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佛像——人類文明的宗教信仰與精神寄託

佛像不僅具有濃厚的宗教意義,作為佛教信徒表示虔誠、修法的供奉之物,造型多樣、工藝精美的佛像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收藏兼職和歷史研究價值。佛像雖然千姿百態,但相貌、體態、神情都大致相同,不同造型的佛像,可以根據手印、法器、坐姿、背光和蓮座的變化加以區別。北京東正拍賣的「波若—佛教藝術」的專場今天開拍,有這麼幾尊佛像,小四很喜歡。

14世紀 銅鎏金白度母像

尺寸:高56cm 估價:RMB15,000,000-20,000,000

這尊稀有的木斯塘白度母像,五種工藝方法行其有四,除「錯」的工藝,其它均纖毫畢現,並完全符合14至15世紀的風格,更具罕見的典型木斯塘風貌。前兩種製作工藝始發於後弘,而流行於十三世紀以降。是紐瓦爾人追隨著六百年前祖輩至衛藏的一路榮光,沿途播撒著成熟的技法。啟程尼泊爾東部,駐紮江孜如春筍般興建的寺院,他們與西藏西部的高超的技藝相互濡染,隨後帶著他們的真知灼見,持續東漸。

白度母,別稱「如意輪」,為觀音菩薩所化現,主長壽、富貴、祥瑞,並與無量壽佛、尊聖佛母合稱作「長壽三尊」。與主廣大慈悲的觀音菩薩、救度苦難的綠度母,同為藏傳佛教所常供奉。白度母以其額間、雙手掌心、結金剛跏趺坐的足心,共七眼為其顯著特徵。一般或因綠度母所化二十一尊度母中包含白色的度母,故誤認為白度母為綠度母所化現。實則綠度母與白度母二尊救度佛母,皆是大悲觀世音菩薩悲憫眾生悲淚中所化現,綠度母主救度苦難,白度母則主長壽富貴。

白度母像蓮台底沿聯珠紋下,正面以梵文蘭札體陽刻周圈咒文。如葉靈毅居士所譯述:「諸古梵文字體中,以蘭札文最為神聖,一般日常書寫記事禁用此聖字,唯有廟堂之上的裝飾文字或三寶聖物,方可使用蘭札字體。由左至右共計九咒:第一、度母咒;第二、度母名咒;第三、緣起咒;第四、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短咒;第五、大悲觀音菩薩心咒;第六、大力金剛手菩薩心咒;第七、開光咒;第八、善住咒;第九為「三聖字」。第一咒為綠度母咒,表諸度母中,以至尊救度佛母(綠度母)為根本,救苦救難。第二咒為敬稱度母聖名之「名咒」,主喚度母之名。九咒中屬第三咒緣起咒的字數最多,用意在於藉咒力令世俗凡庸材質於緣起聚合下,成為神聖菩薩所暫住之對象。第四咒文殊菩薩短咒,於早期古文獻較常使用,不同於晚近常載之文殊菩薩心咒。第五咒觀音菩薩心咒,俗稱六字大明咒。以上第四、五、六等三咒語為「三怙主」(即文殊菩薩、觀音菩薩、金剛手菩薩)之心咒,結構皆為六字。第七咒為開光咒,用意在於藉咒力將此聖像開光啟用,令成聖物。第八咒祈願菩薩在此善住。最後之三聖字「唵啊哞(om ah hum)」用以加持堅固身、語、意等三身。

明永樂 銅鎏金彌勒菩薩像

尺寸:高21cm 估價:RMB8,000,000-10,000,000

明代宮廷造像是明代永樂和宣德兩朝宮廷御用監「佛作」製作的漢藏風格造像,主要賞賜給西藏上層僧侶或滿足皇宮內外佛堂和皇家喇嘛廟殿堂的供奉,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和宗教價值。一直以來在藝術品市場上表現十分突出,深受佛教藝術品愛好者及收藏家的青睞和追捧。今春北京東正拍賣公司推出的這尊銅鍍金彌勒菩薩像就是一尊典型的明代永樂時期宮廷製作的佛像。

