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校長,你知道「未來教室」什麼樣嗎?

教育和科技之間的關係經常會有磕磕碰碰——在1980-90年代,當個人電腦開始出現在學校時,學生們使用起來往往會比他們的老師更加熟練。

但這一切都在改變,隨著新一代精通技術的教師掌握主動權,他們開始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同時隨著科技愈發成為我們經濟和日常生活的中心,它也正在改變我們教學的主題——如今在英國,兒童自5歲起就會接受編程教育。

當然與課程一樣,課堂也正在發生變化。從虛擬現實到人工智慧助教,也許只需要短短的10年,未來的教學設備就會變得和許多人所熟悉的白板及投影儀完全不同。

近日英國科技企業Misco就請教了這方面的專家,探討有哪些科技會出現在明日的課堂之中。最終這一研究成果通過藝術家的創作呈現,可以讓我們一窺英國教育的未來。

研究發現雖然課堂本身將仍然存在,但學習的方式卻會完全不同。Misco的查那(Terry Chana)表示,這些新的授課方式將需要新的工具。他預計在未來幾年裡,人工智慧將在課堂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孩子們已經使用諸如Siri、Cortana和Alexa等人工智慧工具來尋找資源,智能助手可以支持更有效的教學,以及在校外時間幫助輔導學生。」

與此同時,MISCO的科學家也預測虛擬現實將在教學中發揮潛力,一些學校已經採用這一科技,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中進行實地考察。

此外檢查和評估學生進步的方法也將發生改變,同樣會經歷變革的技術還有視頻演示、博客、網站設計和在線簡歷等等。

智能黑板和智能課桌

如今課堂中已經有了黑板、白板,但未來的顯示屏可能大到覆蓋整面牆壁,可以操縱顯示幾乎任何課堂需要的內容,這種模式正在課堂中變得越來越普遍。同時,智能課桌將成為現代課桌的升級版本,有一個教師可以控制的插入式屏幕。

從視頻和圖表到教育遊戲,這些聯網的平板也提供了與智能手機相同的在線資源,讓教師有機會指導學生在自己的時間裡高效學習。

預計智能屏幕和智能課桌也將為計算機支持下的協作學習提供了新的機遇,這種學習方法最早出現於20世紀90年代。

例如協作作業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以小組的方式解決問題,互相幫助。在這種方法中使用智能屏幕的好處之一就是——信息傳遞可以針對個別學生或群體,以適應那些通過視頻、圖表或文本能取得更快進步的人。

GSTV1 London的執行院長特勞雷(Christy Traore)表示,教室將在布局方面進行變革,隨著全新教學方法的實施,如何以及在何處進行教學的概念將隨之發生變化。

對人工智慧助手的應用

儘管這聽起來可能有些牽強,但許多學生已經使用諸如Siri和Cortana這樣的虛擬助理來在線研究信息,或者管理自己的學習和提醒設置。類似Duolingo這樣的在線應用表明,僅僅通過與電腦練習來學習語言是可能的。

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下一步很可能會出現被設計用來回答特定科目和概念的專門課堂AI,並能夠根據說話者的年齡和能力調整答案。

此外AI也可以幫助教師。倫敦大學學院(UCL)最近的一個項目使用人工智慧軟體分析了數百堂課程的音頻和書面數據,旨在確定哪種教學方法對學生最有效。

發起者認為,在課程計劃上採用類似的方法並導入學生成績的數據,有助於確定哪些地方的個別學生可能有困難,並提出相應的替代方案。

VR技術的進一步普及

雖然目前關於虛擬現實的關注主要集中在遊戲上,但它在教育行業的機遇同樣令人興奮。虛擬現實環境可以讓學生訪問歷史遺址,參觀人體或穿越太陽系,而不必離開教室。

曾經非常昂貴的頭罩,現在可以像Google Cardboard配上智能手機一樣簡單。事實上,去年在英國學校推出的Google Expeditions已經在向師生們推廣了虛擬現實所帶來的可能性。

眾所周知,VR在教育中的一個關鍵好處是學生完全沉浸在體驗中,這意味著分心的可能性變小。它也適合多種學習風格,並以一種書本無法體會的方式讓學生有機會來將對象和概念視覺化。

