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讀《機器崛起》:人與機器的共生與融合

文 | 張江
隨著兩行熱淚從柯潔年少的臉龐滑落,智能機器崛起的時代終於到來。
在未來的數十年中,人工智慧將會在越來越多的領域用強大的計算能力無情地碾壓人類智商。那時,落淚的也許就是你和我,恐懼、無奈、懊惱、憎惡,我們都將體驗柯潔的心理遭遇。然而,就在一年前,柯潔還曾號稱自己可以戰勝AlphaGo,絕大多數人類棋手都認為李世乭才是最後的贏家。
人類的情緒總是這樣大起大落,面對機器的強勢崛起,人類充滿了情緒化與不理智。回顧歷史,這樣的戲劇一再上演。是人類將人工智慧捧上了天,也是人類將機器踩在了腳下。幼稚、情緒化、不理智,也許這就是我們人類面對機器強勢崛起的自然表現。之所以人類的情緒會如此大起大落,甚至充滿了小說般的戲劇化情節,可能就是因為我們人類始終將機器看作了我們的競爭者和敵人。
然而,事實卻是,我們已經和機器相伴而生,共同進化了數百年之久。當我們漫步在櫛次鱗比的柏油馬路上,會發現原來城市就是一台龐大的機器,是所有人共同創造了它。而城市在人類出現以前的空間則早已經被我們遺忘;當我們提筆忘字的時候,總會抱怨是該死的電腦輸入法讓我們忘記了寫字。沒錯,機器始終和我們相伴而生,我們無法擺離線器,也不會任由機器完全野蠻地生長而脫離了人類的需求。因此,在機器強勢崛起的今天,我們需要一整套哲學和認識論體系,去把握人-機共生關係。可惜這樣的理論體系不會是人工智慧,因為這門學問過多地強調如何開發厲害的機器,但卻忽略了人的重要因素。
有什麼學科是綜合考慮人與機器的和諧共生的呢?
《機器崛起——遺失的控制論歷史》這本書帶給了我們答案,它的副標題:「遺失的控制論歷史」明確地指出:這種理論就是所謂的「控制論」,英文名稱Cybernetics。其實,用「控制論」來對譯Cybernetics這個單詞僅僅是個歷史問題,並不准確。譯者認為,我們不如用「賽博科學」(Cyberscience)作為它的翻譯。
可以說,Cybernetics就是一個研究人機耦合系統的學問,它發端於20世紀30年代,卻涵蓋了人工智慧、人機交互、社會計算、控制理論(Control theory)、通訊、認知科學等一系列當前前沿的學科體系。大部分人都非常熟悉人工智慧,而不知道Cybernetics,而後者則更加強調人-機伺服系統,只有它才能指導我們和機器以正確的態度相處。
了解一門學科的最好方法就是閱讀其發展的歷史。《機器崛起》這本書則將控制論提出、演變、發展的歷史娓娓道來。在這本厚達XX頁的書中,我們還能讀到天才少年維納的成長故事、歷歷在目的英德之戰、維納-麥克洛克-比茨這三位科學家組成的黃金三角的故事,以及第一款VR設備的誕生等等。流暢的故事敘述摻雜了深邃的控制論思想,控制+反饋+人機交互貫穿了全書的始終。
控制是控制論的發端和起源。為了讓發射出去的導彈精準地打擊到目標物,我們必須依靠控制。反饋則是整個控制論的核心。只有我們將信息的傳遞路線封閉為一個閉合的環路,才使得控制成為可能。控制論在一開始就將人與機器看作了一個合作的整體,所以人機交互的方式也在整個控制閉環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儘管現在的人工智慧相對於60年前已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控制、反饋與人機交互仍舊是所有智能系統的主旋律。當我們驚嘆AlphaGo能夠以驚人的速度自我對局,學習出戰勝人類老師的驚世策略的時候,我們不應忘記反饋迴路恰恰構成了深度強化學習的精髓,而人機交互更是體現在了谷歌工程師們夜以繼日的參數調試和一個個天才的技術架構之中。有人說,與其說李世乭輸給了AlphaGo,不如說李世乭輸給了谷歌的工程師們,他以一人之力對抗了谷歌的一個強大的高級團隊,我們應該為人類智力能有如此造化而驚嘆。從這個角度說,與其說機器在崛起,不如說人與機器的互動方式正在經歷偉大的變革。
