研究所重視。在山地苔原帶,植物多樣性存在隨海拔升高呈單峰變化的規律:在山地苔原帶下部,少數植物種類通過種間競爭獲得優勢,植物多樣性較低;隨著海拔升高,環境壓力變大,種間競爭減弱,植物多樣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區域,適宜生存的植物種類減少。地理科考隊調查某山峰的苔原帶(海拔2000—2600米)時發現,該苔原帶部分地區存在干擾,導致優勢植物數量減少,植物多樣性異常;陰、陽坡降水量與坡度差別不大,但植物多樣性差異顯著(圖6)。

(1)確定該苔原帶遭受干擾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擾強度的垂直分佈特徵。(6分)

(2)判斷在未遭受干擾時,陰坡與陽坡苔原帶植物多樣性的差異,並說明判斷依據。(6分)

(3)分析與陰坡相比,苔原帶陽坡地表溫度和濕度的特點及產生原因。(6分)

2017年的地理大題37題,可以看出聯考命題人在反押題的道路上走出了新高度,萬一聯考搞了大綜合,也不要意外,聯考引領模擬題。聯考前一晚的微文綜D日作業關於地理的題目就是垂直性地帶分異,做了那份作業,在考場上考試會有好的心態吧,如果是這樣,D日作業也算是沒有白出了。

看了福建省標答案,(2)題判斷錯誤,0分的很多,這個依據判斷並不簡單。

題干中敘述了生物多樣性與海拔高度的邏輯關係,看到這裡讓人覺得與溫度和高度的關係有類似之處,而干擾就好比是逆溫現象。先找出規律:

在陰陽坡降水坡度差別不大的情況下,有了干擾,只要找出來不符合規律的部分即可(紅色部分):

從這裡可以看出:

受干擾的坡向:陽坡

受干擾的部位:苔原帶海拔2000-2300米左右的地方

關於干擾強度,我在平時的選擇題裡面見得多,這次演變成了大題,如果好好歸類這些好的選擇題,在考場上的慌亂程度都會低得多,因此,我非常看重把好題做好引申、發散,關於干擾強度,和第(2)小問是有關聯的,找到原本理想狀態下的情況,再進行對比,就可以得到數據離散度,在地理里也就是干擾強度。按照規律(單峰)找到峰值點,理論陽坡植物的趨勢應該是和實際陰坡的趨勢相同,黑色虛線與紅色虛線的離散程度可以得出干擾強

干擾強度的分佈特徵:海拔越低,干擾程度越強。

第(2)小問是對第(1)小問的延伸,發現問題以後,再來想如果沒有這個問題,這個地方本來應該是什麼樣,也就是要進行合理判斷。一切根據圖表,這裡非常容易出錯,因為在我們的一般印象里陽坡的生物量都是比較高的,而本題中陽坡不符合單峰這一規律,我們應該著眼於符合單峰規律的陰坡。

所以,還原出情況之後 ,可以得出:

在苔原帶中下部沒有受到干擾時,陰坡較陽坡的植物多樣性高。依據為按照山地植物多樣性分佈的規律,苔原帶陽坡的植物多樣性峰值點在中部,實際情形低於陰坡相應位置。

在知其然以後,還要知其所以然,陽坡受太陽光照時間較長,獲得太陽輻射多,所以溫度高。陽坡與陰坡的降水條件、坡度差別不大,而導致陽坡與陰坡的植物多樣性有明顯差異,引起干擾的因素應為蒸發量大小導致的水分條件的差異,因此可以判斷陽坡的蒸發量大,濕度低,苔原帶冬季有積雪,陰坡雪化得遲,而陽坡雪化得早,也會影響陰陽坡的溫度,進而影響生物量,北方冬天的山上到了4月份,陰坡還是有積雪存在,即使陽坡已經化幹了。而在城市,所有的雪都化得很快。

以下並非絕對的思維路徑,D日作業中顯示了積雪的存在。

答案組織:特點:與陰坡相比,陽坡地表溫度較高,濕度較低;

原因:陽坡的太陽輻射較強,這是直接原因,導致地表升溫;

