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獨家|中國馬拉松賽事發展趨勢報告(2014-2017) | 節選自《中國體育賽事價值報告2017》

本文節選自第一本《體育賽事價值報告》,報告將於7月31日正式發布,諮詢購買請聯繫肖老師:13521985205。

【導語】國家46號文件明確提出,到2020年體育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萬億元,到2025年體育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5萬億元。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國民收入增長,消費升級帶動體育休閑產業強勢發展。在政策與經濟雙重驅動下,參與門檻較低的馬拉松賽事受到公眾熱情參與。體銀智庫從馬拉松賽事數量、等級、參賽人數與賽事項目設置、參賽風險、賽事科技化水平、賽事運作模式、賽事市場容量等方面對2014年1月~2017年6月馬拉松市場進行了梳理淺析,以下為主要內容:

1、自2014年以來,馬拉松賽事數量呈井噴式增長。

據田徑協會數據顯示,2014年馬拉松賽事數量為51場,2015年馬拉松賽事官方註冊場次和參與人數增長迅猛達到134場,2016年在體育總局註冊的馬拉松賽事數量翻番達到328場。據體銀智庫不完全統計,2016年沒有在田協註冊的其他類型馬拉松賽事還有200餘場。

從2014年到2016年短短3年時間,馬拉松賽事數量增長率達到543%。前亞洲田徑聯合會第一副主席杜兆才曾表示,「2020年全國馬拉松及各類路跑賽事目標是超過800 場。」

2、賽事質量實現飛躍,多項馬拉松賽事成為國際田聯或田協認可的標牌賽事。

馬拉松賽事數量呈井噴式增長的同時,賽事質量同樣得到提升。2014-2016年間,得到國際田聯或田協認可的標牌賽事在數量上有所增長,這從側面說明馬拉松賽事質量實現飛躍。

獲得國際田聯認可的標牌賽事數量有所增長。2014年國際田聯認可的標牌賽事有6個,其中北京、廈門、揚州、上海馬拉松獲得國際田聯金標賽事、東營馬拉松獲國際田聯銀標賽事、蘭州馬拉松獲得國際田聯銅標賽事。2015年國際田聯認可的標牌賽事上升到7個,繼北京、廈門、揚州、上海馬拉松獲得國際田聯金標賽事,東營及蘭州馬拉松分獲國際田聯銀、銅標賽事外,重慶馬拉松也首度榮獲國際田聯銅標賽事。截至2016年12月,全國共有10個賽事獲得國際田聯標牌賽事稱號。其中,北京、上海、揚州、廈門、東營5個馬拉松賽事獲得國際田聯金標賽事,重慶、蘭州2個馬拉松賽事獲得國際田聯銀標賽事,廣州、杭州、太原3個馬拉松賽事獲得國際田聯銅標賽事。其中,東營馬拉松賽事由之前的銀標賽事升級為金標賽事;重慶馬拉松由之前的銅標賽事升級為銀標賽事;同時新增廣州、杭州、太原3個馬拉松賽事成為銅標賽事。

獲得田協認可的標牌賽事數量亦實現飛躍。2014年田徑協會公布的金牌賽事共有14個,銀牌賽事共有6個,銅牌賽事共有11個;2015年獲得田徑協會金牌賽事的有15個,銀牌賽事有13個,銅牌賽事有23個;2016年田徑協會金牌賽事的有24個、銀牌賽事的有19個、銅牌賽事的有48個。

3、馬拉松賽事項目設置多樣,參與人數逐年上升,半程馬拉松賽事更受青睞。

據田協官方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參加馬拉松賽事的人次為90萬,到2015年參與人次達到150萬,2016年近280萬人次參加馬拉松賽事。較2014年參賽人次增長190萬,增長率為211%。

據體銀智庫調查研究發現,馬拉松賽事的易參與性、低門檻是跑友選擇這類賽事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全民健身政策的積極引導及消費觀念轉變也是重要原因。

賽事項目設置上,2014年全程馬拉松賽事共26場、半程馬拉松賽事11場、其他路跑活動14場;2015年全程馬拉松賽事53場、半程馬拉松賽事43場、其他路跑賽事38場;2016年全程馬拉松賽事125場、半程馬拉松賽事128場、其他路跑賽事75場。