智能硬體的普及讓我們看到,人與機器之間的交流會變得更加便利、自然,我們可以通過對話、視覺、手勢、表情等多種方式與機器交互,這無疑之中擴大了人與機器之間的交互帶寬。所以與其說深度學習是一場人工智慧革命,還不如說它是一場人機交互界面的革命,它讓我們和機器之間的反饋環路大大縮短,信息流動的帶寬大大增加。
隨著馬斯克創立NeuralLink,我們彷彿已經看到了腦機介面的時代已經來臨,人類大腦即將生長出一個嶄新的皮層,它可以與整個機器世界進行超高帶寬方式的交流。這一系列新的技術變革將不再局限在機器本身的世界。是我們陳舊的世界觀將世界硬性地劃分為自然、人與人工世界,但隨著新皮層的建立,這些世界之間的邊界將會變得模糊,至少人與機器的融合已經開始了倒計時。技術變革必將徹底改變我們對人類自身的認知,因為人完全沒有必要局限在上帝給我們造出來的這個血肉之軀。通過與機器的融合,我們不僅可以擴展我們的四肢與身體,甚至可以將我們的精神意識延伸到網路的每一個角落。
也許只有賽博格(Cyborg)這個脫胎於Cybernetics的專有名詞才能為全新的人類物種進行定義。所謂的Cyborg就是人機結合物的統稱。南非的「刀鋒戰士」奧斯卡·皮斯托瑞斯就是一個典型的賽博格。
廣義地說,我們每個現代人早已經進化成了賽博格。如果我們將身穿的衣服、佩戴的眼鏡都理解為一種廣義的機器,那麼每個人就都成了半人半機器的複合體。電影《攻殼機動隊》將賽伯格的未來情景完美地展現到了大屏幕上。
擴張是每一個物種的天然屬性。人類的擴張導致了大航海時代的來臨,並最終促成了科技的大爆發和工業革命。同樣的道理,賽博格這個全新的人機混合物種必將在它自身的領域進行開疆擴土。只不過,我們熟知的物理空間將不再是賽伯格們追求自由的理想國土,它們必然在嶄新的空間之中開疆破土。
賽博空間(Cyberspace)——又一個深深具有控制論(Cybernetics)烙印的辭彙,這才是賽博格們情有獨鐘的終極戰場。雖然大部分人將賽博空間與互聯網之上的虛擬空間等同,正如《黑客帝國》、《第十三層樓》、《銀翼殺手》等賽博朋克(Cyber-punk)影視作品所描述的那樣,但我認為真正的賽博空間具有更加寬廣的含義。
概念、認知,而不僅僅是物理中的地點才是賽博空間中的真正元素。所以,賽博空間本質上講僅僅存在於我們的頭腦之中,而計算機網路又將其實例化、具象化。當我們看到電腦屏幕上的一個子彈飛過,那不過是幾個存儲位元組的狀態變化而已。
正如《機器崛起》的最後一章所說,機器必將隕落,因為真正的機器進化將會讓位給賽博空間(Cyber-war)中的概念與認知的演變。可以說,現代互聯網商業的超級IP之爭恰恰正是未來賽博戰爭的雛形。為了爭奪某一個概念、圖形、名字(統稱IP),商家們正在不遺餘力地砸以重金。
無論是物理空間還是賽博空間,控制、反饋與人機交互始終相互交織共同構成了未來的主旋律,這就是控制論的魅力所在。儘管由於Cybernetics這一IP過於寬泛、抽象,而消融在了茫茫賽博空間之中,但是它的迷米(meme)基因早已經在諸如賽博格、賽博朋克、賽博空間這樣的IP生命體中傳播。
我們相信,在未來,控制論的光輝會進一步照亮我們的生活。到那時,人類將不再為機器超越人類而感到憂心忡忡,因為機器已經與人完成了融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