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甄嬛傳》,網路文學回答了什麼?

大家知道,現在媒介的使用是有代溝的,一般而言,即使是熱播電視劇,年輕人也是用網路看,中老年人才用電視看。電視收視率和網路點播量雙料冠軍,說明確實是「全民甄嬛」,從相對小眾的網路傳播,進入了以電視為代表的傳統主流媒體的大眾傳播。

「全民甄嬛」的另一個表現是網路「甄嬛體」的流行。什麼是「甄嬛體」呢?就是學甄嬛那樣把日常瑣事用典雅的詞語繞來繞去地說話。比如:「本宮今日日上三竿方起,只覺得身重體乏,想是前幾日胡吃海塞所致,只望不要長胖了才好。私心想著當暮春時節,食些時鮮蔬果最好,那新下來的黃瓜、蓮藕,又有那百年老字號陶氏的辣醬佐之,配以那新下來的香米熬的白米粥,最是開胃健脾的。」

這是第一代甄嬛體,第二代甄嬛體,是先說這麼一段,然後再「說人話」,再用現代話把一個通常是很低俗的慾望說出來。比如:「你今兒買的蛋糕是極好的,厚重的芝士配上濃郁的慕斯,是最好不過的了。我願多品幾口,雖會體態漸腴,倒也不負恩澤。」「說人話!」「蛋糕真好吃,我還要再吃一塊!」

這種語體流行到什麼程度呢?到我們這次論壇開始之前,也就是截至2012年5月24日下午2時30分,新浪微博中「甄嬛體」相關微博已達1,380,587條。當然「甄嬛體」的流行有明顯的網站操作因素,而且和此前流行的「凡客體」、「淘寶體」等一樣,是「一陣風兒」,不過,它也確實流入了現實生活。甚至一些政府部門為了表示親民,也模仿「甄嬛體」發布公告。如2012年5月11日,廈門地稅部門在微博上用第一代「甄嬛體」發布:「今兒個給各位小主提個醒,趕緊把發票章往那白紙上蓋個紅印,遞給稅管員備個底兒,也別忘了在自個的證上頭蓋個紅印。」最後,怕很多納稅人看不懂這「曲折婉轉」的通知,廈門地稅還加了一句簡單明了的「第二代」翻譯,「請儘快將新版發票專用章印模報備給稅務機關。」

一個「80后」博士生談到,《甄嬛傳》不講愛情只講權謀,這恐怕只是一部分白領網民的看法,代表不了一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轉變。她表達這個觀點后,幾個比她更年輕的學生(基本是「85后」)反對她,其中一個最有力的反駁是,誰說不是主流呢?《人民日報》都批判了,還能不是主流嗎?我一聽,確實是,學生們雖然年輕還是很有覺悟的,趕緊查了一下《人民日報》,是5月8號發表的一篇署名王廣飛的評論文章《宮斗劇胡編亂造 煽色腥到極致》,批評這個戲把人性惡的一面無限放大,內容上將「煽色腥」的「重口味」發揮到極致,「只有成敗沒有是非,只有你死我活陰謀陷害爭鬥,不見引人向善向上的積極力量,更奢談道德堅守和人文關懷」。

文章也明確指出,「後宮劇」的「胡編亂造」源於網路小說,「網路文學作品主打虛構,隨意性大,行文天馬行空,轉換到熒屏上,就造成這些古裝劇對歷史把控的先天不足,『戲說』成分過多,甚至到離譜的程度。《後宮·甄嬛傳》的歷史背景由小說中虛構的大周帝國坐實到清朝年間,使得歷史真實問題成為質疑的中心。任意設置歷史語境,編造子虛烏有的歷史情節和人物關係,片面迎合市場的低俗趣味,消費惡、渲染惡,終將在『娛樂至上』中『娛樂至死』,而留下一堆糟蹋歷史、無益於人心、無益於精神文明建設的文化垃圾」。

