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黃帝外經》內容精髓

中醫科學院門診部

為您的健康生活服務

本書運用陰陽五行的哲理,暢論了順逆、壽夭、臟腑、經絡、三才、四時、五運等,所有可能發生的天、地、人之間的互動情況及其造成的影響。《黃帝外經》和《黃帝內經》互為表裡,互相補充,共同形成了中醫的理論體系。她的問世,使內、外二經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一,《黃帝外經》首見於《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五,方技類之醫經中,惟不見錄經文。相關之書目為:黃帝外經三十九卷或三十七卷。另有扁鵲外經十二卷。又有白氏外經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等。

二,據梅自強先生《顛倒之術》謂:」此書(黃帝外經)一直失傳,至本世紀八十年初,始在天津發現明末或清初根據口耳相傳整理而成的精抄本。」傳述者(陳士鐸先生並)於每篇之末都加上了簡短的評價,並冠以《外經微言》之名。爾後,天津古籍出版社曾把它列為」中醫珍本叢書」影印1500本試銷,不意以不是岐伯時成書為由而被某些人說成是」偽書」,以致未能再版。」

又謂:「《外經》是以黃帝及雷公、風伯等二十三位大臣探討問難的方式寫成的,共九章八十一篇。《外經》的內容,有不少是可補《內經》之不足。(按:即仙道內丹、養生延命範圍)」

三,《黃帝外經》全篇,余固從未曾閱讀。數年前雖遍訪街坊各大書局而不獲,並亦曾委託世侄黃建偉先生在大陸探尋,仍終不克結果。

四,自古學仙者不可不學醫,學醫者亦不可不學仙。蓋仙醫同源,取其醫道相資,落實於身心性命之真確而已。故《黃帝外經》是否系偽經,己不是考據與爭辨的問題,而是它的正面意義與內涵。

五,吾人亟盼有朝一日,得能遂我心愿,展讀全文。懇望世之有珍藏《黃帝外經》者,何妨捐棄孤芳自賞之潔好,雅量將其公佈於世,以慰引頸蹺企之懸思耳!

緒論

第一卷
陰陽顛倒篇第一
順逆探原篇第二
回天生育篇第三
天人壽夭篇第四
命根養生篇第五
救母篇第六
紅鉛損益篇第七
初生微論篇第八
骨陰篇第九
第二卷
媾精受妊篇第十
社生篇第十一
天厭火衰篇第十二
經脈相行篇第十三
經脈終始篇第十四
經氣本標篇第十五
臟腑闡微篇第十六
考訂經脈篇第十七
包絡配腑篇第十八
第三卷
膽腑命名篇第十九
任督死生篇第二十
陰陽二蹯篇第二十一
奇恆篇第二十二
小絡篇第二十三
肺金篇第二十四
肝木篇第二十五
腎水篇第二十六
心火篇第二十七
第四卷
脾土篇第二十八
胃土篇第二十九
包絡火篇第三十
三焦火篇第三十一
膽木篇第三十二
膀胱水篇第三十三
大腸金篇第三十四
小腸火篇第三十五
命門真火篇第三十六
第五卷
命門經主篇第三十七
五行生剋篇第三十八
小心真主篇第三十九
水不克火篇第四十
三關升降篇第四十一
表微篇第四十二
呼吸篇第四十三
脈動篇第四十四
瞳子散大篇第四十五
第六卷
診原篇第四十六
精氣引血篇第四十七
天人一氣篇第四十八
地氣合人篇第四十九
三才並論篇第五十
五運六氣離合篇第五十一
六氣分門篇第五十二
六氣獨勝篇第五十三
三合篇第五十四
第七卷
四時六氣異同篇第五十五
司天在泉分合篇第五十六
從化篇第五十七
冬夏火熱篇第五十八
暑火二氣篇第五十九
陰陽上下篇第六十
營衛交重篇第六十一
五臟互根篇第六十二
八風固本篇第六十三
第八卷
八風命名篇第六十四
太乙篇第六十五
親陽親陰篇第六十六
異傳篇第六十七
傷寒知變篇第六十八
傷寒異同篇第六十九
風寒殊異篇第七十
黃帝外經淺釋
陰寒格陽篇第七十一
春溫似疫篇第七十二
第九卷
補瀉陰陽篇第七十三
善養篇第七十四
亡陽亡陰篇第七十五
晝夜輕重篇第七十六
解陽解陰篇第七十七
真假疑似篇第七十八
從逆窺源篇第七十九
移寒篇第八十
寒熱舒肝篇第八十一

