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巴菲特:掌握集中投資戰略的秘訣

作者:sosme

如果把巴菲特的投資策略以一句話加以總結,那就是集中投資戰略。這是一種有別於活躍派資產投資組合,但又能擊敗指數基金的戰略。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思想構成BUFFETT集中投資的雛形。費舍爾是著名的集中投資家,他對巴菲特的影響在於,他堅信當遇到可望而不可及的極好機會時,惟一理智的做法是大舉投資。

半個多世紀以來,集中投資這種方法不但科學合理而且長期被我們這行所忽略,它與人們想象的多數經驗豐富的投資者的做法大相徑庭。歷經90年代的新經濟風潮衰退後,人們才又重新認識集中投資為何物,直到現在也沒有看到集中投資形成趨勢。

沃倫·巴菲特作為一位典範型的集中投資家,這位被許多人認為是當今世界上最偉大的投資者通常講話「輕聲細語」、「極為務實」,且更像是「一位長者」。他那鎮定的儀態出自於天生的自信,然而他的業績和成就卻頗具傳奇色彩。集中投資看是一個極為尋常的想法,但看似尋常最奇崛,它根植於一套複雜的彼此相關聯的概念之上。如果我們將這個想法「舉起來迎著光」,仔細觀察它的方方面面就會發現,它的深度、內涵以及堅實的思想基礎,他們都蘊藏於清亮的表面之下。

集中投資的精髓可以簡要地概括為:選擇少數幾種可以在長期拉鋸戰中產生高於平均收益的股,將你的大部分資本集中在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跌升,堅持持股,穩中取勝。

集中投資者必須掌握的最複雜的原理是選股模式。

集中投資:總體描述圖

找出傑出的公司

多年來,沃倫·巴菲特形成了一套他自己選擇可投資公司的戰略。他對公司的選擇是基於一個普通常識:如果一家公司經營有方,管理者智慧超群,它的內在價值將會逐步顯示在它的股值上。巴菲特的大部分精力都用於分析潛在企業的經濟狀況以及評估它的管理狀況而不是用於跟蹤股價。巴菲特使用的分析過程包括用一整套的投資原理或基本原則去檢驗每一個投資機會。這些基本原則在《沃倫·巴菲特的投資戰略》(Wa rren Buffett Wa y)一書中已詳細講述並在下一節「少就是多」中加以總結。我們可以將這些原則視為一種工具帶。每一個單獨的原理就是一個分析工具,將這些工具合併使用,就為我們區分哪些公司可以為我們帶來最高的經濟回報提供了方法。沃倫·巴菲特的基本原則將會帶你走進那些好的公司從而使你合情合理地進行集中證券投資。你將會選擇長期業績超群且管理層穩定的公司。這些公司在過去的穩定中求勝,在將來也定會產生高額業績。這就是集中投資的核心:將你的投資集中在產生高於平均業績的概率最高的幾家公司上。

沃倫·巴菲特投資方略的基本原則

企業原則

這家企業是否簡單易懂?

這家企業是否具有持之以恆的運作歷史?

這家企業是否有良好的長期前景?

管理原則

管理層是否理智?

管理層對它的股民是否坦誠?

管理層能否拒絕機構跟風做法?

財務原則

注重權益回報而不是每股收益

計算「股東收益」

尋求高利潤率的公司

公司每保留1美元都要確保創立1美元市值

市場原則

企業的估值是多少?

企業是否會被大打折扣以便低值買進?

集中投資是建立在邏輯學、數學和心理學原理的精華上。

押大賭注於高概率事件上

「對你所做的每一筆投資,你都應當有勇氣和信心將你凈資產的1 0%以上投入此股」,故巴菲特說理想的投資組合應不超過1 0個股,因為每個個股的投資都在1 0%。集中投資並不是找出1 0家好股然後將股本平攤在上面這麼簡單的事。儘管在集中投資中所有的股都是高概率事件股,但總有些股不可避免地高於其他股,這就需要按比例分配投資股本。玩撲克賭搏的人對這一技巧了如指掌:當牌局形勢對我們絕對有利時,下大賭注。

