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風暴中「一枝獨秀」的消費金融業務,還能風光多久?| 馨金融

坐享市場紅利而快速崛起的市場大都難以避開紅利消退後的頹勢,尤其,在這個風口起的快也落的快的新金融行業。

——馨金融

洪偌馨/文

1

七月的尾巴,八月份的前奏,又到了上市公司們開始準備披露季報和半年報的時候。

前兩天有朋友開玩笑說,現在上市公司為了財報好看,一言不合就賣房產,真是沒有比這更立竿見影的盈利方式了。

我說,其實有的,去做消費金融啊。

7月23日晚間,上市公司二三四五披露了2017年半年度業績快報,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業總收入、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及基本每股收益較上年同期分別增加33.85%、127.09%、125.71%、93.75%及100.00%。其中,上半年,二三四五的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凈利潤分別為10.66億、5.34億、5.4億和4.5億。

而業績快報顯示,導致這些指標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只有一個: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的迅速發展。

公開信息顯示,互聯網消費金融的主要產品為「二三四五貸款王」,這個由二三四五與中銀消費金融公司合作推出的「現金貸」產品,借貸期限最長為30天、額度在500—5000之間、日費率為0.1%。

根據此前該公司2016年年報提供的信息,該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的具體模式為,二三四五提供平台、流量和技術及數據分析支持;中銀消費與二三四五研發決策引擎系統,構建實時類貸款自動化處理平台,並提供資金。

這家靠網址導航起家的公司,沒想到如今卻成為了消費金融行業的一匹「黑馬」。更沒想到的是,即便是在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風暴猛烈襲來的當下,消費金融業務依然可以「一枝獨秀」,逆勢發展。

二三四五這樣的流量平台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持牌機構。2016年,幾家成立較早的消費金融公司紛紛實現大規模盈利,後來者也相繼扭虧為盈。

而到了今年,即便是去年虧損相對嚴重的蘇寧也進入盈利爆發期,數據顯示,該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36%;半年度利潤總額達到4286.9萬元,同比增長達到129.26%。

這或許也是為什麼,許多公司即便主營業務表現尚可,也還是在為一張消費金融牌照「搶破頭」。

2017年7月21日晚間,中青旅發布公告稱,將與光大銀行發起設立光大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擬定為10億元。其中,光大銀行出資6億元,佔光大消費金融註冊資本的60%,為主要出資人;中青旅以自有資金出資2億元,佔比20%。

而在此前不久,江蘇銀行董事會審議通過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相關議案,江蘇銀行與凱基商業銀行、上海二三四五網路控股集團及海瀾之家共同發起設立江蘇蘇銀凱基消費金融有限公司。

此外,據媒體報道,江蘇吳江農村商業銀行、海口農商行等都擬設立消費金融公司,海航旅遊集團等公司將入局。銀行+產業巨頭(資金+消費場景或流量入口)成為了消費金融公司的標配。

截止到目前,國內目前已經開業的消費金融公司達到21家,總計發放牌照23張,另外還有幾家家正在申請和審批中。

2

大家的日子既然都不好過,消費金融憑什麼就不一樣?

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多個因素疊加讓消費金融步入了收穫的季節。市場紅利剛剛爆發,各種商業模式逐漸成熟,巨頭還沒有形成贏家通吃的局面,資金、資產、服務商等各個環節都在積极參与進來,不斷完善這條產業鏈。

關於國內消費市場增長潛力的數據想必很多人都在無數報告中看煩了,這裡只列舉一例,根據中金預測,到2020年,僅互聯網平台的消費金融信貸餘額就將達到1.5萬億。

消費金融市場紅利期的說法由來已久,可是國內第一批消費金融持牌公司在2010年就已經獲批,但此後的幾年間卻一直不溫不火。

對比眼下消費金融公司與各個場景、平台合作的模式,我們不難發現,彼時互聯網渠道還沒有完全打開,消費金融公司既沒有自己的流量,也很難深入場景,即便有資金成本優勢,沒有用戶也是毫無用武之地。

而行業發展到現在,隨著用戶的年輕化、消費升級需求旺盛,市場教育基本完成,消費信貸市場已經打開,卻還沒有真的廝殺成「一片紅海」。因為不同的消費金融服務提供商逐漸找到了自己的優勢,也就逐漸形成了不同的商業模式,服務於目標人群。

