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從長安到巴格達 | 一位唐朝戰俘的傳奇之旅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ID:diqiuzhishiju

本文為我局的第78篇觀察文章,今天我們講講人杜環與巴格達的故事。

公元648年,就是王玄策滅戒日王朝回到長安那年,唐軍擊敗龜茲,將安西都護府從高昌移至龜茲國都城(今新疆庫車),同時在龜茲﹑焉耆(今新疆焉耆)﹑于闐(今新疆和田)﹑疏勒(今新疆喀什)四城修築城堡,建置軍鎮,由安西都護兼統,稱「安西四鎮」重新獲得了西域的控制權,此後安西四鎮時置時罷。657年冬,唐大將蘇定方滅西突厥,改為安西大都護府,並在突厥故地設眾多小都護府。

660年,蔥嶺以西的西突厥都曼部降唐,唐朝從此統轄波斯以東吐火羅,粟特等地區十六國。678年吐蕃進佔安西四鎮,次年唐軍收復,並築碎葉城以代焉耆,安西四鎮變為碎葉﹑龜茲﹑疏勒﹑于闐。686年武則天迫於形勢放棄安西四鎮,692年唐武威軍總管王孝傑等率軍擊破吐蕃,遣軍兩萬四千人常駐四鎮。702年設北庭都護府管轄天山以北地區。

重要據點

一般我們看到的極盛時期的唐朝版圖差不多是這個樣子

712年,唐玄宗李隆基令安西都護下領安西四鎮經略大使,常駐安西府城龜茲,又稱安西節度使,實際經略安西四鎮。天寶初年,蔥嶺小國小勃律被吐蕃擊敗,國王蘇失利之娶吐蕃公主,西北二十餘國皆附吐蕃

三任安西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夫蒙靈詧三次討伐均無功。天寶六年(747年),安西節度副使高仙芝受命以馬步兵萬人進討,分兵三路攻佔小勃律全境,隨後替代夫蒙靈詧出任安西節度使。

大唐與吐蕃之間

高仙芝是高句麗人,小時候隨父親到安西,因父親有功被授予游擊將軍。小勃律之戰是他的「代表作」,充分展示了他高原行軍,長途奔襲,假道伐虢的軍事指揮才能,也暴露了他貪婪奸詐的弱點,後來這些弱點讓之前的成績前功盡棄。

阿拉伯帝國7世紀興起於阿拉伯半島,當時已經擴張到吐火羅和粟特地區,給唐軍造成了很大壓力。

影視劇中的高仙芝。。感覺並不真實

阿拉伯帝國的擴張

750年阿拔斯人聯合各派推翻了倭馬亞王朝,建立阿拔斯王朝,史書稱黑衣大食。隨後布哈拉(安國)發生了什葉派阿拉伯人起義,哈里發阿布·阿拔斯任命開國元勛阿布·穆斯林為呼羅珊總督,派兵鎮壓起義。750年,高仙芝以石國王「無蕃臣禮」,領兵討伐。面對這種「欲加之罪」,石國國王那俱車鼻施仍希望能與高仙芝議和。

阿拔斯王朝時期的疆域

高仙芝假意接受約降,然後趁乘其不備,出兵掩襲,俘虜石國部眾。隨後高仙芝縱兵殺掠,連老弱病殘都沒放過。(當時將領殺良冒功情況比較嚴重,另一位比較著名的就是安祿山。)隨後又攻打了突騎施,俘虜了移撥可汗。石國與突騎施的被攻打,引起了當地粟特人的反抗,暗中聯合阿拉伯人,打算一起進攻安西四鎮。

討石國,其王車鼻施約降,仙芝為俘獻闕下,斬之,由是西域不服。其王子走大食,乞兵攻仙芝於怛邏斯城,以直其冤。仙芝為人貪,破石,獲瑟瑟十餘斛、黃金五六橐駝、良馬寶玉甚眾,家貲累鉅萬。 ——《新唐書·高仙芝傳》

夾在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之間的粟特諸國

高仙芝獲知此事後,決定先發制人。751年高仙芝率拔汗那、葛邏祿及漢兵共3萬攻打大食,到怛羅斯(今哈薩克塔拉茲)與大食軍遭遇。

哈薩克塔拉茲奧特拉爾古城遺址

拔汗那國在今天的費爾干納盆地,跟大唐的關係較好,還娶了大唐公主。有阿拉伯人的史料指出,是拔汗那國請唐軍去攻打石國,從而引發了與阿拉伯人的戰爭的。無論如何,這些小國夾在兩個大國中間,懼怕大國又希望利用大國,一不小心就會被碾為齏粉。