陰陽顛倒篇

黃帝聞廣成子窈窈冥冥之旨,嘆廣成子之謂天矣。退而夜思,尚有未獲。遣鬼臾區問於岐伯天師曰:帝問至道於廣成子,廣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無思慮營營,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汝形,形乃長生。慎汝內,閉汝外,多知為敗。我為汝遂於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陽之原也。為汝入於窈冥之門矣,至彼至陰之原也。天地有官,陰陽有藏,慎守汝身,物將自壯。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身可以不老也。天師必知厥義,幸明晰之。岐伯稽首奏曰:大哉言乎,非吾聖帝安克聞至道哉。帝明知故問,豈欲傳旨於萬祀乎,何心之仁也!臣愚,何足知之。然仁聖明問,敢備述以聞。窈冥者,陰陽之謂也。昏默者,內外之詞也。視聽者,耳目之語也。至道無形而有形,有形而實無形。無形藏於有形之中,有形化於無形之內,始能形與神全,精與神合乎。鬼臾區曰:諾,雖然,師言微矣,未及其妙也。岐伯曰:乾坤之道,不外男女。男女之道,不外陰陽。陰陽之道,不外順逆。順則生,逆則死也。陰陽之原,即顛倒之術也。世人皆順生,不知順之有死;皆逆死,不知逆之有生,故未老先衰矣。廣成子之教示帝行顛倒之術也。鬼臾區贊曰:何言之神乎。雖然,請示其原。岐伯曰:顛倒之術,即探陰陽之原乎。窈冥之中有神也,昏默之中有神也,視聽之中有神也。探其原而守神,精不搖矣。探其原而保精,神不馳矣。精固神全,形安能敝乎。鬼臾區覆奏帝前。帝曰:俞哉,載之《外經》,傳示臣工,使共聞至道,同游於無極之野也。

陳士鐸曰:此篇帝問而天師答之,乃首篇之論也。問不止黃帝,而答止天師者,帝引天師之論也。帝非不知陰陽顛倒之術,明知故問,亦欲盡人皆知廣成子之教也。

(凌波按:陳士鐸受金丹訣,故能發揚此種至道,若在他人看來當然等於空談。惟受道者且能切實行於己身者,能語斯言。諸位學醫的同志,如果沒有學過仙,不管你醫經背得如何流利,總於此等道理不可能弄懂。於是知世上之事,有可書傳,有可口傳,有隻可心傳,於是不再拘於書本,進入無我境界,方可謂善讀書者。)

順逆探原篇

伯高太師問於岐伯曰:天師言顛倒之術,即探陰陽之原也,其旨奈何?岐伯不答,再問曰,唯唯三問。岐伯嘆曰:吾不敢隱矣。夫陰陽之原者,即生克之道也。顛倒之術者,即順逆之理也。知顛倒之術,即可知陰陽之原矣。伯高曰:陰陽不同也。天之陰陽,地之陰陽,人身之陰陽,男女之陰陽,何以探之哉?岐伯曰:知其原亦何異哉!伯高曰:請顯言其原。岐伯曰:五行順生不生,逆死不死。生而不生者,金生水而克水,水生木而克木;,木生火而克火,火生土而克土,土生金而克金,此害生於恩也。死而不死者,金克木而生木,木克土而生土,土克水而生水,水克火而生火,火克金而生金,此仁生於義也。夫五行之順相生而相剋,五行之逆不克而不生。逆之至者,順之至也。伯高曰:美哉言乎。然何以逆而順之也?岐伯曰:五行之順,得土而化。五行之逆,得土而神。土以合之,土以成之也。伯高曰:余知之矣。陰中有陽,殺之內以求生乎。陽中有陰,生之內以出死乎。余與帝同游干無極之野也。岐伯曰:逆而順之,必先順而逆之。絕欲而毋為邪所侵也,守神而毋為境所移也,練氣而毋為物所誘也,保精而毋為妖所耗也。服藥餌以生其津,慎吐納以添其液,慎勞逸以安其髓,節飲食以益其氣,其庶幾乎。伯高曰:天師教我以原者全矣。岐伯曰:未也,心死則身生,死心之道,即逆之之功也。心過死則身亦不生,生心之道又順之之功也。順而不順,始成逆而不逆乎。伯高曰:志之矣,敢志秘誨哉。