其中,發展最快的平台大概有兩類,一類是依靠流量優勢迅速放量的「現金貸」模式,另一類則是通過場景實現更精準風控的「分期」模式。

前面提到的二三四五,就是最典型的依靠流量優勢崛起的平台。數據顯示,早在2015年,二三四五的導航網站就擁有超過2.3億的用戶群,後來與遊戲運營平台三七互娛進行聯合運營,後者同樣擁有超4億的累計註冊用戶。

擁有一個這樣的流量入口,對於現金貸平台而言幾乎已經成功了大半。尤其是在早期,即便風控水平稍弱,只要用戶數量足夠,就能夠通過高利率覆蓋高壞賬的方式實現盈利。

當然,二三四五的流量畢竟還是有限的,因此只能通過這種完全開放的線上模式獲客。而擁有更大流量基礎的巨頭如微眾銀行,則可以採用白名單制更精準地獲得優質用戶。

另一類分期模式我們也並不陌生,淘寶、京東衍生出的螞蟻花唄與京東白條是線上場景切入消費分期的經典案例了,後來唯品會、去哪兒等電商和在線旅遊平台推出的分期產品,在模式上幾乎如出一轍。

此外,我們也花了不少時間關注消費金融的「線下鐵軍」們,雖然他們讓互聯網金融這個詞顯得越來越重,但是不得不說在N線城市市場,面對質量參差不齊的人群,這種模式在獲客和風控方面仍然是十分有效的。

過去一段時間裡,消費金融資產端市場處在紅利期,市場活躍卻遠沒有飽和,而資金端也趕上了最好的時候。在這一輪銀行資金收緊、利率上行之前,消費金融行業發展一直處於債市大牛市的背景之下,ABS、銀行授信都相當爽快。

就在7月24日,二三四五發公告稱,將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合計不超過人民幣15億元的綜合授信額度。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消費金融這塊蛋糕必將被更多公司搶食。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這個行業被越來越細分,一些公司徹底放棄了C端用戶,專門從事大數據服務、信貸決策技術輸出等B端業務。

我們通常覺得B2B2C的業務難以掌握C端用戶,因此並非是個好的模式。可是在收穫期的消費金融市場,這些都被認為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3

在互聯網金融行業「退潮」的對比之下,消費金融兇猛的增勢顯得格外突出。

雖然各類數據都提示我們,這是由消費升級+金融滲透+長尾效應疊加帶來的巨大市場機會,但也不止有一位金融從業者朋友質疑過過,各種利好數據背後的真實性。

退一步講,即便這些數字都是真實的,消費金融行業這樣「躺贏」的日子也不會一成不變。

之前提過很多次,決勝消費金融業務的三大要素:獲客成本、信用(或風控)成本、資金成本。從今年的情況來看,要維繫每一個環節的優勢,難度都在大幅升級。

而這些預警信號都指向了一件事:消費金融業務可能不會一直這麼賺錢了。

比如,今天看到一組數據,根據宜信旗下的徵信機構致誠阿福平台統計,在近1年中,多頭借貸預警總次數達554萬次。其中,在2家以上的機構申請借款的總人數達191萬人,在5家及以上的機構申請借款總人數達29.42萬人。

考慮到單家平台可覆蓋的數據有限,真實的情況可能遠比這個結果嚴重。

重複借貸的難題,過去沒有很好的解決方式,其實現在依然沒有。互聯網技術的進化在提高平台反欺詐能力的同時也變相成為了「羊毛黨」、騙貸團伙手中的利器。大家都在進步,只是看誰比誰快一點而已。

「兩年內,消費金融還有的做。」這是一年前,一位浸淫微貸和消金圈十年的好友做出的判斷,「最先進入市場的公司有機會收割到最優的一群人,再往後,估計就越來越難。」

坐享市場紅利而快速崛起的市場大都難以避開紅利消退後的頹勢,尤其,在這個風口起的快也落的快的新金融行業。

希望眼下這些依然蜂擁而入的參與者,都做好了迎接「退潮」的準備。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