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進擊的巨人》這部作品的文學性都體現在哪裡?

文學這個領域我不敢多言,但是作為屈指可數的對巨人理解比較深入的讀者,為了讓大家更深入地了解這部作品,我還是來嘗試著拋磚引玉地回答一下。

《進擊的巨人》這部作品,我確實是作為文學作品來讀的,因為雖然這部作品的載體是漫畫這種圖畫小說的形式,但是它所蘊含的文學性與濃烈的人文色彩,卻遠遠超過了絕大多數的純文字作品。

下面我將通過文學類型、主題思想、文學手法、整體結構、文筆,等幾個方面為大家解構這部作品,來為大家講述它的文學性和人文色彩的具體體現。

一、文學類型。

在風格上他屬於通俗文學中的本格推理作品。

什麼是本格推理——

本格推理,是推理小說的一種流派。以邏輯至上的推理解謎為主,以驚險離奇的情節與耐人尋味的詭計,通過邏輯推理展開情節。
本格派可滿足以解謎為樂趣的讀者,通常儘可能地讓讀者和偵探站在一個平面上,擁有相同數量線索。部分本格推理小說中會有「向讀者挑戰」的宣言(例如艾勒里·昆恩),也就是告訴讀者「到這裡你已擁有足以解開謎題的線索」,挑戰讀者是否能與偵探一樣解開謎題。因此,注重公平與理性邏輯,是本類型推理的特徵。

絕大多數的推理作品,如大家知名的《福爾摩斯》《金田一》《柯南》等等,嚴格意義上都算不上本格推理。

柯南道爾的成名作《血字的研究》中,判定犯人是紅臉的過程是這樣的——

福爾摩斯通過調查取證判斷地板上的血跡是流的鼻血,而除非是個血液旺盛的人,一般很少有人會在感情激動時這樣大量流血的。所以,福爾摩斯認為兇手血液旺盛,而血液旺盛的人多為紅臉,所以福爾摩斯這麼猜測。

實際上讀者和福爾摩斯在線索信息量上並不對等,正常人無法獲知感情激動會大量流鼻血就是紅臉這樣的常識。而且能否就這樣下判斷還要另說,是否過於果斷。

再有,《四簽名》中,華生給福爾摩斯看了一塊手錶,說是他哥哥的,於是福爾摩斯就根據那塊手錶上的痕迹,推理出了他哥哥多年的生活習慣、職業之類的東西……這一幕在《神探夏洛克第一季》中換成手機翻拍,看過的朋友應該有印象……

這一類型的推理,並不以現實邏輯至上,你必須把你自己套在作者所創造的環境和邏輯中,才是嚴謹的。

他們都是以破案的形式,按照發生案件——尋找線索——提出疑問——整理線索——破案這個路線來進行。但是大家可以回憶一下,這一過程中比如尋找線索這一點上,是不是往往都是由偵探(作者)直接完成,讀者卻並沒有參與到這一過程中呢?

比如福爾摩斯發現了腳印,你才發現了腳印;柯南發現了作案工具,你才發現了作案工具,等等等等……

《進擊的巨人》區別於這些作品的一大特質就是,發現線索、整理線索、推理思考等等所有的步驟,絕大部分都是由你自己完成。諫山創在公布答案之時,一般不會進行繁瑣的推理過程,而是直接的拋出答案,有時甚至連提問這一環節都不會給你幫助。

正是由於這一顛覆性的設計,使得絕大多數邏輯思辨能力不是那麼敏感的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甚至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在閱讀的是一部懸疑推理類型的作品

你在閱讀《進擊的巨人》過程中遇到的所有的疑問,線索都以伏筆的形式隱藏在無數個對話中,而且不需要福爾摩斯那樣跳躍性的思維、生活中的冷知識,這些線索通過正常人現實生活中的邏輯整理就可以得到答案。

驚險離奇的情節我想閱讀過漫畫的讀者已經都有體會,比如第33話《城牆》中,與女巨人交戰時城牆破裂后的那驚人的一幕——

還有比如巨人來襲后,直覺上城牆又被破壞了,但是調查兵團卻死活尋找不到牆的漏洞——

那麼,本格推理的另一面,邏輯至上的推理在《進擊的巨人》中是如何展開的呢?