與概率論并行的另一個數學理論—凱利優選模式(Kelly Optimization Model)也為集中投資提供了理論依據。凱利模式是一個公式,它使用概率原理計算出最優的選擇。

當沃倫·巴菲特在1 9 6 3年購買美國運通( A m e r i c a nExpress) 股時,他或許已經在選股中運用了優選法理論,5 0年代到6 0年代,巴菲特作為合伙人服務於一家位於內布拉斯加州奧瑪哈(Omaha) 的有限投資合夥公司。這個合夥企業使他可以在獲利機會上升時,將股資的大部分投入進去。到1 9 6 3年這個機會來了。由於提諾·德·安吉利牌色拉油醜聞,美國運通的股價從6 5美元直落到3 5美元。當時人們認為運通公司對成百萬的偽造倉儲發票負有責任。沃倫將公司資產的4 0%共計1 300萬美元投在了這個優秀股票上,占當時運通股的5%。在其後的2年裡,運通股票翻了三翻,巴菲特所在的合夥公司賺走了2 000萬美元的利潤。

要有耐心

集中投資是廣泛多元化、高周轉率戰略的反論。在所有活躍的炒股戰略中,只有集中投資最有機會在長期時間裡獲得超出一般指數的業績。但它需要投資者耐心持股,哪怕其他戰略似乎已經超前也要如此。從短期角度我們認識到,利率的變化、通貨膨脹、對公司收益的預期都會影響股價。但隨著時間跨度的加長,持股企業的經濟效益趨勢才是最終控制股價的因素。多長時間為理想持股期呢?這裡並無定律,將資金周轉率定在1 0%~ 2 0%之間。1 0%的周轉率意味著你將持股1 0年;2 0%的周轉率意味著你將持股5年。

價格波動不必驚慌

價格波動是集中投資的必然副產品。不管從學術研究上還是從實際案例史料分析上,大量證據表明,集中投資的追求是成功的。從長期的角度看,所持公司的經濟效益定會補償任何短期的價格波動。巴菲特本人就是一個忽略波動的大師。另一位這樣的大師是巴菲特多年的朋友和同事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查理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的副總裁。那些傾心鑽研並酷愛伯克希爾公司出類拔萃的年度報表的人都知道巴菲特與查理彼此支持,互為補充,二人的觀點有時如出一轍。芒格與巴菲特在態度和哲學觀念上亦絲絲相扣,互為影響。

集中投資是一個簡單的概念。它汲取了彼此相關的邏輯學、數學和心理學原理的精華。

總之,集中投資包括下列行為:

" 使用《沃倫·巴菲特的投資戰略》中的原理,選擇幾家( 1 0 ~ 1 5)在過去投資回報高於一般水平的公司。你相信這些公司有很高的成功概率,而且能繼續將過去的優秀業績保持到未來。" 將你的投資基金按比例分配,將大頭押在概率最高的股上。" 只要事情沒有變得很糟,保持股本原封不動至少5年(超過更好)。教會自己在股價的波動中沉著應對,順利過關。

集中投資的基本原理是在5 0年前由約翰·梅納德·凱恩斯首先提出來的。巴菲特所做的,而且做得非常成功的是親身實踐了這一原理,然後才將它冠名。令我感到震驚的問題是:華爾街一向以自覺效法成功而著名,為什麼至今仍對集中投資這一戰略不聞不問呢?

我了解的情況使我深信,集中投資戰略與目前投資市場佔主導地位的投資方略有天壤之別。最簡單的事實是他們的思維方式不同。

為了幫助我了解這種思維差異,查理·芒格使用了網格狀模式(Latticework of models)這一強有力的比喻。1 9 9 5年,芒格為南加州大學商學院(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School of Business)基爾福德·巴比考克(Guilford Babcock)教授的班級做了一個報告。報告題目為「人類處世本領的最基本分支:論投資專長。」這篇報告後來被《傑出投資家文摘》( O I D )轉載。對查理來說這次報告很有趣,因為它的中心議題圍繞著一個很重要的內容:人是如何獲取對智慧的真正理解,或者他稱之為「處世本領」的。