相對於陽坡,陰坡積雪留存時間長,因而陰坡濕度較高。

前面分析了差異變大的部分,後面還有差異逐漸縮小的部分,也就是重新符合規律的這一部分,這個題目如果是我來做,也是不會做成標答那個樣子,不會就是不會,這個實話實說。我們過年那個時候走親戚,因為幾個村之間的路不通,都是翻山走,所以我也觀察過積雪在哪裡多,山腳和山腰,而山頂的話,基本都沒有。珠峰也好、玉龍雪山或者是乞力馬扎羅也好,基本都是山頂有雪線,而其差異的原因,我只能想到山體厚度較薄,山頂面積小,熱傳導使得陽坡、陰坡的生物量差異趨於一致,也就是兩面山峰的相互影響。在軍事上有斜面與反斜面作戰,也是通過山腰,山頂難以作戰。

答案組織:山頂厚度低,陰坡陽坡接近,相互影響的程度提高;

(標答)隨著海拔升高,陰陽坡面積減小,坡面差異對植物多樣性的影響減弱。

政治大題今年也是有點有天鵝的意思,打破之前的那種形式,聯考引領模擬題,偶爾參考模擬題:

3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是一個消費品製造大國,也是消費大國。 目前,生產的消費品中,家電、塑料、五金、食品、陶瓷等行業100多種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其中,家電、製鞋、棉紡、服裝等產能佔全球的50%以上。 據統計,2005~2014年境外消費年均增長25.2%,是同期國內社會消費總額增速的2倍。2016年出境人次達1.35億,境外消費達2600多億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用於購買服裝、化妝品、箱包、奶粉、手錶等商品。2016年奢侈品消費超過1100億美元,其中76%的消費發生在境外。 上述材料反映出消費品供給存在什麼突出問題?生產企業應如何應對?(14分)

政治這門科目的更新也值得玩味,關於目前消費品供給存在的突出問題,這需要看新聞。《新聞周刊》是真的不錯,平時也在本上記一點,的食品安全,藥品安全,消費物價指數、生產價格指數、日本馬桶蓋、圓珠筆滾珠等現實問題要多關注。今年習主席到太鋼去視察工作,太鋼研發成功圓珠筆筆頭用不鏽鋼新材料--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經常關注新聞就知道我們當下的問題,這個問題和十年前還不一樣,十年前一直喊騰籠換鳥,現在是一脈相承又有不一樣的消費升級。

應對措施,從材料中反饋出的問題結合時事熱點和課本進行分析:

39.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規定,有關公職人員在「就職時必須依法宣誓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2016年10月12日,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界立法會新當選議員的宣誓儀式上,個別候任議員在宣誓時擅自篡改誓詞或在誓詞中增加其他內容,蓄意宣揚」港獨「主張。個別侯任議員的鬧劇引發其宣誓是否有效以及是否應該重新安排宣誓的爭議,並由此影響立法會的正常運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規定,2016年11月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的解釋》,就相關公職人員「就職時必須依法宣誓」作如下解釋:宣誓是該條所列公職人員的法定條件和必經程序;宣誓必須符合法定的形式和內容要求;宣誓必須在法律規定的監誓人面前進行。 結合材料,說明為什麼必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作出解釋以及這一解釋的重要意義。(12分)

法理性和意義,非常契合當前的依法治國的大環境。全國人大常委對基本法的解釋與最高院對XX法的司法解釋是不同的。解釋的法理性要從人大常委的來源作闡釋,《憲法》第六十七條裡面規定:

還有基本法材料中的第一句話提到的,如果要細究的話,依法治國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做事要有法可依,這是辦事的依據,也是程序。

法理解釋依據: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立法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全國人大的常設機關,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行使最高立法權;

②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的前提是一個,必須接受全國人大的司法接受;

③依據《憲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有解釋基本法等法律的權力。

再來說意義,材料裡面有著時間邏輯。

本題開始從一個出發點開始往外衍射:

①捍衛了國家主權、安全和國家利益,

②打擊了部分港獨分子的囂張氣焰,維護了香港社會的穩定和諧團結以及長治久安;

③維護了憲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尊嚴,體現了依法治國的治國方略;

④保證了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也維護了中央人民政府的權威;