比如萊納、阿妮身份的曝光。本格推理的一大要素,在艾爾敏推理之前,其實作者已經給予了你和艾爾敏一樣的線索。喜歡解謎的讀者的樂趣,就在於作者公布答案之前,挑戰是否能與艾爾敏一樣解開謎題。

正是由於《進擊的巨人》本格推理的這一風格,我從來不會直白的給他人整理講述《進擊的巨人》的故事流程,因為那些遠遠不是這部作品的精華所在,對於理解這部作品沒有任何意義。每一次涉及劇透,我都會醒目的要求讀者務必仔細追到漫畫最新一話。

我曾經發表過這樣一種觀點,《進擊的巨人》的高度,並不在於他講了什麼,而在於諫山創如何講這個故事的。在本文後面文學手法、整體結構的部分,我會進一步展開這一論點。

看動畫的過程,沒有思考整理的空間,你只會囫圇吞棗的跟著時間條走。而且動畫相對原作失去的線索、細節有太多太多。

在整個作品的閱讀流程中,只要你勤于思考善於思辨,你會遇到的謎題,有四五十個之多。

《進擊的巨人》區別於一般的本格推理作品的地方又在於,它不以破案為終點,是有主題思想在裡面的。

下面我就以本格推理的方式,來講述下這部作品到底講的是什麼。

(閱讀這一部分請先自行仔細閱讀原作,否則將失去自行解謎的樂趣)

二、主題。

這個終極謎題,作品中並沒有發問,也沒有任何線索的提示,你自行發問後會引起一連串環環相扣的疑問,整個流程的各個環節,解答你自行發問的所有線索,全部由你自行去尋找。

讓我注意到這個問題,是從第69話《朋友》開始的,烏利臨終前的話,令凱尼和身為讀者的我都很費解——

烏利的想法,「王的思想」到底是什麼?

我們來看看歷代王繼承了「王的思想」后都有什麼樣的表現。

線索一:【烏利】——

從【烏利】的口中得知,他要做的,是為牆內人建立一座「樂園」。

但對此我們有些疑問——

  • 疑問一:【烏利】說他想要為牆內人建立一座「樂園」,但是人類不是隨時面臨巨人破牆而入的危險嗎?擁有「坐標」的王為什麼不去驅逐巨人?
  • 疑問二:這個世界為什麼必將毀滅?被誰毀滅?目前已知人類最大的威脅就是巨人,可是「雷伊思家」不是代代傳承著「坐標」么?

由此可以得出 ——

在王的眼中,巨人的威脅似乎並不在他的視線範圍內,毀滅並不是來自巨人。並且有著無敵般坐標之力的王對此無法抵擋。

那麼, 王所害怕的是什麼?毀滅源自哪裡?

線索一:【烏利】經常會提到兩個字——「暴力」。

線索二:【芙莉妲】以及歷代王都在傳達的是——「愛與和平」。

線索三:第54話,芙莉妲教導希斯特利亞世界充滿了苦難與艱辛,人們彼此間要互相幫助。

開動我們的大腦——

【烏利】害怕的是——「暴力」。

【芙莉妲】以及歷代王都在傳達的是——「愛與和平」。

世界充滿了苦難與艱辛,人們彼此間要互相幫助……

這些線索意味著什麼……?

在王的眼中,巨人的威脅並不在他的視線範圍內。【烏利】真正懼怕的,是歷代王都在不斷強調的「愛與和平」的對立面,「暴力」——指的就是來自人類自身彼此間的戰爭……

王擁有「坐標」,可以無視巨人的威脅,可以抹去記憶,但是卻無法抹去人類的本性……

這個世界——終將毀滅於人類自身……

從【烏利】和【芙莉妲】的表現來看,王一直以來好像僅僅希望為人類建立一座「樂園」,「樂園」里沒有戰爭、永遠和平。

這是真的嗎?好像我們對此還有所疑問——

  • 疑問一:第66話《願望》,為什麼克里斯塔僅僅想跨過「柵欄」,一向溫柔的【芙莉妲】就如此暴怒?為什麼不準走到「柵欄」外?
  • 疑問二:為什麼王希望人類被巨人控制?