芒格解釋說,僅靠簡單的數據事實的堆積,外加旁徵博引是不夠的。相反,智慧是事實的聯合與組合。他認為獲取智慧的惟一途徑是將生活履歷置於各種思維模式的交叉點上。他解釋說:「你必須在腦中形成各種各樣的模式,你必須有各種各樣的經歷—不管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然後形成這個網格狀模式。」

查理說,第一條要學的規則是你必須在腦中形成多種模式。你不僅需要擁有這些模式,而且你需要從不同的學科去深入了解這些模式。作為一個成功投資者,你需要從多學科的角度去思維。

因為世界並不是多學科的,這種思維方式使你看問題的方式與眾不同。查理指出,商業學教授一般不會將物理學原理放進他的授課之中,同樣物理學教師也不會講授生物學,生物學教師不講授數學,數學家也極少在課程中包括心理學。根據查理的觀點,我們必須忽略這些「學術上的法定界限」並將所有格狀設計中的模式包括在內。

查理說:「人類大腦必須以模擬狀態運行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竅門在於你的大腦如何通過了解大多數基本模式從而比別人的大腦運行得更好—從而使這些模式在單項工作中發揮作用。」

集中投資與目前廣泛使用且頗為流行的投資文化是不完全相符的,這種投資文化建立在狹窄文化的幾個模式之上。為了充分享用集中投資的好處,我們必須增加新的概念、新的模式以擴大思維。如果不了解心理學中的行為學模式,你對投資就永遠不會滿意。如果不了解統計學中的概率論原理,你將不會知道如何優選證券組合。只有在了解了複雜的適應性 原理之後,你才會真正了解到市場預測的可笑之處。

對這些學科的了解不必是完全徹底的。查理解釋說:「你不必成為這些領域的偉大專家。你要做的只是接受一些真正重要的概念,儘早儘快地將這些原理學好。」查理指出,令人感到興奮的是,當你將不同的原理結合起來並用於同一目的時,對不同學科的掌握使你可以高瞻遠矚。遵守永恆的真理:基本的生活常識,基本的恐懼感,基本的人性分析,這使得我們對人的行為能進行預測。如果你能做到以上幾點並遵守一些基本原則,你就會在投資業做得很好。」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集中股票組合可以帶來最佳的結果。同比權重的股票組合也可以擊敗市場,但業績分散到各股后降到只超過市場3%,最後虛構的5 0種股票組合,儘管業績仍可打敗市場平均水平,但它卻是最差的結果,比原有的好收益降低了整整9個百分點。

我們對伯克希爾的資產進行如此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展示出:盡心儘力對高概率事件進行集中股票投資會產生最令人滿意的收益。這個分析的目的與前面所進行的對1 5種、5 0種、1 0 0種及2 5 0種股票組合進行分析的目的是一樣的。相反,不動腦筋地企圖以多種不同名稱的股票按相同的比重擴大股票的構成,將會使收益與市場持平。當你除去傭金,減去開銷,並對收益進行調整時,你開始明白,你為什麼很難在業績上超出市場了,因為你擁有幾百種股票而且還在不斷地買進賣出。

當沃倫·巴菲特1 9 8 4年在哥倫比亞大學做演講時,他進行了一項諷刺性的觀察。如果在座各位都同意他的觀點,並轉向集中投資戰略,他就失去了他的某些優勢。因為這樣價值與價格之間的差距就會縮小。但他很快補充說經驗證明這不太可能發生。

巴菲特說:「這個投資秘訣自從本·格雷厄姆和大衛·多德撰寫《證券分析》一書時就已廣為人知了,到目前為止已有5 0年的歷史。然而在我應用價值投資的3 5年裡我卻沒有看到這個趨勢的出現。人的特性中似乎有一種頑症,就是喜歡將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化。」

他可能是對的。在他演講過後的1 5年裡仍然沒有人急於實施集中投資。你可能還記得前面為了進行足夠的觀察以便從統計數據上維護我們的辯題,我們不得不人為地在計算機房裡創造各種投資組合。

