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書法欣賞的心理過程

藝術欣賞是一種審美的認識活動,書法藝術欣賞是以書法藝術作品為對象的審美認識活動。其認識的主體是作為社會關係總合的人,他們的一切活動都受制於他的社會地位、世界觀、文化素養、以及他的認識能力、情感、意志。書法欣賞的客體是作品。它是作者主觀情感結合漢字形體加工而形成的藝術品。

書法藝術欣賞是一個動態的認識過程,其運行機制是複雜的,為了便於討論,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準備階段 要進行書法藝術欣賞,首先要具備審美心境。

心境是指一種微弱而持續的情緒狀態,往往與主體的需要相聯繫。因此,主體要想進入審美欣賞過程,必須使自己從煩瑣的事務中解脫出來,用審美的眼光來看待作品。這時,作品不再是單純的物理因素(紙和墨的結合),而是作者情感的載體。欣賞作品就是進行情感交流,而這種交流是沒有任何功利性的。

二、感知階段

感知階段是欣賞者感覺、知覺作品,從形式即作品的「形」上把握作品的階段。主要了解作者的表現技巧,感受作品的造型空間。

書法被稱為造型藝術,其造型空間不同於生活中的空間,它需要想象的介入,「三分字,七分裱」就是指裝裱能使作品的造型空間獨立出來,讓欣賞者更容易進入想象。

欣賞作品的造型空間,要求我們立體地看作品,具體說來,一幅作品,筆墨是實,布白是虛。實不是平板的,而是立體的、有層次的,書法講究中鋒用筆,是為了求得筆畫產生圓、厚的立體感。講究用墨,為的是求得層次的變化。虛不是空虛,是「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手段。如齊白石的畫,幾隻玲瓏剔透的蝦活躍在畫面上,背景一片空白,卻令人遐想聯翩,似乎碧波蕩漾,晶瑩透明。書法講究布白,就是虛的運用,一幅優秀的書法作品,其布白往往耐人尋味,好象是攝影作品中幻化的背景,雖然看不出具體的內容,但可以令你感受到豐富多采,在它的襯托下,「前景」更加突出。只有理解「虛」,才能更好地理解「實」。「知白守黑」就是這個道理。

懂得了虛和實,就可以感受作品的造型空間,主體的注意範圍不同,所感受到的造型空間也隨之變化。好的作品,隨意截取一個範圍,其造型都是美的。如取作品中的一行,一個字,甚至是一個點畫。黃庭堅在《論書》中說:「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

三、理解階段

書法藝術作品是作者提煉生活,得到意象,並運用書法藝術表現技巧加以物化的結果。主體可以根據作者物化的痕迹去追溯他的意象,把握作品容。明代的祝枝山說: 情之喜怒哀樂,各有分數,喜則氣和而字舒;怒則氣粗而字險; 哀則氣鬱而字斂;樂則氣平而字麗。情有輕重則字之斂舒險麗,亦有深淺,變化無窮……

作者「喜」「怒」「 哀」「樂」的情感不同,他的作品也相應地具有「舒」「險」「斂」「麗」等不同形式。理解作品,就是通過作品外在的靜止的形式,想象作者創造的動態過程。「設身處地」地去體驗作者的情感,以深入理解作品。通過理解所得到的並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科學的數據,而是與欣賞者記憶表現象有關的具體形象。

孫過庭《書譜》中有段話: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姿,鸞舞蛇驚 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 據槁之形…… 看到作品的形式----懸針垂露,得到的是意象----奔雷、墜石、飛鴻、駭獸等。由於書法作品內涵的豐富性,主體可以形成關於作品多層面的印象,但沒主次,不夠鮮明,但由此可以刺激好奇心和求知慾,深入了解作品。

四、再創造階段

再創造是主體在對作品多次感知,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運用想象,將作品內容進行綜合,在自己頭腦中形成新的意象的過程。

主體感知作品時,得到的是作品形式的表象,在理解作品時,得到的是作品內容的表象,這些表象都暫時儲存在主體頭腦中,沒有規律,不成系統。再創造就是把頭腦中的表象按一定的規律組織成有機體。

這時,記憶表象反覆閃現,不斷篩選, 保留那些主要的、接近客體本質的表象。這些表象不斷衝突,相互滲透,終於融合成一個新的整體----主體頭腦中的意象。

新的意象是主體在欣賞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方式創造而形成的。因此,不可能與作者的意象完全相同,它具有創造性,它常常超出作者本身,甚至是作者創作時並未意識到的或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朱長文在《續書斷》中評張旭的草書:「如神虯騰霄漢,夏雲出嵩華。逸勢奇狀,莫不可測。」朱長文從張旭草書中得到的意象是直衝雲霄的「神虯」嵩山華山之上的「夏雲」他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想象而創造出意象。

新的意象是主體再創造的結果。不同的主體,因其心理定勢不同,即使同一幅作品,所得到的意象也不盡相同。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前面談到的張旭的草書,朱長文得到的意象是「神虯」「夏雲」。如果現代人得到「升空的火箭,飛行的導彈」的意象,甚至是聽覺方面的,如的士高音樂,也是正常的。

五、共鳴階段

共鳴是指審美主體與客體的思想感情契合相通和諧一致的心理現象。 在書法藝術欣賞活動中,主體頭腦中的意象一旦形成,主體會從意象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二者有部分相同或相似。這一部分會在頭腦中不斷加強、擴張,其餘則不斷減弱、消失甚至隱去。進入高峰狀態時,主客體會完全契合一致,達到物我同一。這時主體頭腦中充溢著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自身與作者相同的思想和情感會迅速提高、發展,主體處於這種狀態時會伴隨著強烈的審美愉悅。這種感受會轉化為審美經驗,在以後的欣賞與創造中起指導作用。《宣和書譜》卷十四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歐(指歐陽洵)路靖(指索靖)碑,初過而不問,徐視乃得之, 至卧碑下不忍去。 歐陽洵經過索靖所寫的碑,「初過而不問」,是還沒有進入審美心境;「徐視乃得之」是索靖的名氣的作用下,他強迫自己進入心境后對作品有所理解;「至卧碑下不忍去」是歐陽洵與索靖的書法產生共鳴,他全身心投入其中達到物我同一的境界。伴隨有愉悅的情感是「不忍去」的原因。這時他從索靖的書法中將會獲得審美經驗,指導以後的創作。

馬克思說過:「藝術對象創造出懂得藝術和能夠欣賞美的大眾--任何其他產品也都是這樣。因此生產不僅為主體生產對象,也為對象生產主體。」書法藝術創造也是這樣,它不僅創造藝術作品,也造就它的欣賞者。這樣看來,加強對書法欣賞的研究,將有利於書法的蓬勃發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