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四川一80後父親把6歲兒子打造成網紅,另類育兒方式你咋看?

最近,在某直播平台上一段「6歲娃能喝兩瓶啤酒,爸爸爺爺都支持」的視頻引起不少網友關注。

「6歲能喝兩瓶啤酒,5歲走鋼絲」,

這個孩子儼然已經成了一個小「網紅」,

而在這個小「網紅」背後,

父親的教育方式更是引發了諸多網友討論:

這樣的父親,到底是「虎父」,還是太過瘋狂?

「6歲喝兩瓶啤酒」「5歲會走鋼絲」

在「6歲娃能喝兩瓶啤酒,爸爸爺爺都支持」視頻中,一名五六歲的孩子先是拿著瓶子喝,然後又是舉著酒杯說「好喝」,父親也在視頻中露臉,說孩子的爺爺、乾爹都同意孩子喝。視頻中的孩子叫望望,露臉的男子是他的父親張禹,80后。

事實上,對於「6歲娃能喝兩瓶啤酒」,張禹承認,「喝兩瓶」是沒有的事情。望望的奶奶和媽媽證實,望望確實沒有喝過那麼多啤酒,「最多不會超過一杯啤酒。」

望望喝酒的視頻傳到網上,

引來網友大量批評和責罵。

↓↓↓

但張禹沒太當回事,

他爽快地給大家展示了

這段視頻的超高點擊率,

「更多人關注孩子,我覺得沒什麼不好。」

他稱網友只注意到了標題,

沒有注意到自己說的,

「喝一小點沒事」。

原來,張禹是知道視頻的內容會引起廣大網友的議論,而他通過做一個「標題黨」,來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他認為的「網紅」

而這也不是望望第一次當「網紅」了。今年1月,望望在張禹的訓練下學會走鋼絲,一組望望戴著安全帽,端著竹竿,在河堤鋼絲上行走的照片開始在網上流傳,也引來了多家媒體的關注報道。

平時望望除了走鋼絲外,還在訓練打沙包、舉杠鈴、舞棍、蹲馬步、攀岩等項目。

這些訓練內容和訓練器具,都是張禹「自行研發」的。比如攀岩用的是一根鐵鏈子,他先拉著鐵鏈子溜下五六米高的河堤,再拉著鐵鏈,蹬著水泥河堤給望望展示一遍,又讓望望照著他的動作要領做。

多位鄰居證實,張禹確實在孩子身上花了不少工夫,雖然他們大多數並不認同張禹的培養方式,認為他是個「瘋子」「一根筋」,「一天就把孩子弄來走鋼絲,還傳到網上去。」但鄰居還是「不得不」佩服張禹有耐心、有毅力。

6歲「網紅」父親背後的故事

有人說,張禹之所以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網紅」是因為他享受做一個幕後推手的快感。

▲張禹和兒子在地里訓練和直播

可是張禹對此卻有自己的理由。張禹說,訓練孩子走鋼絲,是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和自立,鍛煉孩子的膽識和專註。他一直強調,孩子的學習是第一位的,他只是為了培養孩子更多優秀的品質。

張禹說,他的父親在當地是個很能幹的人,父親在的時候,張禹就是「大樹下面好乘涼」,後來父親去世了,張禹這個「小樹才獨自面對風雨」,那時候他種地不會,與人打交道也不會,也沒有自信。所以他要讓望望從小就鍛煉自立自信,不能像自己這樣。

雖然張禹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

只讀過國中,

但是對於教育卻能講得頭頭是道。

他喜歡從網上獲取一些教育知,

能隨口講起某個寓言故事,

心靈雞湯文,

並對這些「知識」深信不疑。

而他的教育觀大多來自一本書,叫《再見,式家長》,在書中不少他所認為的重要部分,他還特意畫上了橫線標註。

他說,自己對孩子的教育,遵循的就是保持孩子的天性,陪伴孩子,學習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他希望孩子以後做一個有出息的人,自信、獨立、善良。

對於訓練孩子走鋼絲,張禹說起了自己的苦衷:「孩子有興趣,我就陪他玩,如果他哪天不玩走鋼絲了,要玩籃球、足球,我也一樣支持他。我何嘗不想讓孩子學鋼琴、學舞蹈,可我沒那條件。」

▲望望在玩耍

在張禹的手機備忘錄里,記錄著好幾筆欠賬,從最少的幾十元,到最多的7000元,一共有10000元多一點。一筆350元的欠款,是前不久帶望望去巴中找一家專業的跆拳道訓練館欠下的,當時對方說要資助望望,他帶著孩子去了,但對方的冷漠,讓他又放棄了去跆拳道館訓練。

不過,張禹卻不是真的沒有這麼多錢。在直播視頻中,他收到了網友打賞的2000多塊錢,全部捐了出去,給望望所在的幼稚園送了100個書包,書包上印著「開記望仔,繼往開來」。「開記望仔,繼往開來」正是他用「網紅經濟」創立的一個品牌。

從這位父親身上,我們能反思什麼?

這位父親享受幕後推手的快感,有「野心」,把孩子培養成網紅,創立自己的品牌;但無可否認的是父親是真心愛孩子的,找了很多教育「知識」去學習和實踐,也希望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只不過,他的教育理念是矛盾的。一方面,他認為孩子的學習是第一位的,怕商演影響孩子學習;另一方面,他又對望望成了網路紅人,很是得意。

我們或許無法對這位父親教育方式是好是壞下定論,但是,從這一對父子身上,卻依然有不少地方值得家長們反思。

盡信書不如無書

這位父親說他喜歡從互聯網上獲取一些教育知識,哪怕只是一些雞湯,而主要的教育觀則是來自一本書。

教育知識、教育觀當然可以借鑒,但真正的教育不是照搬全套,不是「別人家」的孩子如何,你家的孩子就要如何。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而教育觀聽得再多,家長都依然應該深思,並從孩子身上針對性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生搬硬套對於孩子健康成長顯然是不利的。

不做「虎爸」,保持「平常心」

生活中,不少父母也會一廂情願地「為孩子好」,不管自己是不是「虎父」,自己的孩子一定不能是「犬子」,正如這位父親想通過「走鋼絲」來「培養孩子自信和自立,鍛煉孩子的膽識和專註」。

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時,家長們應保持「平常心」,充分尊重孩子的選擇,切忌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下一代,要給孩子充分的自我發展空間。

編 | Kyo

成都兒童團稿件,版權歸成都商報所有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