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0預算如何在2個月、23個城市搭建社群?

編者註:公關和運營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以【PR人】的總監社群為例,4W+總監群友,既可以通過運營讓社群產生商業價值,也可以直接向社群傳遞訊息形成傳播,如「喜馬拉雅」在16年12月就通過「社群冠名」的玩法,向數萬群友傳播「喜馬拉雅123知識節」的活動,就是一種傳播(文尾點擊「閱讀原文」可以查看這個社群案例傳播的操作),所以,對於高階的市場公關操盤手來說,大公關、大市場、大運營的視野更有利「術業的專攻」。我們也知道「乾貨」類的文章從來閱讀量都不高,但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篇文章我們還是願意向大家推薦

大家談的互聯網「社群」概念大家都很清楚:一群有相同價值觀、標籤的人聚在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前行,並由微信、QQ等社交工具作為連接的承載。

我們現在談的「社群運營」,更多的是指一個「降低獲客成本提高轉化率」的運營工具。

「社群運營」越來越重要,也是因為萬眾創業,流量的價格被眾多創業公司把推高了。所以現階段、「社群」作為有效降低獲客成本、提高轉化率的運營工具而越來越重視;特別是創業公司做冷啟動的「神兵利器」。

我的觀點是:

基於產品商業目的搭建的「社群」肯定都會死的,是有生命周期的。很多公司搭建「社群」只是一個階段性的運營策略,比如小米初期的「社群」運營策略,通過「米粉」只花費了極低的成本就把小米炒熱起來了;比如羅輯思維的「羅友會」,頂峰時更是「社群」的代名詞。而今安在哉?

「社群運營」它是不是當下最有效的運營工具,是由公司所處階段、產品形態、用戶場景、運營目的決定。切忌什麼都還沒想明白就開幹了,還定一大堆「用戶新增量、轉化率、復購率、活躍度、活動舉辦次數、朋友圈點贊數」的社群運營KPI;必須結合自己的商業閉環來設計頂層的社群運營體系,而非用戰術勤奮來掩飾自己的戰略懶惰。

所以,準備做「社群」的同學先思考一下:做社群的目的?用戶的痛點是什麼?不建社群是否可以解決用戶痛點?不建社群(資源置換)是否可以觸達到用戶?

好,如果你確定需要做社群了,那我接下來就講個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PS:最後再提醒一次:我們談的「社群運營」都是假「社群」,只是運營策略;「社群」的核心是「人」,就連待會講到的我搭建的社群運營體系已經相對完善了,脫離了「班代班委」,社群還是會死掉。

「運營深度精選」自2016年12月底建立以來,一直是零預算運營,由於搭建了活動→社群→內容的自生長系統,現在平均每天增長500+用戶。

經過2個多月的發展,目前搭建了國內最大的互聯網運營人社群,覆蓋全國23個核心城市、陪伴10W+運營人共同成長。

如何搭建自增長系統和0預算引爆活動增粉5W,我之前已經寫過很詳細的操作步驟,有興趣可以可以前往yunying2222的公眾號查找。

詳細到什麼程度?(已經有20幾個朋友向我反饋說見到類似的抄襲活動哈哈)

在這裡我只強調最重要的2點:用戶痛點、產品定位。

這也是回答很多人問的為什麼做運營深度精選?為什麼可以做成功?

用戶痛點:看完乾貨文章之後,當時覺得很有道理,但轉頭就忘了,日後需要做類似方案的時候還是兩手空空,從頭開始。

產品定位(初心):剖析運營案例、提供可復用的套路;在社群里共同成長、少走彎路,提高整個行業的效率。

於是就有了「運營深度精選」,企圖說是想提高一下行業的效率:如果共享了各類運營方案模板,其他同學想要做類似的運營活動,就不用從零開始了。

回看目前市面上主流社群的形態:

產品社群:產品冬粉和忠實用戶(小米、吃貨)

同好社群:追求身份認同、有身份優越感(羅友會)

資源社群:拓展人脈資源達到合作關係目的(PR人)

知識社群:關注自身成長型、看重社群持續乾貨輸出(混沌研習社、運營深度精選)

初階的「社群」形態都是作為連接人和人、人和信息的承載,當加入了「本地化」的屬性,商業價值才被瞬間拔高。這也是為什麼「運營深度精選」最開始就以城市建站切入,以「共同成長」的價值觀、吸引了10w+運營人加入,搭建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高粘性本地學習社群。

如何搭建社群金字塔成長體系?

