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糖尿病知識大全 誤區及保健方法!

糖尿病是一種可以致殘、致死的慢性代謝性疾病,病情輕重如何是患者及其家人最為關心的問題。對這個問題,大部分患者甚至包括一些非專業醫生也不是十分清楚,他們往往片面地把血糖高低作為評價病情的唯一標準。事實上,糖尿病絕非只是單純的血糖升高,而是一種聚集了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的代謝性疾病,其主要危害並非高血糖本身,而是來自高血糖所導致的各種急、慢性併發症。因此,對於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評估,除了血糖之外,還要把各種心血管危險因素以及併發症的有無及輕重一併考慮在內。

病情評估涉及的檢查主要包括:血壓、體重指數(BMI)、年齡、血脂、血液黏稠度、尿酸、肝功能、腎功能、糖尿病自身抗體、胰島功能等化驗檢查以及對心、腎、眼、肝、腦、神經等重要靶器官的功能檢查(如心電圖、B超、眼底檢查、神經傳導等)。

一、如果患者具備下列條件之一,即可認為其病情較重。

1、血糖居高不下或波動較大者,病情較重

長期高血糖與糖尿病的血管併發症,特別是微血管併發症(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及神經病變等)密切相關,血糖控制越差,上述併發症出現得越早、越嚴重。新近研究證實:血糖波動的危害較之穩定高血糖有過之而無不及。換句話說,血糖波動越大,對機體的危害越嚴重。從這個角度講,不僅要降糖,還要穩糖。

2、集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於一身者,病情較重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與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高尿酸血症、腹型肥胖等多種因素有關。與單純高血糖患者相比,心血管危險危險因素聚集越多,患者日後發生血管併發症的風險越高。

3、反覆發生糖尿病急性併發症者,病情較重

糖尿病的急性併發症包括重度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滲綜合征、嚴重感染等。這些急性併發症反覆發作,往往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時,也預示患者的病情非常嚴重。需要注意的是,許多糖尿病患者害怕血糖高,對低血糖反倒不以為然。其實,低血糖的危害較之高血糖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次嚴重低血糖所誘發的心血管事件,足以使你一生的降糖努力付之東流。

糖尿病患者的感染也是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和生存壽命的重要因素,因為糖尿病患者防禦能力降低,容易發生感染,而感染的存在增加了對糖尿病控制的難度,兩者相互影響。臨床上,如果一個血糖控制平穩的患者,病情突然惡化、血糖升高,首先應從感染方面去查找原因。

4、已經出現慢性併發症的患者,病情較重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來自它的各種慢性併發症,這些慢性併發症包括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神經病變、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等,是糖尿病患者致殘、死亡的主要原因。據統計,大約有3/4的糖尿病患者最終死於心血管併發症。因此,是否發生糖尿病慢性併發症是判斷糖尿病病情輕重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5、1型糖尿病以及晚期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較重

所有的1型糖尿病患者以及晚期2型糖尿病患者,其共同特點是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已經完全衰竭,自身幾乎不能分泌胰島素,必須終生用胰島素替代治療,一旦血糖控制不好,很容易發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併發症而危及生命。不僅如此,由於這類患者胰島功能很差,血糖往往忽高忽低、波動較很大,控制起來非常困難,所謂「脆性糖尿病」就是指的這種情況。

總而言之,血糖高低只是評價糖尿病病情的重要指標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指標。在判斷糖尿病病情輕重的眾多指標中,最為重要的指標就是血糖水平如何以及併發症的有無及嚴重程度。

二、糖尿病人正確控制血糖避開7個飲食誤區

誤區一:吃得越少越好

適當地減少飲食量,是有效控制糖尿病的重要舉措,但是這種限制應該建立在保證能量需求的基礎上。如果不能提供獲得足夠熱量的食物,必然會導致營養不良,從而出現頭昏眼花、疲乏無力等癥狀,嚴重時還會因肝臟、胰腺功能障礙而加重病情。