正如Oxford Open Learning的創始人史密斯(Nick Smith)博士所說:「教科書中的二維圖表或顯微鏡上的幻燈片都已經落伍了。未來的一代將真正去了解作為一個三維繫統的一個細胞,而不是一本書中的一張二維圖片。」

教師仍然是課堂核心

他相信科技將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很大的作用。「一些學習可能會在你的智能手機上進行,有些可能是通過增強現實或者虛擬現實來實現的,而這些學習體驗將是難以置信的。」

但他也警告說:「沒有任何技術能使聯立方程更容易,也不會讓你欣賞狄更斯的作品換言之,教師仍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以最適當的方式提供信息,確保學生從這些工具中受益。

「學校教育的一些基本情況不會改變……教師仍然是課堂或學習體驗的核心。」

查那在評論本次研究的結果時表示,科技無疑正在塑造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方法。

「教育工作者已經被要求引入技術,這將進一步有助於教學。令人興奮的是,在短短十年的時間裡,學生們就可以利用從VR頭罩到人工智慧等新潮科技來學習。毫無疑問,在下一個十年裡,教室只會變得更加令人期待。」

/ 延伸閱讀 /

未來25年,學校將發生顛覆性變化,

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

文 / 安東尼·塞爾登(英國白金漢大學副校長)

現代的學校模式是在英國工業革命時期開始發展的,學校的最初使命是向工人階層教授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向精英階層傳授管理政府、企業和軍隊的能力。在這種模式中,老師站在講台前授課,學生們被動地做筆記、應付考試,學校則根據考試成績給學生打分。

從25年前開始,電腦對學校的影響日增,但電腦只是起著輔助教學的作用,並未對現有的教學模式產生衝擊——老師們不再需要拿著粉筆在黑板上寫板書,取而代之的是在電腦上展示影像。這種做法加快了課程的進度,但卻沒有改變教學的基本模式。

如今已是21世紀,在工業時代應運而生的學校模式顯然無法適應現在的需求。無論是在還是在世界範圍內,學校都面臨著革新。

可以預見,未來25年,學校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就業需求變化:看重社交能力

有分析顯示,今後10年,機器將會在世界範圍內取代數以百萬的工作崗位。僅英美兩國就有接近1億人將面臨失業。面對這種形勢,學校必須積極應對。

學校模式的第一大革新因素,來源於國際就業市場的變化。

2015年8月,美國哈佛大學一位教授發表論文指出,自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前景和「錢景」都看好的工作,要求從業者擁有高超的社交能力。

當社會對人際交往和合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時,在這些方面更具優勢的女性自然受益頗多。

研究還發現,那些注重培養認知能力以應付考試的職業,如數據分析師、精算師、化學分析員等,都出現了就業率下降的情況。隨著產業自動化水平越來越高,以上趨勢還將持續。

此外,未來幾十年中,銷售、客服、餐飲、休閑、工人、機械操作乃至技工等領域的很多就業機會會消亡。

英格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安迪·哈爾丹發表演講指出,當前世界正面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這場革命的標誌物是「能思考會幹活,能感知會篩選,能適應會實踐的新時代機器」。不可避免的是,這樣的機器將會在世界範圍內取代數以百萬的工作崗位。

哈爾丹預計,在接下來的數10年裡,英國就業市場中三分之一的崗位將會受到自動化浪潮的影響,使得1500萬人「下崗」。而在美國,這一數字將達8000萬人。

這意味著,僅僅在英美兩國,就有接近1億人將面臨失業。

面對這種變化,學校必須積極應對,向學生傳授能在這一變革中立足的知識。

時任英國惠靈頓公學校長朱利安·托馬斯曾這樣說,「在信息時代,仍然有大量的才能是電腦所不具備的,而這些才能正變得日益重要。儘管現有的評估體系對於這種人才『軟實力』的認知不足,但頂尖學府仍會繼續重視『軟實力』教育,使得他們的學生能夠在未來的生活中靈活運用。

