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3月「中國好人榜」揭曉 湖南4人光榮上榜

原標題:3月「好人榜」揭曉 湖南4人光榮上榜

新華網長沙4月6日電(陳新星)4月5日,中央文明辦在山東濟南舉辦全國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隆重發布3月「好人榜」,104位身邊好人光榮上榜,為「好人」再添璀璨星光。其中湖南4人上榜,田穎、謝運良上榜「助人為樂」好人,江林上榜「敬業奉獻」好人,夏輝艷上榜「孝老愛親」好人。

田穎 「獻血達人」12年獻血99次 志願服務達3000小時

人物故事:

現年56歲的田穎,是中鹽株化集團公司的內退職工,是株洲無償獻血巾幗英雄,也是志願服務先行者。

2004年4月,在丈夫侯經鳴的影響下,她開始參加無償獻血,一直堅持至今。一本又一本的獻血證,記錄了她這些年的愛心軌跡:獻血99次,獻血總量5.8萬毫升,這個數字相當於11個成年人的血液總量。如今,她已是株洲市女子獻血的冠軍。

田穎44歲開始參加無償獻血,這個年紀其實是算起步晚的了。「年輕的時候,因為『怕』,別人讓我去獻血,我總會說自己頭暈、貧血獻不得血。後來我去601醫院看望一個病人,碰到在醫院工作的弟妹。她告訴我,早幾天,一個癌症病人輸了血,病情好轉起來了,而這個病人輸的血就是和你丈夫侯經鳴一樣的O型血。我當時非常驚訝,心裡也非常激動,沒想到獻血不但對自己好,還能救他人生命,太了不起了。從那時起我就暗暗地下決心向丈夫學習去獻血。開始我每獻一次血,丈夫就會獎勵我,表揚我,並鼓勵我去做無償獻血宣傳,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不知不覺這一獻就是12年。」而在這一年,她還申請加入了無償獻血志願服務大隊。

有人不免奇怪,這人獻血獻上癮了?而她說,「我不能像大企業家那樣做慈善,但我身體好,能通過獻血幫助別人甚至挽救他人生命,值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周圍的親友開始擔心她身體吃不消,她卻總是笑笑說:「我下鄉當過知青,身體很好,國家規定獻血可以獻到60歲,我還早著呢。」

2008年5月12號,四川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當從新聞報道中得知此事的她,立馬趕去獻血屋參加獻血。隨後就去株百去做志願服務。小小的獻血屋裡擠滿了為四川汶川地震災區人民獻血的人們,有工人、幹部、大學生,普通市民,還有很多外地遊客,他們都踴躍填表,爭相獻血。看著他們焦急的樣子,田穎很受感動。獻完血后,她又馬上穿起紅馬甲,遞水、指導填表、陪在獻血者身邊消除他們緊張的情緒、發放紀念品......這一忙就是一整天。回到家時,都已經晚上十點多了。「那天確實很辛苦,腰酸背痛的,但是我心裡非常舒服,很快樂,我知道我又在用另一種方式在為生命加油!」回憶起那一天,田穎的臉上滿是自豪。

為了讓更多人加入這份「紅色」事業,「閑不住」的田穎又成為了無償獻血的「代言人」。只要有時間,身穿「紅馬甲」的田穎,總會去獻血屋幫忙,為獻血者答疑解惑。「第一次來獻血的人,心裡多少有些顧慮,我就把自己的經歷說給他們聽,效果挺好的。」田穎說。

2011年,由於郭美美事件的衝擊,無償血獻事業一下子掉入了萬丈深谷,許多人開始不信任無償獻血,對無償獻血的誤會也越積越深。「當時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堅持定期去參加並用以身說法的方式去鼓舞我的親戚、朋友、同學去。我將我每獻一次參加獻血的那種快樂那種自豪感傳遞給她們。讓他們也成為我們隊伍中的一員。」對於無償獻血這份大愛的事業,田穎始終秉著不拋棄、不放棄的態度。