「運營深度精選」社群屬於知識社群,用戶能否在這個社群獲得他所需要的知識、有所成長?是社群運營的核心,所以設計社群用戶的金字塔成長體系必須圍繞用戶需求,難度在於對用戶心理的把握和運用:用戶驅動、榮譽感、參與感、儀式感等。

1)構成金字塔底層基礎是全體社群成員,通過「競選」機制篩選出社群的負責人「班代」。

先在班級發起投票,對比較活躍並且獲得社群成員擁護的高票得主重點觀察溝通,選出價值觀和興趣一致的同學擔任班代,並由他們親自組建班委成員

然後把群主轉讓給班代,幫助班代在群內樹立權威地位,同時也把責任落實到具體個人

再由班代從社群成員中選出核心的活躍用戶來一起運營班級

最後當班代把班級社群運營得足夠優秀(社群成員歸屬感、價值觀認同、粘性),以及培養出可以接任的班代,可以向上挑戰更高階的玩法

同時於用戶基礎在持續擴大、每周會新建立幾個城市社群,優秀的班委也可以直接晉陞擔任新班級的班代,運營出自己的特色班級社群。

PS:

城市負責人職能:負責城市站所有班級的運營管理統籌,當地線下活動資源合作。

企業服務組職能:承接完成商業化任務,服務合作企業。

小組負責人職能:構成運營深度精選社群的生態體系(文末會詳細說明各小組職能)

2)晉陞機制的設計得太過簡單和嚴苛都會給未來挖坑,對人的篩選、最重要的還是依靠「價值觀」的匹配。所以成長路徑設計出來了,初期的篩選還是需要人工從活躍的核心用戶中挖掘,一個一個聊(微信聊天、朋友圈查看、電話詳聊)。

除此之外,社群初建,如果是新手班代,還需要給出具體的指導運營手冊,方便班代快速步入正軌;以及後面也會提到,我們搭建了專門的「人事小組」對班代運營社群的套路進行指導,這也是衡量社群是否有商業價值的核心:「能否快速複製」。

這裡再次強調,「社群」的核心是人(價值觀)。我也是一直很感慨可以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有意義的事情,實在是太幸運了!

全家福:「有趣的靈魂終將相遇」

同時由於大家都是業餘在一起玩耍,避免不了由於正職工作的突發繁忙和興趣熱情的下降,所以也需要完善退出機制,不能虧待曾經付出過努力的同學們。

搭建完社群的運營體系之後,接下來就是需要完善細節的運營策略。

接著說一下,近2個月以來運營深度精選社群踩完好幾個坑、總結出來十招很有效的社群運營策略,這也是運營深度精選之所以能保持高活躍高粘性的組合拳秘密。

PS:同樣「劍」在不用的人手裡,威力是不一樣的,高手可以「摘花飛葉皆可傷人」,而生搬硬套的執行只會費力不討好的。成為一個優秀的運營:最重要的是用心(花足夠多的時間洞察用戶需求)和執行力(世上不缺套路,缺的是完美的細節執行)

1)最基礎最重要的社群定位:現在信息噪音這麼大,微信群都是屏蔽狀態,能在用戶心智中樹立你的群定位認知,明確用戶的使用場景,才能粘住用戶。

運營深度精選|365運營成長聯盟班規:

1、請大家修改好自己的備註:名字-公司or產品-崗位-所在區

2、群內不接受一切二維碼、優惠券投票砍價等廣告鏈接;推薦乾貨案例需帶上自己的思考及推薦語和同學們交流

為減少噪音讓工作分心

周一至周五:10:00-18:00,群內只交流運營相關問題

Ps:

提問最好說名:產品/項目背景、需求、目的等等,方便群內相關經驗童鞋討論建議。

其他時間段可交流同城約飯、約運動、約面基等生活勾搭話題。

「好的制度使壞人變好,壞的制度使好人變壞」,好的群規是告訴用戶可以做什麼/而不是不能做什麼,要告訴用戶哪些場景可以打開班級群?打開班級群有什麼好處?你能解決他什麼痛點?

