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這兩個小故事,告訴你為什麼孩子越來越難掌控!

【聊爸-詹晶明】

故事一

我昨天在閱讀一個兩歲多孩子的日記。

今天上午我跟妞妞一起做飯玩。我問她:」妞妞,你還想吃什麼?」

妞妞說:「我還要吃大龍蝦。」我就拿過去給她了,是熟的,不是生的。

晚上,我跟姐姐一起滑滑梯。我說:「姐姐快來!」姐姐就來了。我就跟姐姐一起從滑梯上走下來。

看完,我給孩子的媽媽留言——

寶貝對事情的表述非常清楚,還會用對話的方式來呈現場景,實在是了不還是起的能力哦!給多兩個贊。

之外,我想跟孩子媽媽確認一下:孩子是從滑梯上「走」下來的,還是「滑」下來的?我們要特別敏感地關注孩子對關鍵實詞的準確理解和使用哦。

孩子的媽媽很快給予我回復——

聊爸您好!孩子是從滑梯上走下來的,跟著姐姐一起走下來的。

這下,我可是更緊張了,即刻留言這孩子的媽媽說——

哦,從滑梯上走下來很危險哦!

孩子為什麼不是滑下來呢?……我是在腦補孩子遊樂過程出現了什麼情況。

我們父母在引導孩子成長的時候,是要很敏感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認知是否準確,表達是否準確的。這是孩子在為未來的思維打基礎。尤其對於2-5歲的低齡孩子來說,這樣的認知能力訓練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的媽媽很快向我解釋當時的情況——

我想孩子每天都是從滑梯上滑下來的,常規的玩法有些無趣了。所以,孩子看到姐姐這樣走下來玩,就很快學上了。她還一邊學,一邊說——我學姐姐。很開心。

我一直在旁邊,看著她們走得還挺穩的,所以我也就沒有阻止了。

我知道這是很多父母在這些小事情上的普遍想法,也覺得這是沒有什麼關係的,甚至還可以說是在鼓勵孩子勇敢,創新等。

我一點都不反對,而且還非常鼓勵孩子去創新各種新玩法,尤其是對於那些舊玩具,這對於孩子的思維活躍,製造歡樂是相當重要的。

但是,今天這個問題的核心是在於這滑梯不是自己家的設施,而是公共設施。

想到這裡,我開始啰嗦地留言了!

親愛的孩子媽媽,這正是我要提醒你的地方——你想想,如果你的孩子還剛剛準備學習玩滑梯,你滿懷希望地帶著寶貝來到滑梯前。可是,你看到的是有些大孩子在滑梯上跑來走去,腳在滑道上踩來踩去,你會怎麼想呢?你還會讓你的孩子在這個滑梯上玩嗎?

還有呀,從安全的角度來說,幼兒從滑道上走下來,甚或跑下來(只要開始走了,跑就不可避免了),是很不安全的行為哦。雖然看起來很有新意,但是危險幾率卻在急速的上升,因為稍有嬉鬧(這裡是公共場地),撞到受傷就很難避免了。

再說,這也會大大增加對公共滑梯設施的破壞。更重要的是,一旦孩子養成了這種玩耍的習慣,就會讓孩子很樂意採取「反功能性行為」,而且越來越追求這種「反功能性行為」所帶來的快感。

這個習慣,一定會從滑梯延展到生活的很多方面,還會繼續對其他公共設施採取這樣的「反功能性行為」,這可是在培養公共社區「熊孩子」哦——對一切公共秩序都會習慣性地提出挑戰,或直接顛覆。

孩子的媽媽,還有群里的其他父母都紛紛回復我說——

  • 慚愧,慚愧!我真的沒有想到這些。其實剛開始的時候,心中也不免有些小想法,可是,因為太司空見慣了,也就麻木了,被同化了。就像大小便帶孩子去廁所一樣,如果不是因為聊爸您提醒,我也會覺得小孩子隨便找個地方方便就可以了,是很正常的。

