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Uber,一個正在「無人駕駛」的獨角獸

【獵雲網()】615日報道 (文/田小雪)

美國時間6月11日,深陷危機的Uber在洛杉磯召開了一次特別的董事會,會上主要宣布了兩項重要決定。

第一,公司CEO Travis Kalanick開始休假。至於在其休假期間,是否會指派臨時CEO,以及他何時結束休假回歸公司,目前還都沒有確切消息;第二,公司商業副總裁Emil Michael正式離職

連CEO也跑了?

此消息一出,不少人就表示,對於這樣一家身價600多億美元、擁有1.2萬名員工的公司來說,要是連CEO都沒有,那還怎麼發展下去。

Jeffrey Pfeffer是來自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知名教授,之前寫過不少有關組織理論的文章。他表示,雖然表面看來,Kalanick是休假了,但事實上他仍然左右著公司在管理層面上的決策過程。之所以唱這麼一出,就是想告訴世人,公司目前正在努力改變。但至於在這一改變過程中它能夠取得什麼樣的成果,那就另一說了。

所以說,表面工作還是不能省的。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危機公關專家介紹說:「只要Kalanick仍然是Uber的CEO,那麼公司就會一直處於輿論的中心,成為大家批判的對象。現在Kalanick宣布無限期休假恰好能緩解這個問題,逐漸淡出大眾視野,適當減少Uber受到的過度關注和批評。」

按照Kalanick的說法,在他休假期間,公司的事務還將會向他直接彙報。雖然部分職責將會由其他高管分擔,但必要時候,他還會負責重大事項的決策。

其實,公司CEO暫時離開也不是什麼罕見的事情。比如說,美國聯合航空公司CEO Oscar Munoz在2015年由於健康原因離職了一段時間,接著在2016年回歸。再比如說,商用飛機租賃公司Aircastle CEO Ron Wainshal在今年1月開始休假以便調養身體,最近為了全面康復直接宣布離職。但要注意,在最開始,這兩位都是由於健康問題才宣布暫時離開。

紐約領導力開發公司Elevate Partners的繼任計劃專家Jeff Cohn指出,他從未見過有哪一家公司的CEO,在身體完全健康的狀況下突然宣布無期限休假。

Pfeffer補充說道,至於Kalanick不指派臨時CEO接任他工作的原因,應該是想要儘可能降低他在回歸時遇到權力爭奪問題的可能性。但Cohn的看法就完全不同。他認為不管是公司董事會,還是Travis本人都應該指派一位臨時CEO來負責公司的整體運營工作。

尷尬現狀導火索

當然,無論外界對於這一消息如何評論,Uber現在沒有CEO已經成為事實。

從今年1月的「Delete Uber」活動開始,Uber就陷入了一連串的麻煩之中。當時,新上任的川普總統針對七個穆斯林國家頒布禁令,導致紐約市部分計程車司機罷工。但一向特立獨行的Uber卻宣布繼續提供用車服務,隨即就遭到大眾譴責,甚至有超過20萬的用戶卸載了Uber的應用程序。

接著2月,Uber前工程師Susan Folwer就發表長文稱自己在工作過程中遭到性騷擾。她詳細講述了自己在公司遭受的不禮貌對待,以及她向公司人力資源總監舉報以後,對方表現出來的冷漠態度。頓時,那篇文章就在整個科技行業引起了軒然大波,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產生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醜聞不止、高管離巢

該事件曝出之後,Kalanick便開始試著尋找應對措施,說是會招募一名全新的COO,來幫助自己管理企業的日常運營事務。這還不止,公司在邀請第三方機構進行評估之後,選出了兩位條件合適的女性候選人,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緩解公司面臨的形象危機。

然而,這一舉措並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在深陷各種醜聞的同時,公司的高管也接連離職。Amit Singhal原先擔任Uber的高級工程副總裁,在今年2月離職。至於離職原因,主要是他沒有向Uber交代清楚一年前從谷歌離職的原因。據相關人士透露,一年前,Singhal在谷歌就受到過性騷擾指控,並且被定性為情節惡劣。因此,在了解到這一情況之後,Kalanick就對Singhal下達了辭職命令。

隨後3月,公司產品與增長副總裁Ed Baker也宣布離職。據說當時,有人向公司董事會成員Arianna Huffington發送了一封匿名郵件,說是Baker與一名員工有過性接觸。當然了,事情具體是什麼樣,我們並不知道。但考慮到當時公司內部有不少員工都抱怨說Baker的某些行為非常可疑,所以大家也就自然而然地將其離職與性騷擾聯繫到一起。

同樣是在3月, Uber總裁Jeff Jones也宣布離職。去年8月,Uber從美國知名百貨公司塔吉特(Target)挖來了當時擔任COO的Jones。在加入Uber之後,Jones主要負責品牌形象建設和推廣,通俗地說就是公司的「二把手」。但沒想到,在Jones上任的半年之中,Uber接二連三陷入負面新聞報道,因此有人開始質疑他的工作能力。不過,也有消息指出,他辭職主要是因為對公司的表現實在是太失望了。

當然了,要是真正細數起來,這幾個月公司離職的員工不下於20位,既有主動出走的,也有公司開除的。我們只能挑選其中一些介紹,無法逐個列舉出來。然而,除了上面三位大家比較熟悉的高管以外,還不得不提一下董事會成員Ryan Graves和CTO Thuan Pham。

