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90年,那些不能忘記的武器

原標題:90年,那些不能忘記的武器

7月21日,「銘記光輝歷史,開創強軍偉業——慶祝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主題展覽」開幕。展覽用1000多張照片、1300多件文物、數十輛實戰裝備展示了我軍90年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

90年,人民解放軍的武器經過了數次更新,從萬國牌到國產化,從測繪仿製到自主研發,從追趕潮流到領跑世界,其中的艱辛無法盡述。就讓我們從軍博的展品中,來看一看這90年的變化。

若說人心目中的第一手槍,那自然是外形霸氣的毛瑟軍用手槍。這款俗稱駁殼槍、盒子炮的自動手槍,在它的原產地德國根本不受歡迎,幾乎拿不到軍方訂單,歐洲地區的銷售量也少之又少。然而它卻在大放光彩,備受推崇,據說近90%的駁殼槍及其仿製品都銷往。而在這無數支駁殼槍中,有一支與眾不同,它是朱德總司令1927年南昌起義時的佩槍,槍身側面刻有「南昌暴動紀念 朱德自用」10個字。可為何朱總司令所用的是一支7.63毫米M1896式警用手槍,而非軍用手槍呢?原來在南昌起義之前,朱總司令曾任四川省公安廳廳長,隨後他放棄高官厚祿,出國尋找救國救民的道路,在法國巴黎遇到了周恩來,並在他的介紹下,加入了剛剛成立的共產黨。回國后,朱德並沒有再加入軍隊,所以到南昌起義時,他的佩槍才是一支警用手槍。這支槍壓彈口處的烤藍已經被磨白,握把的防滑紋也幾乎被磨平,那是跟隨主人出生入死多年的標誌,但槍身其他部位卻沒有什麼大的碰傷,可知它是主人的心愛之物。這支槍見證了人民解放軍從無到有的誕生過程,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南昌起義的部隊輾轉登上井岡山,經過改編,改名為工農紅軍,建立了革命根據地。隨著紅軍的擴大,加上前4次反圍剿的勝利,紅軍的武器也日益變好,輕重機槍數量不斷增加。然而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在長征中的無數場戰鬥中,最關鍵的一場當屬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28名紅軍勇士在機槍掩護下,攀著碗口粗的鐵鏈,奪下了長征路上最險要,最關鍵的橋。在很多影視劇中,拍攝這一幕時,紅軍用的都是俗稱捷克式的捷克產ZB-26輕機槍。實際上,當時紅軍用的是瑞士生產的啟拉利7.92毫米輕機槍,它的外形更像一支放大的突擊步槍。啟拉利輕機槍由瑞士SIG公司生產,雖然它重量輕,易分解,結構簡單,但總體性能一般,在本國並不受重視,主要供出口,它最輝煌的生涯都是在經歷的。自1928年開始引入后,一度成為當時國內的主力輕機槍,受到各方追捧。紅軍在幾次反圍剿中,繳獲了不少,使用了很長時間,在此後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乃至抗美援朝中都有應用,直到建國后的武器制式化才退出一線部隊。

長徵結束后,紅軍在陝北開闢了新的根據地。隨著「七七事變」的爆發,全面抗戰開始了。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深入敵後,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1939年4月,我軍第一支自製步槍研製成功。這支外形普通的7.92毫米馬步槍是劉貴福、張慶森、孫雲龍、梁松方等人,在陝甘寧邊區的工人配合下研製出來的,由於是大家聯合研製,最後給它取名為無名氏馬步槍。這種槍的生產數量很少,能保留至今非常不易。

經過了八年抗戰,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有了極大的發展。通過無數次的戰鬥,繳獲了大批敵人的武器彈藥,到1945年抗戰勝利時,我軍已經有了全日械,全國械(繳獲偽軍)的部隊。在解放戰爭中, 「運輸大隊長」蔣介石又送來了全套的美製裝備。由於建國后我軍全面換裝蘇制武器,這些淘汰下來的美式槍械交給民兵使用,特別是東南沿海的民兵裝備最多,身背M1卡賓槍站在海濱礁石上警戒的女民兵曾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建立,朝鮮戰爭就爆發了。當美帝國主義把戰火燒到我們家門口時,毛澤東主席高瞻遠矚,決定組建人民志願軍,出兵朝鮮。在三千里河山間,志願軍沒有空中支援,一個軍的火炮還沒美軍一個團多,就是這樣,在五次戰役中,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打回了三八線,讓美國軍方自此之後牢記一條鐵律:「絕對不在地面上與軍隊交戰」打出了軍人的威風。一代狙神張桃芳就是眾多志願軍英雄中的一個,他用一支最普通,沒有任何光學瞄準具,十分不適合遠距離精準射擊的蘇制M1944式7.62毫米馬步槍,在上甘嶺戰役中,32天用436發子彈打死打傷「聯合國軍」214人,創造了冷槍殺敵的最高紀錄。

抗美援朝戰爭之後,我軍開始了軍隊正規化建設。淘汰了原有的萬國牌武器,通過引進消化吸收,研製出了56式槍族。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衝鋒槍、56式班用機槍是我軍一個時代的標誌。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中,使用國產56式槍族的解放軍,把號稱「北非流過血,歐陸參過戰,太平洋登過島,東南亞攻過堅」的印度精銳打得抱頭鼠竄,以少打多,幾個人俘虜1個連都成了常事。一仗打出50年的和平,讓西南邊境自此穩定下來。56式槍族中的56式半自動步槍如今已經成為我軍的禮儀用槍,在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中,手持「56」式禮儀槍的國旗護衛隊是軍人的典範。

改革開放后,已經裝備了幾十年的56式槍族性能已經落伍,很快我軍研製生產的81式槍族開始裝備部隊,在聽取了部隊使用后反饋的問題后,經過改進的81-1型突擊步槍開始大批裝備。「八一杠」成為很多老兵心目中最好的武器,也是這段時間步兵武器的代表。在一系列影視作品中都有出現。電視劇《士兵突擊》中,那個每天念叨著「要有意義的活,作有意義的事」,把「不拋棄,不放棄」當作人生信條的矮個子士兵許三多,參軍後用的第一支槍就是「八一杠」。

1997年7月1日,收回了香港,洗雪百年屈辱。當身穿全新禮服,手執最新的95式突擊步槍的駐港部隊通過羅湖口岸,踏上香港街道的那一刻,無數人為之歡呼。95式槍族是自主研發的,首款無托步槍,採用了5.8毫米的小口徑,精度高,槍長短,性能優異。可自它服役以來,在網上被噴無數,「火線過高不安全」「瞄準基線短不精準」「槍膛在臉側不安全」等等。但很少有人想到,95式步槍是為車載步兵研製,以車內作戰為主。極短的全槍長度利於在狹小的車內空間使用,車載步兵有車體裝甲保護火線高低不是太大的問題,在快速顛簸的運兵車內射擊多為概略瞄準,瞄準基線長短無所謂。對於一款槍的好壞不能獨立地進行分析,95式步槍完全滿足了設計的需要。近年來,在「和平使命」等一系列與國外的演習交流中,95式步槍獲得了不少國家的好評。改為5.56毫米口徑的出口型97式步槍在美國民間市場也受到了眾多美國槍迷的熱捧。

隨著新時代戰爭的需求,我軍正在研製下一代槍族。採用常規布局,摺疊式槍托的05式突擊步槍已經開始小批量裝備部隊。在它的基礎上,我軍進一步研製出了槍彈合一的戰略步槍,將20毫米榴彈發射器與突擊步槍整合到一起,配上高性能電子瞄準具,使我軍步兵火力有了極大的提高。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