再次開動我們的大腦——

「柵欄」?有沒有想到什麼?難道……

此時的【芙莉妲】,剛剛繼承記憶不久,還有些精神緊張、記憶錯亂。

【克里斯塔】的「柵欄」,其實暗喻的是牆內世界的3道「城牆」……

「城牆」、「柵欄」的作用不只是用來阻擋巨人(野獸),也是為了阻止家畜們出去……

但是即使有了「柵欄」、有了「城牆」,人類還是會因為自身的好奇心而不聽管教,想出去看看外面有什麼,所以……

想要家畜老老實實呆在牧場里,只有外面到處都是危險,到處都是野獸才行!!!

牆外的巨人,只是從事放牧工作的「牧羊犬」罷了……

所以,擁有無敵坐標之力的王,百年來都對牆外的巨人充耳不聞……

除了外圍警戒,在內部,王還做了這些,第55話——

現在我們可以確信——王並不是有著什麼野心的大BOSS。他真的是一直在致力於建立一座沒有戰爭、永遠和平的「樂園」。只不過——

這個「樂園」,是以限制了思想自由、言論自由、行動自由,限制了科技發展為代價,換來的一個扭曲的世界……

「牆內世界」百年來處於王的絕對統治之下,任何戰爭的火苗都會在王絕對的力量面前被熄滅。

既然戰爭的著火點不在「牆內」,那麼必定是在「牆外」了——

王之所以阻止人們出去,就是為了防止牆內人類接觸到「牆外世界」,點燃戰爭的火種……

因此,其實作品中早早就預示了牆外世界馬萊與中東、馬萊與艾爾迪亞、艾爾迪亞與全世界的戰爭……

現在我們回到第69話去探尋作品的主題。

  • 【烏利】在這裡想說的是。凱尼,這個世界在不久的未來一定會毀滅。人類即將滅亡,我只是想在這人類文明的黃昏之際給他們建造一座樂園罷了。你相信暴力對吧?那是這世界無法避免的現實。曾經王族對「阿克曼一族」的迫害令你們產生了仇恨,導致我們只能夠互相仇恨、毀滅。但是,是什麼讓我們只能互相毀滅的彼此成為了朋友呢?是暴力嗎?

解析:人與人之間暴力——暗指的就是戰爭,歷代王通過道早已預見了這世界的未來,人與人之間的暴力無法避免,隨著科技發展,資源需求與日劇增,權利、國際地位等等的爭奪,戰爭——是這世界無法避免的現實,可自行參考地球史。建造樂園——指的就是讓牆內人們忘掉了歷史、沒有戰爭與暴力。

王族與阿克曼一族的恩怨,影射的也是艾爾迪亞與馬萊的恩怨。

但烏利此時還懷有希望與疑問,他在想,曾經王族對「阿克曼一族」的迫害令你們產生了仇恨,導致我們只能夠互相仇恨、毀滅。但是,是什麼讓我們只能互相毀滅的彼此成為了朋友呢?是暴力嗎?

解析:朋友——和平。

  • 【凱尼】對【烏利】冷不丁提起的話題有些發懵,跟著說,如果你不是用更強大的力量控制了我,我一定會把你的腦袋砸個稀巴爛,那才是我們成為朋友之前才要做的事!

解析:凱尼代表的是現有世界的價值觀——想要我老實不開戰,需要你有更強大的戰力控制我。

  • 【烏利】聽到【凱尼】的話后,再次意識到戰爭是這個世界無法避免的了,作者此時也特意給【烏利】一格好像有著很複雜的情緒,好像有些失落也好像在思考的分鏡,他隨後說到:嗯…看來那是避免不了的現實了……不過我還是選擇相信,那時候的奇迹……

【烏利】所相信的奇迹,暗指的他與【凱尼】化干戈為玉帛的美妙友情……

而這,也就是《進擊的巨人》這部作品的主題與結局——化解戰爭,追求自由與和平……

三、文學手法。

為了更直觀的展示文學手法的體現,這一部分我會多次以文學名著《紅樓夢》舉例。

對《進擊的巨人》有過一定接觸的朋友,經常會聽到一個評價。草蛇灰線,伏脈千里。

什麼才是伏筆?

