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大數據的發展態勢與特徵

導讀:

隨著相關的基礎設施、產業應用和理論體系的發展與完善,大數據已經不是少數科技極客眼中的「新領域」,而越來越被社會各界所了解。目前,大數據以爆炸式的發展速度迅速蔓延至各行各業。伴隨各國搶抓戰略布局,不斷加大扶持力度,以及資本的青睞及投資,使得全球大數據市場規模保持了高速增長態勢。大數據已經進入了從概念推廣到應用落地的關鍵轉折期。

數據戰略

1大數據全球戰略布局全面升級

發達國家期望通過建立大數據競爭優勢,鞏固和加強領先地位。美國作為大數據發展的策源地和創新的引領者,最早正式發布國家大數據戰略。美國政府在2012年3月發布《大數據研究和發展倡議》(Big Data Researchand Development Initiative),將大數據提升為一種戰略性資源應用在科研、工程、教育與國家安全上,該倡議一出台便立即得到多個聯邦部門和機構的響應。隨後,美國政府又在2016年5月發布《聯邦大數據研究與開發戰略計劃》,圍繞人類科學、數據共享、隱私安全等七個關鍵領域部署推進大數據建設的相關計劃。

之後全球各組織、國家都紛紛在大數據戰略推進方面付諸積極行動。以歐盟為例,在2011年發布《開放數據:創新、增長和透明治理的引擎》后,又出台了《數據驅動經濟戰略》,著力開展對開放數據、雲計算、數據價值鏈等關鍵領域的研究。澳大利亞、英國、日本、韓國等國家也相繼推出大數據戰略。

澳大利亞政府於2011年5月和2013年8月先後發布《國家數字經濟戰略報告》與《公共服務大數據戰略》(Australian Public Service Big Data Strategy),為國家大數據戰略發展確立了基本原則與政策指導。

英國的數據能力戰略注重強化數據分析能力。該國商務、創新和技能部在2013年10月發布《英國數據能力發展戰略規劃》,對數據能力的定義和優化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和指導,以大數據分析為突破點提高國家和社會的大數據研究應用水平。

日本於2012年7月發布《面向2020年的ICT綜合戰略》,又於2013年出台新IT戰略——「創建最頂尖IT國家宣言」,以大數據應用開發為主要戰略方向,通過新技術革命帶動IT產業與傳統的產業協調發展,助力地區聯動、民本高效、安全開放的高水平信息社會建設。

同處亞洲地區的韓國,也積極推行了「創意經濟」計劃,以孵化信息通信技術(ICT)與融合領域有潛力的新興企業和項目為抓手,催化互聯網相關產業的發展。早在2011年韓國科學技術政策研究院就曾提出「大數據中心戰略」以及「構建英特爾綜合資料庫」等計劃,設計未來發展路線,2013年韓國政府又率先宣布建設首個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全行業數據中心。

對比世界各國的大數據發展戰略可以發現三個共同點:

一是政府全力推動,同時引導市場力量共同推進大數據發展;

二是推動大數據在政用、商用和民用領域的全產業鏈覆蓋;

三是重視數據資源開放和管理的同時,全力抓好數據安全問題。

2加快構建大數據戰略體系

敏銳地把握了大數據的興起及發展趨勢。在短短几年內,大數據迅速成為社會各領域關注的熱點。政府高度重視大數據作為一種前瞻領域的戰略意義,並在近幾年加快推行相關政策的制定實施工作,啟動未來促進大數據發展的數據強國計劃。

2015年8月,國務院發布《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提出全面推進大數據的發展和應用,加快建設數據強國。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大數據」寫入會議公報並升級為國家戰略。

2016年3月,國家在出台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再次明確了大數據作為基礎性戰略資源的重大價值,提出要加快推動相關研發、應用及治理。

2017年1月,《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正式發布,全面制定了未來五年的大數據產業發展計劃,為「十三五」時期大數據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確立了目標與路徑。

3地區大數據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在《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發布之前,廣東、上海、貴州等地率先開展了大數據地方政策的先行先試。

廣東省經信委在2012年底擬定了到2020年完成「智慧廣東」基本建設的構想,並將其寫入《廣東省實施大數據戰略工作方案》。

上海市科委在2013年7月12日編製發布《上海推進大數據研究與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年),為該市大數據發展建立了具體目標,以及若干保障措施與推進機制。

2014年2月25日,貴州省政府印發《關於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應用若干政策的意見》和《貴州省大數據產業發展應用規劃綱要(2014—2020年)》,提出了大數據產業的三階段發展路徑。而在《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發布后,各地政府加快跟進。截至2017年2月,全國有28個省份出台了與大數據相關的政策文件。

