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史詩】《羅摩衍那》

《羅摩衍那》

概況

《羅摩衍那》(梵語,Rāmāyaṇa,意思為「羅摩的歷險經歷」),與《摩訶婆羅多》並列為印度兩大史詩,作者是印度作家蟻垤(跋彌)。

全書是詩體,用梵文寫成,詩律幾乎都是輸洛迦(意譯為頌),即每節2行,每行16個音節。全文共分為七章,24000對對句。內容主要講述阿逾陀國王子羅摩(Rama)和他妻子悉多(Sita)的故事。

介紹

羅摩衍那和另一部更長的史詩《摩訶婆羅多》是印度文化的基礎,對印度文學、宗教的發展有相當大的作用,文學作品中的《西遊記》也受到它的影響。羅摩在印度文化中的地位甚至相當於耶穌在基督教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羅摩衍那成書不早於公元前300年,第二章到第六章是原作,第一章和第七章可能是後來(不早於公元前200年)補充進去的,原作將羅摩描繪成一位理想的英雄,但後來補充的部分將羅摩說成是毗濕奴的化身,兩部分的文筆也不一致。

原書依據吠陀體系推算,羅摩和羅剎魔王羅波那(Ravana)之間的戰爭發生在距2005年880,147年之前,印度傳統的曆書都是根據這種推算編製的,但是並不為現代歷史學家所接受。

印度傳統認為羅摩是毗濕奴的化身,他殺死魔王羅波那,確立了人間的宗教和道德標準,神曾經答應蟻垤,只要山海還存在,人們就仍然需要閱讀羅摩衍那。

20世紀70年代大陸梵文學者季羨林、黃寶生翻譯《羅摩衍那》,為全世界迄今除英譯本之外,僅有的外文全譯本。

《羅摩衍那》意思是「羅摩的遊行」或「羅摩傳」。羅摩是印度古代的傳說中人物。后逐漸被神化。

情節

史詩以羅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歡離合為故事主線,表現了印度古代宮廷內部和列國之間的鬥爭;因其間穿插了不少神話傳說和小故事及描繪自然景色、戰鬥場面等花費了過多筆墨,故而篇幅宏大。情節大體如下:

阿逾陀城國王十車王有3個王后,生有4個兒子,長子羅摩。羅摩通過比武獲勝,娶了彌提羅國公主悉多。十車王年邁,決定立羅摩為太子,繼承王位。但他的第二個王后吉迦伊受侍女慫恿,竟提出流放羅摩14年和立她的親生兒子婆羅多為太子的非分要求。由於十車王有諾言在先,必須應允王后的要求。羅摩為使父王不失信義,甘願流放。悉多為了夫妻之情,十車王的小王后親生子羅什曼那為了兄弟之誼,都甘願隨同流放。他們3人離開都城不久,十車王即抑鬱而死。當時,婆羅多不了解內情,被召回舉行父葬和繼承王位。他得知真相后,痛斥母親,舉行完父親葬禮后,親自去森林尋找羅摩,讓他繼位。但羅摩堅決不肯,一定要等流放期滿再回去。婆羅多只得帶回羅摩的鞋子供在王座上,代為攝政。羅摩3人在森林中歷盡艱險。楞伽島十首魔王羅波那劫走悉多,羅摩與猴國結盟,猴王坐下有一神猴哈努曼神勇異常,(據猜測可能為西遊記孫悟空原型之一)在神猴哈奴曼及猴群相助下,終於戰勝魔王,救回悉多。但羅摩懷疑悉多的貞操,使她投火自明。火神從熊熊烈火中托出悉多,證明了她的貞潔。夫妻團圓,流放亦期滿。羅摩回國登基為王,阿逾陀城出現太平盛世。但波折又起,羅摩聽到民間又傳悉多不算貞女,為不違民意,忍痛把懷孕在身的悉多遺棄在恆河岸邊。悉多得到蟻垤仙人的救護,住在凈修林里,生下一對孿生子。后羅摩舉行馬祭,蟻垤安排孿生子與羅摩相會,並向羅摩辯明悉多的貞節,但羅摩仍認為無法取信於民。悉多無奈,向大地母親呼救,說如果自己貞潔無瑕,請大地收容她。頓時大地裂開。悉多縱身投入大地懷抱。最後羅摩兄弟都升入天國,復化為毗濕奴神。

全書寫的是羅摩與妻子悉多悲歡離合的故事。篇幅之所以這樣大,有兩個原因:第一,同印度其他古籍一樣,插入了不少的小故事;第二,描繪自然景色、戰鬥場面等花費了過多的筆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