伏筆,指文章或文藝作品中,在前段里為後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是文學創作中敘事的一種手法,就是上文看似無關緊要的事或者物,對下文將要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先作的某種提示或暗示。

典型實例,如《紅樓夢》,作者在小說中加入了大量的判詞、詩詞來暗示人物的命運。

如「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即暗示賈迎春將來的悲劇命運-子係為「孫」的拆解,指孫紹祖。賈迎春最終被孫紹祖虐待而死。

伏筆,是一種文學手法,指作者藉助文中的一系列暗示來讓讀者能夠預知故事情節將會有的發展

隱含了能夠預知的信息,才是伏筆。

在漫畫中,經常有一些前文的素材,後面被用到。

比如《龍珠》,在短笛篇完結被強行要求繼續連載后,孫悟空來到地球的經歷被加上了貝吉塔行星毀滅、低級戰士。《海賊王》中也有這樣大量的再創造。他們並不是伏筆。

浦澤直樹是知名的懸疑漫畫家,但是他的作品多數被評價為虎頭蛇尾。《死亡筆記》如此優秀的開篇,同樣存在收不住尾的現象。

漫畫和網路小說這種以連載形式發表的作品,絕大絕大部分都是以一個好點子和一部分框架為出發點,走向脫離框架編到哪裡是哪裡的終點。伴隨8090成長的《火影忍者》《死神》是如何收尾的,大家應該還有印象。像《龍珠》這樣能以比較完美的方式收場,已然是個奇迹。

一部作品能夠做到,前有伏筆,後有照應。說明這部作品具有構思上的完整性。

除了《紅樓夢》這樣第五回的全文大綱。《進擊的巨人》是我在漫畫這一領域中,看到的唯一一部在作品連載過半之際,便將作品的主題與結局埋下的作品,並且整部作品的氛圍與走向,都沿著這一軌跡運行。

不同於《紅樓夢》中一句話一首詩就概括了一個人物的命運。《進擊的巨人》出於懸疑、本格推理的題材,作品中一個問題的答案,包含了多處伏筆,往往分散在作品的各個角落,讀者要通過自行觀察、挖掘、整理並思考這一系列過程,才能解開。

在上面關於主題的探討中,這方面我已經或多或少的讓大家感受到了一些。下面我講述下進擊的巨人運用到的一些其他的文學手法。

1.諧音法。

《紅樓夢》的人物很多具有這種諧音的暗示,它暗伏了情節的發展和走向。

賈雨村、甄士隱——將真事隱去,用假語村言。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元迎探惜」這四個字,是諧音「原來應該值得嘆息」那個「原應嘆息」四個字,就是她們的命運是非常可悲的,是值得同情的,你要為她們發以嘆息。

在《進擊的巨人》中——

希斯特利亞——historia(歷史)

希斯特利亞是雷伊思家族的最後一位倖存者,他們家族百年來都將歷史掩蓋,諫山創將這個角色命名為歷史,或許意味著她是解開歷史真相的關鍵,黑暗時代將在她身上結束之意。

克里斯塔——crystal(水晶)

目前作品中唯一一位化為水晶的角色是阿妮,不確定這是否意味著克里斯塔的結局。

由於作品尚未完結,已知的線索仍不足,避免過度解讀,這裡不多做探討。

2.影射法。

人物之間的影射,「晴為黛影,襲為釵副」,晴雯是林黛玉的影子,襲人是薛寶釵的影子,讀過《紅樓夢》的讀者,會有這樣明顯的感覺。

《進擊的巨人》中也運用了這樣的手法,作品進行到了馬萊篇之後,塑造了賈碧這樣一個角色,實際為艾倫的影子。同樣的性格,因為相似的生長環境(牆內世界有形的牆、牆外收容區無形的牆),產生了同樣渴望自由的理想。區別在於兩個人的立場,兩人的對話將上演怎樣的悲劇,靜待諫山的解答。

3.補遺法

指在後面的敘述中折返到前面未曾描寫的事情上,重新進行補全交待。類似倒插敘的技法,用於處理十分短小的情節,但不足以構成真正的"倒敘"。如《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探春乞求寶玉為她買些藝術品,她允諾再為他做鞋當作報答;這便引起寶玉的一番話,說他穿的她做的另一雙鞋如何如何。