陳士鐸曰;伯高之問,亦有為之問也。順中求逆,逆處求順,亦死克之門也。今奈何求生於順乎。於順處求生,不若於逆處求生之為得也。(此一逆字,知者自知,迷者自迷,諸君自捫其心。知否?)

回天生育篇

雷公問曰:人生子嗣,天命也。豈盡非人事乎?岐伯曰:天命居半,人事居半也。雷公曰:天可回乎?岐伯曰:天不可回,人事則可盡也。雷公曰:請言人事。岐伯曰:男子不能生子者,病有九;女子不能生子者,病有十也。雷公曰:請晰言之。岐伯曰:男子九病者:精寒也,精薄也,氣餒也,痰盛也,精澀也,相火過旺也,精不能射也,氣鬱也,天厭也。女子十病者:胞胎寒也,脾胃冷也,帶脈急也,肝氣鬱也,痰氣盛也,相火旺也,腎水衰也,任督病也,膀胱氣化不行也,氣血虛而不能攝也。雷公曰:然則治之奈何?岐伯曰:精寒者,溫其火乎。精薄者,益其髓乎。氣餒者,壯其氣乎。痰盛者,消其涎乎。精澀者,順其水乎。火旺者,補其精乎。精不能射者,助其氣乎。氣鬱者,舒其氣乎。天厭者,增其勢乎,則男子無子而可以有子矣。不可徒益其相火也。胞胎冷者,溫其胞胎乎。脾胃冷者,暖其脾胃乎。帶脈急者,緩其帶脈乎。肝氣鬱者,開其肝氣乎。痰氣盛者,消其痰氣乎,相火旺者,平其相火乎。腎水衰者,滋其腎水乎。任督病者,理其任督乎。膀胱氣化不行者,助其腎氣以益膀胱乎。氣血不能攝胎者,益其氣血以攝胎乎,則女子無子而可以有子矣。不可徒治其胞胎也。雷公曰:天師之言,真回天之法也。然用天師法男女仍不生子奈何?岐伯曰:必夫婦德行交虧也。修德以宜男,豈虛語哉。

陳士鐸曰;男無子有九,女無子有十,似乎女多於男也。誰知男女皆一乎,知不一而一者,大約健其脾胃為主,脾胃健而腎亦健矣,何必分男女哉。

天人壽夭篇

伯高太師問岐伯曰:余聞形有緩急,氣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堅脆,皮有厚薄,可分壽天然乎?岐伯曰:人有形則有氣,有氣則有骨,有骨則有肉,有肉則有皮。形必與氣相合也,皮必與肉相稱也,氣血經絡必與形相配也,形充而皮膚緩者壽。形充而皮膚急者天。形充而脈堅大者,氣血之順也,順則壽。形充而脈小弱者,氣血之衰也,衰則危。形充而顴不起者,肉勝於骨也,骨大則壽,骨小則天。形充而大,肉(月囷)堅有分理者,皮勝於肉也,肉疏則天,肉堅則壽。形充而大肉無分理者,皮僅包乎肉也,肉厚壽,肉脆夭。此天生,人不可強也,故見則定人壽夭,即可測人生死矣。少師問曰:誠若師言,人之壽天天定之矣,無豫於人乎?岐伯曰:壽夭定於天,挽回天命者人也。壽夭聽於天;戕賊其形骸,瀉泄其精髓,耗散其氣血,不必至天數而先天者,天不任咎也。少師曰:天可回乎?岐伯曰:天不可回,而天可節也。節天之有餘,補人之不足,不亦善全其天命乎。伯高太師聞之曰:岐天師真善言天也。世人賊夭之不足,烏能留人之有餘哉。少師曰:伯高非知在人之天者乎。在天之夭,難回也。在人之夭,易延也。吾亦修吾之天,以全天命乎。