葛邏祿人最早游牧於新疆北部草原,650年代,唐朝將領高侃伐車鼻部,葛邏祿歸屬於唐。8世紀中遷徙到伊犁河谷到錫爾河流域草原,10世紀與回鶻建立喀喇汗王國,被認為是哈薩克,烏茲別克等民族的祖先。

史載唐軍攻打怛羅斯城五日不克,這時大食援軍趕到,大唐聯軍的葛邏祿部突然叛變,與大食軍夾擊唐軍,阿拔斯王朝聯軍乘唐軍發生暫時混亂的機會,出動重騎兵主力對唐朝步兵猛攻,高仙芝受到大食與葛邏祿兩面夾擊,潰不成軍。高仙芝與副將李嗣業收攏殘部逃向安西。

兩大帝國之間的戰爭

怛羅斯之戰後,高仙芝被解除了安西四鎮節度使之職。隨後公元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高仙芝出兵勤王,次年在潼關被監軍邊令誠殺死。安史之亂嚴重損耗了唐朝的國力,再也無力向西擴張。

在怛羅斯之戰中,有數千唐軍被俘杜環就是其中之一。他只是唐軍中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士兵,至今不知道他的生卒年,只因為他與後來的宰相杜佑同族,我們才推測出他可能是西安人。

唐帝國陷入殘酷的內戰

他對這場決定他命運的戰役描述非常簡單:

勃達嶺北行千餘里,至碎葉川。川東頭有熱海,茲地寒而不凍,故曰熱海。又有碎葉城。天寶七年,北庭節度使王正見薄伐;城壁摧毀,邑里零落。昔交河公主所居止之外,建大雲寺,猶存。其川西接石國,約長千餘里;川中有異姓部落,有異姓突厥,各有兵馬數萬。……其川西南頭,有城名怛邏斯,石國大鎮,即天寶十年,高仙芝兵敗之地。

——《經行記》

杜環被俘后被帶到撒馬爾罕(康國),但他還沒來得及看到可能是唐軍戰俘這裡建起的第一個造紙作坊,生產的撒馬爾罕紙廣泛流傳於阿拉伯各地。雖然阿拉伯佔領粟特部分地區已近百年,但是當地沒有立即伊斯蘭化,不過這樣要額外徵收人頭稅,這也是導致這些小國在大唐和大食之間反覆的重要原因。當杜環來到撒馬爾罕的時候,他看到的主要還是祆教(拜火教)

撒馬爾罕古城遺址

康國(撒馬爾罕)綠洲

-杜環的俘虜生涯——石國——康國(撒馬爾罕)——穆國(木鹿)

此時阿拉伯帝國也內亂不斷,阿拉伯忙於平亂,止步中亞,不再向東擴張。

東伊朗呼羅珊地區連接著伊朗高原與中亞兩河流域,呼羅珊,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大概包括今伊朗東北部、阿富汗到中亞河間地區。

杜環可能在當時的呼羅珊總督駐地木鹿(今土庫曼馬雷)被編入阿拉伯軍隊。杜環對木鹿的描寫非常詳細,他看到這裡是建在沙漠中的一片綠洲上的較大的城市,盛產葡萄和尋支瓜(西瓜?),還有兩所佛寺但是伊斯蘭教影響已經比較大了(其俗禮天),可以推測他可能在這裡住了較長時間。

木鹿古城遺址

木鹿(馬雷)綠洲

連接伊朗與中亞的呼羅珊

據《阿拉伯通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菲利浦·希提著),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的禁衛軍是帝國唯一的常備正規部隊,由於阿拔斯王朝是在波斯東部發動起義成功的,因此哈里發的禁衛軍前期是由呼羅珊人組成的,很可能是阿布·穆斯林被殺后,奉調回京的,杜環可能就在此時隨軍調往帝國的中心兩河流域。

阿拔斯王朝省區圖

伊斯蘭教文化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也是人首次記錄伊斯蘭教習俗:

