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你那麼精英,那麼努力,為什麼還沒煎餅大媽賺得多?

轉載自:秦小明(ID:smallintern)

前陣子網上有位煎餅大媽很火。大媽說:「我一個月賺三萬塊,怎麼會少你一個雞蛋?」

自不自信?霸不霸氣?

不少坐在辦公室格子間畫PPT的白領會把這個新聞當段子看,為自己自嘲和自黑精神感到洋洋自得。

但是有多少自認為體面的白領會認真反思,自己一個月能不能賺到三萬塊?為什麼賺不到?或者,自我感覺良好,自認為比大媽優越的你,又比大媽多賺了多少錢?

這後面其實有個很嚴肅的問題:

為什麼你那麼努力,你那麼精英,最後也只是個Average,收入還比不上煎餅大媽?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即是金融裡面很核心的無套利均衡原理的思想。無套利均衡實際上可以看做微觀經濟里競爭均衡的一種特殊形式。

努力/競爭的起點:稟賦。

稟賦的差異表現在諸多方面,大致包括初始掌握的生產要素和後續獲得生產要素的基礎能力兩個方面。

通俗地說,前者一般指初始的財富積累,後者指智力和體力。思聰的競爭起點是絕大部分人無法企及的,愛因斯坦的智商也是大部分人無法比擬的,當然,姚明的身高和在運動方面的天賦,也是大部分人無法達到的。

討論稟賦,很重要的一點是避免錯誤歸因。

猶記得高中時期,有兩位高中同學,其中一位真的沒有花太多時間在學習上,屬於正常水平,該睡睡,該吃吃,該玩玩。另一位則花了至少兩倍時間在學習上,但每次前面的那位同學都考得更好,導致更努力的那位同學久而久之開始懷疑自己,覺得是不是努力的方法錯了。

我推想,即使那位同學用盡了所有方法,可能依然無法實現超越,因為前面提到那位確實在智力上,更佔有明顯的優勢。如果不能認識到這一點,只會徒增沮喪和產生錯誤的焦慮感,而這,其實是很多年輕人容易犯的問題。

不少年輕人認為我們在相同的大學就讀,我們面臨類似的就業市場,我們家庭背景類似,我們努力程度相當,所以就得出結論:我們的出路結果亦應當相差無幾。看到同齡人比自己好,就產生非常大的同伴壓力。

這裡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不同人之間的第二個稟賦差異:即智力和體力的差異。智力的差異會體現在做事的效率上,體力(包括容貌身高等)的差異會體現在釋放個人價值信號的通道上,具備較好「體力」稟賦的人,在釋放自身價值時,更容易引起他人注意。

不同的稟賦又對應了不同的風險承擔能力。

簡單來說,一個智商120的人可以玩遊戲一個禮拜,花很少的額外時間消化補齊落下的功課,而一個智商80的人,則做不到這一點。對於前者來說,玩遊戲導致功課落下的風險(downside)可以是玩一個禮拜的遊戲,而對於後者來說,可能只能玩兩天。

另外,假設維持一個人生計所需耗費的財富是10萬塊,那麼一個擁有100萬起點稟賦的人,可以承擔的損失是90萬,90%的downside,而一個擁有20萬起點稟賦的人,能承擔的損失是10萬,downside只有50%.

稟賦的差異,決定了起點不同的人,很難通過後期的努力來彌補。差異越大,這種彌補變得愈加困難。所以這是不是一個非常悲觀的結論?某種意義上說,是的。但並不完全,這一點後面再講。

無套利均衡:競爭的作用。

無套利均衡是現代金融學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和經濟學的一般均衡分析有異曲同工之妙。在金融上它指的是,在金融市場上,各金融資產的定價應該使得在不同市場,不同資產之間,不存在無風險的套利機會。

用通俗的話來說,比如存在A和B兩個菜場,都售賣白菜。A的白菜賣5塊一斤,B的賣3塊一斤,而將白菜從B運輸到A的運費是1塊一斤。如若其他情況都一樣,那麼就存在無風險的套利機會:

將B市場的白菜買下來運輸至A售出,每斤可以賺到1塊錢的無風險利潤。所以A,B市場的白菜定價是不合理的。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在B買進,在A賣出,最終會導致B的菜價上漲,A的菜價下跌,直到達到一個無套利的均衡價格:A 4.5,B 3.5.