相較於具有挑戰性的全程馬拉松賽事,賽事組織方在項目設置上越來越考慮植入娛樂性元素。據體銀智庫統計發現,以迷你馬拉松、親子馬拉松、情侶馬拉松、彩色跑馬拉松、油菜花馬拉松等特色馬拉松賽事數量逐漸增多。

據體銀智庫統計,2014年全國參加全程及半程馬拉松賽事的總人次超過26萬。其中,全程項目總人次超過11萬,參加半程馬拉松賽事的總人次約為15萬;2015年全國參加全程及半程馬拉松賽事的總人次超過35萬。其中,全程馬拉松賽事的參賽人次為14.67萬,半程馬拉松參賽人次為20.65萬;2016年全國參加全程及半程馬拉松賽事的總人次超過120萬。其中,全程馬拉松參賽總人次超過40萬,半程馬拉松參賽總人次約80萬。

統計2014—2016年全程和半程馬拉松參賽人次發現,大眾更傾向於選擇半程馬拉松賽事。分析其原因,半程馬拉松距離相對較短,對於「菜鳥級」跑友來說更易於完成。另外,跑者中,非職業選手所佔比重較大也是一部分原因。

據體銀智庫不完全統計,2014年全國全程馬拉松完賽人次和人數分別為7.7萬和5.2萬人,2015年全馬完賽人次14.6萬人,2016年全馬總完賽人次和人數分別為24.3萬和14.2萬人;2014年全國半程馬拉松完賽人次和人數分別為10萬和5萬人;2015年半馬總完賽人次20.6萬人;2016年半馬總完賽人次和人數分別為45.4萬和33.7萬人。

可以看出,2014-2016年全國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賽事在參賽人次與人數上均實現大幅增長。

4、馬拉松賽事安全防護更加科學化、人性化。

每年馬拉松賽事跑者猝死事件都會作為輿論焦點被推上風口浪尖,體銀智庫對2014年—2016年間媒體報道過的全國馬拉松賽事跑者猝死新聞進行了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2014—2016年間,共有14名跑者在比賽中猝死,其中2014年和2015年各5例,2016年4例。

根據田徑協會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2014全國共90萬人次參加馬拉松賽事,2015年共有150萬人次參加馬拉松賽事,2016年共有280萬人次參加馬拉松賽事,照此計算,2014—2016年間,每十萬人中分別有約0.55人、0.33人、0.14人死於賽事,死亡率逐年降低。

實際上,賽事主辦方已經有意識地通過限制參賽者准入條件來規避死亡風險。以《2016年北京馬拉松賽事報名須知》為例,參賽選手被分為「精英選手」與「ABC類」選手,「精英選手」直接獲得參賽資格,「ABC類」選手在超過賽事規定參賽人數后,將按類別通過抽籤篩選。也就是說,在報名人數超過規定人數后,有參賽經驗及參賽數據表現良好的選手將更有可能獲得參賽資格。

此外,越來越高密度的賽事救助站、日漸優質的賽事醫療團隊、高科技急救設備的引進與具備急救知識背景的志願者也對控制死亡率有所幫助。據田協在2015年馬拉松年會上的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大部分賽事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擁有賽事急救指揮部、救護車、醫療點、攜帶型心臟除顫儀(AED)等立體化的賽事醫療救護保障體系且當年共有超過10萬名志願者和1萬多名醫護工作工作者參與到賽事服務中。

5、賽事科技化水平提高、服務價值和文化價值凸顯。

智能穿戴設備作為馬拉松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得到越來越多跑者的重視,隨著馬拉松賽事的井噴式增長,可穿戴電子智能設備開始普及。國內眾多馬拉松賽事實現賽前智能化培訓、賽道智能配速提醒等多項智能化、數字化體驗。2016年,廈門馬拉松組委會通過精密的儀器和嚴謹的測算,提前對新賽道進行測跑分析,以此來為所有馬拉松跑者提供競賽官方攻略。

不止如此,個性化服務也成為賽事組織方打造的重要內容。不論是醫療服務、安保服務還是特定路段個性化展示,這些都成為當前馬拉松賽事的特色亮點之一。「在這個時代下,以移動互聯技術為支撐,體驗經濟、共享經濟的理念下,馬拉松賽事將更加凸顯賽事的服務價值與文化價值。」