在《進擊的巨人》中這種手法非常常見,比如84話《白夜》中,艾爾文臨終前莫名揮手發問這一舉動,實際上是接在第55話艾爾文與皮克西斯的談話中,當時並沒有提到艾爾文問的是什麼,長達30話之後它補遺在艾爾文的臨終之際,而正是年少時這一提問,才引出了艾爾文畢生的理想……

這一話中另一難忘場面在利威爾抉擇的最後,「利威爾…謝謝你」這句話,實際上是補遺在第80話《無名的士兵們》,艾爾文聽到利威爾的決斷後微笑后的那一幕,描繪了艾爾文此刻的心境——

4.閃回法。

通過對過去事件的簡短閃回,能夠「提供人物某種感情上更深入內心的觀察和理解」。

如開篇第一話時,嚮往自由的艾倫聽到調查兵團「凱旋」時的描寫——

這一幕的意義隔了30話在第30話《失敗者》中才以閃回的方式出現,面對無知民眾的嘲諷怒罵,憤恨地艾倫起身想要反擊,卻看到那兩個純真的小孩,彷彿當年的自己,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

5.暗喻。

克里斯塔童年時的柵欄,暗喻的是牆內世界的三道城牆。

出於時間與篇幅,這裡我僅憑記憶選取了幾處諫山創在這部作品中運用的文學手法。

作品中我沒提到的部分,還有很多很多。

《進擊的巨人》之所以讓讀者感受到跌宕起伏、神展開、富有感染力,正是因為作者運用了各種各樣的文學手法。

四、整體結構。

前面我已經說明了進擊的巨人想要表達的主題。

那麼,它是通過怎樣的結構來講這個主題的呢?

通過我前面對於《進擊的巨人》主題、文學手法等等的分析,我相信大家能意識到這是一部具有極高完成度的作品,諫山創說他動筆前寫了三年大綱並不是夸夸其談。他想要講述的這個關於自由與反戰題材的故事,從最開始就確立了,只是在這多年連載的過程中,對於豐滿其中細節、如何更好的收尾、處理人物的結局等等進行思考與補足。

諫山創並沒有直接了當的去寫這兩個點,故事分為明線和暗線雙路進發。

明線就是我們看到的故事情節,以故鄉組破牆——為了復仇加入調查兵團——識破故鄉組——接觸雷伊思——地下室——前往馬萊這條線進行。

暗線上,隱含描寫了主角艾倫一路的歷程中,對於自由這一認知的變化。以及他那永遠伴隨身旁的憤怒心境的變化。

明線讀者們通過正常的閱讀已然知曉,因此我下面詳解暗線。

故事的第一話,是以艾倫渴望走出城牆、嚮往自由為起點。但是,那時的自由,和現在艾倫所嚮往的自由,和艾爾敏所嚮往的自由,三者並不是一回事。

艾倫年少時眼裡的自由,是最單純的自由,好似蠻荒時代人類離開群居的部落就容易受到猛獸的襲擊,他的活動範圍受限,他聽到艾爾敏說牆外面有大海,但是他卻發現他沒有去看大海的自由,他感到了憤怒。

而現在的艾倫,身邊的事情發生、改變的已然太多太多,尤其是地下室中,父親留下的筆記給予的衝擊,使他早已經失去了對大海的拘泥,遺忘了與艾爾敏的約定。

現在他心中的自由,摻雜了太多歷史與民族的因素,和年少時單純的走出城牆相比,已然複雜化了。

他那滿身的憤怒,一路以來也經歷了無數次的轉變。

最早他恨的是那些限制他自由的牆外無腦巨——隨後親眼所見母親死去慘劇時,這一憤怒得到了加深——再之後他以為萊納等人破牆才是罪魁禍首,於是把仇恨轉移到萊納等人身上——與雷伊思接觸后認為是因為父親殺光了雷伊思家族奪走了坐標,才以至於雷伊思家無法驅逐巨人,導致了破牆後母親離去的慘劇,瞬間不知道了這一路以來的意義,不知道該去恨誰,喪失了鬥志——最後到了地下室之後,得知了父親、菲等大陸上艾族人在馬萊的遭遇,這股憤怒的矛頭又指向了馬萊甚至全世界……

正是由於艾倫這難以消除的憤怒,我才認定,艾倫在海邊的那句話——

「在城牆的另一頭…有個大海。而在大海的另一頭,還有自由。我始終是這麼相信的……不過我錯了。在大海的另一頭是敵人
…我問你?如果將那一頭的敵人…全部都殺了,那麼我們…就能夠得到自由嗎?」