此像頭戴花冠,頭頂結高髮髻,耳側繒帶呈U字形翻卷,耳下垂圓環。面形方正,面容莊嚴肅穆。雙肩寬厚,腰部收束,軀體柔軟,肌肉飽滿有力。上身飾項圈和長鏈,項圈下綴U字形連珠式瓔珞,下身著長裙,腰間束寶帶,腰帶下亦有U字形連珠式瓔珞裝飾,雙肩披大帔帛,手和足部有釧躅裝飾。裙子與帔帛採取寫實手法表現,衣紋流暢優美,生動表現出絲織物本有的質感。結跏跌坐於雙層束腰蓮花寶座上,兩手置胸前結說法印,手心各牽一蓮莖,左右肩花上分別置法輪(已失)和軍持(凈瓶),為彌勒菩薩身份的重要標識。蓮花座造型規範,上下邊緣各飾一周圓形的連珠紋;蓮瓣頎長美觀,飽滿有力,環繞蓮座一周;座面陰刻「大明永樂年施」六字款,文字細勁,書體柔美,為永樂宮廷造像標準的款識。蓮座下裝藏應為後封,邊緣可見均勻分佈的固定底蓋的八個剁口,表現出宮廷造像鮮明的工藝特徵。整體造型端莊,形象生動,比例勻稱,工藝精細,無論是整體造型還是局部做工,都生動自然,既符合歷史規制,也具有時代氣韻,體現了永樂宮廷造像鮮明的風格和工藝特點。

首先,此像屬於明代宮廷造像,具有明代宮廷造像共有的重要文物價值。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歷史價值。明代宮廷造像是明代永樂和宣德兩朝宮廷御用監「佛作」製作的佛像,主要用於賞賜當時西藏地區上層僧侶,為朝廷實施的宗教籠絡政策服務;佛像造型完美,工藝精湛,裝金富麗,具有鮮明的時代藝術氣息;佛身都刻有紀年款識,具有宮廷造像的明顯標記。其紀年標記和鮮明的時代特徵具有見證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漢藏交流,特別是明代永宣王朝治藏方略等多方面重要歷史價值。二是藝術價值。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體現了極高的藝術水平。明代宮廷造像皆由宮廷御用工匠製作,不僅整體造型完美,風格純熟,具有皇家藝術的高貴品質,而且細部處理也精細入微,生動傳神,表現出極高的雕刻和鑄造技藝。二是藝術風格的創新。明代宮廷造像是在藏式佛像藝術的基礎上,大膽地吸收漢地傳統的審美情趣和表現手法而形成的,不僅實現了漢藏藝術的完美融合,標誌著藏傳佛像藝術的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且開創了藏式造像的新風尚,學術界稱之為「漢藏風格」或「北京風格」,在藏傳佛像藝術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響。三是科學價值。這些造像都是用合金鑄造的,鑄工精細,又涉及冶鍊、塑模、制范、鑄造、打磨、鍍金、裝藏等多種複雜工序,銅質細密,做工講究,造型大方,形象生動,外表鍍金亮麗,煥發出迷人的光彩,令人驚嘆不已,體現了當時鑄造工藝的高度發展水平。四是宗教價值。明代宮廷造像都是佛教藝術品,它們各有其宗教象徵意義,代表著藏傳佛教不同的宗教追求和思想理念,對於研究藏傳佛教思想,特別是明代藏傳佛教思想的發展和佛像崇拜具有十分重要的宗教意義。由此四個方面,足見此像文化藝術價值之一斑。

此像表現的是藏傳佛教崇拜的彌勒菩薩,藏語稱彌勒為「強巴佛」。彌勒在藏傳佛教中受到崇拜有三方面原因:其一,與彌勒作為印度瑜伽學系的鼻祖密切相關。

15世紀 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像

尺寸高32cm 估價RMB 6,000,000-8,000,000

在藏傳佛像藝術體系中,明代宮廷造像無疑是一種重要而獨特的藝術形式和風格,它以造型完美、工藝精細、風格成熟、氣質華貴的優勝特質受到市場的特別青睞和追捧。大量研究已經表明,明代宮廷造像是由明代宮廷造像機構和皇家御用工匠精心雕造的佛教造像,風格鮮明突出,它在藏傳佛像藝術基礎上大量融入中原文化和藝術元素,表現出漢藏藝術交融共存的鮮明特點,學術界因此將它歸類為漢藏風格。它主要有兩種形式,分別代表兩種不同的用途:一種是刻有紀年銘文的形式,用於賞賜西藏上層人士,為朝廷推行的宗教籠絡政策服務;另一種是無紀年銘文的形式,主要為宮廷佛堂或皇家寺廟供奉。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尊銅鍍金釋迦牟尼佛像就是一尊不帶紀年銘文的明代宮廷風格造像。