隨著時間的推移,田穎漸漸的把宣傳無償血獻當做了自己的一份事業。2015年7月,株洲市紅十字無償獻血服務大隊改選換屆,田穎成功競聘為無償獻血志願者辦公室主任。每周一、三、五她都早早來到血站二樓的志願者辦公室辦公,平日里她就到采血點做志願服務。在志願者辦公室里,志願者資料管理、志願者工時統計、志願者培訓、志願者活動策劃、實施和整理成冊等各項志願者管理工作在她的統籌安排下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每年冬、夏兩季是街頭獻血的淡季,但在志願服務工作里沒有淡、旺季之分,只有從管理入手,抓基礎,抓培訓,抓服務,抓活動,才會有成效」。在田穎和其他隊乾的帶領下,志願服務工作已經成為常態。幾乎天天都有志願者穿著紅馬甲在我市各個獻血屋做服務、做宣傳、做招募,成為我市街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2016年春節7天,共有355位志願者與血站的采血人員一起堅守在全市15個采血點,創下「1399愛心市民參加無償獻血」的歷史新高。株洲市紅十字無償獻血志願者服務大隊成為株洲市900多個公益組織中最有特色的一支隊伍,株洲的志願服務工作也獲得了中央文明辦的高度評價。

「退休前我總是擔心別人怎麼看我,我拚命的工作,想做出一點成績;退休后我什麼也沒想,只想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有人勸我,你現在年紀來了,少獻一點血,每天別那麼累,好好休息休息。但我告訴他們,我不能歇著,我得干我喜歡的事情,我得把宣傳無償獻血的事業一直做下去,讓更多的人參加無償血獻,讓更多的患者得到幫助,重獲生命。」田穎說:「現在我已經56歲了,雖然我不能改變年齡的長度,但我可以改變生活的寬度。我要讓我的人生從現在開始重新定位,讓我的人生更加充實,更加豐富精彩。」

田穎的熱情奉獻和無私付出,獲得越來越的理解和肯定:2008年她獲得紅十字會頒發的「生命獎牌」;2010年獲得株洲市首屆十佳無償獻血者「榮譽稱號」;2012年度獲得株洲「無償獻血志願服務之星」光榮稱號;2013年株洲市100名「優雅女性」;2014年分別榮獲了國家級「五星級志願者」稱號、湖南省「優秀紅十字志願者」稱號和無償獻血志願者「終生榮譽獎」;2015年榮獲第五屆「感動株洲」十大人物之一。在公益愛心路上,一直堅持不懈、默默奉獻的田穎同志堪為當代楷模。

謝運良 企業家熱心扶貧 安置500多名殘疾人就業

人物故事:

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是省級貧困縣和國家羅霄山片區集中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該縣縣委、政府自2015年開始,通過精準扶貧開展政府與企業聯合扶貧等形式,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湖南省第十二屆人大代表,宜章吉興紙業有限公司和湖南百捷利包裝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長謝運良同志在精準扶貧、創新實踐、愛心奉獻,特別是在幫助最難脫貧的殘疾人的脫貧攻堅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得到了中央、省、市、縣有關領導的肯定和讚譽,其主要事迹是:

一、建言獻策,凝心聚力,促脫貧

謝運良同志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8歲時喪父,靠姐姐一家拉大成人,18歲時憑藉吃苦耐勞、自食其力,去廣東、江西打工,走南闖北,先後干過搬運、建築、銷售等工作,靠自己努力和朋友的幫助於1998年投資300萬元回家創辦了宜章吉興紙業有限公司。後分別當上了市、縣多屆人大代表和湖南省十二屆人大代表。期間他利用代表身份,積極向省、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建言獻策,為解決湖南省南部地區交通、道路、脫貧難的問題,先後提交了交通扶貧、教育扶貧、產業扶貧、財政扶貧等建議達20多件,充分反應了民意,為爭取上級領導重視推動貧困地區民生熱點問題的解決,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他又先後幾十次跑省市主管部門爭資立項,並與政府和有關部門及群眾座談,走村串戶,進行發動,並以身作責,帶頭捐資,發動群眾出工出力,為解決貧困地區脫貧難的問題,凝心聚力排憂解難,經上下多方努力,三年間共爭取資金達7611萬元,修通省際斷頭路10多條,總里程達85公里,有力地推動了區域內貧困群眾的脫貧,使1.6萬多人受益,1700餘貧困人口脫貧。