誤區二:為避免血糖升高而少吃或不吃主食

很多糖尿病患者怕血糖升高不敢吃主食,採用飢餓療法控制血糖,這種做法不僅是錯誤的,而且非常危險,嚴重者會造成低血糖昏迷。其實,如果在合理控制熱能的基礎上提高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不僅不會造成患者的血糖升高,還可以增強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葡萄糖耐受量。因此,糖尿病患者應維持合理的飲食結構,而不是單純地挨餓或不吃主食。

誤區三:只吃粗糧不吃細糧

粗糧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且血糖生成指數較低,因此有些糖尿病患者大量吃粗糧,這種做法其實是錯誤的。如果長期以粗糧為主,會增加胃腸道的負擔,並影響蛋白質和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時間長了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對身體不利。因此,主食應粗細搭配,粗糧與細糧的最佳比例為4∶6。

誤區四:無糖食品可以放心食用

雖然無糖食品不含蔗糖,但也不能隨便吃,因為無糖食品本身由含澱粉的食物製作而成。比如「無糖蛋糕」、「無糖湯圓」只是沒有放入蔗糖而已,做蛋糕和湯圓的麵粉和糯米粉經過消化后,仍會分解為葡萄糖。所以,即使是不含蔗糖的食品也不要多吃,否則仍然會引起血糖升高。還有,「無糖優格」、「無糖奶粉」中雖然用木糖醇代替了糖分,但奶粉中原有的乳糖並沒有減少,乳糖經消化后仍可分解為葡萄糖和半乳糖,同樣會導致血糖升高。

誤區五:限制飲水量

糖尿病患者喝水多其實是體內缺水的表現,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反應,患糖尿病後限制喝水不但不能治療糖尿病,反而會加重病情,可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高滲綜合征,是非常危險的。只有少數嚴重腎功能障礙、水腫患者,才需要適當限制飲水。

誤區六:注射胰島素就不用控制飲食了

這種觀點是完全錯誤的。因為胰島素治療的目的是平穩地控制血糖,胰島素的使用量必須在飲食固定的基礎上才可以調整,如果不控制飲食,血糖水平會更加不穩定。因此,胰島素治療配合飲食治療非常必要。

誤區七:吃多了可以加大降糖葯的劑量來緩解

一些糖尿病患者在感到飢腸轆轆時常忍不住多吃飯,飯後他們可能採取自行加大服藥劑量的方法,誤認為進食量增加了,多吃點降糖葯就可把多吃的食物抵消掉。實際上,這樣做不但會使飲食控制形同虛設,而且在加重了胰腺負擔的同時,還增加了低血糖及藥物毒副作用發生的可能性,非常不利於病情的控制和血糖的穩定。

三、糖尿病的運動療法

1935年著名糖尿病學家Joslin提出著名的「三駕馬車」理論,形象地把飲食療法、運動療法和胰島素療法比喻為古代戰車的三匹戰馬,是戰勝糖尿病的三大法寶,並強調運動療法是糖尿病綜合治療的最基本方法。

糖尿病的運動治療應遵循由少至多、由輕至重、由稀至繁、有周期性、配備適度恢復的原則,應針對患者情況進行個性化的制定,做到因人而異。

1、運動方式:以有氧運動為主。例如步行、跑步、騎腳踏車、爬山、登樓、划船和游泳等。其中步行是簡便易行且有效的方法。在改善女性2型糖尿病伴2級以下高血壓患者的血生化指標上,社區舞蹈比快步行走效果更好。中老年患者可以進行傳統體育項目,如靜松功、木蘭拳、太極拳等。

2、運動時機:一般安排在餐后1~2h內進行,有研究報道認為餐后90min進行運動,降糖效果最好。如選擇早晨,在胰島素使用前進行,以減少低血糖反應。持續時間和頻率:從最初的每次5~10分鐘,可逐漸增至40~60分鐘,最好不超過60分鐘。對病情穩定、體力好的患者,可採用強度大、時間短的運動量;而年老體弱及肥胖型患者,宜採用較長時間和低強度運動。運動頻率以3~5天/周為宜,如果能堅持1次/天最為理想。