此像頭飾螺發,頭頂肉髻高隆,髻頂安寶珠,大耳垂肩。面形圓潤,眉眼細長,雙目低垂,相容莊嚴,神態安詳。身著袒右肩袈裟和僧裙,衣紋流暢,質感較強,特別是腿部衣紋呈對稱狀密集分佈,生動表現出僧裙向內收起的自然狀態,優美自然,衣緣上又刻有精美的纏枝蓮紋飾。結跏趺端坐於蓮花寶座上,左手橫置臍下結定印,右手下垂結觸地印,表現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降魔成道的姿勢。蓮花座為雙層束腰式,造型規範,上下邊緣各飾一周聯珠紋;蓮瓣飽滿有力,周匝環繞,其頭部飾有立體感較強的卷草紋。蓮座下裝藏保存完好,底部有銅板嚴實密封,封底板中央刻有精美的羯磨杵圖案,使其繼續保有宗教靈性和加持法力。用合金銅鑄造,銅質細密,色澤明亮,表面鍍金,絢爛悅目。整體造型端莊,結構勻稱,工藝精細,形象莊嚴,堪稱一件完美的明代佛教造像精品。

清康熙 銅鎏金無量壽佛像配紫檀佛龕

尺寸:佛龕高32.5×30.5×43cm;佛高23cm 估價:RMB2,800,000-3,200,000

無量壽佛為菩薩裝,頭戴五葉寶冠,綴耳鐺,耳畔繒帶飛揚,面相方圓,額角分明,頰頤豐滿,法相莊嚴肅穆,頸施三道弦紋,雙肩寬厚,腰部收束,軀體端莊挺拔。上身飾連珠式瓔珞和項圈,手和足部穿釧躅,其上大量鑲嵌青金石、紅珊瑚、綠松石等珍貴寶石,極顯華貴。袒上身,下身著裙,以細膩精微的技法在銅像表面生動地鏨刻出繁密精美的花紋,袈裟下擺於雙腿間平鋪形成扇形衣褶,邊緣轉折自然流暢,富有立體感。佛尊雙手施禪定印全跏趺坐,掌心所託長壽甘露寶瓶,惜年代久遠已迭失。通體鎏金明亮,打磨細緻,具有明顯康熙時期宮廷造像之特徵。其外為紫檀制佛龕,殿堂式樣,色澤沉潤肅穆。四周環以封板,一側開龕門,其外裝飾欄板及立柱,下承蓮瓣式須彌座。欄板及龕門上以透雕及淺浮雕之技法雕琢纏枝蓮紋,兩側封板對開透雕香草龍紋裝飾。造型別緻,設計嚴謹,將木雕與銅雕工藝完美結合,盡顯皇家氣派。

這尊無量壽佛從造型樣式到製作工藝完全符合康熙宮廷造像的特點,端莊挺拔的造型、圓融無礙的鎏金是其最為突出的特點,佛像衣飾也為清宮流行的標準範式,其精美的衣著紋樣源自康熙造像注重細節的表現手法。以上之特點為康熙造像獨有的共性特徵,皆在本尊之上一一體現,充分展現了康熙宮廷造像精緻典雅、富麗堂皇之藝術氣象。