以上這個白菜的例子非常簡單,抽象了很多現實的複雜因素,實際上,無套利定價原理在金融上應用,也極少存在「無風險」的情況,很多時候是「低風險」套利。但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種思想告訴我們:

套利機會的存在會引發套利行為,而套利行為又會消滅套利機會。而競爭是一種典型的消滅套利機會的行為。

幾年以前我還在杭州念大學的時候,如果一名浙大的大學部生在麥肯錫貝恩這樣的公司做過實習,那麼在求職找工作投遞諮詢公司的時候,就會顯著地會有加分。那個時候浙大的同學到上海兩地來回實習的還很少,所以最早的一批人,因為有了這些經歷,就相對容易地可能拿到知名諮詢公司的工作機會。

當浙大更多同學看到這一情況,去上海諮詢公司實習的人迅速增加。後來這一實習經歷帶來的溢價就迅速降低了,要拿到一家諮詢公司的錄取,就會比早年難得多。這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競爭使得最開始那種「套利」機會消失的例子。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通常競爭越充分的行業,帶來的回報就越低,因為競爭會很容易使「套利機會」消失。

比如一家火車站周邊,如若一開始只有一家餐廳,那麼就算泡麵,也可以賣到很高的價錢,比如20塊一桶。但隨著第二第三家餐廳的開業,這個價格就只能不斷往下走,直到趨近於市場一般均衡的5塊錢。

為什麼現在很多國外留學回來的同學,在國內就業不如十年以前容易了,或者就算拿到offer,也沒之前獲得相較於本土畢業生更高的工資了?這也是一個典型的競爭使得套利機會消失的過程。

最開始留學的人少,大家看到第一批留學回來的人回報很不錯,於是都爭著出去,這其實就是一個套利的過程,幾乎留學生在早年就是一個可以獲得更好回報的代名詞。但是很快這種回報溢價,就會被更多的海歸競爭所消滅,所以我們看到了很多「海待」。

同樣地,我們費盡心思考研,擠破頭皮進大公司。工作之後,花了很多時間在業務精進上,業餘還不忘報各種培訓班給自己充電。我們絞盡腦汁討好老闆,維護好同事關係。

可是到頭來,你發現這一切帶給你的回報提升,並不如你預期的那麼高。

隔壁老王大學部畢業沒有出國沒有進大公司,開了個餐廳,比你在高大上的諮詢公司一年賺得多,這樣的事情雖不說普遍,但也不能說鮮見。

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老王或者大媽的稟賦更高嗎?還真不一定,可能老王家裡還不如你,智力也和你相當,甚至還比你差一點點,煎餅大媽就更不用說了。

那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你走的道路是非常典型的競爭者眾的路。無論是考研,還是去大公司當一個白領,還是維護好同事關係,討好老闆,業餘培訓。

這些每一個選擇,在你的圈子裡,都是競爭者眾。

競爭者眾的意思就是,你以為打怪升級擁有這些技能或者標籤之後就能有很大的回報,但其實在你做這些事的過程當中,就同時在消滅這些回報。因為別人,更多的人也在做,競爭讓預期的回報變成了一個平均的水平。

反過來再看老王。老王畢業開了一家餐廳,顯然在一個名校畢業的圈子裡,顯得多少有些另類。另類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在老王的圈子裡,競爭者(同樣名校畢業開餐廳的)少。那他獲得的期望溢價就自然會更高,還處在套利機會存在的早期階段,當然,這種套利存在不小的風險,開餐廳也算創業嘛。

簡單來說,老王的選擇,走了一條差異化競爭的路。差異化競爭,才能使你在套利大部隊到來之前,提前獲得回報。

稟賦、競爭與風險。

第一部分說,稟賦差異很大的人,後期很難彌補,這是悲觀的一面。但也有相對樂觀的一面。

我們經常看到富不過三代以及白手起家成大事的現象,前者通常是因為路徑依賴在第一代人收割了套利溢價之後,後代未能開拓新的套利機會所致;而後者則是稟賦起點較差的人,通過差異化的競爭,開拓了套利者還較少進入的領域,收割了較早一波的套利,比如移動互聯網初期的觸摸屏硬體,最早的陌生人社交,最早的垂直電商等。

稟賦起點的不同,首先要正確認識個體,尤其是其他方面看似相近的同齡人之間的差異。正確歸因這種差異的來源,可以減少因此帶來的焦慮和沮喪。

對此我一直的方法是,把稟賦差異當做一個外生變數,它不會成為影響我情緒,我做決策的因素。

其次,需要認識到的是,稟賦的不同也是在代際更迭和演進的,而影響這種演進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差異化的競爭。

如若你能在稟賦相當甚至較差的情況下,去努力尋找那些差異化的道路,在其他套利者尚未發現和湧入時,成為第一波參與競爭遊戲的人,那你就有可能改變稟賦起點不同造成的個體差異。

第三,差異化競爭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如果你不甘只當一個average的話。

差異化競爭意味著承擔風險。這是最早一波套利者(可能叫風險套利者更為準確)為了獲取低競爭溢價承擔的代價。

最後,無風險套利的思想,雖然僅僅存在於完美的理論當中,現實當中多是風險套利,但是它對我們最重要的指導意義是:

競爭會讓你多數時候的努力,趨於平均回報,這個平均回報可能是你的圈子為參考系,也是你真正在乎的。

但是,如果你一旦想突破這個圈子,那就必須要突破既有的競爭遊戲,開闢全新的差異化競爭領域,在該領域,你屬於最早一波的套利者,這樣才有可能獲得平均以上的超額回報。

我想以巴菲特的一句名言結束今天的推文:

在所有懂投資的人當中,我是最懂企業經營的;在所有懂企業經營的人當中,我是最懂投資的---沃倫·巴菲特。

讀者群歡迎你!點擊「閱讀原文」加入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