老師家長都厭煩一味追求成績

英國惠靈頓公學認為,應該努力培養學生髮展八大智能。如果這八大智能領域沒有在一個人的學生時代得到培養,那麼在他們以後的人生中很可能就此沉睡。

學校模式的第二大革新因素,來源於教師、學生和家長的轉變——他們開始反抗現代學校這一模式。

在追逐成績的教育流水線中,教師們如同工廠操作員一般,喪失了個性和教育風格。教師變成了機器人,這種專業地位的下降讓他們感到厭煩。家長們也越來越反感學校一味追求考試成績並對學生加壓,他們懷疑,學校更看重的只是排名,學生只不過是排名爭奪中的工具而已——不幸的是,這種懷疑是正確的。

至於學生本身,他們覺得學校消極無趣,因為學校不教他們獨立思考,只教考試需要的正確答案。學生們的聰明才智和想象力在乏味無趣的課堂上鮮有用武之地,只能在電腦遊戲中得以發揮。

英國惠靈頓公學是近10年來英國高中課程(A-level)考試成績躍升幅度最大的學校,我本人也是前兩年才從該校的校長職位卸任。在這所學校,我們受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的啟發,努力培養學生髮展八大智能。如果這八大智能領域沒有在一個人的學生時代得到培養發展,那麼在他以後的人生中很可能就此沉睡。

我們認為,八大智能分為四組:

第一組是傳統的語言和邏輯能力,讓人擁有過上美好生活的智慧。

第二組是自我和社會認知能力,指的是與團隊合作、激發他人潛力的才能。

第三組是文化和體育能力,這是傳統的課外活動,也是與周圍青少年群體進行良好交往的一個重要因素。

最後一組是道德和精神,前者有助於我們建立一個道德良好的環境,後者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世界的莊嚴與美好,賦予我們豐富的想象力,使得生命更具有深度和意義。

人工智慧使學生受益個性化教育

科技的進步是不是意味著我們不再需要教師了?目前的跡象表明,對中學教師的需求量將會小幅減少,但對國小教師的需求將維持現有水平。

革新因素中的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人工智慧(AI)的發展。

人工智慧的發展,意味著學生能夠受益於個性化教育——學生坐在帶有攝像頭的屏幕前,攝像頭會讀取學生的面部表情,教學將會變成體驗式學習。如果學生無法正確回答問題,電腦程序將會辨別難點所在,並像老師一樣調整教學。

在傳統課堂上,老師通常要面對二三十位甚至是五十名學生,這使得老師難以給予每位學生單獨指導,但電腦卻可以做到這一點。

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已經開始興起,不過目前還沒有正式走進課堂。

實現這一技術的成本也不高,只需為每位學生配備鍵盤、屏幕、攝像頭或感應器。

過去,學生一旦遇到難點就會拖慢學習進度,如今,這種障礙已被掃除。

在新的學習模式中,學生能按照自己的進度學習,他們學得更專註、更快速。

曾認為數學、物理或地理難學的學生將會發現,他們的學習得到大幅提升,他們能在進步中體會快樂,並下定決心面對更新的挑戰。

科技的進步是不是意味著我們不再需要教師了?答案並非如此。

目前的跡象表明,對中學教師的需求量將會小幅減少,但對國小教師的需求將維持現有水平,因為在指導、鼓勵、維持秩序並全面關注個體發展等方面,年幼的孩子仍然離不開老師。

未來的學習將會變得更快速、更高效,課堂活動的機會將會大大增加,教師的專業性也因此更為重要。

不過,教師們從此可以不用每晚熬夜批改作業,而由電腦代勞;也不再需要為絞盡腦汁寫家長報告而煩惱。學校將根據學生的需求給予清晰的指導,幫助他們取得進步。從此,成功的學習真正成為教學系統的核心所在。

只有那些了解即將到來的變革的學校,才能在未來幾年中得以繁榮發展。

我們不應畏懼將來,因為未來的教學範圍更廣泛,教育更全面且更具啟發性。

學校應當永遠是啟蒙、培育學生的地方——眼下只有少部分學校做到了這一點,而這場教育變革將使得所有學校都成為這樣的聖地。

來源 │英國教育思維、文匯教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