17至18世紀 銅鎏金白瑪哈嘎拉像

尺寸:高21.5cm 估價:RMB2,700,000-3,000,000

白瑪哈嘎拉是藏傳佛教噶舉派中香巴噶舉崇奉的一尊重要護法神,是最具有財寶屬性的護法神,此尊為班禪祖寺——西藏日喀則扎什倫布寺風格。護法為站姿,頭戴花冠,頂豎象紉忿怒的赤發,髮髻前飾化佛。三目圓鼓,白牙齜露。袒胸露腹,裙裳飾有繁縟的瓔珞。身飾聯珠式瓔珞,下身著裙,裙子上又飾網狀聯珠瓔珞,另有手釧,臂釧和足釧裝飾。肩臂覆搭帔帛,條帛垂至足部後向上呈祥雲狀翻卷,極富裝飾性。有六手,第一雙右手執摩尼寶珠,左手執骷髏碗;第二雙右手執鉞刀,左手執三叉戟(已佚);第三雙右手執骷髏鼓,左手執金剛鉤(已佚)。雙腳踩踏邪引天,身後飾火焰紋舟形背光,下承束腰蓮花座。白瑪哈嘎拉是香巴噶舉與薩迦派求財的智慧護法,相傳住於印度金剛座清涼屍陀林中,為增財,添福,名聞,長壽等增益法的修持法門,正信行者凡有所求,無不如願滿足。

清康熙 夾貯漆金財寶天王像

尺寸:高47cm 估價:RMB1,800,000-2,000,000

黃財寶天王配八大馬王是藏傳佛教最為喜愛的財神題材,通常見於寺廟的門口右側的護法神隊伍中。

此像右手持勝幢,左手持吐寶鼠。此遊戲姿像是一件極為獨特的作品:作武將裝束,身著鎧甲,穿蒙古式長靴,坐於獅背上,左腿伸出。獅卧蓮座。獅子作回首怒吼狀,充滿力度。財寶天王面部肌肉鼓起,雙目圓睜,頭向左側,凝神下視,二者均與獅子的回首動作互相呼應,表現出瞬間的動感,加上天衣在身後飄起,若有風吹動,使造像充滿靈動之感。最為難得,此尊造像體量碩大,為同類中少見,值得珍藏。

清乾隆 銅鎏金勝樂金剛像

尺寸:高33.5cm 估價:RMB1,800,000-2,200,000

上樂金剛是西藏密宗無上瑜伽修法中尊奉的五大本尊(大威德金剛、上樂金剛、喜金剛、時輪金剛和密集金剛)之一,更是密宗四大教派共修的本尊。其名稱來自梵文Saṃvara,本意為「禁戒」,歷史上的名稱還有勝樂金剛、勝樂王佛、上樂王佛和六十二佛等不同漢譯。為無上瑜珈部母續本尊,被視為母續中的最高成就,也是母續中最完滿的教法。勝樂金剛教法的全面傳入和大量用於修行實踐是在公元十一世紀前後,即藏傳佛教后弘期,其法脈源頭皆出自印度大成就者魯伊巴。《勝樂根本續》的修行活動更是流傳千年,綿延不絕,其相關的大量經籍及其實踐活動在尼泊爾的尼婆利(Nevari)佛教徒以及藏傳佛教的三個主要派別———薩迦、噶舉、格魯教派中得到傳承。及至乾隆皇帝在位時期,身為乾隆帝金剛阿闍黎的三世章嘉活佛,其本尊神即為上樂金剛。這種淵源可追溯至雍正十二年(1734年), 據《章嘉國師若必多吉傳》載,三世章嘉奉旨隨皇十七子果毅親王從北京前往泰寧, 護送達賴喇嘛進藏。在與達賴喇嘛相處的一段時間裡, 達賴把響銅上樂金剛送給他, 以作為他的本尊神。乾隆帝在宮中曾由三世章嘉呼圖克圖授「上樂金剛」密法修習,於是更加篤信勝樂金剛,其本尊信仰在宮廷之中非常流行。

勝樂金剛共有七十二種身相,常見的有四面十二臂、一面二臂和一面六臂。此尊即為四面十二臂造型,佛父頭戴五顱冠,髻前飾羯磨杵;髻上半月,表喜樂無盡,不斷增長。四頭寓意增益、息災、敬愛、降伏四種事業和功德。每面各具三目, 眼為卵形, 大而瞳出,面呈忿怒相,照顧一切有情。大耳垂璫,身著天衣,以虎皮為裙,腰間懸系人首鬘,象徵勇武,身側寶繒飛揚。十二隻手臂代表十二真理, 用以克服十二緣起的約束。主二手擁抱佛母於胸前交叉,結吽迦羅印,分別持金剛杵、金剛鈴。佛母金剛亥母,頸間飾骷髏骨念珠,左手捧嘎巴拉碗,右手持金剛鉞刀,右腿盤繞佛父腰間,左腿屈弓,呈展左姿與主尊緊密結合,佛父以寂忿相凝視佛母,雙抱合體,體現了智慧與妙法雙成,悲智相合之精神境界,圓滿具足。勝樂金剛其餘諸手伸向兩側,各持象皮、嘎巴拉碗、金剛杵、金剛鉞刀、人首等法器。以通天徹地之勢踏於大自在天與時間女神身上,兩者神態誇張扭曲,匍匐於勝樂金剛神力之下,表示降伏憤怒、貪慾以及各種眾生的我執而得到成就。勝樂金剛擁抱佛母立在蓮台之上,意為高出無常的世界,台座蓮瓣修長挺拔,十分飽滿。