⑤有效的維護了一國兩制的政治制度,理順了中央政府與特別行政區之間的關係。

4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節期間,大型文化類競賽節目《詩詞大會》在中央電視台播出,成為陪伴人們歡度新春佳節的一道文化大餐。 《詩詞大會》節目組以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為己任,僅僅抓住受眾的詩詞文化情結,在賽制和表現形式等方面大膽創新。比賽詩詞涵蓋《詩經》、楚辭、唐宋詩詞、毛澤東詩詞等,主要選自中國小教材,聚焦愛國、仁義、友善等主題。參賽選手來自各行各業,有學生、教師,有工人、農民、公務員,有海外華人、外國留學生。嘉賓現場點評,或分析詩詞的深刻內涵,或發掘詩詞的道德價值,或講述詩詞背後的歷史故事。賽會設置競猜、「飛花令」等環節,啟用水霧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設計,應用新媒體互動、多屏傳播等技術手段,打造出一場全民參與的詩詞文化盛宴。節目的播出,引起強烈的反響,總收視觀眾超過11億人次,引發新一輪詩詞熱。 (1)《詩詞大會》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成功案例,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其成功的原因。(10分) (2)結合材料,運用社會歷史主體的知識說明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文化中如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12分) (3)請就學校如何開展中華優秀文化教育提兩條建議。(4分)

第一道題的設問,是問《詩詞大會》這個節目成功的原因,我們從內容和形式這些方面入手,《詩詞大會》這個節目沒有必要細看,但其成功的原因要大體知道。讓一個人單獨在那裡背詩,這是沒有人看的,而加入賽制,比賽就有了觀賞性。而最根本的還是古詩詞的意境之美。「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鐵馬曉嘶營壁冷,樓船夜渡風濤急」「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算盡不如君」,最重要的還是詩詞所代表的傳統文化的內秀。

①直接原因是大會選取的是藝術價值高、影響大、代表性強的詩詞,集中展示詩詞的魅力;

②節目組重視發掘詩詞的深刻文化內涵,引導人們向美向善;

③大會運用了現代傳播技術手段,形式創新,適合觀眾節奏,注重互動性和趣味性,增強了對觀眾的吸引力、感染力;

④大會激發了民眾內心的詩詞文化情結,引導民眾廣泛參與;

⑤大會堅持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了優秀民族精神,弘揚和培育了正能量;

⑥大會正確的處理了繼承與發展的關係,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在繼承中發展; ⑦大會立足社會實踐,進行了文化創新,突出人民群眾的文化創新主體作用。

第(2)問,關於社會歷史主體,根據教材對於英雄史觀的批判以及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可知主體地位的是人民,先確定了是人民,然後從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群眾觀點以及群眾路線等角度入手。

答:①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和歷史創造者;

②樹立人民是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體的意識;

③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和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發掘中華傳統文化的時代內涵和現實價值;

④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加以傳承發展,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⑤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文化的傳統要紮根人民群眾的實踐; ⑥服務群眾,紮根群眾實踐,以滿足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作為最高標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第(3)小問是送分題,不用細說,如果政治沒有思路,可以先做送分題,這個題目拉不開差距。

41.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專制王權下的法國,國王曾自視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聲稱「朕即國家」「朕即民族」,啟蒙思想家主張人民主權,抨擊君主專制,闡述了與之相適應的民族思想:一個民族可以沒有國王而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相反,一個國王若無國民則不存在,更不必說治理國家了,甚至表示「專制之下無祖國」,在法國大革命中,人們認為法蘭西民族的成員不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語言,而且相互之間是平等的,全體法國人組成法蘭西民族,一般認為,法國大革命是法蘭西民族誕生和民族主義形成的標誌。

——摘編自李宏圖《西歐近代民族主義思潮研究》 材料二 蓋民族主義,對於任何階級,其意義皆不外免除帝國主義之侵略。其在實業界,苟無民族主義,則列強之經濟的壓迫,致自國生產永無發展之可能。其在勞動界,苟無民族主義,則依附帝國主義而生存之軍閥及國內外之資本家,足以蝕其生命而有餘。故民族解放之鬥爭,對於多數之民眾,其目標皆不外反帝國主義而已。

——《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1924年) (1)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法國大革命對近代民族主義形成的促進作用。(8分) (2)根據材料一、二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國民黨「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義與近代法國民族主義內涵的相同之處,並說明不同之處及其產生的原因。(17分)

