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獨家:陳憲教授關於中國新經濟建設的思考

陳憲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經濟學院執行院長

量子大學研究院院長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的要求。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國家級新區。

在改革開放近四十年的歷程中,黨中央、國務院在區域經濟層面,通過各種與改革、開放和發展有關的戰略性安排,從建立四個經濟特區開始,到設立國家級新區,再到建立若干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不斷拓展新空間、尋求新動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

陳憲參加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

圖片來自新華社)

時至今日,不難發現,國家區域經濟發展重大舉措的良苦用心:

一方面,通過深刻調整區域格局,以體現長遠發展構想的重大戰略,如雄安新區;

另一方面,通過整合業已積澱的各種市場資源,尤其是科技創新資源,推動具有全球競爭力、影響力的,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的城市群(或都市圈)的發展,如粵港澳大灣區。

大灣區概念

灣區是一個什麼概念?灣區現在是全球區域創新中心的代名詞,新經濟即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策源地、集聚地的代名詞。它是從一個或若干個增長極開始,從「點」到「帶」、到「片」而形成的。目前,被公認的這樣的灣區,是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和東京灣區。粵港澳灣區一經提出,就被稱為是全球的第四大灣區。

舊金山灣區

紐約灣區

東京灣區

對此,香港城市大學王緝憲教授做了這樣的解讀:大灣區是個OPP(Obligatory passage point ,強制通行點)。粵港澳大灣區不是有清晰邊界和政策內容的「帽子」,而是取代了「大珠三角」的一個「說法」。以字面解讀,粵港澳三個平級行政單元構造一個灣區,並以行政主導型體制的廣東牽頭。這不同於珠三角(不含港澳) 前面加個「大」字,因為大珠三角這個說法沒有明確的主導主體和行動者。

更重要的是,這次是以政府工作報告的形式出現和確認,體現國家層面的戰略考慮。就像「一帶一路」那個OPP一樣,行動者主體自動自覺地將自己的項目、規劃或者行動匯聚在大灣區,包括已有的行動方案,比如綠道規劃、水資源區域管理、港澳企業的國民待遇等。這的確可以化解目前不少本區域存在的問題,比如香港政府過於保守和缺少主動,又比如廣東省缺少非政府機構(NGO)對政府和市場行為的制衡。我們期待粵港澳大灣區在既有的一國兩制情況下演進出新局面。

粵港澳大灣區

為什麼科技創新、新經濟的集聚地都在海灣呢?科技創新、新經濟以精英人才、人力資本為本,所以,它具有強烈的集聚特徵。這裡的集聚以人才集聚為主要內容。科技創新的發現、發明,最終能否產業化,靠的是什麼?投資家的眼光,創業者和企業家的試錯。也就是說,新經濟最終是創業者和企業家試錯的結果。其人才集聚,主要是創業者、投資家和企業家的集聚,還有大量科技研發人才即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工人的集聚。這些人才對生活品質有較高的要求,大致包括氣候宜人、環境優美;多樣化需求的滿足,如教育、醫療和文化;生活和交通的便利性等。同時具備這些條件的地方,非灣區莫屬。

這樣的地方在美國尚為數不多,更何況。以深圳為例。它應該是一個最具潛力成為新經濟策源地的城市,但教育、醫療和文化仍然是其短板。與美國、德國和以色列新經濟的策源地相比,缺少能夠培養創業創新人才的大學,是深圳最大的差距。

滬杭甬大灣區打造

對比世界東京灣區、紐約灣區,滬杭甬地區更具有成為世界頂尖科技型灣區的潛力,必將會成為新經濟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此我認為在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的同時,應當將滬杭甬大灣區都市圈發展規劃提上議事日程。

與粵港澳大灣區大約包括十個左右城市一樣,滬杭甬大灣區,除了上海、杭州和寧波外,蘇州、舟山、無錫、嘉興、紹興、南通等城市,也在此範圍內。

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結果導向,就是上海成為乃至全球的新經濟策源地;上海金融中心的功能,類似於粵港澳的香港,將是滬杭甬灣區的核心優勢。