並不是詢問,而是渴望殺光敵人的反問……

很多人讀到這裡時,把這句話的語氣讀成了「如果把他們殺光了,我們真的就能得到自由嗎?」認為艾倫這句話具有哲學高度,從中感受到了大賢之道,我認為是完全錯誤的……

諫山創正是通過明線上艾倫多年來的經歷,才引發出暗線上艾倫心態上一步步的變化,對自由這一認知的改變,才更進一步引發出了作品反戰的主題。

作品中反戰思想的起點,不在艾倫這裡,而是從艾爾敏身上開始的。

作品中的另一暗線,是艾倫與艾爾敏之間關係上的變化。

這一暗線在第90話看海那一幕中,已然浮上水面……

實際上艾爾敏所渴望的自由,與艾倫並不一樣。並且早在故事的最初就有表現……

艾倫所追求的本質是自由,是不想做被圈養的牲畜,因此他想要走出城牆;

愛爾敏年少時雖然也想走出城牆,但他所追求的「火焰的水」、「結冰的大地」、「砂的雪地」其實更多的是源自對未知的好奇,大家還記得小時候在家翻百科全書、十萬個為什麼的自己嗎……

艾倫和艾爾敏,因為年少時都渴望走出城牆,關係才漸漸變得親密起來。但是這看似都是走出城牆的初衷,卻在抵達大海這一共同願望達成的一刻產生了分歧……

艾爾敏在抵達大海之後,從他的神情可以感受到,他所渴望的自由已經得到了滿足。

而艾倫由於憤怒的驅使,眼看就要跨過善惡的橋樑,行走在罪惡的邊緣……

諫山創不會無端的刻畫二人的分歧,因此我才推斷艾倫會受到艾爾敏的阻攔,反戰的萌芽會在艾爾敏心中萌生。

《進擊的巨人》中有無數個這樣前後呼應、諷刺、讓人感慨萬千的場景,這也是我為什麼把他當作一部文學作品的原因之一。它具有絕大部分純文字作品都沒有的人文色彩。

作品中還有一條暗線是故鄉組/戰士組心境上的變化。

早先,在大陸上他們接受馬萊的教育,他們把牆內世界的人類當作惡魔。破牆殺人都是以解放族人拯救全世界為初衷,但是經過多年來與艾倫等人朝夕相伴的經歷,萊納也開始反思、迷惘,究竟誰才是惡魔……

這一條線,隨著牆內視角在艾倫手指海對岸發問后的戛然而止,作者神來之筆筆鋒一轉,故鄉組一方成為了新的主角。從第91話《海的那一邊》開始,已經躍然紙上,轉為主線。

最終章由於剛剛開篇,因此我就不過多分析了,通過我對《進擊的巨人》文學手法、全文大綱、整體結構等等的理解,以作品目前全篇堪稱完美的表現,我絲毫不擔心這部作品會有虎頭蛇尾的收場。

有些動畫入坑的觀眾,所言的第一季是人打怪獸,結果後面變成了人與人的戰爭等等的論調,實際上根本沒有看懂這部作品,作品情節的每一次發展,都有足夠的細節和邏輯在裡面,作品想要表達的東西,從來就沒有變過。

五、文筆。

這部分我就不過多講述了,很多讀者稱其為滿分作文一樣的表達……

經典台詞如開篇,「那一天,人類終於回想起被他們支配的恐懼,以及被囚禁於鳥籠中的屈辱」。

第80話《無名的士兵們》中,艾爾文的戰前動員等等等等……

在作品中你幾乎看不見日本二次元世界中那種常見的無厘頭搞笑、賣萌的情節。

《進擊的巨人》整體上的文筆風格,都是嚴肅且讓人沉浸、富有感染力的。

這也是為什麼我很自然而然的就把它當作了一部文學作品來閱讀的原因之一。

結語,我相信一個擁有基本文學素養的讀者,如果耐心看完本文,通過我對《進擊的巨人》幾方面的講述,能對這部作品有更清晰的認識。希望更多的讀者能真正地理解這部作品,而不僅僅是知道故事的情節而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