二、精準扶貧,創新實幹,出成效

謝運良同志,心中一直有一股愛心,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幫助更多貧困人口脫貧致富,使他們不再貧困,特別是要讓貧困人中最弱勢的殘疾人能夠脫貧致富起來。於是決定招收貧困特別是以殘疾人為主的勞動力來企業就業。目前企業有在職員工136人,其中殘疾人70人,佔56%。同時,他還十分關心殘疾人的生活,讓他們能安心,能脫貧致富,實現人幫人,企業再幫人。2015年,他決定更新理念,大膽實踐,創新扶貧模式,用自己的兩家企業擔保與縣精準扶貧領導小組簽定協議,承擔起今年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48萬人中3452名之中的1382名殘疾貧困人的脫貧攻堅任務,這是貧困人群中最難脫貧的貧困戶,也是脫貧攻堅戰中最難脫貧的硬骨頭,難中之難,重中之重。其做法是:公司通過與鄉鎮建檔立卡貧困戶簽定投資協議,通過「政府助保貸+公司+扶貧小額信貸+電商+貧困農戶」的「4+1」金融模式,實現「四增」目標,即「產業增效、貧困戶增收、銀行抗風險能力增強、脫貧增速」,強化利益鏈接。他首創了小額信貸股權分紅、工資轉股權、就業安置三種精準扶貧模式,共聯結貧困戶767人,現已取得了明顯成效。(一)通過小額信貸674萬元聯結568名貧困人口,小額信貸額為1至5萬元,按10%的股權分紅,保證所聯結的貧困戶年收入在3000至5000元不等,並在每季度末轉帳到各貧困戶銀行卡中,年底再按股權結算分紅;(二)通過工資轉股權方式聯結公司86名貧困員工,員工自願將年結餘工資入股,公司按入股金額年底進行分紅,使每個員工又能分到10%至13%的紅利,即2000至3000元不等;(三)通過就業安置方式現已安置113名貧困對象在企業工作,確保月工資均在2500元左右,年收入3至4萬元不等。通過以上扶貧措施,確保今年底有335名貧困戶脫貧。此外,在前三種扶貧模式基礎上,再打造「三個一」的扶貧模式,一是在今年底用1233.8萬元建立一條殘疾人精準扶貧生產線,除全部安置殘疾人就業外,還用其中49%的股權即868.04萬元為殘疾人投股,讓他們成為企業的主人。二是投資100萬元建一個殘疾人之家,以改善殘疾人無障礙設施,組織他們開展一些健康向上的活動,使他們能安心工作,無後顧之憂,使企業成為他們的溫馨之家。三是投資400萬元建一個殘疾人就業培訓基地,對他們實行扶貧先扶志,讓他們對人生有信心,做到自尊、自強、自立,明白只有就業上崗、工資轉股分紅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脫貧致富。每年免費為300人進行文化和技能知識的培訓,實行文化和技能扶貧,為他們就業上崗,提升本能,打下基礎。按他的說法是「報黨恩、惠民生、獻愛心、做好人,圓貧困人脫貧致富之夢」是我的終生夙願,再苦再累都值。員工們則說:」謝運良同志真是我們的救命恩人,是他使我們致富有了保障,生活有了著落,他是天下好人」。