或許正如巴菲特所說,我們甚至已經「從講授價值投資學的講台上敗下陣來......這種狀況還可能會持續下去。儘管輪船已環繞地球航行,但地球平面學說協會仍將繁榮。證券市場上仍將存在巨大的價值與價格差異,而那些閱讀格雷厄姆和多德的書的人仍將繼續發財。」

不管投資者自己是否意識到了,幾乎所有的投資決策都是概率的應用。為了成功地應用概率原理,關鍵的一步是要將歷史數據與最近可得的數據相結合,這就是行動中的貝葉斯分析法。

具有巴菲特風格的概率論

「用虧損概率乘以可能虧損的數量,再用收益概率乘以可能收益的數量,最後用後者減去前者。這就是我們一直試圖做的方法。」巴菲特說:「這個演算法並不完美,但事情就這麼簡單。」

沃倫·巴菲特解釋說:「格雷厄姆的方略有三項重要原則。」第一項是將股票看成企業,這將「使你與市場的多數人用完全不同的視角看待問題。」第二項原則是安全邊際原理,這將「賦予你競爭的優勢。」第三項是用真實投資者的心態來對待股市。巴菲特說:「如果你有了這種心態,你就走在了市場上9 9%的操盤手的前頭—這是一種巨大的優勢。」

很顯然,在投資中我們不僅需要掌握基礎的金融和財會知識,我們同樣需要掌握統計 學和概率論的知識。但是我們需要學習的最重要的領域之一是心理學理論。特別是他強調學習所謂的心理判斷失誤理論。芒格認為一個關鍵的問題在於我們的腦子在分析問題時善走捷徑。我們輕易地跳到結論上去。我們很容易被誤導,被人操縱。查理說:「從我個人來講我就容易受誤導,所以我現在使用雙重分析法。首先,從理智的角度考慮,哪些是真正控制股權的因素?其次,哪些是在潛意識裡自動產生出的潛在影響?這些影響總的來說是有用的,但經常誤導我們。」他利用這雙重分析來進行投資決策:首先考慮理智預期和概率;然後仔細評估心理因素的影響。

行為金融學與過度自信

行為金融學通過使用心理學理論來解釋市場的低效行為。人們在與自己的金融事宜打交道時,經常犯愚蠢的錯誤或做出不符合邏輯的推論.。許多心理研究表明,人們發生判斷失誤是因為總體來說人們過於自信。就信心本身來講,這並不是一件壞事。但過度自信則是另一回事。當我們處理金融事宜時,它就尤其有害。信心過度的投資者不僅自己做出愚蠢的決策而且對整體市場會產生強大的影響。

投資者一般都表現出高度的自信,這是一種規律。他們想像自己比別人都聰明而且能選擇獲利的股票—或者至少他們會選擇聰明的券商為他們打敗市場。他們趨向於高估券商的知 識和技巧。他們所依賴的信息也是能證實他們正確的信息,而對反面意見置之不理。更糟糕的是,他們頭腦中加工的信息都是隨手可得的信息,他們不會去尋找那些鮮為人知的信息。信心過度解釋了為什麼許多券商做出錯誤的市場預測。

反應過度傾向

康奈爾大學的經濟學家理查德·薩雷(Richard Thaler)薩雷指出,最近的幾項研究表明,人們是如何將重點放在幾個偶然事件上,並認為自己已把握了趨勢的。投資者尤其趨向於將注意力放在最近時期所得的信息上,並由此做出推論;如去年的收益報告在他們心中就成為未來收益的信號。然後他們相信自己已看到了別人沒有看到的趨勢,並從這種人為的推理中很快做出決策。

信心過度在此當然發揮了作用。人們相信他們對信息的理解比別人更清楚,對信息的判斷比別人更準確。但還不僅如此。

信心過度經常被反應過度所加劇。行為學家了解到,人趨向於對壞消息反應過度而對好消息反應遲緩。心理學家將此稱為反應過度傾向。所以,如果短期收益報告不好,一般投資者的反應是過激的不加思考的反應,這對股價產生不可避免的影響。薩雷將這種過度重視短期業績的做法描述為投資者的「短視」行為(醫學上稱近視),並相信如果他們不接受月度報告,多數投資者的效益反而會更好。