2016年2月25日,貴州獲批設立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同年10月8日,包括京津冀、珠江三角洲、上海、河南、重慶、瀋陽及內蒙古在內的7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方案獲批。第二批獲批的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共分為跨區域類、區域示範類及大數據基礎設施統籌發展類。在這兩批次的試驗區建設中各地探索和總結的經驗做法,將對東、中、西、東北四個區域的大數據發展起到輻射帶動作用,同時對各地區的數據共享、大數據產業發展工作也極具參考價值。

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地區大數據發展的梯次格局初步顯現。北京、廣東、上海等東部發達地區產業基礎完善、人才優勢明顯,成為發展的核心地區;而地處西部欠發達地區的貴州、重慶等地,通過戰略創新形成先發優勢,政府積極實施政策引導,引進大數據相關產業、資本與人才,也在區域競爭格局中佔據一席之地(見圖1)。

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數據資源

1人類將迎來「數據核爆」

從計量的角度看,PB級(Petabyte級,帕位元組,10的15次方位元組)是大數據的臨界點。根據IDC《數字宇宙報告》,2020年以前全球數據量將保持40%以上的指數增長速度,大約每兩年翻一倍。到2020年人類擁有的數據量以ZB(zettabyte,澤位元組,10的21次方位元組,1ZB=1048576PB)計量,數字宇宙規模將超出預期,達到40ZB(見圖2)。僅就數量而言,40ZB的數據相當於地球上每個人產生5200G數據,如果存入現有的藍光光碟則對應著200張光碟。而隨著大數據的全面發展,產生數據占數字宇宙的比例,將從2012年的13%上升到2020年的21%。

資料來源:36氪研究院,《大數據服務行業研究報告》

2數據成為核心生產資料

與農業時代的土地、資源及勞動力,工業時代的技術與資本不同的是,數據是人類自己創造的全新的生產資料。在互聯網沒有出現之前,數據就已經存在,但互聯網的發展才使數據流動和利用變得更為容易。數據用於記錄、反饋和提升互動體驗,過往雜亂、無用、靜態的數據因為流動而變得鮮活,數據擁有了生命,能夠用於量化決策與預測。發掘數據價值的技術成本降低,數據可以用於全局流程及價值優化,並且實現真正的數據業務化,產生新的社會經濟價值。

判斷數據價值成為數據管理的核心能力,數據總量的爆炸性增長也給存儲、分析和使用大數據帶來挑戰。據統計,當下世界各大公司存儲的數據中有半數以上是價值模糊的暗數據,在總體數據中的佔比達到52%;此外還有大約33%的歷史數據處在難以發掘的尷尬處境,或是失去了時效性,或是難以進行二次利用,又或是價值含量過低。因此,除數據總量構成的挑戰以外,大數據自身所包含的模糊性、時效性以及冗雜性,都無不對海量數據的價值挖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數據規模從PB到ZB量級的時代背景下,迫切需要開發者與決策者加快對大數據處理技術和分析能力的研究。

數據流動

1跨境數據流推動全球化進入新階段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發布的《數字全球化:新時代的全球性流動》(Digital Globalization:The New Er8of Global FIows)報告提出,「2008年以來,在全球商品流動趨緩、跨境資本流動出現下滑的趨勢下,全球化並沒有因此而逆轉或停滯。相反,因為跨境數據流的飆升,全球化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根據該報告關於全球化各類要素流動的比較,在2005—2014年間,全球數據流從4.7TB達到211.3TB,增長了43倍(見圖3、圖4);與之對應的全球商品流從10.6萬億美元增長到19萬億美元,全球服務貿易流從2.5萬億美元增長到4.9萬億美元,全球資本流(外商直接投資)從1.39萬億美元增長到1.63萬億美元,均遠低於全球數據流的增長。

資料來源: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數字全球化時代的五個關鍵問題》

資料來源: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數字全球化時代的五個關鍵問題》

研究發現,從1995至2013年10多年間,上述流動共拉動了全球約10%的GDP增長,僅2014年總價值便高達7.8萬億美元。其中數據流直接創造的價值為2.2萬億美元(佔總值的近1/3),高於外商直接投資;此外,數據流還通過間接促進其他類型的跨境交流,為全球經濟創造了2.8萬億美元的價值。因此,綜合考慮其直接和間接作用,數據流對GDP的貢獻已超過全球商品貿易。在短短的十幾年間,跨境數據流從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到增長至此,實在令人驚嘆。

2數據開放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有研究表明,開放數據將能夠幫助G20國家在5年內實現1.1%的GDP增長,而單這一項帶來的增長就已佔到了G20國家5年GDP增長總目標的50%。面對開放數據所能帶來的巨大潛能,也正推動全國範圍的數據開放。2015年8月發布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是第一個明確推動數據開放的國家層級政策文件。綱要提出要在2017年底前形成跨部門數據資源共享共用格局;在2018年底前建成國家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台;到2020年逐步實現交通、醫療、衛生、環境、氣象、企業登記監管等領域數據向社會開放。

