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醫基礎】中醫氣理論都研究什麼?

(一)氣概念的定義問題

氣是中醫學乃至古代文化最基本、最常用的概念,也是古代哲學宇宙論與本體論的核心概念,自古以來,人們對這一概念的熟悉程度似乎不需要解釋,皆可意會領悟而知。猶如《論語》「仁」概念出現了109次,但孔子始終未能自覺地對「仁」做一個內涵與外延相對確定的邏輯定義一樣,在浩瀚的古代文獻中竟然未曾有人對「氣」下一個確切的定義。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的文化背景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人們已經不滿足於通過意會領悟的方式或者根本就缺乏意會領悟的經驗背景對「氣」概念進行把握,特別是在西方科學日益佔據主導地位的當代,為「氣」概念下一個現代定義,即用現代思維和語言對古代的「氣」概念加以詮釋,成為中醫「現代化」「客觀化」的基本要求,於是就有了上述氣概念的物質說、功能說、物質與功能統一說,以及物質、功能信息說等。顯而易見,這種「以西釋中」「漢話胡說」,常常會陷入尷尬的境地,隨著時代文化的、科學的諸多因素的影響,而有不同的詮釋。如最初將氣定義為「物質」可能與兩個因素有關:一是當時科學發展水平提供給人們的認識視野有限,二是受當時流行的哲學思想(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觀)的影響。當時的學者習慣地把一切事物和現象的本質歸結為「物質」,加之當時的人們並未明確認識到哲學範疇的「物質」(客觀存在)與物理學的「物質」(有質量的時、空填充內容)是兩個不同內涵的概念,因而,常常將兩個「物質」概念混同為某種或某些物質成分(實體粒子),並把「物質」作為與「功能」相對待的概念,在理論上認為可以通過實證方法發現構成氣的物質成分。幾乎是在「物質說」的同時,學者們通過對氣概念的起源、演變及古代哲學及《內經》對氣的認識,意識到氣具有運動、無形的特徵,因而認為:「每一種氣都是物質與功能的統一體,不存在只是物質而沒有功能,或者只是功能而沒有物質的氣,質與能在中醫氣這一獨特概念中得到完滿的統一。」這一觀點得到許多學者的認可,形成氣的「物質與功能統一說」。對氣「物質說」或「物質與功能統一說」的肯定又誤導中醫學界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尋找氣的「物質基礎」的實驗研究,時至今日,除了證實氣的客觀存在外,並未發現能夠揭示氣本質的「實體粒子」。提示我們這種研究思路可能出現了偏差。

許多學者研究認為,西方哲學以求「是」為特徵,以事實判斷為前提,重在探究「事物是什麼」,揭示認識對象的「實然」狀態,注重邏輯論證與思辨,邏輯方法的重要性遠遠大於結論的重要性。傳統哲學以求「用」為特徵,追求事物「應該是什麼」,表達事物的「應然」狀態,彰顯出來的是價值理性。如有學者認為《內經》用氣來解釋在當時超出肉眼直觀、無法認識的物質(廣義)存在,是一種理論思維的跨越,使中醫藥理論跨越了物質(廣義)是什麼的問題,直接進入到物質發生了什麼樣變化的研究探索之中。正由於如此,它們並不把對所使用的哲學概念進行邏輯論證與定義看成是哲學研究的前提與出發點。進而造成古代哲學概念具有多義性的特點,其內涵語義含混,外延邊界模糊。如「道」既是宇宙本根,又含有物質與精神屬性;既是價值總根源,又是生命理想境界。道貫通於形而上與形而下世界,兼涵萬有,賅總一切。氣概念也是如此,誠如嚴復針對傳統學術概念體系的缺點,一針見血地指出:「有時所用之名之字,有雖欲求其定義,萬萬無從者。即如老儒先生之言氣字,問人之何以病?曰邪氣內侵。問國家之何以衰?曰元氣不復。於賢人之生,則曰間氣。見吾足忽腫,則曰濕氣。他若厲氣、淫氣、正氣、餘氣、鬼神者,二氣之良能,幾於隨物可加。今試問先生所云氣者,究竟是何名物,可舉似乎?吾知彼必茫然不知所對也。然則凡先生所一無所知者,皆謂之氣而已。指物說理如是,與夢囈又何以異乎!」這裡嚴復的批判,一方面說明了傳統學術邏輯學傳統的缺失,另一方面,正好揭示出內涵模糊、外延邊界不確定是傳統哲學概念的普遍特點。因此,對氣概念的把握,應回歸於傳統思維模式之中加以認識,做出符合時代學術發展的詮釋。

