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航天,做時間的朋友

想起航天史上艱難的1996年。

那一年,香港還沒有回歸,世界上第一隻「克隆羊」多利在英國誕生,53歲的美國女宇航員露西德人生第5次進入太空。

那一年的2月15日,日後成為對外商業發射主力火箭的長征三號乙首飛失敗,星箭俱毀的同時6人死亡。半年後,發射「中星七號通信衛星」的長征三號火箭再次發生故障,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

一年之內的兩次失敗極大撼動了航天。10年前剛剛開始進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的長征火箭業務陷入低谷,國內市場經濟大潮中「造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局面記錄下了航天人才最為稀缺的時期。

內憂外患之中,航天人——那些留下來的,不怨不餒,深省篤思,建章立制。這一時期總結出來的多套標準,構成了航天受益至今的質量工作規範體系,航天人極端的負責、極端的求實、極端的嚴謹,影響了航天之外的很多領域、很多人。

長征五號昨夜發射失利后,有文章痛陳航天之弊,也有文章激烈駁之。正的反的,都是愛之深、護之真、恨之切。我們圍觀群眾紛紛以理性觀察思考來討論問題而不是成王敗寇的情緒發泄,這就是社會的大進步。

沒有任何一項事業、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航天事業能夠常戰常勝,即便風霜嚴峻,我們能像上個世紀90年代一樣從失敗中汲取養分,失敗則為歲月饋贈。更沒有任何一種勝利可以信手拈來,在任務密集的今天,航天即便發射成功率穩居世界前列,從來都是警鐘長鳴。

落腳到為失敗落淚的每一位航天人,箇中滋味百般,外人難以諒察。然而需要反思的不僅是他們。

與修條路、蓋棟樓不一樣,航天技術、工程和產業的套利周期尤為漫長。利不在眼前,利可能在遙遠的未來,但不能因為它過於遙遠而不去做。那麼,我們的經濟考量是否包容這樣一項反功利性的事業?我們的科研機制是否能夠像當年一樣支撐起領導者無私無畏、技術骨幹一心一意、年輕人朝氣蓬勃、人人勇於承擔責任?我們的評價體系怎樣給予勤力者與勞動付出相對等的物質和精神鼓勵?我們的宣傳機構是在著力傳播航天所包含的科學精神、科學知識、科學方法,還是僅僅把它作為某種預設命題及一堆宏大空詞兒的載體?

大變革、大發展的時代腳步太匆匆,浮躁、功利如地球流感。真不知我們都在急個啥呢?

航天難在時間。25年過去,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完了扎紮實實的兩步。快40年了,人類飛得最遠的航天器——「旅行者1號」探測器才抵達太陽系邊緣。

航天也美在時間。上一茬航天人不在了,他們製造的航天器也許還在太空中優雅飛行。我們這一代人不在了,我們的子孫無疑將更好地享受被航天改變的生活。

讓科學回歸科學,讓航天回歸航天。航天,應該是時間的朋友。(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