數據來源:數據觀

從中央層面看,各個部門間的數據共享與開放工作已取得了一定進展,國家電子政務外網搭建任務邁上了新台階。現今約有13個不同領域的部門實現或擬訂了數據交換共享,電子政務外網的建設提高了超過100多個部門的信息利用水平,涉及的中央單位數量達到118個,涵蓋全國性的業務系統數量達到47個,同時輻射帶動了地方各省、市、縣下設的14.4萬個單位。

從地方層面來看,以上海、北京為代表的地方政府自2011年便陸續啟動了自己的開放數據計劃。截至目前,已有10餘個地方上線開放數據門戶。

3構建交易平台成為促進數據流通主要舉措

擁有大量數據的政府部門、科研機構以及商業機構希望讓各自手中的數據流動起來,並且通過可以公開交易的場所,掌控數據獲取的有效性和成本。大數據交易平台建設恰好為數據流動、價值變現以及安全保障等一系列數據交易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繁榮。近年來,貴陽、北京、武漢、上海等地紛紛啟動了大數據交易平台建設。在2015年及之前,北京、貴陽市成立了大數據交易所,湖北省成立有長江、東湖兩家交易所,加上河北與陝西的西咸新區,共有6家大數據交易所投入運營。2016年,江蘇、浙江、上海以及哈爾濱等地也紛紛參與交易中心的籌建,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底已達到16家。據貴陽大數據交易所發布的《2016年大數據交易白皮書》顯示,的大數據交易市場在2015年的規模在33.85億元,預計到2020年或將提升至545億元。

數據產業

1大數據產業核心層將保持40%的增長速度

目前大數據產業的統計口徑尚未建立,對於大數據產業的規模,各個研究機構均採取間接方法估算。通常認為,大數據產業核心層主要是指圍繞大數據採集、存儲、管理和挖掘等環節所形成的產業鏈條。它為全社會大數據應用提供數據資源、產品工具和應用服務,支撐各個領域的大數據應用,是大數據在各個領域應用的基石。來自在線調查公司Statista的數據顯示,在經歷了快速增長期后,全球範圍內的大數據服務進入了平穩增長的階段。

2015年全球大數據產業規模將近150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4.2%;大數據產業規模為160億元,僅佔全球總規模的10.7%,但同比增長率為64.9%,是全球增長率的2.7倍。預計2015年至2018年全球大數據產業的複合增長率為21.8%。由於大數據行業目前仍處於快速發展期,36氪研究院認為2018年大數據產業規模將超過500億元,2015年至2018年的複合增長率將達到47.0%,是全球複合增長率的2.2倍(見圖5、圖6)。據信通院數據顯示,未來兩年內大數據核心產業還有著40%上下的高增長空間。

資料來源:36氪研究院,《大數據服務行業研究報告》

資料來源:36氪研究院,《大數據服務行業研究報告》

2015年,信息產業收入達到17.1萬億元,其中軟體業務實現收入4.3萬億元,相比之下,大數據目前的產業規模佔比還非常小。任何產業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的研究結果顯示,通常需要花費20到40年時間,才能讓一個產業從「實驗室」走出並發展到百億美元的規模。從大數據產業走勢來看,在開始的2-5年產業規模並不是很大,發展初期產業的規模常常低於人們的預期。在盈利模式模糊、技術發展不成熟的情況下,許多決策者受環境影響而判斷力不足,一方面對於短期發展盲目樂觀,發展一味求大、求快;另一方面又對未來缺乏長久計劃,政策、計劃持續性差,這兩種問題都需要盡量避免。

2大數據產業規模2020年要突破1萬億

目前,大數據產業已超出了信息產業的範疇,其廣義範圍涵蓋到關聯層與衍生層各大領域的應用。從2017年1月發布的《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所使用的大數據產業範圍的廣義範疇來看,其定義首先包含了圍繞數據的採集、存儲、加工等一系列經濟現象,同時還涉及數據資源本身和相關硬體的產銷環節,此外,信息技術服務也可以歸納在內。規劃提出,到2020年大數據產業要突破1萬億的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要達到30%。

結語:

縱觀人類發展文明史,過去的100年是把人變成機器的工業文明史,未來100年將是把機器變成人的數字文明史。在工業文明向數字文明的進化中,大數據作為一種新能源、新技術和新的組織方式,正成為決定未來的核心要素。大數據發展已經進入了從概念推廣到應用落地的關鍵轉折期。

除非特別註明,本站所載內容來源於互聯網、微信公眾號等公開渠道,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