躲避損失

薩雷還因另一項展示短期決策的愚蠢行為的研究而著名。投資短視的觀念——投資短視導致愚蠢的決策。投資短視產生如此不理智的反應部分應歸咎於心理學的另一個原理:躲避損失的內在願望。根據行為學家的觀點,人遭受損失產生的痛苦遠大於獲得的歡愉。薩雷和許多其他的人所做的試驗均表明,人需要兩倍的正面影響才能克服一倍的負面影響。在一個5 0∶5 0的賭注中,如果機會絕對相等,人們不會輕易冒險,除非潛在利潤是潛在損失的兩倍。

這就是不對稱形躲避損失心理:局勢不利比局勢有利具有更大的影響力,這是人類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將此原理應用於股市,就意味著投資者損失錢的難受程度要比因選擇正確而賺錢的高興程度大兩倍。這個思維線索也可從宏觀經濟理論中找到。在宏觀經濟中,經濟高漲期間,消費者一般每創造1美元的財富就增加購物3 .5美分,但在經濟衰退期間,消費者在市場上每損失1美元就減少消費6美分。

對損失的躲避心理反映在投資決策上,其影響是顯著而深刻的。我們都想相信自己做出的是正確決策。為保持對自己的正確看法,我們總是抓住錯誤的選擇不放,希望有一天會時來運轉。如果我們不賣掉會產生損失的股票,我們永遠也不需面對我們的失敗。躲避損失心理還使投資者過度保守。參加退休基金賬戶計劃的人,他們的投資期為1 0年,卻仍將他們資金的3 0%~4 0%投在債券上。這是為什麼呢?只有嚴重的躲避損失心理才會使人如此保守地分配自己的投資基金。但躲避損失心理也會產生即刻的影響,它會使你毫無道理地抓住虧損股不放。沒有誰願意承認自己犯了錯。但如果你不將錯誤的股票出手,你實際上就放棄了你能再次明智投資並獲得利潤的機會。

心中的賬目

行為金融學中值得我們重視的最後一項被心理學家稱之為心中的賬目。它指的是人們隨著周圍情況的變化而改變賺錢預期的習慣。我們趨向於將資金在頭腦中劃分成不同的「賬戶」,然後決定如何使用這些資金。

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可說明問題。假設你與你的配偶剛剛外出回家。你掏出錢包準備付錢給替你看孩子的人,但發現原來放在錢包里的2 0美元不見了。所以當你開車送看孩子的人回家的路上,你在自動提款機前停下,提出2 0美元交給替你看孩子的人。但當你回家后你發現那2 0美元在你的夾克口袋裡。如果你與多數人一樣,你對這2 0美元的反應應是歡欣鼓舞的。你夾克兜里的2 0美元是「白撿」的。儘管這第1個2 0美元與第2個2 0美元都來源於你的活期賬戶,他們都是你的辛苦錢,但你手裡拿著的這2 0美元是你沒想到的,你感到可以隨意花掉它。

試驗的意義是很明顯的:我們如何決策投資、我們選擇什麼方式管理投資是與我們如何看待金錢密切相關的。例如,心中的賬目就進一步解釋了人們為什麼不願意賣掉業績差的股。在他們心中,損失只有在股票賣掉時才變為真正的損失。另一個強有力的聯繫與風險有關。有關風險忍耐度的全面影響。目前,有一點是清楚的:我們更願意拿白給的錢冒險。從更廣意義上講,心中的賬戶這一理論突出了有效市場理論的一項不足之處;它顯示出市場的價值不僅僅是由信息的總量所決定的,也是由人們加工處理這些信息的方法所決定的。