「體用不二」是傳統文化特有的思維模式之一,對於氣之「體」,宜從哲學「本體論」的角度來理解,即氣是客觀世界之最高本體;對於氣之用,則必須從哲學「認識論」的角度來理解,即從氣的具體作用、功能、屬性、狀態、表現等方面來理解。本體的氣是理性的、抽象的概括,而具體的氣則是感性的、現象的表現。然而,由於氣的「體用合一」,使它同時具有高度理性化而又具體經驗化的雙重特徵,從而造就了傳統文化思想中特有的實用理性。當我們提到具體的氣時,只有看到所處的一定的實用場合,才能確定它究竟是指物質還是功能,是指作用還是屬性,是指狀態還是現象。在傳統文化思想中,當單獨提到氣或元氣時,往往就是表示一切客觀存在著的物質性本體。而萬物之異乃在於它們作為氣之「用」,是以具體形態、功能、作用、屬性等來體現它們的相對獨立存在。作為大體的氣是不能具體把握的,但當大體分化為小體,小體各具所「用」時,則可由「用」而推知「體」。這種由功能、作用、屬性、狀態等表現來察知事物本體的變化的方法,正是傳統文化中所特有的「觀物取象」方法。中醫學在這種「體用不二」的思想的影響下,對自然界氣候變化及人體生理病理變化進行研究時,並不是著眼於對它們的具體形態、結構及組成成分(即氣之體)的研究,而是著眼於對天地之氣和「人氣」的具體功能、屬性、狀態、作用(即氣之用)的觀察。《素問·氣交變大論》指出:「善言氣者,必彰於物。」如:天地陰陽之氣的「本體」是不可測的,但人們可以通過在天之風、熱、濕、燥、寒和在地之木、火、土、金、水等具體體現出來;五臟之「體」的物質形態及組織結構怎樣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五臟之「象」,它是五臟之「用」的具體體現,可以由觀察「類推」而得知。這樣一來,中醫學在形成之初就有的解剖分析方法和對人體深層次組織結構的觀察認識等也就逐漸被淘汰了。可見,古人對氣的認識,並沒有受到實體物質概念的限制和羈絆,這是中醫學理論體系在當時的科技條件下得以順利建立的重要前提。

(二)氣實質研究的問題

在唯科學論及中醫現代化思潮的影響下,關於氣的研究也走上了西化的路,人們試圖通過實驗室研究或比附現代科學的某些成果,來揭示氣的實質。如果這些研究只是對氣客觀性的驗證,則無可厚非。但如果用西化的方法來研究氣實質就可能犯了方向性錯誤,因為氣不是分析方法得來的,也不可能用分析方法還原回去。東西方文化存在差異,其認識事物的途徑和視野各不相同,用西學的方法和視角來認識一個東方色彩鮮明的概念範疇,得出的結論有可能是南轅北轍。氣是古代先哲運用傳統認識途徑和思維方法形成的概念,對氣實質的研究應當回歸和遵循傳統的認識規律,才能準確揭示氣的實質。分析已有的結合現代科技或運用西學方法取得的研究結果,對氣的研究還只是停留在現象的描摹上,遠不是氣的實質。對氣的研究,如果要選擇西學的方法,那麼,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醫理論研究久攻不破的關鍵不在實驗室這個環節,而在於進入實驗室之前的解讀、分解、提煉、轉換諸環節。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加強實驗室之前的史學研究和理論分析」。因此,在對氣「實質」進行實驗研究之前,首先應當在理論上正確解讀氣的概念內涵,在符合中醫思維的前提下,將其轉換為實驗研究可以理解和操作的方法和指標。在中西醫均未能正確理解和詮釋氣的情況下,用西學的方法研究可能會南轅北轍。

知識就是力量

願明天的你依然會相信

點擊「寫留言」參與討論

  • 五運六氣能治病嗎?真相很勁爆,您想知道嗎?

  • 肺陰陽藏象論之三——肺體氣陽論(上)

  • 肺陰陽藏象論之四——肺體氣陽論(下)

……以下是廣告時間……

給大家推薦中醫哲學思維方法研究進展(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叢書)》,點擊閱讀原文可直接購買

內容推薦

本套叢書對60餘年來現代中醫理論研究成果系統梳理分析的基礎上,按照中醫學概念問題研究、中醫哲學思維方法研究、中醫藏象理論研究、中醫病因病機理論研究、中醫經絡理論研究、中醫治則治法理論研究、中醫體質理論研究、天人關係理論與中醫學研究等專題,系統闡述各領域的研究成果、存在問題、研究前景,並提煉其中具有標誌性和一定影響的中醫理論新概念、新學說,深入考察其形成的實踐基礎及源流,確認其原創性及理論價值,揭示科學內涵,規範理論表述。

END

本文由中醫出版公眾號原創發表,最終解釋權歸本文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選自中醫哲學思維方法研究進展(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叢書) 商業轉載請與我刊聯繫授權事宜。如有內容合作,請後台留言,歡迎廣大讀者原創投稿。

投稿及諮詢郵箱[email protected]

閱讀原文,一鍵下單覺得不錯請點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