2)打造小中心:運營深度精選非KOL型社群,所以很適合擁立無數個以班代/班委為中心的社群,增加話語權的好處是可以極大得提高內容/活動轉化率,增強社群壁壘;聚合后在全國的社群生態中「運營深度精選」也可以形成高的話語權和粘性。

3)簽到:作為常規提升產品日活的最有效運營手段,但放在微信群中、就會受到很大的質疑。

起初我也是認為「簽到」只是作為輔助檢驗我們的運營手段(讀書/話題討論/沙龍)是否成功(提升了群內有質量的活躍用戶),而不是強制用戶去被動活躍;後來發現,推行「簽到」的同時,也是一個塑造儀式感的過程:每天到群里來簽一下到、潛移默化會讓用戶有歸屬感。

但在推進「簽到」時,一定要調動起用戶的參與感、喚起大家的集體榮譽感(向群里同學炫耀本班簽到率和其他班相比拼,昨天的數據很高今天得更給力、凌晨搶第1名)、鼓勵用戶跟風心理,而且推廣的方式也得溫和的(見縫插針、插科打諢、定點定時)等等,

從而打造出社群的高活躍(用戶注意力),後期組織線下活動、付費嘗試的轉化率也提高了很多。

PS:有一個誤區是需要大家警惕:活躍社群的目的是為了什麼?用戶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單純得靠簽到只是一顆「七日必死丸」,必須有配套給用戶提供價值的運營體系,才能長久。

4)和用戶交朋友:私下添加社群用戶一對一深入了解,以朋友的心態在群里和大家一起成長,是貫穿整個社群運營的核心,也是後面實施第三梯隊策略的必要一環,沒有和用戶產生深度連接,包括前面的簽到等運營策略也是無法落地的。

5)線下沙龍:作為「城市社群」增加粘性、提升價值最有效的運營策略,見面了之後用戶之間的感情聯繫發酵的威力是超乎我們想象的。

6)淘汰機制:由於此次活動門檻不高,社群沒有明確的用戶分層,適當的淘汰機制(違規/潛水/營銷號/價值觀不符)有利於讓新建的「微信群」快速蛻變成「社群」。

7)同學分享會:是我們社群踐行「共同成長」理念的核心玩法,設計這個玩法,也是基於我個人經歷:之所以能在畢業一年內成長得那麼快,就是因為每完成一個項目后都會及時深度復盤,通過復盤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審視自己,再惡補對應缺少的書籍理論知識。這個玩法也是打通「社群」到「內容」的關鍵環節

①首先通過適當的獎勵來激勵社群同學報名

②建立起報名和審核機制,以及宣發標準流程

③同時每期分享會結束后也會植入引導

每位同學在自己所在的行業/崗位都有獨特的經驗和研究,比群里的其他人都專業,通過「內容組」的協助梳理復盤,加速進步,向外輸出內容樹立起自己的個人品牌。

8)用戶智囊團:由班代班委/核心用戶組成,各個班級的用戶提問若沒得到回應,班代會向上提交問題,跟蹤解決(輔助樹立用戶對社群定位認知)。

9)廣告紅包:做運營的都會有發鏈接的痛點,宜疏不宜堵。

10)用戶激勵體系:最後可以結合資源置換,引入一些同城的福利(課程/電影票/其他高質量沙龍/職場諮詢等服務),作為活躍用戶的獎勵

經典案例:

廣州2班的社群在春節后272人的死群,以「和用戶交朋友」為核心,通過簽到、線下沙龍這兩個連環策略把0活躍死群激活到47%簽到率。具體的執行細節可以前往yunying2222的公眾號,點擊查看「廣州2班班代|十六」的復盤鏈接。

此在再介紹一下社群運營工具:巧用機器人實現「數據化運營社群」

引入機器人一是設置關鍵詞自動回復、監督廣告鏈接輔助社群的健康運營,最重要的是對社群用戶的簽到、發言、發紅包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對用戶進行積分等級分層,設計激勵,定時清除無效用戶,促進社群健康得運轉

另外根據社群用戶的活躍發言趨勢圖,在9:00、21:00等時間段發布重要公告/活動等,提高社群運營效率

同時根據實時數據對比評估社群的運營狀態,發現數據異常時針對性設計優化方案

通過這一系列的運營策略:樹立「共同成長」核心價值觀,建立起以班代/班委為中心的社群,在用戶心智中明確社群定位,用戶對社群有歸屬感,最終形成社群自運轉的良性循環,進而產生的商業價值反哺整個社群生態體系。

四、如何設計社群商業化路徑?

最後談一下如何站在全局來設計社群的商業化閉環,這也是「運營深度精選」社群生態體系的底層支撐。

小組具體職責:

上海1班班代付茹負責內容小組,內容小組成員來搭建基於崗位的系統性內容(比如內容運營/活動運營/產品運營等一系列的內容&案例),目標在年底前陸續輸出以崗位&行業劃分的資料庫文檔。

廣州3班班代曉群負責商業化的產品設計(招聘/會員增值服務/周邊等)和對外資源置換合作談判,企業商業運營合作需求梳理對接。

上海2班班代蔣英負責人事組,負責對全國社群的班代培訓(社群運營、班委搭建),同學們對班級運營有問題的,可以直接一對一溝通探討解決方案。

湖北1班班代莫小墨負責課程小組,帶領小組設計優化每月系統課程/基於社群成員需求設計開發新的課程。

我則負責用戶增長小組,二次包裝課程組(每月課程/同學分享會)、內容組的「內容」來進行對外裂變宣傳,設計新的增長點、針對社群成員策劃有趣好玩的活動,目標在7月份之前做到50W用戶。

作為底層支撐的「人事小組」不斷得鞏固社群地基,「增長小組」需要「課程小組」的內容來源源不斷得吸納新的成員來壯大生態,「內容小組」給「課程小組」提供完善的知識體系架構,同時「課程小組」也反向生產了新的內容供養「內容小組」;另外「內容小組」的行業案例內容也給「商業小組」的談判合作提供專業背書,「商業小組」則將商業化合作訴求拆分和「課程小組」相結合。

每個小組獨立吸納成員,彼此之間并行協作,構成運營深度精選社群的大生態體系。

以上,「運營深度精選」社群的故事:「0預算通過2個半月時間在23個城市搭建出53個高活躍的運營人社群,陪伴10W運營人共同成長」。還在繼續。

很多剛入行的同學會糾結是做社群運營、還是活動運營、還是用戶運營、還是新媒體運營?這些都只是行走江湖的「武器」,萬劍歸宗,走到最後你會發現它們都是同屬於互聯網的一把「劍」。

這也是大家都越來越認同「+互聯網」、「互聯網是工具」的說法,就是指「互聯網之術」的行業區隔幾乎是沒有的,是可以套用在各個行業的。

PR人】高端市場公關社群只為群友提供免費招聘和求職服務(2017年已經持續第七期),定期還有免費的大咖分享乾貨(3月份是維也納酒店集團CMO楊斯羽先生的分享,4月6日是策劃出現象級H5「兩會邀你來群聊」未來應用CEO陳鴻先生的專題分享,5月份又是某知名企業的CMO級別的大咖分享)。

已經有4W+市場公關總監加入【PR人】高端市場公關社群,我們只邀請市場公關領域部門負責人及以上人士,符合條件者,加群請掃碼——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