3、運動強度:運動初期,運動量應維持在「辛苦程度」1~2級,逐漸增強至3~4級。運動時,呼吸速度應自然增加,但應達到仍然可以自如地談話。運動過後應以達到肌肉不酸痛的程度為佳。(「辛苦程度」評估法:0級=沒感覺,1級=非常輕微,2級=輕微,3級=中量,4級=強烈)。運動中的心率保持在(220-年齡)×(50%~70%)為宜。

四、糖尿病患者應該注意的運動誤區

1、每天運動感到累

每天都很累,再運動就受不了。了必要的運動量是糖尿病運動治療的前提,除非伴有嚴重的併發症。如果你每天都感覺很累,說明你血糖可能控制很差,更需要加強運動,只有血糖控制良好,這種「累」才會減輕。認為「再運動就受不了了」只是自己嚇唬自己。

2、運動都有利於降血糖

認為只要運動就會降血糖的想法是錯誤的。對有嚴重併發症者,盲目運動可能加重病情。如果把糖尿病的治療希望完全寄託於「運動」,既不監測血糖、也不就診,那更是有害無益的。而且盲目運動缺乏針對性,即使適合運動的人,也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所以糖尿病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運動,不宜盲目運動。

3、運動越早越好

每個人體內都有一個「生物鐘」,這個鐘都是為你的生理節律而存在的,它不能隨便被調撥,否則會影響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過早起床,可能會打亂你的生物鐘,導致人體生物節律紊亂,使體內節律性分泌的激素髮生紊亂,從而引起血糖波動。所以每天的起床時間不宜早於清晨6點,而且每天起床的時間要基本一致。

4、運動無規律

想運動就運動,不想運動就不運動。運動周期表規律,或者僅在周末進行突擊鍛煉,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有害無利。不規律的運動僅有助於運動前一餐餐后血糖的控制,而對其它時間的血糖毫無作用,血糖控制也就達不到滿意的效果。而規律運動則可以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有助於降低血糖,降低糖化血紅蛋白。無糖食品陽光麥康專家提示同時規律運動可改善心肺功能,增加運動能力,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減少體內脂肪堆積,降低及維持體重;增加肌肉能量,減少併發症,進而改善生活質量。糖尿病之日常生活一般應每周5次,每次半小時進行鍛煉,甚至可以天天進行一些適當的鍛煉,效果更為理想。

5、忽視熱身

準備活動是健身的必要步驟。活動前熱身,可以提高身體興奮度,減小肌肉黏滯性,增加關節的靈活性,避免運動損傷。

6、運動中大量飲水

運動中常覺口渴,但要避免大量飲水。正確的方法是小口緩咽,每次補水不宜太多,能緩解口渴癥狀就好。運動完1小時后,再補足身體缺失的水分。

7、劇烈運動后驟停

劇烈運動時,心跳加快,肌肉、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加速。如果突然停下來休息,肌肉收縮停止,肌肉中的血液不能順利流回心臟,會造成血壓降低、腦部暫時缺血,可能導致心慌氣短、頭暈眼花,甚至休克。

8、帶病堅持鍛煉

這是最危險的。身體感到不適,應暫停運動或減少運動,否則會加重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特別是老人,本身免疫力就差,身體處於異常狀態時,一定要停止健身活動。

9、吃藥後不必運動

已經服用降糖葯了,就不必再運動了。體育鍛煉能夠消耗熱量、降低血糖、減輕體重,而減輕體重也能降低血糖。所以說,運動本身就是一種降糖療法,尤其是餐后的運動更能使血糖下降。通過運動能協助降糖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10、劇烈運動對糖尿病有益