對人的行為的同一性研究是無止境的,也是令人心馳神往的。令我特別感興趣的是心理因素在投資領域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因為這一領域通常被認為是冷冰冰的沒有靈魂的數字與數據的世界。當我們必須做投資決策時,我們的行為時常是捉摸不定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偶爾又是愚蠢的。有時這種不合邏輯的決策會持續下去,毫無定數可言。我們做出的決策不論正確還是錯誤,都沒有充足的、可明確表達的理由。令人感到特別驚訝,也值得所有投資者注意的問題是,投資者往往對自己的錯誤決策毫不覺察。我們現在明白了,為了全面了解市場和投資,我們必須對我們本身的不理智行為有所了解。對判斷失誤心理學原理的研究,對投資者來說,其價值絕不亞於對賬戶收支平衡表與損益表進行分析的程度。你可能對評估公司這門藝術很精通,但如果你不花時間了解行為金融學,你將很難改進你的證券投資戰略以及投資業績。

風險容忍度

所有金融心理學因素聚合在一起,反映在你身上,就是你對風險容忍的程度,就像一塊強大的磁鐵將周圍的金屬物質都吸附在自己身上一樣。金融心理學的概念是抽象的,但在你每天做出買賣決策時,這些概念就變得真實起來。而將你做出的所有決策貫穿起來的因素,就是你對風險的感知程度。

在過去的十幾年裡,投資專業人士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幫助人們分析他們對風險的忍耐度。證券代理商、投資諮詢家、金融規劃者們都觀察到了每個個體行為的不斷變化。當股價上揚時,投資者大膽地向股市裡添加投資;而當市場回落時,他們又將投資調回到固定收入的證券上。一夜之間,投資者會戲劇性地改變他們的投資組合,賣出股票而買入債券或其他固定收入的證券。這種在激進與保守的投資者之間反覆折騰的現象,激發了人們對風險容忍度的研究。剛開始,投資諮詢家們認為,分析風險容忍度並非什麼難事。通過使用面試和答卷的方式,他們就可建立一套投資者的風險檔案。但問題是,人的容忍度是基於情感之上的,且隨著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所有上述構成對金錢態度的心理學原理,都可用來測定對風險的反應。當股市大幅下挫時,即使那些在風險檔案中非常「膽大妄為」的投資家也變得縮手縮腳起來。而當股價大幅攀升時,不僅是激進的投資者,就連保守的投資者也增添了新股。

我們發現承擔風險的傾向與兩項人口統計因素有關:年齡與性別。老年人比年輕人更不願意冒險,婦女比男人更小心謹慎。風險似乎與財富的多少沒有關係。錢多或錢少對你風險的忍耐度好像沒有太大的影響。有兩項性格特徵與風險容忍度密切相關:自控能力與成就動因。自控傾向指的是人們感覺他們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其生活的環境,以及做出生活決策的能力。那些認為自己有控制周邊環境能力的人被稱之為「內在人」。相反,「外在人」認為自己幾乎沒有什麼控制能力,就像一片樹葉被風吹來吹去,無法控制。根據我們的研究,具有高度風險承擔傾向的人絕對是屬於內在人一類的。

成就動因可以被描述為人們做事的方向感。我們發現善於承擔風險的人是方向感很強的人,儘管對目標的高度集中可能會導致深深的失望。對我們的風險工具進行調整歸納,得出下面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幫助你了解就自控能力與成就動因兩方向而言你的風險承受力如何。

當然,掌握你自己的風險承受傾向,還不僅僅是在自控能力與成就動因之間劃一條相關直線那麼簡單。為了解開性格特徵與風險承受之間的真正關係之謎,你需要知道你對風險發生環境的看法。也就是說,你認為股市是最終結果取決於運氣的一場遊戲,還是一個偶然的兩難推理局面,但精確的信息和理性的選擇相結合將會產生理想的結果。請看下面一系列問題。

A. 你是否能控制你的目標?

下面哪句話最好地描述了你的思維?

1.(a) 從長期角度,人們會得到他們應得的尊重。

(b)不幸的是人們的價值經常得不到認可,不管他們多麼努力也不行。

2.(a) 永遠不要相信命運。自己訂出決策目標,然後按具體的目標採取行動。

(b)我發現要發生的事情註定要發生。

3.(a) 你今天的結果就是你昨天的行動。

(b)有時我感覺我對我生活的道路缺乏足夠的控制力。

B.你是否重視成就?

