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們人起名,就不得不提其中的輩分。
人排資論輩由來已久,「輩分」又為「輩份」,清末小說《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五回就寫道:「你父親叫我大叔,你是他的兒子,怎麼也叫我大叔,只怕輩分有點不對吧?」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亦很常見,按輩分,很多年齡大的人卻得稱呼年齡小的人為叔叔或姑姑,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其輩分大。
所以,在講究社會公平的今天,有些人排斥輩分。
一、為什麼現在重名的人越來越多了?
在傳統宗族文化中,人名被賦予獨特意義。為了同宗族之間更好的傳承和區分世系次第,古人取名不僅講究意義,更重內涵,尊卑有序長幼有別,還得避免用到祖先的名字,由此字輩也就應運而生。
京博君作為一名80后,劉姓,家族字輩目前在用的為:「德建方樹基誠存斯延齡若克傳宗志丕振乃家聲」。本人乃是「聲」字輩,算是家族中最小的一輩了。對於我們上世紀90年代前生的人來說,相信大家都一樣,名字中還是會加輩分的,90后出生的人大多都不會再用輩分了,有些甚至家族輩分不再往下續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受字輩觀念的束縛,對於名字便沒了那麼多講究,只求朗朗上口就好,所以類似婷婷、靜靜、強強這樣通俗簡單的名字越來越多見。
起名字,之所以會出現從古時的鄭重其事,到如今只求隨性上口的變化,這與我們整體文化氛圍有著必然聯繫。也正是因為這樣,現在重名的人也越來越多。
其實,家譜的傳承要比追求名字自主權的意義大,現在你取名再好,保不齊十年後就爛大街,或者變成一些特殊意義的字眼,比如現在的「子」、「涵」、「萱」等字,子涵、子軒、欣怡滿大街跑,像這樣爛大街的名字以後聽著還會像當初那樣好聽么?
其實,古人當初制定行輩字派,一方面也是為了避免重名。
二、字輩,「第五大發明」
古人起名,除姓名外常有字、號等(這個問題我們以後再討論),后演變為以「姓+族輩+名」為主的家族式起名方式。
大明太祖朱元璋是個十足的暴君,翻臉不認人,但不得不承認,他的確是古代最有能力的皇帝之一。
朱元璋因為在家排名老八,所以他原本叫朱重八,但為什麼改名朱元璋了呢?其實他是個很有理想有個性的人,他認為朱重八這名字不好聽,俗!於是改成朱元璋。這名字有深意,意為誅滅元廷。後來朱元璋不負眾望,果然趕走了蒙古人。
當上皇帝后,朱元璋覺得世世代代都該有個好名字,於是發明了影響幾百年的取名方法。他規定後代名取兩個字,第一個字是輩分,第二個字可以較為隨意。如果把姓放在前面的話,相當於中間那個字是輩分,這樣以後大家的輩分就有規律可循了。
朱元璋特意為後人列舉一列輩字:
「允文遵祖訓,飲武大君勝......」
朱允炆就是「允」字輩的,可惜他那強勢的叔叔篡了位。
朱棣也為後代列舉出一列輩字:
「高瞻祁見,厚載翊常由......」
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等人就是按這列輩字起名字的。
這樣做顯然是有好處的,大家的名字有區別了,兒子不可能與爹同名,幾代后的某個孫子不會與爺爺或者爺爺的爺爺重名。後人一提起名字就知道這個人是哪一代的。這種方法一直影響至今,可見朱元璋的這套發明影響深遠,堪稱「第五大發明」!
那麼具體的,古人是如何給自己家族取輩分的呢?
輩分,作為族譜上的約定俗成,有史以來不可輕改。在這種宗族觀念下,一般排輩分主要體現在男丁中,女子不入宗譜,所以女子起名可以不講究字輩。
歸結起來大致有五種:
第一種輩分可以看作是家訓,是本族中德高望重的人撰寫,用來勉勵後輩德行,比如使用:忠、孝、禮、義、信、仁等。從字面也能看出是希望家族後世能夠言行一致,行君子之道。一般古代官宦世家鐘意用這種取輩分方式。
第二種往往是對家族萬事昌隆,傳承不衰的一種希望,這種取輩分的方式非常普遍,畢竟在傳統文化中,講究家族香火旺盛,用現代話來說就是人多力量大。這類輩分比如會用:永、傳、昌、盛、興、延、繼、承等。祖上是書香門第的大多會採用此種輩分。
第三種輩分取法多使用一些代表美好長壽、吉祥富貴方面的含義。比如:福、祿、壽、吉、祥、慶、賢等。在很多情況下,祖輩經商的家族大多會採用這種取輩分方式。
第四種用的也比較多的是一些感恩先祖和歌頌皇恩浩蕩的字。比如:澤、祖、顯、榮、恩、錫、啟、先等。這種取法大多是祖上對國家有功被封賞,或是對本朝有重大貢獻的家族。
還有一種是很多文人墨客愛用的輩分,希望子孫後代能夠飽讀詩書,才華橫溢。有的會寫成對聯或詩詞,又或者吉祥的話。比如湖北《汪氏宗譜》的輩分就是用:「正大光明,成先於後,世澤延長,齊家有猷。」
輩分至今已經用了上千年了,之所以能在紮根,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人的祖先崇拜文化。人自古不信神,不信鬼,只信老祖宗。一定程度上,這才是中華文明能夠成為唯一傳承至今的原因。
但隨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量如「建國」、「建設」等包含政治意味新名字的出現,人開始一改傳統家族輩分式起名法。
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代新人開始選擇簡單而意深的兩字姓名,如韓雨、呂天等。
90年代至今,姓名越發彰顯個性,不少家庭在給孩子取名時,還動用了父母雙方的姓氏,有的則融入更多現代元素,甚至略顯西化,如取雙姓+貝克漢姆的,還有叫楊二車娜姆的(最長姓名可取6字)。
這導致的結果是,按家族輩分起名法越來越少有人採用,重名也就越來越多。
三、血緣依舊,親情不再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傳統家族聚居的方式打散,家族成員散佈於各地。現代人誰還記得自己家譜上的先輩?親兄弟姐妹他們的第三代之間也和陌路人差不多了。碰上有家庭糾紛的還不如陌路人。血緣依舊,親情不再。
其實,傳承家譜字輩傳統,除了能避免重名外,更重要的還是家族親情的維繫。
就像現在生二胎一樣,為什麼有些人要二胎,生二胎三胎不是因為有錢,也不是因為一定要男孩或女孩,而是,在這個充滿競爭、人情冷漠、充滿功利的年代,父母最重要的不是給孩子留下銀子和房子,而是給他留下一個親人,在奔流不息的漫長光陰中,有兄弟姐妹的真情相互慰籍和溫暖,現實中所有殘酷冷漠也都無足輕重。
同樣,一個帶著字輩的名字,就是一個親情的符號,能讓散居各地的親人彼此牽挂,時刻感受到親情的存在。所以,大膽給自己的孩子起個帶字輩的名字吧。
來源京博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