我覺得《人民日報》這篇文章還是很有水平的,抓到了問題的關鍵。其中他講到,由「穿越」、「架空」等網路小說改編的後宮劇脫離「歷史文化根基」,這一點很重要。

什麼是「歷史文化根基」呢?說穿了,是一套文明制度,文化生態是和這套制度直接相關的。架空了這套制度,歷史就成了一間「黑屋子」,人們可以沒有障礙地把自己的慾望、價值觀投射進去。穿越、架空的後宮劇在這一點上和現代主義小說相似,超越了現實主義「客觀反映世界」的法則,就可以主觀投射,就可以誇張變形濃縮以達到深刻揭示現實本質的目的。換句話說,正是因為宮斗劇是架空穿越的,而是不「歷史正劇」,才成為一個自由投射生產者和接受者慾望的「幻象空間」,才成為特別有價值的解讀對象。

好玩的是,我又找一個材料,是《人民日報》2011年12月30號發表的文章《不妨俗得那樣雅》,作者是活躍於「百家講堂」的人大歷史系毛佩琦教授。這篇文章是稱道《甄嬛傳》的,稱這些年來充斥銀屏的「辮子戲」都是宣揚皇權崇拜的,而「鄭曉龍和他的團隊逆勢而上,推出了電視劇《甄嬛傳》,給後宮戲這一類電視劇創作開掘了文化深度」。作者引用魯迅論《紅樓夢》的名言「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表示在他看來,「《甄嬛傳》塑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從中我們看到了人心的醜陋,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輝;看到了對腐朽制度的鞭撻,也看到了對俠腸義膽的頌揚」。最後談到這部電視劇製作的精良,引用《紅樓夢》中的一句話「雅得那樣俗」后說:「那麼,能不能讓我們的文藝作品俗得那樣雅呢?」

這篇文章發表的時間正是《步步驚心》熱播結束,《甄嬛傳》在包括北京台在內的8家地面台首輪播出后。此時,對於2012年將禁播後宮穿越劇的傳言很盛。廣電部在2011年3月時曾經下過一個正式文提出警告:「個別申報備案神怪劇和穿越劇,隨便編纂神話故事,情節怪異離奇,手法荒誕,甚至是渲染封建迷信、宿命論和輪迴轉世,價值取向含混,缺乏積極的思想意義。希望各個製作機構端正創作思想,要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努力提高電視劇思想藝術質量。」不過,這只是個警告,不能說禁令。因為此後《宮鎖玉心》、《步步驚心》、《甄嬛傳》等電視劇一部比一部火爆,《甄嬛傳》在地面台播出后,又於2012年3月底作為「年初大戲」正式上映。

前面說到的網路文學。就我對網路文學、主流文學期刊的觀察,我覺得新世紀以來網路文學興起和主流文學衰落是同時發生的,其間既有生產機制的分庭,也有審美原則的抗禮。自新文學運動以來,居於主流文學地位的一直是啟蒙話語支撐的精英文學,雖然其讀者數量一直不敵通俗文學,但始終如一個大「超我」般傲然挺立,牢牢把握著文化領導權。通俗文學也習慣於伏低做小,並以登堂入室為榮。因而每一次張恨水、金庸等通俗小說大家被寫進文學史,都會是一場「文學革命」。

而網路文學嘯聚山林后,卻不再買主流文學的帳。在經過一小段「文青」時期后,的網路文學沒有如歐美那樣走上「超文本」的實驗之路,而是被資本席捲著成為類型化通俗文學一統天下的「快樂大本營」。「爽」是這裡的唯一王道。對於主流文壇諸如提升「思想性」、「藝術性」的詢喚規訓,網路文學的態度基本是表面應付骨子裡不予理睬。之所以如此桀驁不馴,本質原因還不在於網路文學代表了先進生產力和先進媒介,而在於啟蒙話語解體后,「精英文學」就喪失了文化領導權。「精英文學」的倫理基礎是,揭示病痛以引起療救的注意,改造世界,讓人們更好地生活,更合理地做人。

網路文學的回答是,既然世界不可改變又如此痛苦,為什麼不能讓「我」爽一點?不能不說,這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超我」崩盤,「本我」賁張。網路文學正是一個承載白日夢的巨大容器,一個滿足慾望同時又生產慾望的「幻象空間」。特別是那些廣為流行的作品,不但投射了當下人最核心的慾望和焦慮,更為大量尚處於潛意識狀態的彌散慾望賦形。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