下面的話在多大程度上描述了你的態度?

1.對於我無法知道做的好壞的項目我不喜歡參加。我對我做的項目總是制定規劃,它使我能測量出我朝總體目標邁進的速度。

2.我生活的主要目的是從事我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情。

3. 當我玩遊戲時,我不僅關心我玩的好壞,我也關心我是否能贏。

4. 不管做什麼—工作、運動、愛好—我都訂出高標準,不然的話有什麼意思呢?

C. 是靠運氣還是刻苦?

下面哪句話最理想地描述了你的看法?

1.(a) 在股市上賺很多錢需要的是足夠的運氣。

(b) 具有高度決策技巧的人是在股市上賺大錢的人。

2.(a) 人們生活中很多不開心的事都部分源於運氣不佳。

(b) 人們生活中的不幸源於他們自身所犯的錯誤。

3.(a) 沒有得到好運,你休想當一名有效的領導者。

(b) 有能力的人沒有成為領導者是因為他們沒有充分利用機會。

4. (a) 制訂太長遠的規劃未必明智,因為許多事情最終是由運氣所決定的。

( b) 當我制訂計劃時,我有十分的把握它們能成功。

現在,讓我們來考慮一下所有這些性格因素是如何共同發揮作用的。以「外在人」為例,他們堅信他們的個人能力能最終影響結果。如果他們相信市場是由機遇推動的,他們會躲避

風險。但如果他們相信市場結果是技巧的產物,這些「外在人」會產生高度風險承擔的傾向。

根據我們的研究,展示出高度風險忍耐性的投資者是會制定目標的人,他相信自己能夠控制環境並最終影響結果。他/她將股市看做偶發性的兩難推理的場所。在此,信息和理性的選擇相結合將產生獲勝的結果。這是否使你想起一個人?我們將如何描述沃倫·巴菲特?你將如何描述你自己?

集中投資心理

我們所學到的一切心理學和投資學的知識都在沃倫·巴菲特身上綜合體現出來。他對他自己的研究很有信念而對運氣則沒有。他的行動源於周密思考的目標。他不會被短期事件沖昏頭腦而失去航向。他了解風險因素的含義,並願意充滿信心地接受最終結果。在行為金融學還未成形並被冠名之前,它就早已被幾位離經叛道者像沃倫·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所理解和接受。查理指出,在他和巴菲特離開研究所院之前,他們「就進入了商界去發現那巨大的但可預測的極端不理智行為產生的格局。」他不是在談論預測商機,而是在談論一種觀點,即當不理智局勢真的形成時,它會產生幾種可預測的行為格局。

除巴菲特和芒格外,其他大部分投資專業人士都直到近期才開始對金融與心理學的交叉關係產生足夠的重視。對讀者來說,本章綜合歸納出的概念的價值在於讓你們學到了新的內容並寓教於樂,但還不止於此。

圍繞投資的各種情感都是真實的。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人的行為,進而最終影響股價。我相信你已經感覺到了,充分了解人的能動性對自身投資是非常有價值的,原因有二:

1. 你會掌握一些基本指導原則從而避免犯最平常的錯誤。

2. 你將及時認識到別人所犯的錯誤並從中受益。

我們所有的人都難免會犯判斷失誤的錯誤,它將影響我們的個人成功。當成千或成百萬的人都犯判斷失誤的錯誤時,這種集體的力量將會將市場推向毀滅的邊緣。此時跟風而走的誘惑力是如此強大,以至於錯誤的判斷累計起來成倍數增長。在這一片波浪起伏的不理智行為的汪洋大海中,只有少數幾個保持理智行為的人能幸免於難。成功的集中投資家需要培養一種性情。道路總是崎嶇不平的,選擇走哪條路才是正確的,經常是與人的直覺背道而馳的。股市的經常性波動容易使股民產生不安定的感覺,從而做出不理智的舉動。你需要對這些情緒耐心觀望,並隨時準備採取理智行動,哪怕你的直覺呼喚你做出相反的行為。但如前所示,未來總是重獎集中投資者,因為他們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