三、心繫貧民,奉獻愛心,勇擔當

他創辦的吉興紙業,固定資產已達8000餘萬元,年產值逾1.5億元,年創利稅達1000多萬元。2014年,他響應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全民創業,創新發展的號召,又投資1.2億元興建了一家高端包裝印刷企業——湖南百捷利包裝印刷有限公司落戶宜章工業園區,現公司已成為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掛牌企業。這為企業進一步推進精準扶貧打贏攻堅戰,對更好優先安排建檔立卡殘疾貧困戶且有勞動能力者的就業,有力支持扶貧攻堅事業打下了堅實基礎。10多年來,他心繫貧困群體,愛心相助,無私奉獻,不計名利,先後為助殘助學、扶困助學、架橋修路、興修水利、改變辦學條件、萬企聯村等各項活動捐資300多萬元,惠及貧困地區人口2萬餘人,使1500多人脫貧致富,被群眾稱為「慈心愛人」,得到政府和廣大群眾的高度讚譽,多次被評為省、市先進個人。隨著黨中央、國務院對精準扶貧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攻堅戰的打響,他決定在取得現有成績基礎上,加大企業扶貧力度,做一名攻堅扶貧的排頭兵,奉獻愛心的堅定者,把企業做強做大。用自己兩家公司的前三種利益聯結模式,再建立與貧困戶共贏的利益聯結協議,來承擔起全縣另外更特困的1382名殘疾貧困戶的幫扶任務,讓最難脫貧的弱勢群體殘疾貧困戶脫貧致富。進而使縣內所有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得以就業,使他們有穩定的收入,走上脫貧致富之路,不負良知,勇於擔當,做一個講奉獻,勇於創新,有作為的實幹者。

江林 小鎮名醫46年如一日以患者為本

人物故事:

江林,湖南省瀏陽人,骨科名醫,46年如一日,全年無休,始終堅持在社港鎮骨傷科醫院臨床醫療一線。他不僅繼承發揚了祖傳醫技,更是用「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和高尚的品德修養,贏得了患者的信賴,百姓的尊敬。由於治療骨傷的醫術超群,江林醫生被患者們親切地稱為「骨傷神手」。

一、精研醫術,推陳出新

江林醫生出生於骨傷世家,其祖父、父親均為湘東地區極富盛名的骨傷醫生,家族流傳下一套獨具特色的「江氏正骨術」,以手法複位、小夾板固定、中藥內服外敷為特長。江林從小受祖父、父親耳濡目染,對救死扶傷的醫術充滿興趣。1969年8月高中畢業后,因為當時沒機會參加聯考,他便開始正式跟隨父親學醫。他勤學苦練、用心鑽研,將祖先積累的寶貴經驗全部消化吸收,在骨傷臨床實際治療中名聲漸起。但是,他並不滿足於此,為了學習系統的中醫理論和中西醫結合理論,江林先後在湖南中醫學院、湖南醫科大學、北京前進大學進修,著有《易誤診的兒童肱骨遠端全骺分離》、《閉合複位經皮牽引治療兒童肱骨髁上骨折》等論文。

江林醫生不僅繼承了祖輩的正骨傳統療法,還集合自身多年進修和臨床經驗,他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完整中醫理論。根據人體氣血精液分佈狀況來辯證施治,他認為「人是一個有機整體,在治療時應該綜合考慮患者身體機能的平衡」。

岳陽市平江縣老人吳愛華,被子女送來找江林看診時,除了骨折癥狀,手腳也在不停顫抖。江林醫生察看了吳愛華的舌苔脈象,診斷其氣陰不足。給她做了手法複位之後,江林醫生另外開具了滋陰的四物湯為其調理。一個月後,老人的子女送來錦旗,「江林醫生不僅治好了老母親的骨傷,還治好了她手腳顫抖的老毛病,太神奇了!」

患者蘇水先,岳陽市湘陰縣人。因車禍導致右脛腓骨中上段粉碎性開放性骨折,骨肉剝離,在省級醫院進行了兩次植皮手術和一次皮瓣轉移手術。術后皮膚逐漸出現壞死,蘇水先拒絕再次進行植皮手術,經人介紹找到江林醫生。住院期間江林醫生每天觀察其病情,每天根據病情變化開具不同的藥方,通過祖傳膏藥和自己研究的中醫藥方,外敷內服,用了不到2個月時間,治癒了蘇水先的骨折,使其皮膚基本長好,肌肉重新恢復機能。像這樣一些看似神奇的的例子,在江林醫生手上發生的次數數不勝數。

