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國研智庫新年論壇|樊會文:供需精準對接的智能生產方式是供給側改革基本方向

《發展觀察》訊(記者張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將發展供需精準對接的智能生產方式作為未來發展的基本方向。」2月18日,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樊會文在「國研智庫論壇·新年論壇2017」發言伊始強調。

樊會文說,供需不平衡的問題本質上是因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由於供給者和需求者互相不掌握信息、不了解對方情況,致使供需無法準確、及時、有效地對接,從而造成生產的短缺或過剩。「這是近一兩百年來始終存在的一對矛盾,並不是一個新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供需不平衡問題,要把重點放在如何實現供給者和需求者的信息對接上來。」

對此,在樊會文看來,目前採取的「三去一降一補」在短期內有效,但從長期來看,「產業升級之後仍舊會陷入一種不均衡的循環。」他說,過去信息很難獲取和精準判斷,但如今我們已有足夠好的技術條件去掌握信息,互聯網也消除了如信息壟斷等諸多信息不對稱問題。「因此,可以考慮利用互聯網和工業製造業的融合,來實現供給與需求的精準對接。」

樊會文表示,已有很多企業就此開始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嘗試,可大致歸納為三種路徑:

第一種路徑,發展基於互聯網的定製生產模式,實現供需的精準對接。通過互聯網生產直接獲取消費者訂單,集小單為大單,能夠在實現規模生產的同時,也滿足個性化需求。這種訂單式的生產方式在很多行業已經開始實踐,比如電器業、服裝業。這種既滿足個性化需求,又能實現個性化定製的生產方式,既沒有庫存,也不會過剩。

第二種路徑,發展基於物聯網的共享生產模式。共享經濟模式在我們身邊已經有很多案例,比如摩拜腳踏車、滴滴打車。共享的生產方式在工業領域也可以實踐。「生產設施、車間、工廠、物流和倉儲等都可以共享。通過物聯網我們可以找到哪個企業有生產能力,工廠接到訂單將不再需要自己去生產、去投資,利用現有的產能即可。」樊會文介紹,國內已有不少企業將過去的大規模生產線改編成小分隊,著手做眾設、眾創、眾籌、眾包。這就是通過共享的方式,降低投資、減少投資,進而提高效率。如今製造業面臨的最大困惑是,成本上升過快,包括資金成本、人員成本、原料成本上升都很快,造成企業無法負擔。但如果生產設施都是共享的,減少了投資,自然會提升利潤。這種通過提高效率來獲取利潤的集約化生產方式,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今後應該走的一條道路。

第三種路徑,發展基於軟體定義的產品升級模式。如今我們身邊使用的各種工業產品有著一種共性,即越來越智能化,工業產品里越來越多地嵌入晶元、嵌入軟體。而軟體的特性就是可以定義和不斷升級,這種升級打破了過去工業產品飽和的困惑。通過軟體定義的方法,讓產品進行不斷升級,促進消費者不斷購入新款產品,比如手機、智能門鎖等。通過產品版本的不斷升級和更新換代,更有效地控制和避免市場的長期飽和。

「互聯網的發展給我們的生產經營模式帶來了巨大變革,我們要利用這種生產方式的變革基因,去消除生產需求信息的不對稱,從而使其能夠精準、及時地對接。這種新型的生產方式,應當是今後供給側改革發展的基本方向。」樊會文總結道。

本公號內容版權歸屬發展出版社及發展觀察雜誌社,轉載務請註明出處(刊物名或本公號名)及原作者。

《發展觀察》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管、發展出版社主辦、發展觀察雜誌社編輯出版,是以發展為主線、以經濟為重點的綜合性半月刊,開設有戰略、宏觀、區域、世界、法治、社會、文化、前沿、產業、智庫論壇等欄目,具有較強的前瞻性、權威性、可讀性。《發展觀察》在學術理論界、各級黨政機關以及企業家階層擁有廣泛而穩固的讀者群,並被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重要機構和知網、維普資訊等權威資料庫列為核心期刊或來源期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