陳遠公曰:天之天難延,人之天易延。亦訓世延人之夭也。伯高之論,因天師之教而推廣之,不可輕天師而重伯高也。

命根養生篇

伯高太師復問岐伯曰:養生之道,可得聞乎?岐伯曰:愚何足以知之。伯高再問,岐伯曰,人生天地之中,不能與天地並久者,不體天地之道也。天錫人以長生之命,地錫人以長生之根。天地錫人以命根者,父母子之也。合父母之精,以生人之身,則精即人之命根也。魂魄藏於精之中,魂屬陽,魄屬陰,魂趨生,魄趨死。夫魂魄皆神也。凡人皆有神,內存則生,外游則死。魂最善游,由於心之不寂也。

廣成子謂:抱神以靜者,正抱心而同寂也。伯高曰:夫精者,非腎中之水乎?水性主動,心之不寂者,不由於腎之不靜乎?岐伯曰:腎水之中,有真火在焉。水欲下而火欲升,此精之所以不靜也。精一動而心搖搖矣。然而制精之不動,仍在心之寂也。伯高曰:吾心寂矣,腎之精欲動奈何?岐伯曰:水火原相須也,無火則水不安,無水則火亦不安。制心而精動者,由於腎水之涸也。補先天之水以濟心,則精不動而心易寂矣。

陳遠公曰:精出於水,亦出於水中之火也。精動由於火動,火不動則精安能搖乎?!可見精動由於心動也,心動之極則水火俱動矣。

故安心為利精之法也。(此段亦精妙,可惜為誓所拘,不能盡泄)

救母篇

容成問於岐伯曰:天癸之水,男女皆有之,何以婦人經水謂之天癸乎?岐伯曰:天癸水,壬癸之水也。壬水屬陽,癸水屬陰,二水者先天之水也。男為陽,女為陰,故婦人經水以天癸名之。其實壬癸未嘗不合也。容成曰:男子之精,不以天癸名者,又何故歟?岐伯曰:精者,合水火名之。水中有火,始成其精。呼精而壬癸之義已包於內,故不以天癸名之。容成曰:精與經同一水也,何必兩名之?岐伯曰:同中有異也。男之精,守而不溢;女之經,滿而必泄也。癸水者,海水也,上應月,下應潮,月有盈虧,潮有往來,女子之經水應之,故潮汐月有信,經水亦月有期也。以天癸名之,別其水為癸水,隨天運為轉移耳。容成曰:其色赤者何也?岐伯曰:男之精,陽中之陰也,其色白。女之經,陰中之陽也,其色赤。況流於任脈,通於血海,血與經合而成濁流矣。容成曰:男之精虧而不溢者,又何也?岐伯曰:女子陰有餘陽不足,故滿而必泄。男子陽有餘陰不足,故守而不溢也。容成曰:味咸者何也?岐伯曰:壬癸之水,海水也。海水味咸,故天癸之味應之。容成曰:女子二七經行,稚女不行經何也?岐伯曰:女未二七則任沖未盛,陰氣未動,女猶純陽也,故不行經耳。容成曰:女過二七,不行經而懷孕者,又何也?岐伯曰:女之變者也,名為暗經,非無經也。無不足,無有餘,乃女中最貴者。終身不字,行調息之功,必長生也。容成問曰:婦女經水,上應月,下應潮,宜月無愆期矣。何以有至有不至乎?岐伯曰:人事之乖違也。天癸之水,生於先天,亦長於後天也。婦女縱慾傷任督之脈,則經水不應月矣。懷抱憂鬱以傷肝膽,則經水閉而不流矣。容成曰:其故何也?岐伯曰:人非水火不生,火乃腎中之真火,水乃腎中之真水也。水火盛則經盛,水火衰則經衰。任督脈通於腎,傷任督未有不傷腎者。交接時,縱慾泄精,精傷任督之脈亦傷矣。任督脈傷,不能行其氣於腰臍,則帶脈亦傷,經水有至有不至矣。夫經水者,火中之水也。水衰不能制火,則火炎水降,經水必先期至矣。火衰不能生水,則水寒火冷,經水必後期至矣。經水之愆期,因水火之盛衰也。容成曰:肝膽傷而經閉者,謂何?岐伯曰:肝藏血者也,然又最喜疏泄。膽與肝為表裡也,膽木氣鬱,肝木之氣亦郁矣。木郁不達,任沖血海皆抑塞不通,久則血枯矣。容成曰:木郁何以使水之閉也?岐伯曰:心腎無咎不交者也。心腎之交接,責在胞胎,亦責在肝膽也。肝膽氣鬱,胞胎上交肝膽,不上交於心,則腎之氣亦不交於心矣。心腎之氣不交,各臟腑之氣抑塞不通,肝克脾,膽克胃,脾胃受克,失其生化之司,何能資於心腎乎?水火未濟,肝膽之氣愈郁矣。肝膽久郁,反現假旺之象,外若盛內實虛。腎因子虛轉去相濟涸水,而鬱火焚之,木安有餘波以下泄乎?此木郁所以水閉也。鬼臾區間曰:氣鬱則血閉,血即經乎?岐伯曰:經水,非血也。鬼臾區曰:經水非血,何以血閉而經即斷乎?岐伯曰:經水者,天一之水也,出於腎經,故以經水名之。鬼臾區曰:水出於腎,色宜白矣,何赤乎?岐伯曰:經水者,至陰之精,有至陽之氣存焉,故色赤耳,非色赤即血也。鬼臾區曰:人之腎有補無瀉,安有餘血乎?岐伯曰:經水者,腎氣所化,非腎精所泄也。女子腎氣有餘,故變化無窮耳。鬼臾區曰:氣能化血,各經之血不從之而泄乎?岐伯曰:腎化為經,經化為血,各經氣血無不隨之而各化矣。是以腎氣通則血通,腎氣閉則血閉也。鬼臾區曰:然則氣閉宜責在腎矣,何以心肝脾之氣鬱而經亦閉也?岐伯曰:腎水之生,不由於三經。腎水之化,實關於三經也。鬼臾區曰:何也?岐伯曰:腎不通肝之氣,則腎氣不能開。腎不交心之氣,則腎氣不能上。腎不取脾之氣,則腎氣不能成。蓋交相合而交相化也。苟一經氣鬱,氣即不入於腎,而腎氣即閉矣。況三經同郁,腎無所資,何能化氣而成經乎?是以經閉者,乃腎氣之郁,非止肝血之枯也。倘徒補其血,則郁不宣反生火矣。徒散其瘀,則氣益微反耗精矣。非惟無益,而轉害之也。鬼臾區曰:大哉言乎!請勒之金石,以救萬世之母乎。