一些患者急於減輕體重,認為劇烈運動可多消耗能量,達到減肥目的。這種認識是片面的。高強度或劇烈運動時,胰島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會增加胰島素抵抗,導致血糖增高,同時使過氧化脂質分泌增加,氧化應激程度加重,加重併發症。同時,劇烈運動時,機體處於缺氧狀態,無氧代謝會產生大量酸性產物,從而導致酸鹼平衡失調,機體免疫能力下降。而中等強度運動則使葡萄糖利用率增加,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有助於降低血糖。一般以每次運動30—60分鐘,運動后微出汗,有輕度疲勞感但不喘氣吁吁,運動中心率達到(170—年齡),比如60歲的人,運動心率約為170—60=110次/分鐘左右的鍛煉才安全有效。運動形式包括快走、慢跑、爬樓梯、騎腳踏車、游泳等。

11、空腹活動

很多人(特別是早上)喜歡空腹鍛煉,這是非常錯誤的。運動需要能量,缺少能量會造成頭暈、心跳加速、出冷汗等問題,嚴重的可能會發生猝死。

總之,制定科學合理的運動處方,嚴格掌握適應證和禁忌證,堅持長期有規律、科學有效的中等強度運動或適當體力活動,對糖尿病患者是有益的。

五、糖尿病人的日常保健措施

1、節制飲食

對於飲食上糖尿病人需要有限制,這主要是因為糖尿病人多食引起的,特別是是冬天,氣溫下降,出汗減少,各種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慾更旺,也是血糖升高的因素之一,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制定科學的食譜,控制主食如米、面及澱粉類食物,忌食糖和糕點,有餓感者,可增加副食如豆製品、乳類、肉類等等多吃些新鮮蔬菜,以滿足機體需要。

2、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患者每天的生活應該規律化,越穩定越好。必須做到按時起床,按時休息,實踐證實有規律的生活可以使機體新陳代謝保持在最佳狀態,是糖尿病控制病情的首要條件,建立合理、科學的飲食習慣,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加強體育運動可以起到類似胰島素作用,有助於降糖、降脂、改善血液流變,提高免疫功能。

3、戒除不良生活習慣

在各類不良生活習慣中,煙酒是最為嚴重的。長期飲酒會使糖尿病難以控制,病情加重,酒中的過量乙醇能直接損壞胰腺,使原本受損害的胰腺功能再受打擊,難以恢復。香煙中的尼古丁刺激腎上腺素的分泌,可使血糖升高,使血小板粘著性增加,促使動脈硬化。吸煙的糖尿病人,腎病發生率是非吸煙者的2倍,可見煙酒對糖尿病患者百害而無益,應嚴格戒煙忌酒。

4、保持情緒穩定

糖尿病的引發與經常在精神上出現緊張,憂慮和恐慌等有很大的關聯,可見情緒波動與糖尿病有著密切而微妙的關係,因此時交感神經興奮,可促使肝臟中的糖原釋放進入血液,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導致病情加重或降低治療效果,故病人應學會控制情緒保持情緒穩定。

5、適當運動

糖尿病患者應該進行運動,但是不可過量。運動可以減少肥胖,控制血糖。運動時間可選擇在餐后一小時,以避免低血糖反應。每次運動30分鐘左右,運動形式可選擇做操、走路、打拳、跳舞等。

6、正規治療

現在治療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是藥物治療,患者應該堅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廢。嚴格按照糖尿病專科醫生規範的治療方案,堅持按時服藥、終身服藥,不可隨意停葯。治療要強調血糖「達標」,就是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5%以下,老年人可<7%。還有一點,就是不能以保健品來代替藥品。有些保健品宣傳可以降低血糖,患者聽信了,於是停服降糖葯改服保健品,這是錯誤的做法。

7、避免感染

很多疾病發生併發症多是因感染原因釀成的。例如呼吸道、皮膚、尿路感染等是糖尿病多見的併發症,乃至成為危及生命的原因。故應留意皮膚的清潔衛生,要頻繁洗澡,皮膚破損、癤腫、毛囊炎應實時治療;留意口腔衛生,持續早晚、飯後刷牙漱口,患有牙病的患者應儘早治療。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