杭州將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互聯網+」創新創業中心,新一代智能化技術的信息產業在杭州已經並將繼續得到健康發展。寧波、舟山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寧波、蘇州、無錫和南通等城市都是製造業的重鎮,在產業轉型升級完成以後,都將成為先進位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的集聚地。

毋庸置疑,粵港澳大灣區的提出,與深圳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地的成功發展密切相關。我們從中可以得到什麼樣的啟示?深圳三十多年迅速發展的主要前提條件,是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大量移民湧入深圳。移民對於創業創新的渴求、激情,是毋庸置疑的。有人願意移民到這個地方,這個地方也能夠接納移民,就為創業創新生態圈帶來了主體,矽谷、硅溪都是如此,深圳也是如此。

這裡面告訴我們的經濟學道理很簡單,那就是,市場經濟的發展以要素自由流動為前提,其中以勞動和人力資本要素流動為首要。然而,理論和經驗都告訴我們,限制勞動和人力資本流動的障礙是最多的,也是最難以克服的。產業的集聚、新經濟的集聚,能夠帶來專業化、規模經濟、共享基礎設施和學習效應等積極影響,但關鍵要做到的,是人才集聚,尤其是創業創新人才集聚。這裡,既有市場機制規律的誘導,也有創業創新法則即「超理性動機」的作用。

所以,創業創新生態圈的關鍵要素,包括政府公共服務平台的綜合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新經濟的策源地,就是在一群創業創新主體與其他要素的交互下,在營造了一個創業創新生態圈的同時,發明了新技術,產生了新想法,並將它們產業化,進而擴散到世界的各個角落,進而推動經濟的持續增長。灣區或新經濟策源地的機制和可能的作用就是這樣產生的。

新經濟建設的建議

對於滬杭甬引申至全國其他城市群的新經濟建設,我的建議:

第一,進一步放寬各種人才的准入,讓一大批有創業創新激情的各方人才集聚,並使他們與區域的創業創新生態系統發生良性互動。同時,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加大教育投入,以區域性高校學府為依託培養創業創新型人才,吸引全國、全球優秀的年輕人到這裡接受教育,為區域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業創新人才。這應該各個區域型城市群新經濟形勢下建設的必經之路。

第二,讓創業者、投資家和企業家成為科技成果產業化的主體。由於上海科研的大院、大所,以及承擔科研任務的大學比較多,所以,經常討論產學研即科研成果轉化的問題。其實,這是一個偽問題,即沒有唯一正確答案的問題。因為,只要搞對了科技成果產業化的主體和機制,這就不是問題。產業化的主體就是創業者、投資家和企業家,主要是企業家。唯有他們,才能形成成果轉化的激勵機制和風險機制。

第三,對於像上海這種國有企業、外資企業佔比較高的城市,倡導像華為、海爾這些大企業所推動的內部創業創新,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正如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所說,你的繁文縟節,你的官僚程序越來越少,你的組織機構越來越扁平化,就越容易催生創造力。不光是初創企業需要這樣的特點,哪怕是那些大型的企業,也應該盡量實現這樣一種氛圍。

由此,我們就將不僅有創業創新的新增量,還將在存量中產生創業創新的新動能,進而驅動區域性城市群成為創業創新的熱土,加速產業轉型以及產業升級,使得我們更早的實現夢的偉大願景。

量子大學量見 ▏聽見,看見,遇見,一個為您提供海量音頻與視頻專欄的線上平台。 掃描下方二維碼,聆聽名家觀點

每天學習一點點

進步隨時看得見

◆ 如有合作需要,請後台聯繫小編(微信ID:liangzidaxue)。爭取做為萬千企業家提供交流與學習的平台,歡迎關注量子大學。

——6月好文閱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