這題第一問8分,第二問17分。聯考文綜剛考完,有學生和我說,今年某品牌最後的押題卷出的就是民族主義的題目,有些話不能說透,文科押中題反倒更危險,因為押題的老師思維又不能和命題者的思維一樣,而做了押題卷上的題目,記得押題卷上的答案,反倒會影響你對題目的判斷。有一次上海聯考,有一個區的模擬題押中了當年聯考題,結果那個區那道題的均分反倒是最低的,所以做題的時候還是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正掌握劃分層次的方法。

民族主義也好,民粹主義也好,皆是近代興起的思潮,在課本的選修書上,是有關於民族主義的詳盡表述的,而孫中山「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和這裡的民族主義,課本上也提及了區別與聯繫。在民族主義興起之前,一個勃艮第人腦中沒有自己是一個法國人的概念,民族國家也是近代的產物。法國大革命是法蘭西民族誕生和民族主義形成的標誌,要概括大革命對民族主義形成的促進作用,這種偏意義影響類的題目,答案不在材料中,材料提供了背景和一些思考方向。從直接來說,法國大革命受啟蒙思想的影響,並且像後世的辛亥革命一樣,從那以後,自由、平等、博愛這些啟蒙思想深深印入這個民族的基因里,這是直接層次,另一方面來說,法國大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走人民主權之路。

這裡所分析的角度就是客觀影響的角度:客觀影響,破舊立新。

第二問在嶽麓版選修近代民主思想與實踐那本書裡面有提到,關於西方的民族主義與孫氏民族主義的區別,當然,書里只是說過,這裡還是重點看材料。我們看他們理論的交集,可以說都是非常注重普世價值,具有自然法的精神。而其不同點與兩個國家所處的不同階段有關,從材料可以看出,法國是敵在皇宮中,而則是命不自主,原因從主要矛盾出發,而法國是創舉性的,的主要矛盾以外,鮑羅廷的影響也很大,也就是革命受外部原因的影響。

答案組織:

相同之處:注重普世價值,追求民主、平等與自由。

差異之處:法國的民族主義目標是反對國內封建專制以及等級制度;

彼時的民族主義其目標更主要的是反對帝國主義。

原因:法國社會當時的主要矛盾並非來自外部,而是落後的封建主義與民眾平等需求之間的矛盾,受啟蒙思想的影響,時人追求的是主權在民等啟蒙理論;

社會當時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爭取民族獨立自決,反對帝國主義干涉獲得穩定的發展環境是主要的目標;

為了反對北洋軍閥的統治,聯合蘇共和共產黨勢力,受其理念的影響。

4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4

——據李亞凡編《世界歷史年表》等

表4為14—17世紀中外歷史事件簡表。從表中提取相互關聯的中外歷史信息,自擬論題,並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中外關聯,史論結合。)

這個小論文題目乍看起來簡單,為了上升難度,命題人加了一句「相互關聯的中外歷史信息」,和作文一樣,戴著鐐銬跳舞,這裡要滲透的是「全球史觀」。這裡邊有關聯的事情很多,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與玉米等傳入、白銀流入、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莎士比亞與湯顯祖,看起來孤立的事情,在不同背景下的走向不同,論述的時候,首要的是寫明論題,然後注重中外關聯,所列舉的歷史的史實要能佐證自己的歷史論題,結構上還是三段論。上兩個參考:

論題:14—17世紀之際的與西方都出現了早期人文主義思想。(論題忌啰嗦,主謂賓加必要的狀語,程度副詞和時狀語)

論證::明時期劇作家湯顯祖代表作《牡丹亭》表現男女主人公衝破禮教束縛,追求愛情自由。此外,明朝思想家李贄抨擊封建禮教,追求個性解放。明清之際的黃宗羲、顧炎武等人也抨擊封建專制,主張「工商皆本」,提倡經世致用。(如果加入唐甄也可以)

西方:這一時期的西方文藝復興運動興起,如達芬奇、拉斐爾、莎士比亞等人以復興古典文化為旗幟,宣揚人文主義,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抨擊宗教神學,有利於人們思想的解放,而哥白尼提出「太陽中心說」,否定了教會支持的地心說,也有利於人們視野的開闊和思想的進步。

結論:14—17世紀的與西方,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人文主義思想得到了弘揚,衝擊了封建統治,有利於人們思想的解放,我們應用全球史觀的視野來看近代東西方文化領域的變革。(三段論作結,肯定全球史觀)