「不拘泥於症,不拘泥於病」是江林醫生的診療觀念。他的複位手法快而准,對陳舊性骨折、脫位尤有一套,患者們常常說「還沒感覺到痛,骨頭就已經接上了」。在豐富的臨床實踐中,他根據骨折部位、骨折類型及解剖特點製作了上百種小夾板。他總結研發的治傷散、治傷藥液、活血散等藥物效果顯著,為骨傷患者減輕了許多痛苦,並均已獲得國家專利。在繼承祖傳療法的基礎上,江林醫生還創造發明了「牽引穿針法」、「竹弓牽引器」和中西醫結合的微創手術等治療方法。

二、愛崗敬業,患者至上

江林醫生獲獎無數,但他仍舊每天奔走在醫院的門診、病房和手術室間。每天五點多,大部分人都還在睡夢中時,江林醫生已經在住院部查房了。他仔細觀察病患傷情變化,詳細記錄,然後來到辦公室和同事們商量安排當天和第二天的手術。七點多回家吃完早飯,就急匆匆的往辦公室趕,因為此時他的辦公室外,患者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等待看診。中午短暫休息後下午繼續看門診或做手術,晚上接著查房。就這樣,從家到醫院兩點一線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年365天,他不厭其煩的來回趕著,趕白了頭,也趕彎了腰。

江林醫生的妻子張平權說,「他根本沒有周末,每天晚上回到家基本都在十點以後,真正的假期只有大年三十、初一、初二,三天。」她還埋怨說「兒子結婚時,他像平常一樣,大早趕到醫院坐診,到了中午就像其他客人一般,回到家吃了個飯,隨後又趕回醫院了。」她說年輕時的江林,喜歡拉京胡、唱京劇,後來因為太忙了,慢慢放棄了自己的愛好。江林醫生坦言,一家人沒有一起出去遊玩過,他說「不是不想,是沒有時間。出去玩一趟的時間可以幫助多少患者減輕痛苦重回健康。」他總認為,用他的時間換取患者乃至患者一家人的幸福,他是快樂的,是滿足的。

醫院職工吳厚寬在醫院工作近30年,每天目睹著江林醫生從家到醫院,從醫院到家兩點一線間無數次的往返,「除了參加重大學術會議和去外地大醫院幫忙做手術,他其餘時間全都用在了醫院裡。」吳厚寬經常陪著江醫生出差,「他每次辦完正事,就催我安排返程。江醫生去過很多城市,但是他真正看過那個城市市容市貌的怕是沒幾個」。有一次,吳寬厚送江林醫生去廣洲參加一個會議。早上7點鐘去病房時,江林醫生正好開完藥方,交待病人說,你白天吃這個葯,傍晚要複查后再開藥。隨後吳厚寬把江林醫生送上飛機,回醫院上班。傍晚時,病人家屬問他,「江醫生今晚不能回來了吧?」話還沒有說完,江林醫生已經走進了病房,話不多說就給病人檢查開藥,病人和家屬的眼眶頓時就濕潤了……

江林醫生今年63歲了,忙碌了一輩子,辛苦了一輩子,本是到了休息安享晚年的年紀。但患者們還很需要他,醫院經過向管理部門申請,江林醫生現在依然在醫院坐診,每天接待病患近80人,依然堅守在服務群眾的一線,過著「朝五晚九」的生活。有人曾這樣說過:「江林醫生每天早上查房、晚上查房,兩次查房就相當於坐了一個班,白天工作一個班,每天工作就成了兩個班,一年上班350天以上,就是工作700多個班。參加工作40多年,幹了80多年的事。」

三、杏林春暖,醫者仁心

摔傷膝蓋骨的江西萍鄉人辛水根說:「受傷之後,我家裡人想都沒想,連夜把我送到這裡。才花了7000多塊,住院一周就可以回家休息靜養了。」他說出了患者們認可江林醫生及其所在醫院團隊的兩個重要特徵,一是療效好,二是治療費用相對低廉。

