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今天,內蒙古鄂爾多斯有大事發生!

在剛剛結束的內蒙古草原文化節中,鄂爾多斯民族寓言舞劇《庫布其》登陸首府。精彩的表演讓觀眾們第一次切實地感受到在鄂爾多斯,人、草原與沙漠之間的拯救與博弈。

舞劇《庫布其》背後的庫布其

你了解多少?

今天,「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13次締約方大會」將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召開。來自196個締約方的正式代表約1400人與會,共商全球防治荒漠化大計。

大會主題

「攜手防治荒漠,共謀人類福祉」

主要任務

●圍繞聯合國確立的「到2030年實現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長」的重大目標,討論一系列重大政策性議題;

●推動形成《公約新戰略框架》等5項成果;

●各締約國提出本國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的國家自願目標和行動計劃。

大會意義

體現了履行荒漠化防治責任和義務的積極態度,表達了願與國際社會共同努力、全力推進全球荒漠化防治的良好願望。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是個啥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是一個保護全球土地資源的多邊環境協議,核心是各國政府、地方公眾和民間組織合作制定行動方案,並通過這些方案實現履約。

是受荒漠化影響的發展家,在國際上有「三最」之稱,即「荒漠化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受影響人數最多」「防治成效最顯著」,荒漠化公約的履約工作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鄂爾多斯為什麼受到「垂青」

「一夜工夫,黃沙就堆上了房頂,喝醉酒的人順著沙丘走上自家屋頂,不小心就摔斷了腿!」老鄉幾句話,讓人們看到了當年的模樣。

進入21世紀以來,鄂爾多斯防沙治沙效果顯著。

1999

位於杭錦旗庫布其沙漠境內的穿沙公路修通,此後,杭錦兒女將穿沙精神貫穿到造林綠化中,用綠色守衛著這條「黃金通道」。

2010

鄂爾多斯市啟動實施「四個百萬畝」綠化工程,碳匯造林工程、成吉思汗陵視覺景觀區綠化工程,總綠化面積14.5萬畝,總投資11.6億元,共栽植各類苗木677萬株

鄂爾多斯毛烏素沙地70%的面積

庫布其沙漠25%的面積

得到治理和控制

全市75%的國土面積披上了綠裝

鄂爾多斯共有199個濕地

3個濕地自然保護區

遷徙繁殖的鳥類已超過10萬隻

鄂爾多斯在治沙方面的努力與經驗,或許正是能夠被大會「垂青」的原因。

鄂爾多斯人長期與沙漠做鬥爭,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沙模式。

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索爾海姆表示,鄂爾多斯庫布其沙漠生態經濟的發展模式和實踐經驗,為世界上其他荒漠化地區和國家提供了寶貴經驗,應該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的逐步實施,廣泛推廣到非洲、中東、拉美等飽受沙塵肆虐的國家和地區,造福當地人民。

——「因地施策」。庫布其沙漠的「南圍、北堵、中切隔」治理模式;毛烏素沙地的「莊園式生物經濟圈」模式……面對浩瀚的沙海,鄂爾多斯探索創造出了荒漠化治理六大技術體系100餘套核心技術,支撐起在不同區域使用不同技術取得最大效果的治理模式。

——「沙裡淘金」。產業化的理念治沙在「生態治沙、生態綠沙和生態富沙」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上彎道超車,走出了一條新型生態建設和產業化發展之路,創造了沙漠地區的「綠色發展樣本」。

——「嚴進嚴控」。讓工業化思維進入生態領域,實現美麗與發展「雙贏」,建立起資源開發環境保護最嚴門檻監管機制,用制度紅線守住了綠色底線,並嚴格推進節能減排和環境綜合整治。

……

庫布其的治沙之法

網格治沙

網格治沙法主要用來防風固沙、涵養水分。草方格固沙,顧名思義是利用廢棄的麥草或沙柳、沙蒿等,一束束呈方格狀鋪在沙上,再用鐵鍬軋進沙中,麥草的1/3或一半自然露出,然後將方格中心的沙子撥向四周麥草根部,使麥草牢牢地豎立在沙地上,達到工程固沙的作用。同時,還可截留隨風飄散的沙生植物種子,遇有墒情較好,便可生根發芽。

生態光伏治沙

生態光伏是立體化的新型產業模式。「板上發電,板下種草,板間養殖」。庫布其沙漠年日照時數3180小時,沙漠發電量充足。引進國內先進的「雙面發電」技術,可提高發電量20%以上。同時,利用光伏板遮光擋風特點,減少沙漠蒸發量,在板下種植優良耐旱牧草,帶動農牧民集約化養殖綿羊、家禽等。

螺旋鑽植樹

螺旋鑽植樹法,又稱「干法種植」,用微動力帶動螺旋鑽打孔,插入苗條,再夯實沙土,10秒種下一棵樹,對周圍土壤擾動小,土壤墒情好,解決了沙漠里沒有水源植樹的問題,效果良好。

水瓶植樹

水瓶植樹法——利用500毫升一類瓶裝容器,盛滿水,將樹苗插入瓶中,封好瓶口,埋入沙中,樹苗在瓶中充分吸收水分后,進行生根發芽,瓶口外樹榦逐漸生根,側根扎入沙漠濕土層,樹苗則成活,成活率達85%以上,這一技術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被廣泛應用。

上世紀七十年代,烏磴柴達木村屬於嚴重沙化地帶,當時現有植被佔總土地面積的8%左右,白天晚上7、8級大風不斷,多風少雨之下,農牧民居住的房屋、院落和生產生活設施經常被掩埋破壞,嚴重影響著村民的生產生活,全村有60%都移民搬遷……

沙漠中崛起的美好新村

為了改變現狀,老支書李明亮帶領全村人克服重重困難植樹造林,經過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不僅改善了烏磴柴達木村的荒漠化程度,也使村民們的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上世紀九十年代,烏磴柴達木村被評為「全國綠化千佳村」。

2000年,李華「接力」父親李明亮當村支書,開始了防沙治沙新征程。李華每天都堅持走社串戶做工作,常年開展關於禁牧、防火,荒地植樹等宣傳教育工作。隨著村民防沙治沙的意識不斷提高,生活環境也在逐步改善。幾年來,烏磴柴達木村走出一條「沙漠增綠、資源增值、農牧民增收」的新型生態建設和產業化發展之路。

生活的變化、環境的改善,吸引了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紛紛返鄉。今年年初,烏磴柴達木村搭建「支部+公司+農戶」平台,擴大了林沙產業規模。

往日毛烏素沙漠邊緣地帶的烏磴柴達木村已今非昔比,如今,這裡的森林覆蓋率高達75%,林草覆蓋率達95%,一個美好的現代化新村正大踏步向我們走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