大食一名亞俱羅。其大食王號暮門,都此處。其士女瑰偉長大,衣裳鮮潔,容止閑麗。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無問貴賤,一日五時禮天,食肉作齋,以殺生為功德。系銀帶,佩銀刀,斷飲酒,禁音樂。人相爭者,不至毆擊,又有禮堂,容數萬人。每七日,王出禮拜,登高座為眾說法曰︰「人生甚難,天道不易,奸非劫竊,細行謾言,安己危人,欺貧虐賤,有一於此,罪莫大焉。凡有征戰,為敵所戮,必得生天,殺其敵人,獲福無量。」率土稟化,從之如流。法唯從寬,葬唯從儉。

——《經行記》

曼蘇爾(754年)繼位后,踏勘了好幾個地方,最後決定建都巴格達。這裡原是薩珊王朝的一個村落,本義是「天賜」。他說:「這個地方是一個優良的營地。此外,這裡有底格里斯河,可以把我們和遠方的聯繫起來,可以把各種海產和美索不達米亞、亞美尼亞及其四周的糧食,運來給我們。這裡有幼發拉底河,可以把敘利亞、賴蓋及其四周的物產,運來給我們。」

作為中東核心地帶的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

巴格達與兩河流域

曼蘇爾以四年功夫,建成他的新都,花費約四百八十八萬三千第爾汗,僱用建築師、技工和小工十萬左右,他們是從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和帝國的其他地方招來的。曼蘇爾把自己的新都叫做和平城(Dār al-Salām),這是這座城的正式名稱。和平城位於底格里斯河右岸,在這個河谷中曾建築過古代世界的幾座最強大的都城。

公元767-912的巴格達古城

這座新城,是圓形的,故有團城(al-mudawwarah)之稱,內城和外城,都是用磚砌成的,外城四周有一條深壕,內城裡還有禁城,城高九十英尺,環繞在中心區的周圍。這三套城牆,各有等距離的四道門,有四條大街,從中心區輻射出來,象車輪的輻條一樣,射向帝國的四個角落。這些城牆,構成了三個同心圓,以哈里發的宮殿為圓心,宮殿叫做「金門宮」。

模型還原

……薩珊王朝故都泰西封的廢墟,被當做新都主要的石料和必需的建築材料的來源,城磚是在附近燒制的。……這座都城建成后,才幾年工夫,就興旺起來,成了一個重要的商業中心,成了頭等重要的國際政治中心。好象命運要曼蘇爾的都城繼承泰西封、巴比倫、尼尼微等古代東方都城的威望,這個都城的威望和壯麗,是中世紀時代除了君士坦丁堡之外任何都市都比不上的。

——《阿拉伯通史》

遙想巴格達古城

因此杜環描述的很可能是還在建設中的新都巴格達,亞俱羅可能是和平城(Al-Salām)的音譯,「大食王號暮門,都此處」應該是曼蘇爾在這裡建都。《阿拉伯通史》說曼蘇爾花了四年建設這座都城,762年正式遷都到這裡,這段時間正是杜環在此停留的時間。

遙想巴格達古城

曼蘇爾要在這裡建都就是因為這裡是商路要道,而當他把泰西封拆掉之後,巴格達就成了這裡最重要的城市,而且建設人員就有十萬,再加上後勤供給,在當時就已經是一座很大的城市了。實際上杜環的描述幾乎跟《阿拉伯通史》一模一樣:

郛郭之內,里閈之中,土地所生,無物不有。四方輻湊,萬貨豐賤,錦繡珠貝,滿於市肆。駝馬驢騾,充於街巷,刻石蜜為盧舍,有似寶轝。每至節日,將獻貴人,琉璃器皿、�石瓶缽,蓋不可算數。粳米白面,不異中華。其果有楄桃、又千年棗,其蔓菁根大如斗而圓,味甚美,餘菜亦與諸國同。

——《經行記》

巴格達古城

有學者考證,呼羅珊禁衛軍不僅拱衛京師,督建新城,甚至可能直接參与到建設過程中。實際上,曼蘇爾為了建設新都,曾從敘利亞,巴士拉,呼羅珊等各地延請工匠,呼羅珊有很多俘虜,於是杜環在這裡看到不少工匠

綾絹機杼,金銀匠,畫匠,漢匠起作畫者,京兆人樊淑、劉泚;織絡者,河東人樂、呂禮。又以橐駝駕車。

——《經行記》

而且杜環還看到很多拜占庭(東羅馬)帝國的俘虜,重點描述了他們的手工技藝和生活習慣,很可能就是在建設中的巴格達城看到的:

拂菻國苫國西。隔山數千里,亦曰大秦。其人顏色紅白,男子悉著素衣,婦人皆服珠錦,好飲酒,尚干餅,多工巧,善織絡,或有俘在諸國,守死不改鄉風,琉璃妙者,天下莫比。

——《經行記》

之後杜環所到最遠的地方是摩鄰國

摩鄰國,在勃薩羅國西南,渡大磧,行二千里至其國。其人黑,其俗獷,少米麥,無草木,馬食乾魚,人餐鶻莽,鶻莽,即波斯棗也。瘴癘特甚。

——《經行記》

一般認為勃薩羅是巴士拉,從這裡向西南渡過大沙漠到摩鄰國,那裡人比較黑,植物稀少,馬吃乾魚,人吃椰棗。

很好吃的樣子(⊙v⊙)

如果杜環是呼羅珊禁衛軍的一員的話(綜上,這種可能性很大),那麼我們可以更清楚的解釋了。筆者查閱呼羅珊禁衛軍將領的時候,對其中一位將領的事迹產生了興趣,他的名字叫穆罕默德·本·艾什阿斯(Muhammad ibn al-Ash'ath)。

阿拔斯呼羅珊起兵的時候,他是革命元老之一。

革命成功后,呼羅珊總督阿布·穆斯林任命他為塔巴桑,法爾斯和克爾曼(今伊朗南部)的省長。755年他在賴伊(今伊朗北部)平叛,758年被任命為埃及總督,760年被派往更西邊的阿非利加省去鎮壓伊巴德人的叛亂,後來還被任命為大馬士革總督,766年在與拜占庭帝國的戰鬥中去世。而杜環記下的苫國一般認為就是敘利亞一帶。

苫國在大食西界,周回數千里。造屋兼瓦,壘石為壁。米穀殊賤,有大川東流入亞俱羅,商客糴此糶彼,往來相繼。人多魁梧,衣裳寬大,有似儒服。其苫國有五節度,有兵馬一萬以上,北接可薩突厥。

——《經行記》

這地名兒都不好記。。

這樣一來,我們可以試著推測他的全部行蹤,他被俘后經過撒馬爾罕前往木鹿,隨後被編入穆罕默德·本·艾什阿斯的呼羅珊禁衛軍,可能參加過伊朗的平叛,期間參加過建設巴格達新都,後來向西經過埃及去阿非利加省鎮壓伊巴德人,然後隨軍去了大馬士革地區。因此摩鄰國指的是馬格裡布地區的阿非利加省,或為突尼西亞凱魯萬。

凱魯萬奧克巴清真寺

他在敘利亞找到機會得以回到祖國,可能沿著幼發拉底河前往即將建成的新都巴格達,因此描述的新都更加生動繁華。然後沿底格里斯河從巴士拉入波斯灣,因為巴格達興盛后這是一條繁忙的商路,有很多往東去的商船。據《阿拉伯通史》,當時禁衛軍的餉銀是比較高的,步兵的餉銀,除通常的口糧和津貼外,平均每年約九百六十第爾汗,騎兵的餉銀加倍。

這位老兄不簡單。。我局猜測的路線

而建築巴格達城的時候,瓦匠師傅的工資,每天約合一個第爾汗,小工的工資大約三分之一第爾汗,照此推算,軍隊的待遇是比較好的。 如果這些餉銀拿到手的話,杜環並不缺錢。當然這些都是猜測,不過從他記錄的師子國,我們知道他從海路回國的時候路過了斯里蘭卡

師子國,亦曰新檀,又曰婆羅門,即南天竺也。國之北,人盡胡貌,秋夏炎旱。國之南,人盡獠面,四時霖雨,從此始有佛法寺舍。人皆儋耳,布裹腰。

——《經行記》

歡迎回家

他是乘商船762年在廣州登岸的,當時正是安史之亂末期,他回來之後寫了《經行記》,但是已經失傳,只有他的同宗後來的宰相杜佑在他寫的《通典》里引述的1000多個字保留了下來,在這本書里,他對杜環的旅程只寫了一句話:

杜佑族子,隨鎮西節度使高仙芝西征,天寶十載至西海,寶應初,因賈商船舶自廣州而回,著經行記。

——《通典》

END

擴展閱讀

我局更多觀察文章,戳這裡:

唐三藏西行漫記 | 大唐高僧,全印度竟無一人能敵!

法顯《佛國記》 | 一位七旬老人的萬里長征

鳩摩羅什傳法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原來是他的傑作

戰爭樞紐 | 正是這些地方決定了歷史的走向

非洲帝國與商人,辛巴威古城見證了這一切

下期預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