(大哉,觀上言句句入里,再結合倪醫師的文章,當可再無疑惑。)

陳遠公曰:一篇救母之文,真有益於母者也。講天癸無餘義,由於講水火無餘義也。水火之不通,半成於人氣之郁。解郁之法,在於通肝膽也,肝膽通則血何閉哉!

正不必又去益腎也。誰知肝膽不郁而腎受益乎,郁之害亦大矣。

(凌波按:天癸之義大抵相當於「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一,一就是無極,無極而太極,太極就是有對立統一。中華哲學較諸老馬之學為高即在此處。說遠了,再說醫道,天癸相當於腦垂體的內分泌物質。由腦而帶動全身,可謂無極而太極,此不過讓初學有所把握,說到底還是有所區別)

容成問曰:方士采紅鉛接命,可為訓乎?岐天師曰:慎欲者采之,服食延壽;縱慾者釆之,服食喪軀。容成曰:人能慎欲,命自可延,何藉紅鉛乎?岐伯曰:紅鉛延景丹也。容成曰:紅鉛者,天癸水也。雖包陰陽之水火,溢滿於外則水火之氣盡消矣,何以接命乎?岐伯曰:公之言,論天癸則可,非論首經之紅鉛也。經水甫出戶輒色變,獨首經之色不遽變者,全其陰陽之氣也。男子陽在外,陰在內;女子陰在外,陽在內。首經者,坎中之陽也。以坎中之陽補離中之陰,益乎不益乎。獨補男有益,補女有損。補男者,陽以濟陰也;補女者,陽以亢陽也。容成曰:善。

陳遠公曰:紅鉛何益於人,講無益而成有益者,辨其既濟之理也。誰謂方士非恃之以接命哉。(大抵不懂行的人說到紅鉛無不說其無用,痛罵方士誤人。其實世上之事有真必有假落入後天,本是有兩極的。方法是死的,全在人之運用。紅鉛之友人房中術亦是如此。)

