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看你的孩子,就知道你的婚姻好不好

=董如峰

幸福的婚姻有同樣的幸福,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但是對於孩子而言,成長的過程只有一次。家庭氛圍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性格?父母的婚姻危機,怎樣盡量減少對孩子的傷害?在niwo online meetup上,資深心理師董如峰老師給出了答案。

董老師從事諮詢十幾年,處理過許多離異、再婚家庭孩子的心理問題。他指出:孩子出問題,大部分原因都在父母身上。父母婚姻的質量,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01 夫妻關係怎樣是影響到孩子的?

在諸多的諮詢案例中,我們觀察到一個「倒錯現象」——夫妻都在關心孩子,孩子在關心家庭。請注意這句話,看看出什麼問題了?

一個家庭,當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時候,孩子發生問題的概率較高。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關鍵階段」就是1.5歲之前。此後,請不要培養「小皇帝」。

有一位11歲的孩子患有抑鬱症。醫生經過訪談發現,當他的父母吵架的時候,孩子就陷入抑鬱。父母停止爭吵,帶著孩子求醫問葯,孩子則好轉一些。接著父母又不管他,開始爭吵。如此循環反覆。

這就是典型的 「父母關心孩子,孩子關心家庭」。孩子是基於「代償心理」產生的功能性抑鬱症,可怕的是這種狀態如果持續半年一年,孩子的病情就很難調整了。

孩子依賴父母,因此本能地希望家庭和睦,因此除了「代償」,他們還會對父母的關係「歸因」,覺得父母的離婚跟自己有關。

孩子在3歲之前,他理解世界會採用 「妄想機制」。這個時期的孩子很弱小,但是會產生一種全能感,以為自己的力量造成了父母不和。這個階段的孩子正在建立「安全感」,處理不好容易使孩子怯懦膽小。

3到6歲間,是「幻想性」歸因機制。比如他們會幻想自己有哆啦A夢的口袋。如果夫妻關係出問題的話,孩子也會幻想一些辦法來解決。如果無效,孩子就會產生強烈的受挫感,對他將來建立自信自尊有所阻礙。

6到12歲的孩子進入「理想性」歸因機制的階段。這個階段父母關係不好,會影響孩子的「現實感」,影響孩子適應社會、接觸社會的能力。

一般我們建議,如果父母離婚,最好等孩子13歲以後再告知父母真正的關係。

02 什麼是良好的家庭關係?

良好的家庭關係有以下幾個指標:

  • 家庭的界線清晰,父母彼此尊重。

大家要想一想,如果孩子已超過三歲,先生或太太是否有一方跟孩子太近?如果是,這個狀態就不對。

  • 家庭的功能要完整。

首先經濟功能,這並非要求你很有錢,而是盡量不要讓孩子感覺到貧窮和匱乏感。

其次是養育功能,父母要有基本的生理、心理知識,讓孩子身心處於比較舒適的狀態。家庭還要有緩衝功能,氛圍要包容。我們應該允許孩子有情緒、犯錯誤。

  • 家庭或者有良好的社會關係體驗和能力。

這種家庭容易給孩子帶來開朗的性格和較高的情商,反之孩子比較容易退縮。

總之,父母恩愛,孩子性格就容易輕鬆開朗,更有安全感,性格更穩定,抗壓能力更強,不易多疑和焦慮。

恩愛夫妻的孩子,會更好地跟人相處、合作。我們在職場中判斷一個人的合作能力,也會特別關注他的婚姻家庭。

03 大部分家庭關係都處在「灰色地帶」

夫妻關係說不上好,也沒到離婚的地步,這就是 「灰色地帶」。

灰色地帶下,經常相互指責的父母,會培養出愛推卸責任的孩子;「搭夥過日子」的夫妻,把孩子當成家的維繫,會導致孩子自私任性。

母親特彆強勢也不利於孩子成長。有些母親,總有指揮千軍萬馬的氣勢,這樣培養出的孩子特別容易懦弱。

灰色地帶下的問題家庭模式我們也分為三種狀況:

  • 母子結盟

這種現象很常見,孩子過度依賴母親。男孩長大後會比較幼稚,有可能還會喜歡年齡比較大的女性,來滿足內心對母親的欲求。

對付這種情況,你一定要明白:天下只有一種關係是指向分離的,那就是親子關係。跟孩子保持一個慢慢推開的過程,特別是6歲以後,幫助孩子適當脫離家庭,尋找夥伴。

  • 父親角色的缺失

容易使男孩成為「媽寶」或者「小丈夫」,女孩子則彪悍、蠻橫。爸爸的陪伴是女孩溫柔、男孩勇敢的秘方。

孩子被夾在中間,成了父母的「傳聲筒」。這樣的孩子用早戀來逃離原生家庭。而當他們真正和人相處時,又經常受挫,導致晚婚。

  • 一家人糾纏在一起,與外界封閉。

這會導致孩子的社會功能退縮,拒絕成長。被溺愛或過於封閉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易得肥胖、皮膚過敏,易患支氣管炎等身心疾病。

解決以上問題的辦法其實並不難。比如父親需要增加高質量的陪伴,哪怕一天五分鐘專心地陪孩子。出差的時候可以來個五分鐘電話。

把孩子夾在中間的夫妻需要自己溝通,至少別給孩子傳遞對方的不好。糾纏在一起的家庭比較難辦,建議藉助專業的治療和意見。

04 夫妻離異了,如何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研究發現,破裂家庭的孩子經常出現冷漠、不安、抑鬱等癥狀,靠後期干預效果並不太好。這裡請大家記住,離婚不是問題,關鍵是怎麼做才會讓孩子受到最少的傷害。

離婚之前,大多數都有一個漫長的婚姻動蕩期。這個過程從對抗到分居,再到父母離異再婚,對於孩子來說,都面臨著非常大的挑戰。

在對抗階段,不要有過激行為;分居階段,也不要讓孩子只接觸母親一方。孩子理解世界的方式跟成人不同,抵抗能力也不同。

離婚前後,家庭往往一片混亂,父母對孩子的關注少,孩子容易陷入內疚-自責-羞恥的情緒中,非常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

因此夫妻離婚之後,要協商好共同陪伴孩子的時間,而且要給孩子一個解釋。如前面所說,以13歲為分界,解釋方式也不同。

離婚後孩子容易心裡空虛,愛粘人,而父母因為愧疚,對孩子過度補償。關於補償孩子,建議把握住剛剛離婚後的「安全感恢復期」,不要盲目無限制補償孩子。

05 好的夫妻關係需要以下幾種技巧

既然離婚對孩子多少都會造成傷害,那麼何不從根源開始,維護好夫妻之間的關係?

1.首先,要保持學習的心態,允許兩個人存在分歧,學著彼此分享和並存。關注的對方的善意和長處,不要總在挑毛病。

2.了解對方而不是評估對方。夫妻要了解對方的成長背景和行為動機,而不是去想象對方應該做什麼。

3.你感覺不到對方的愛,並不代表對方不愛你,有可能是自己的感受能力有問題。

4.當婚姻出現問題時,正確的思考方式是:婚姻走到今天,我應該負有什麼責任?這個思考會促進你婚姻往好的方向發展,產生積極的改變。

5.先解決心情再處理事情。諮詢師在處理夫妻關係時有兩個步驟:先把兩方的情緒盡量降到同一個級別;再關注兩個人的目標是否一致,都朝著一個方向努力,婚姻才能更好。

其實婚姻就像鐘擺,時好時壞才是常態。孩子也是一樣,成長過程難免磕磕絆絆。所以聰明的夫妻都會拉著手吵架,我們也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長。

搜索「青芽兒」關注,呵護幼小心靈,托起明天的太陽,關注兒童心理,傳播科學育兒理念。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