江林醫生認為,「我們醫院在湘贛邊區,來看病的多是農村群眾。農村家庭攢點錢不容易,我們不能昧著良心賺錢。」為了使普通百姓看得起病,他堅持平價挂號,不設專家號。一般醫院骨傷病人住院率高達80%,骨折手術一塊鋼板有時就要上萬。作為醫院的業務帶頭人,江林醫生卻定下了三條鐵律:「能回家休養的,絕不安排住院;能手法閉合複位治療的,絕不開放手術治療;能用一般內固定的,絕不進行人工關節置換。」在他的帶領下,2015年,瀏陽市骨傷科醫院超過22萬的門診人數中,住院的僅為19317人次,占門診人數不到8.8%。手術治療的更是僅為17000人次,占門診人數的7.7%。全年採用江氏正骨技術治療的骨折患者與西醫手術治療相比,共為患者節約了1億元以上的醫療費用。

對待病患,江林醫生總是態度親切和藹,為同事們樹立起一面鮮明的旗幟,營造出一種愉悅溫馨的醫患氛圍。瀏陽市骨傷科醫院副院長羅鵬說,「醫院門診雖然每天門庭若市,但很少有醫患衝突。」江林獲得過很多榮譽稱號,也收到過數不清的感謝信、錦旗,但他從來都不擺放出來。在他的辦公室里始終只掛著一幅 「大醫精誠,醫者以仁德為先」的字畫。這是他對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對後輩的要求。他說,「我總有一天會退休的,我的醫術只會傳給醫德好的人。」

自2002年起,江林醫生倡導全院職工與農村特困戶、五保老人、殘疾人開展心連心活動,發放醫療費用減免卡240張。醫院每年資助學生20名,助學金60多萬元,救濟困難戶資金10萬以上,修橋、修路捐款20萬以上,減免困難戶醫藥費15萬以上。江林以個人名義捐助扶貧款5萬餘元,教育專用款12.5萬元,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深得當地群眾讚揚和敬佩。

有人曾說過「能治好病,是合格的醫生,能花最少的錢治好病,才是好醫生」,江林就是這樣一位大醫精誠的好醫生。他在力求病人痊癒的前提下,儘可能讓病人花最少的錢,得到最好的治療。這對於普通患者來說,比什麼都來得實在,來得貼心。在病人的眼中,他無疑是個好醫生。同樣,在老百姓的嘴邊,也許只有「好人」一詞才能更貼切的表達他們心中對江林醫生的肯定與崇敬之情。

夏輝艷 社區工作者十餘年照顧多位患病親人 用行動踐行孝道

人物故事:

夏輝艷,東安縣白牙市鎮山子嶺社區工作人員,孝。先後榮獲湖南省「三湘敬老孝星」、東安縣「五好家庭」和「文明家庭」等榮譽。

一、愛崗敬業,無私奉獻

她自2003年考入社區工作以來就以滿腔的熱情和關愛奉獻給了社區居民。為了摸清轄區內的狀況,她利用每天中午時間逐戶走訪,記錄每家每戶的生活狀況、人口多少,特別是下崗失業人員、殘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都要詳細記載,同時繪製了轄區居民圖,建立了計劃生育家庭戶卡、居民家庭情況普查表等手冊,為網格化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她愛國守法,積極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熱情積極認真地完成好社區的每一項任務,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平時生活中,團結同事、關心同事,在工作中與同事積極配合具有很強的團隊合作精神,獲得了單位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好評。

二、孝敬父母,家庭和諧

1993年二人結婚時,家境十分貧寒,全家務農,上有年過半百的雙親,下有三個待嫁的妹妹,一家六口人擠在不足3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因為工作需要,蔣華平經常不在家,十天半個月也難得回來一趟,照顧家庭的重擔全部由夏輝艷來承擔。1994年她傾其所有外加借款蓋起了一棟新房,還帶頭在村裡打起了水井用上自來水。一家人和睦相處,日子雖然過得清苦,但也很是充實。周圍的鄰居、村民瞧見了,個個豎起大拇指誇讚:「這個媳婦真是好得沒話講,你們家真有福!」

