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污名化的綜藝電影,還有救嗎?

文|韓飛

最近,一部叫做《歡樂好聲音》的電影正在影院熱映且口碑不俗。但是相信有不少人在剛看到這個片名時,和同相君一樣內心是拒絕的。因為這個奇葩的名字讓寫慣了綜藝節目分析的同相君直觀感覺:本片是最近因版權問題鬧得不可開交的《好聲音》的電影版,於是就潛意識將這部電影在心中打了叉。

而《歡樂好聲音》的觀眾在網上留言時,多數也會提一句「差點因片名像綜藝節目而錯過了它」。讓同相君覺得自己並不是個思想的異類。

無獨有偶,早在上月,投資2.5億元的影片《決戰食神》在元宵前夕上映。該片講述了廣州小廚神與來自法國米其林三星名廚大鬥法,兩位廚師由最初的冤家,後來變成惺惺相惜的好朋友,還一起參加全球美食之王大賽,爭奪冠軍的故事。

主演謝霆鋒此前運作的娛樂美食節目《十二道鋒味》聚了不少人氣,不管在節目還是明星個人的IP開發上已有較好的優勢。這次蹭著春節檔的最後一點熱度,陣容方面有內地影帝葛優和香港影帝黃秋生「雙黃蛋」加持,謝霆鋒、唐嫣、鄭容和、白冰、杜海濤、王太利等中韓影星+諧星主演,話題度頗豐。但影片至今累計票房1.18億元,回本無望。

相對影片的票房,筆者更關心這部電影的「身份歸屬」問題。縱使片方解釋說「與過去幾年同樣是綜藝節目衍生出的大電影不同,《決戰食神》是一個全新的故事,與《十二道鋒味》並沒有什麼聯繫」。但謝霆鋒的個人標籤,加上影片的美食題材元素,不由得讓人聯想到這是一部跟《十二道鋒味》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電影。以至於有影評人在評論時寫道「原來又是部綜藝電影」。

《決戰食神》海報

片方的急於開脫跟「綜藝電影」這些年積累下的惡口碑不無關係。

據相關人士透露,由東方衛視喜劇類節目《歡樂喜劇人》衍生打造的同名電影原本定檔大年初一,但隨後宣布撤出春節檔,調至3月24日。

影評人的冷眼、觀眾的誤解和片方的躊躇,都或明或暗指向同一個事實———只要與「綜藝」二字相關,這部電影天然就會失去一部分觀眾,似乎綜藝電影已成人人繞行的雷區

綜藝電影:一種被污名化的銀幕類型

綜藝電影又稱綜藝大電影,脫胎於當下火爆的電視綜藝節目,是一種以綜藝為形式或借用原版綜藝相關元素,以電影為傳播媒介的新類型電影,是綜藝節目的衍生品;就受眾上來講,一定意義上屬於冬粉電影。

由於當前綜藝節目市場真人秀節目的火爆,綜藝電影又以根據電視真人秀衍生的真人秀紀實電影為主要類型,因為此類型電影通常不設劇本,注重紀錄被攝主體的在規定情境下的真實反映,真實性與娛樂性兼具,它也因此被歸為紀錄電影的範疇。

熱播綜藝節目衍生大電影,其實質是一種基於產業鏈思維的跨屏生產行為,並不是一個新鮮事物。

早在2009年,湖南衛視和天娛傳媒就開始嘗試將收視率頗高的選秀節目《快樂男聲》搬上大銀幕。當時的做法是選用「快男」選秀節目的優勝者為演員,出演一部跟音樂選秀有關的故事片,名為《樂火男孩》。雖然《樂火男孩》的票房遭遇挫敗,依然阻擋不了綜藝節目前仆後繼登陸大銀幕的決心。

1.綜藝電影的兩種類型

當前綜藝節目衍生大電影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只保留原有節目陣容和某些核心元素,將衍生版電影當作故事片處理,即經過了「電影化」的改編過程。比如2013年上映的《好聲音之為你轉身》,《決戰食神》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歸位此類。

另一種是基於原有節目陣容和架構,做一期特別版綜藝節目放在大銀幕上放映,其敘事方式和審美體驗仍是電視化的,如《奔跑吧!兄弟》和《爸爸去哪兒》大電影。而種種案例印證,後者往往在取得高票房的可能性更大。

而後者這種在很多人看來「相當於把免費收看的電視節目搬到電影院播放還能大賣的綜藝電影」,的確是電影市場的「特產」。好萊塢雖然也有根據綜藝節目衍生出來的電影,但基本上都是講一個故事,而不是照搬節目。

《平民窟的百萬富翁》:

好萊塢範式的「綜藝電影」代表

2.綜藝電影的原罪

在一些對電影有著固定印象的人那裡,綜藝與電影有著根本性區別,就像進店裡去吃義大利面,端上的卻是速食麵,雖然也有食客表示好吃,但畢竟產品與名稱不符。

相對於一般電影,大多綜藝電影可謂「長相奇怪」:一方面,它成為電影市場一種新興的類型樣態,數量佔比較低,但大多單片票房不錯;另一方面它也是這兩年被罵得最慘的屏幕樣態。因此,綜藝電影成了電影市場的一個「怪胎」。