示例二:近代對外關係的不同策略對本國政治經濟有不同的影響

論證:明清時期,對外執行傳統的封貢體系,朱元璋與各藩屬國進行朝貢貿易,鄭和下西洋其中之一的目的為宣揚明朝聲威,接受他國朝拜。在封貢體系下,明朝與各藩屬國之間的地位不對等,受傳統的夷夏觀念影響,朝貢貿易也對本國商業發展難有增益,封建勢力獨大。

西方:這一時期,伴隨著新大陸的發現,歐洲國家在亞洲、美洲、非洲入侵一些國家,並建立了殖民地,將殖民地開闢為原料生產和商品銷售基地,商業因素的發展帶動了本國資本主義要素的發展,資本主義的發展壯大為推翻封建主義準備了條件。

結論:對外關係的不同態度對本國的經濟政治狀況有不同的影響,西方國家的強大奠定了西方國家在現代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這裡體現出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的影響。

43.[地理——選修3:旅遊地理](10分)

近年來,許多傳統古村落被開發成旅遊觀光地,一些古村落的村民仍留在村內,如「最具旅遊價值古村落」之一的桂林江頭洲村,至今仍完整地保存著明清時期的建築格局(圖7),依然有百餘戶村民生活在村中,堅守著那份寧靜與質樸。

分析村民生活在村中對促進當地旅遊業健康發展的作用。

關於人文景點的設置,要關注理念,本題問的主語是什麼呢?」村民生活「,這個景點是別人的家。趙雷的《成都》火了以後,很多人到成都去旅遊,成都人的生活和其他地方的生活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在其他地方,9點鐘,夜生活才剛剛開始。而成都,想要找個吃飯的地兒都費勁,打麻將的樂趣太大,「生不離川」果然有他的道理。成都人民的生活就是這個城市旅遊的標籤和亮點。而本題在思考時,可以寫的內容很多,這種題的參考答案意義就有限了,一般在預判卷時,省標答案會根據大多數判上來的情況豐富答案:

答:①村民生活在村中能把民族風情、鄉村文化藝術、鄉村生活及農業生產等作為旅遊資源進行開發,形成旅遊產品,並將其推向市場,從而促進當地旅遊業健康發展;

②村民生活在村中可以及時維護少數民族特色建築,促進旅遊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在開發與保護、生活與旅遊之間維持良好的平衡;

③村民通過鄉俗表演等,有利於豐富旅遊資源的內容;可以為旅遊者提供豐富的人文內涵;

④有利於吸引社會資助、民間投資、招商引資,解決旅遊業發展過程中的投入不足和建設經營等問題;

⑤村民生活在村中可以通過加工和銷售農產品、提供飲食和住宿等方式為自己創造就業機會;

44.[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10分) 乾旱區的檉柳為耐旱灌木,側向枝條多,種子多,不易發生病蟲害,移栽易成活,近年來,某東北林區的公路綠化中引種了檉柳,生長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兩側的天然林中,發現了檉柳幼苗。 分析該林區潛在的檉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還是根據習性、結構來作「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整體推導,檉柳極容易作為單優勢物種生長,分析下去。你覺得哪個更好做呢?

45.[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新工資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後,在近30年中基本沒有大的變動,1978年9月,中共中央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組織力量調查研究,提出工資改革意見。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資制度。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有關決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變腦力勞動者報酬偏低的狀況。隨後,中央決定於1985年進行工資改革,其原則:企業職工的工資和獎金要同企業的經濟效益高低、個人貢獻大小掛鉤,職工工資總額同企業經濟效益按比例浮動;要逐步適當拉開職工收入的檔次,改變平均主義狀況;今後中央只管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央兩級機關,以及全國性的重點大專院校和科研、文化、衛生事業單位,其他各級機關和事業單位歸省、自治區、直轄市管理;國營企業實行工資總額同經濟效益掛鉤的辦法以後,國家不再統一安排其職工的工資改革與工資調整;使絕大多數工作人員的工資都有一定的增加,對中青年業務骨幹、中國小教師給予適當照顧。

——摘編自庄啟東等《新工資史稿》 (1)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80年代工資改革的特點。(8分) (2)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20世紀80年代工資改革的意義。(7分)