「百善孝為先」。夫妻二人對待家裡老人更是體貼入微、敬愛有加。2005年,夏輝艷的母親得了腦中風,2007年癱瘓在床。為了能更好地照顧母親,在丈夫的大力支持下,她毅然將母親接到了自己家裡。那時,她已經到了社區居委會工作。社區居委會的工作既繁雜又羅嗦。一個女人,既要干好工作,又要照顧好家庭,已經很不容易了,何況還要照顧行動不便的老人。四年裡,為了照顧老母親,她幾乎沒出過遠門,也沒有娛樂活動。每天忙完工作便回家給母親清洗、做飯,遇到實在避不開的應酬,也會將飯菜提前打包好,儘早送回家中,保證老人家的三餐按時按量。平時,一有時間便陪母親說話、聊天,天氣好的時候背母親到外面曬太陽。認識她的人都知道,她對自己非常吝嗇,幾年都不買一件新衣,但為了母親卻從不省錢,看到超市有賣按摩洗腳盆的,考慮到母親的雙腿不便,冬天洗腳水容易冷,二話沒說便買了一個回來,每天幫母親洗腳按摩,幫助老人家活血通絡。為了母親起身方面,她還特意花兩千元錢從市裡買回了一張醫用床。都說「久病無孝子」,但她卻是四年如一日服侍母親,盡心儘力,直至母親去世。

2010年7月3日,公公因身體不適,去醫院檢查竟是因肺癌晚期。她夫妻倆先後陪同公公在縣人民醫院、地區人民醫院、湘雅附二醫院不斷進行治療。尤其是在湘雅附二醫院治療了18天後,專家和醫生將病情向她們家屬說,已經是到了肺癌晚期,該病有一定的傳染性,家屬要注意衛生消毒,該病目前無法治療,無更好的藥物和方法,請救護車護送回家。面對這殘酷的現實和打擊,回家后,她們夫妻不嫌棄,不離棄,也不甘心,一邊到民間去打聽找偏方,尋名醫,一邊儘力做好公公的精神安撫和臨終關懷,讓老人有尊嚴地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步,於2010年8月15日不幸去世。公公去世后,為不讓婆婆一人在農村老家過孤單日子,她把婆婆從農村老家接來共同生活。婆婆無事可做,要求做點家務事,她妥協,婆婆自願分管全家人一日三餐,每月定期給婆婆零用錢作娛樂費用。在婆媳之間,她把婆婆當親生母親孝敬。

三、勤儉持家,言傳身教

夏輝艷是單位的經費會計,對單位的每項開支都以節約不浪費為原則。在生活中,她勤儉持家,合理安排夫妻的工資開支,從不鋪張浪費。添置家居用品、穿衣吃飯上,他們夫妻從不和別人攀比,只求過得去就行,追求溫馨、簡單、平實的生活。「對上講孝道,對下講慈愛,對他人講奉獻,對自己講擔當」是她的人生準則。沉重的家庭負擔、繁忙的工作和生活,讓她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照顧兒子,但夫妻二人始終將對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經常與孩子溝通交流,經常教育孩子學會做人、感恩,健康快樂地成長。兒子從小就學會了照顧自己,幹家務活,完全沒有其他孩子的嬌氣。上學后認真刻苦,多次被評為「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團員」、「三好學生」。2014年他以650分的優異成績考入了武漢大學,並在大學期間年年獲得獎學金。

四、團結鄰里,熱愛公益

夏輝艷、蔣華平夫妻都有一顆善良、熱情的心,相信好人有好報。夏輝艷從2009年起每年義務獻血400CC,從未間斷。在她的影響下,小孩從2015年也開始義務獻血。每年寒暑假,夫妻都會帶上孩子去看望轄區內的孤寡老人,給她們送去水果和日常用品。遇到同事、鄰居有困難,夫妻都是熱情幫助,不遺餘力。

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動和教育了家人和鄰里。現在家人相敬如賓,鄰里和睦相處,疲憊時相互照顧,困難時相互鼓勵,快樂時相互分享。 孝敬父母,與丈夫相濡以沫,與姊妹相互扶持,用真誠的心去關懷身邊的人,她用實際行動感動了許多人,也成小區里的典範和榜樣。(完)

(資料圖片來自文明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