6、官方主辦 、專業賽事公司承辦仍是目前國內馬拉松賽事的一般運作模式。

官方主辦 、專業賽事公司承辦,是目前國內馬拉松賽事的一般運作模式。目前國內比較有影響力的馬拉松賽事有北京馬拉松、上海馬拉松、廈門馬拉松、揚州馬拉松以及廣州馬拉松等賽事,運作馬拉松賽事的機構具備專業賽事運營能力。隨著馬拉松賽事如火如荼,相關的賽事運營公司也應運而生,目前,賽事運營公司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陣營:一是以智美體育為代表的民營資本陣營,二是以中奧路跑和東浩蘭生為代表的國有資本陣營,三是以IMG和八方環球為代表的外國資本陣營。此外,很多三四線城市以及縣級城市是由協會和地方體育行政機構舉辦。目前北馬和上馬的賽事運營公司是中奧路跑和東浩蘭生賽事管理公司,二者都同屬於國有資本陣營,運作北馬和上馬有豐富經驗,並且得到協會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民營資本和外國資本難以逾越其資源壁壘,難以繼續參與已經形成影響力的個別一線城市的重要賽事。

對賽事舉辦方、承辦方和合作方各方背景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馬拉松賽事的舉辦仍然以官方主導。雖然近年來,政府從政策上支持群眾性和商業性賽事的舉辦,但是一項賽事的舉辦需要協調至少十幾個部門,涉及到交通、醫療衛生、安保、媒體宣傳等等各個環節,按照《關於推進體育賽事審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要求,全國性和國際性的重大賽事仍然要有官方備案和審批,從賽事眾多賽事協辦方的背景看,舉辦一場馬拉松尤其是全國性和國際性的大型馬拉松賽事不可能缺少政府公共作用的支持。

7、馬拉松衍生經濟市場容量遠遠超過其賽事經濟市場容量。

賽事經濟方面,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杭州馬拉松收入2000萬,2013-2015年北京馬拉松收入均值為3000萬,此類大型馬拉松賽事收入較高。一線二線城市較大規模馬拉松賽事知名度高、影響力大、參與受眾廣、曝光度高,對於贊助商而言,贊助價值高,故營收情況較好,但就目前而言,國內收入3000萬水平的馬拉松賽事相對較少,2016年全國馬拉松賽事328場,官方尚未公布2016年全國馬拉松收益數據,體銀智庫樂觀估計,2016年全國馬拉松賽事經濟不超過100億。

衍生經濟方面,馬拉松經濟的發展帶動城市旅遊經濟發展,圍繞吃、住、行、游、購、娛的旅遊經濟受益良多。目前,全民健身的氛圍日益濃厚,體育鞋服、體育裝備、體育社交、賽事運營等各個體育細分領域均從中受益。體育總局數據顯示,2007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比例是28.2%,2014年這一數據已上升到33.9%,7年間參加體育鍛煉人口增加5.7%,照此計算,年均增速為0.81%,預計,2017年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比例為37.14%。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總人口13.75億人計算,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總數達5.11億人。根據數字100市場調研公司的數據顯示,將跑步作為自己的運動自己的運動和休閑方式的人佔比為41%,可以粗略估算出跑者數量大概為2.09億人。據尼爾森和田徑協會聯合發布的《2015年跑步人群調查研究報告》顯示,跑步者的人均花費為3601元。粗略估計,2017年馬拉松衍生經濟市場容量或將達7526.09億元。

體銀智庫還對2017年上半年馬拉松賽事進行了梳理。截至2017年6月29日馬拉松官網數據顯示,2017年已註冊的馬拉松賽事共56場,其中共有11場金牌賽事,4場銅牌賽事。目前,已註冊的56場馬拉松賽事中已完賽了15場。

11場金牌賽事概覽

4場銅牌賽事概覽

【結語】自2014年以來,體育產業發展迅猛,「馬拉松經濟」正站在機遇的風口下,依託全民健身大背景,馬拉松賽事未來的爆髮式增長之路必將繼續。

( END )

體銀商學院第5期美國體育產業商務考察將於7月24-30日開啟,詳細議程如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