13世紀 合金銅嵌紅銅白銀不動明王像

尺寸:高15.6cm 估價:RMB1,000,000-1,200,000

不動明王,又稱不動尊菩薩,「不動」,乃指慈悲心堅固,無可撼動,「明」者,乃智慧之光明,「王」者,駕馭一切現象者。是象徵密宗五方佛降伏嗔痴邪見法力的神秘之主。明王具有內明學識和包含在其經咒之內的神通法力,通常以五方佛及其脅侍的忿怒相身形出現。與五方佛對應,有五大明王,分別是對應中央大日如來的不動明王、對應東方不動佛的降三界明王、對應南方寶生佛的軍荼利明王、對應西方阿彌陀佛的大威德明王和對應北方不空成就佛的金剛夜叉明王。

這尊精美的造像所表現的形象即為阿閦佛的忿怒化身像。主尊一面兩臂,頭頂赤發由兩條蛇盤系,結成高聳的髮髻。三目圓睜,嗔目切齒,眼仁嵌紅銅,顯得威猛霸氣。鼻樑短促挺闊,張口露齒,一排白銀鑲嵌的牙齒,尤其是嘴角的獠牙,下巴上火焰狀的髭鬚連於兩鬢,上身赤祼,胸前戴項圈,一條長蛇宛如聖帶自左肩斜披而下,繞過不動明王的身軀首尾纏繞扭結於肩頭。將其威猛的氣勢表現得無以復加。在藏傳佛教里,蛇象徵「貪」,這裡以蛇作裝飾即表示對「貪慾」的降伏,因而其手鐲、腳環,髮髻皆以蛇為飾。右手彎曲上舉持寶劍,此劍可以斷除嗔怒慢三毒,左手當胸作期克印。雙腿左伸右曲呈弓步站立,腰圍虎皮裙,皮裙刻畫逼真。老虎乃百獸之王,兇猛易怒,以虎皮為裙象徵不動明王大無畏的精神以及對嗔怒的降伏。整尊造像線條力度十足,肢體塑造具有強烈的肌肉感,使其姿態力量雄渾而又不失動感,表現出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17世紀 銅鎏金卧象

尺寸:高53cm 估價:RMB800,000-1,200,000

此象尊體量罕有,曠世無匹。呈四足卧姿伏地,長牙大耳,長鼻微卷,頭部飾鞍繩,胸前配三掛飾,背鋪象鞍,象鞍與系帶上鑲嵌綠松石與紅珊瑚、顆顆圓滿碩大,互相交錯,華美富麗。象尾右擺,收至右後足。造型生動寫實,比例協調自然,神態栩栩如生。雖體量龐大,但細節處皆一絲不苟。如鞍毯之流蘇,褶皺處頗具動感,合乎自然。而其上雕飾的雙龍趕珠圖案則更為精細,翔龍身姿遒勁,愜意舒展,鬃發飛揚,龍鱗、爪、須皆表現精到,不怒而威,氣勢威嚴。而整器之鑲嵌及做工亦是一絲不苟,力求細緻精美。作品造型豐滿敦厚,大象之形體頗具張力,尤其象首部分,凹凸圓潤,彰顯出肌肉的力度,協調而統一。整器雖為銅鑄,卻因形施工,時而洗鍊,時而細膩,配合有秩,相映生輝,充分顯示了藝匠鑄造技藝之高超。