  • 現在小區里很多父母都是這樣,有一次,我還特意去提醒過自己孩子玩伴的媽媽,可是她完全不介意。唉……

  • 是呀,在孩子小時候真的要多加註意一些小事,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小事里的問題會積累得越來越多,那大問題就會出現了。想想那些瘋跑,撞擊,多手多腳到處搞破壞的孩子,直至青春期嚴重叛逆的行為,無不都是從小時候開始積累出來的問題呀。

愛孩子,有時我們會把很大的事,看得很小。

故事二

一個國中男孩子,接受到了一個高年級同學的邀請,周六去幫助他們打架。這男孩子將這奇怪的邀請,說給了自己的媽媽聽。

媽媽當即表示:「老師知道了嗎?周六媽媽來學校接你好了,不要跟他們去!」

——媽!老師那天不在,你也不要來接我。打架就打架,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媽媽急了呀:「不可以的!萬一對方不知深淺,用了武器呢?比如刀,鐵棍什麼的呢?你要離這些人遠一點!」

——那媽媽,我也帶一把刀放在身上防身。你明天幫我買一把刀吧!

這話,徹底把孩子的媽媽給嚇住了:「兒子呀,我們不能帶刀在身上的,太危險了!」

——媽!你不要這麼啰嗦好嗎?我要你買刀,你就買了好呀!

媽媽很無奈,說:「那要不我幫你去打架吧,出了什麼事情,媽媽去坐牢。」

之後的對話,我就不繼續了,問題很大,也很複雜。但整理起來,都在這孩子媽媽的思維方式上,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於小事的處理,是經常過於顧忌孩子的感受,而喪失基本原則。

我們來重新回顧分析一下上面短短的對話,就很明確了,其間的共性,在很多的家庭教育中都屢屢出現,而並不被我們父母自己所清晰的認知,我希望大家能好好的對照思考。

孩子首先告訴媽媽的是——他莫名其妙地收到了一個打架的邀約,他也覺得很奇怪。這說明孩子並沒有決定要赴約去打架。但是媽媽的回答,卻把孩子推進了必須赴約的狀態——媽媽來學校接你——這在宣告孩子是膽小的,怕事的,而且是需要保護的,沒有能力自己處理的。

這些辭彙,對於一個青春期的男孩子來說,是莫大的羞辱。所以,他幾乎是條件反射性地就說——媽,你不要來!打架就打架!——此時,他還是沒有確定自己一定要去赴約打架,但他在被媽媽激起打架的熱情。

接下來,這位媽媽的回應就更麻煩了——萬一他們不知深淺,用了武器,刀,鐵棍呢?——她是想通過這些危險的預測來嚇到自己的孩子,這說明媽媽完全把孩子當成膽小鬼了,這簡直就已經是在詆毀孩子心中的男子漢尊嚴!

再說了,媽媽的這句話似乎還包含了另一個潛意識暗示——如果他們沒有帶武器,其實這個架是可以去打的。所以,孩子很快接收到了這個暗示信息,立即決定要媽媽給他買刀子防身……

已經到了這麼危險的地步,孩子的媽媽還要繼續火上澆油,說:「我幫你去打,出了什麼事情,媽媽去坐牢。」——唉,這已經將事情推到了不可逆轉的境地。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是不是可以了解到,我們對孩子的不正確猜測,尤其是不信任的態度——把孩子當不懂事的、沒能力的幼童看待,是在把孩子不斷逼向叛逆的過程。

再加上,我們自身價值觀的不穩定——預謀打架是絕對不可以的!更何況這是在進行一場完全不明真相的鬥毆。只是一味的自我臆想的要去保護自己的孩子,完全處於沒有原則的狀態中,這是對孩子極大地傷害,也是在把孩子不斷推向危險的行為。

愛孩子,有時我們又會把原本很小的事,弄得很大。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