目前,由Eric Holder負責的調查已經正式結束。上個月,Ryan Graves和Thuan Pham已經接受了詳細審查。至於二人為什麼受到審查,原因也很明確。在Fowler任職期間,Graves擔任公司的運營總監,手中掌握著不少人力資源。當時的人力資源總監Renee Atwood算是Graves的下屬,她認為Graves並沒有足夠的能力來領導這個部門。後來,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Atwood就離職了。在新的人力資源總監上任之前,Graves就臨時擔任了這個職位。在那期間,Fowler多次向上級提出過遭受性騷擾的指控,但都沒有受到重視。要說,Graves沒有看到這些指控,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並沒有提出應對措施,所以確實屬於失責。

到了這個月,Uber高管的離職問題,仍然沒有出現任何好轉。據《華爾街日報》報道,Uber今年第一季度的虧損額為7.08億美元。與此同時,公司的CFO Gautam Gupta也宣布離職,準備跳槽到另一家初創企業。2015年,前任CFO Brent Callinicos離開后,Gupta接掌這一職位。很顯然,對於目前的Uber來說,Gupta的離開並不是什麼好事。按照這種態勢發展下去,如果有更多員工出走,那應該也並不稀奇。

內憂外患、水深火熱

除了性騷擾、性別歧視和不平等待遇等負面新聞,以及諸位高管相繼離職的慘狀,Uber在對外收購方面也遇到了不小的挑戰。今年2月,谷歌母公司旗下的無人駕駛汽車公司Waymo一紙訴狀將Uber 告上法庭,說是後者竊取了它的商業機密,要求暫停後者的無人駕駛業務。至於起訴原因,那就必須要說到無人駕駛卡車公司Otto。2016年8月,Uber以6.8億美元的價格將Otto買下,但其創始人Anthony Levandowski曾經就職於谷歌,Waymo認為Levandowski竊取了公司的商業機密。到最後,Uber敗訴並且開除了Levandowski。

說白了,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Uber,現在沒有COO,沒有CTO,沒有CFO,就連CEO也宣布無限期休假。如果說用「岌岌可危」來形容它有些許誇張,那麼「處境尷尬」絕對再合適不過了。

正視問題、尋找根源

Uber之所以會走到今天這一步,Kalanick難辭其咎。沒錯,他確實是一個創業天才,通過雷厲風行的做事風格,帶領Uber坐上共享打車行業的龍頭寶座,成為當下估值最高的非上市公司。但與此同時,他所推崇的狼性企業文化,也是將Uber推向深淵的罪魁禍首。公司從上到下的每一個人都遵循著同一條準則,那就是想盡一切辦法取得成功,將公司的高速增長無條件放在第一位,就算在運營過程中信息透明度極度缺乏也坐視不理。

通俗地說,在他們看來,只要結果是好的,過程並不重要。再說得不好聽一點,各位高管為了達成目標,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有時還引以為豪。在這樣一種高壓狀態下,自然解壓方式也就比較特殊。眾所周知,Uber企業文化豪放不羈,男性上司對女性下屬動手動腳幾乎成為常態。

就在2月份Fowler事件曝出之後,公司早期投資方卡普資本(即Kapor Capital,知名風險投資機構)的兩位創始人Mitch Kapor和Freada Kapor還寫過一封公開信,譴責了Uber高管在這件事上的錯誤處理態度,說他們對這種消極甚至是「有毒」的公司文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僅如此,他們也直接在信中批評了Kalanick在性騷擾這件事上的錯誤處理方式。因為Kalanick所成立的調查小組,居然由公司內部的兩位員工和一位投資人組成。試想一下,自己人調查自己人,那還怎麼樣保證公平和公正呢?所以說,歸根到底,就是Uber的企業文化存在太多問題。不僅對員工缺乏應有的尊重,而且多樣性和透明度也得不到保證。

嘗試變革、力挽狂瀾

可以說,以前的Uber驕傲甚至狂放,根本不願意轉變自己的態度,成為一家透明開放的公司。然而時至今日,它的態度已經不得不轉變了。畢竟所有的事情都在加速惡化,再不採取補救措施,它只會往更糟糕的方向演變。

就在昨天,由前美司法部長Eric Holder針對此前性騷擾事件主導進行的調查結果已經出來。根據該結果給出的建議,Uber現階段需要對Kalanick在公司的作用和責任進行全新審視,並且引進其他高管加入董事會,其中包括數位女性高管。從這個角度看,也顯示出了公司在處理性別歧視這個問題上的誠意。

另外,根據調查報告中的建議,Uber需要進一步在後續的內部改革當中,保證足夠的信息透明度。之前我們也提到Uber在保證公司多樣性這個方面做得並不好,所以接下來它需要將改革重點放在這一方面,增加管理人員的多樣性,向公司注入更多新鮮血液。在員工管理以及員工與公司的溝通方面,最好能夠通過各項具體指標,比如說員工滿意度,來設立更加完善的管理考核體系,及時、認真地聽取員工的建議反饋。

總而言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Uber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對自己進行全新且準確的定位,形成積極健康的企業文化。畢竟共享打車市場現在已經逐漸成熟,Uber在此之前也已經建立起了堅固基礎,佔據了不少市場份額,未來發展前景還算光明。雖說市場競爭比較激烈,但它的實力也確實不可小覷。但是,想要繼續在這一市場領跑的前提,就是做出及時並且正確的調整。

對於公司來說,現在是非常關鍵的時期。一著不慎,很有可能就會滿盤皆輸。因此,身陷困境的Uber能否成功翻身,還得看它這一次的危機處理結果。畢竟擺在它面前的不是單一問題,而是一系列麻煩。如果接下來內部改革成功,那不僅會順利度過危機,還能讓人們重新認識Uber,讓它再現往日的風采。

本文來自獵雲網,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324269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