此象之形制特殊,跪拜稽首之姿勢使其應為佛前供器。佛教與象之淵源更可謂深遠,佛祖釋迦牟尼的母親夢白象而誕佛,所以佛教認為佛祖是白象之化身。《異部宗輪論》記載:「一切菩薩入母胎時,都作白象形」,認為象具有美好的品德。而佛教中,通達佛理者謂之香象渡河,既能獲得「一切智,躍為人中龍象」,故而佛教又稱「龍象之教」。而象寶,更是藏傳佛教的七政寶之一,佛經《俱舍論》言,轉輪王出現於世,便有七寶出現世間;此七寶為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主藏臣寶與主兵臣寶。象寶力大無窮,是力量的象徵。歷代崇佛帝王常以護法者轉輪王自居,因此七政寶不僅是佛堂供佛物,也是帝王祈求國泰民安、四海昇平的吉祥物。可以說轉輪王與七政寶皆為人間君主將自己統治神聖化之依憑,也為其在世俗及精神兩界皆可一統提供了條件。如本品之體量及裝飾方法,非地位尊崇者不可匹配。

明成化宮廷風格 銅鎏金四臂觀音像

尺寸:高13cm 估價:RMB400,000-500,000

這尊四臂觀音造像是標準的明代成化年間宮廷造像。觀音結跏趺坐於蓮台之上,兩隻主手當胸合十,表智慧與方便合一雙運;副手抬起,指向天空。面容方圓,慈悲安詳,略帶笑意,神情恬譫怡然。目光平視,鼻形俊俏,唇角上揚。頭戴五葉寶冠,冠葉雕刻精緻。寬肩細腰,體態端莊優雅。緊貼肢體的天衣帛帶,繞小臂而過,垂於大腿兩側。裙裳寬鬆,裙褶平鋪於檯面。瓔珞美觀大氣,耳飾、手釧與臂釧寫實而精美。高大醒目的蓮花座,由兩重仰覆式蓮瓣覆蓋前端,蓮花凸顯,飽滿清晰。蓮瓣尖端呈細膩複雜的卷草紋狀,此為明代宮廷造像的典型特點。蓮瓣之下,更雕刻小型火焰紋飾,極為罕見,非常難得。上下緣皆環飾連珠紋,精美細緻。封底原裝,保存良好。

佛像不僅具有濃厚的宗教意義,作為佛教信徒表示虔誠、修法的供奉之物,造型多樣、工藝精美的佛像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收藏兼職和歷史研究價值。佛像雖然千姿百態,但相貌、體態、神情都大致相同,不同造型的佛像,可以根據手印、法器、坐姿、背光和蓮座的變化加以區別。北京東正拍賣的「波若—佛教藝術」的專場今天開拍,有這麼幾尊佛像,小四很喜歡。

特邀專家——陳明秋

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

古陶瓷鑒定委員會高級評估師

江蘇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

陳秋明,1965年8月8日生,1987年畢業於東南大學歷史系。

后拜張甫生先生為師從事古陶瓷研究。國內資深瓷器鑒賞家;在各大知名報刊發表過自己的研究成果,從事古陶瓷工作20餘年,致力於對高古瓷、青銅器、高古玉、錢幣、雜項等的斷代、辨偽、評估,涉古今名家之精髓,勤奮專研、鍥而不捨,觸類旁通,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對金、石、陶、瓷雜類文物研究考證鑒定有深厚的造詣,在全國文物鑒定系統中享有盛名。

榮譽

福義國際(香港)文物諮詢中心副主任,曾多次為知名港澳台、內地拍賣公司鑒賞推薦藏品高額落槌,歷創拍賣紀錄,被業界推崇為實力、實戰派專業藝術品評審鑒賞老師,人稱「神眼」。長期從事文物鑒定出口、市場管理和立法調研。

拍賣是否成功關鍵還是看拍品的品質,如果依靠拍賣形式的創新,忽視提升拍品的品質,恐怕不會有質的改變與成交的希望。如果你有古玩精品想拍賣或者參加拍賣推薦會請即與福義國際拍賣公司客服經理或授權徵集點客服經理聯絡,洽談市場趨勢與托售事宜。

如果你有古玩精品想拍賣或者參加拍賣推薦會請即與福義國際拍賣公司授權徵集點客服經理聯絡,洽談市場趨勢與托售事宜。

廣東深圳

楊先生 18875922126(也可加微信)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