關於特點,都是從材料中概括,和本質分析題是一樣的,學會概括,學會上升,學會使用術語,角度,性、式、化。

意義基本就基本要搞定書了,結合改革開放的大背景。

答:改變了原有的不合理的工資制度;

提高了人們的生產積極性和生活水平;

有利於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市場經濟的發展。

46.[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15分) 材料

1943年舉行的開羅會議上,中美兩國政府首腦就戰後問題進行了一次廣泛詳盡的討論,在許多問題上達成一致。關於的國際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戰後保持的大國地位,與美英蘇共同擔負維持和平的責任,中方欣然領諾。關於對日本的軍事管制,美國希望以為主,中方要求美國住持,派兵協助。關於領土問題,中美雙方同意,東北及台灣、澎湖列島歸還;美方詢問是否希望獲得琉球群島,中方提出由國際機構委託中美共管;美方提議由先行收回香港,然後宣布與九龍合稱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為然,但後為丘吉爾拒絕。學*科網關於朝鮮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議讓這些國家獨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雙方還討論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實物進行賠償、美國對華經濟援助、軍事合作等問題。

——摘編自吳東之主編《外交史》 (1)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美雙方就領土問題達成一致並寫入《開羅宣言》的內容,說明其意義。(7分) (2)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美政府首腦會晤所反映的美國戰後東亞秩序構想。(8分)

戰爭選修的題目還是很簡單的送分題,雖然選修那本書上的知識不考,但知識能力是通用的。《開羅宣言》對的影響挺大,其對我們當下也有影響,從材料和國中所學的知識可知,如果國中歷史不參加中考,那就放棄這道題目吧。

答:內容:《開羅宣言》中就的領土問題達成一致,將日本竊取的領土,如東北、台灣、澎湖列島等地,在抗戰結束后,歸還。

意義:它明確了日本侵佔領土的非法性,為戰後處置台灣問題提供了國際法依據。

第二個,微文綜解析裡邊說到,戰後也是想要美蘇英中分區佔領日本的,就像佔領德國一樣,這個構想就是材料中說的。

答:因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犧牲,美國支持的大國地位;

中美走向聯合;

分區佔領日本;

打壓日本的軍國主義勢力;

尋求建立起由美國主導的戰後東亞秩序。

這裡推薦江城寫的《歷史深處的民國》,對於理解線索還是有幫助的。

47.[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5分) 材料 公元前544年,吳國公子季札出使魯、鄭、衛等中原諸國。季札對於各國貴族視為文明象徵的樂舞與詩歌,皆能一一點評,得其精髓;對於各國政治現狀,他也能做出準確的研判。各國原本視江南為蠻荒制度,為「文身斷髮」的「夷人」聚居之處,季札的到來讓他們眼界一開。 季札出使途經徐國,知道徐國國君對他的佩劍十分喜愛,只因要出訪他國,未能相贈。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劍掛在徐君墓前的樹上。隨從認為這樣做沒有意義,季札說,我當初知道徐君喜愛我這把劍,「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吳王壽夢認為諸子中季札年齡最小卻有賢能,指定他繼承王位。壽夢死後,吳國人堅決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堅拒,「棄其室而耕」,最終王位由其長兄繼承。季札被歷代儒者尊崇為「賢人」。 (1)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歷代儒者尊季札為「賢人」的原因。(7分) (2)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義。(8分)

《季札觀周樂》是《古文觀止》里的一篇,甚至「觀止」也是出自於這篇文章,掛劍於墓這個故事,傳統美德故事也說過。不過,這份題里的人物評說難度比改革要大,考試中還是繞開為好。

第一個題目是概括季札的美德,這個美德是契合於儒家的價值觀的,類似的,伯夷、叔齊也是。

理由:①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禮」,推崇音樂,季札對於禮樂有著很深的理解;

②與徐君的故事,反映出其有「信」和「義」的高尚人格,這也為儒者所推崇;

③拒絕王位,符合儒家孝悌禮義觀念,符合周朝宗法制精神。

第二個題目就是大學生的能力了,和書基本無關,真的不如挑前面的題目做。

答:表明中原文化傳播至江南,有利於改變中原國家對於江南的固有認識;

文化一家,有利於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之間強化共同的文化認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