高票房的背後,是幾部綜藝電影的評分在豆瓣網上一路走低:2014年《爸爸去哪兒》是6.1,2015年《爸爸去哪兒2》是4.5,《爸爸的假期》是4.1,《奔跑吧!兄弟》是3.4,2016年《極限挑戰之皇家寶藏》是4.3。「越看越罵,越罵越看」,這種特色的怪異的觀看評價模式同樣適用於綜藝電影。觀眾和業內人士對「綜藝電影」的詬病,通常來自以下方面:

(1)綜藝電影「照搬電視節目」,往往也被學者和有關業內人士認為是「去電影化」的。電影市場分析專家蔣勇就表示:「綜藝電影最讓人詬病的是『去電影化』,完全具有電影性質的我並不反對…一方面很多錢會浪費在這上面,另一方面觀眾想看好片,將錢投在綜藝電影上出好片幾率其實很低」。

綜藝電影在很大程度上擯棄或者丟失了傳統電影的故事架構和電影化視聽語言,看起來更像是一檔在大銀幕上播放的綜藝節目。這種粗糙的照搬移植,讓很多人難以接受。

(2)「綜藝電影」的製作水平,一直備受批判。不論是《跑男》還是《爸爸去哪兒》、《極限挑戰之皇家寶藏》,劇情都相當薄弱,製作簡陋。不少業界人士曾吐槽,「5天拍成的綜藝電影,根本不能叫電影。」這種隨意和粗糙,令業界人唏噓不已,也給綜藝電影貼上了「low」的標籤。

(3)綜藝電影淪為「圈錢工具」,危害電影市場。綜藝電影種種「臨陣磨槍拍了6天就倉促上陣」、「沒有故事情節」「毫無製作水準」「直接將一期綜藝特別節目搬上大熒幕」的做法,都讓綜藝電影有賺快錢的嫌疑。

用馮小剛的話來講「綜藝電影是畸形的,畸形的地方就在於,它對於電影市場今後的發展沒有好處,大家都不投需要花時間和大量付出勞動的電影,都去搶那些投機的項目,這就不是在培育市場,甚至也不是在培育觀眾。」

馮小剛炮轟綜藝電影

靜觀綜藝電影:

仍是一種創新商業模式和屏幕樣態

暫且撇開外界的褒貶,我們需要以靜觀的態度、理性的視角,從綜藝電影的誕生和生產邏輯視角去重新審視和思考綜藝電影。在筆者看來,綜藝電影的實質是一種基於爆款電視IP的跨屏衍生行為。綜藝電影熱潮的商業邏輯背後,折射出得是資本試圖藉助「電視綜藝IP」實現利益最大化。

近些年來,電視綜藝節目尤其是真人秀節目持續火爆,形成一種重要的注意力經濟。不少資本和製片方基於產業鏈思維,順勢借用綜藝爆款節目打造衍生大電影版本,使品牌價值轉化為經濟效益。

這既是電視電影聯手互動,彼此成全的共贏的市場自覺行為,也是當下影視文化產業發展潮流中的一種必然現象。電視綜藝節目衍生綜藝電影,是一種基於產業鏈和品牌思維基礎上的跨媒介敘述策略,它不僅放大了IP原有的價值和影響力,更豐富了市場,實現受眾的跨媒介鏈接,從而實現經濟效益。

影視行業的這種生產創作現象,是一次勇敢的影視產業延伸的嘗試。筆者依然認為,一些作品最終折戟,或者「綜藝電影」本身被污名化,並不是這一商業模式和思路本身有問題。「一句話,商業模式是可行的,只是活兒太糙。」

綜藝電影未來:

內容與品質升級是關鍵

在藝術研究院賈磊磊教授看來,「電影最早從文學、戲劇中汲取養分,漸漸地,真實事件、漫畫、音樂、遊戲都被拿來改編。

若僅僅從潮流迭代、類型多樣化的角度來看,綜藝電影的生成有一定土壤。若以多線敘事、段落式表演的呈現方式來評判,綜藝電影又與一些賀歲片異曲同工」。但賀歲片有優質的代表,綜藝電影卻遍地哀鴻,根源在於「綜藝電影唯一的賣點是明星,看中的是冬粉經濟」。而放眼如今的電影市場,明星不缺,缺的是優質內容,這便很容導致觀眾在審美疲勞之後漸漸遠離。

2016年,綜藝電影熱度、票房持續下滑,市場不斷降溫,份額減少,《爸爸去哪兒》第三季節目錄製之初就明確放聲,沒有第三部電影。這一方面源於觀眾對於綜藝電影新鮮感不再,收看回歸理性;另一方面也因為「綜藝電影」這種類型本身被「污名化」。

綜藝電影未來還是要靠新的電視現象級節目轉化,從質量上做根本性提升,打造基於影院用戶大屏收看習慣的「真電影」,而不淪為觀眾眼裡的「電視綜藝節目的演延長版」、「圈錢工具」,不然當新鮮過去,觀眾的注意力也會迅速流失。

在未來發展中,熱門綜藝節目仍會傾向選擇打造綜藝電影作為實現IP衍生的重要一環,而這類影片往往也因為母品牌的背書作用具有更大的話題點和曝光度,因而也相對具有票房潛力。

《楚門的世界》:真人秀節目遇見電影

凡事不能一棒子打死,如今已經是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電影銀幕數達到41179塊,躍居全球第一。票房體量的不斷增大和影院、屏幕數量的擴張,理應吸納和包容更多元類型的屏幕形態作品。

因此,對於綜藝電影而言,我們仍應該抱有理性樂觀的態度。相信它會以一個更健康的姿態繼續出現在電影銀幕上,成為電影多元類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