初生微論篇

容成問曰:人之初生,目不能睹,口不能餐,足不能履,舌不能語,三月而後見,八月而後食,期歲而後行,三年而後言,其故何也?岐伯曰:人之初生,兩腎水火未旺也。三月而火乃盛,故兩目有光也。八月而水乃充,故兩齦有力也。期歲則髓旺而臏生矣。三年則精長而囟合矣。男十六天癸通,女十四天癸化。容成曰:男以八為數,女以七為數,子知之矣。天師於二八、二七之前,《內經》何未言也?岐伯曰:《內經》首論天癸者,嘆天癸難生易喪也。男必至十六而天癸滿,年末十六皆未滿之日也。女必至十四而天癸盈,年未十四皆未滿之日也。既滿既盈,又隨年俱耗,示人宜守此天癸也。容成曰:男八八之後猶存,女七七之後仍在,似乎天癸之未盡也。天師何以七七、八八之後不再言之歟?岐伯曰:予淪常數耳,常之數可定,變之數不可定也。予所以論常不論變耳。

陳遠公曰:人生以天癸為主,有則生,無則死也。常變之說,惜此天癸也。二七、二八之論,亦可言而言之,非不可言而不言也。

骨陰篇

鳥師問於岐伯曰:嬰兒初生,無膝蓋骨,何也?岐伯曰:嬰兒初生,不止無膝蓋骨也,囟骨、耳後完骨皆無之。鳥師曰:何故也?岐伯曰:陰氣不足也。陰氣者,真陰之氣也。嬰兒純陽無陰,食母乳而陰乃生,陰生而囟骨,耳後完骨、膝蓋骨生矣。生則兒壽,不生則天。鳥師曰:其不生何也?岐伯曰:三骨屬陰,得陰則生,然亦必陽旺而長也。嬰兒陽氣不足,食母乳而三骨不生,其先天之陽氣虧也。陽氣先漓,先天已居於缺陷,食母之乳補後天而無餘,此三骨之所以不生也。三骨不生又焉能延齡乎!

鳥師曰:三骨缺一,亦能生乎?岐伯曰:缺一則不全乎其人矣。鳥師曰:請悉言之。岐伯曰:囟門不合則腦髓空也;完骨不長則腎宮虛也;膝蓋不生則雙足軟也。腦髓空則風易入矣;腎宮虛則聽失聰矣;雙足軟則顛仆多矣。鳥師曰:吾見三骨不全亦有延齡者,又何故歟?岐伯曰:三者之中,惟耳無完骨者亦有延齡,然而疾病不能無也。若囟門不合、膝蓋不生,吾未見有生者。蓋孤陽無陰也。

陳遠公曰:孤陽無陰,人則不生,則陰為陽之天也。無陰者,無陽也。陽生於陰之中,陰長於陽之外,有三骨者,得陰陽之全也。(學者於此段不必盡信,得其理,忘其詞,斯為善學。)

媾精受妊篇

雷公問曰:男女媾精而受妊者,何也?岐伯曰:腎為作強之官,故受妊而生人也。雷公曰:作強而何以生人也?岐伯曰:生人者,即腎之技巧也。雷公曰:技巧屬腎之水乎,火乎?岐伯曰:水火無技巧也。雷公曰:離水火又何以出技巧乎?岐伯曰:技巧成於水火之氣也。雷公曰:同是水火之氣,何生人有男女之別乎?岐伯曰:水火氣弱則生女,水火氣強則生男。雷公曰:古云:女先泄精則成男,男先泄精則成女。今曰:水火氣弱則生女,水火氣強則生男。何也?岐伯曰:男女俱有水火之氣也,氣同至則技巧出焉,一有先後不成胎矣。男泄精,女泄氣,女子泄精則氣脫矣,男子泄氣則精脫矣,烏能成胎?!雷公曰:女不泄精,男不泄氣,何以受妊乎?岐伯曰:女氣中有精,男精中有氣,女泄氣而交男子之精,男泄精而合女子之氣,此技巧之所以出也。雷公曰:所生男女,有強有弱,自分於父母之氣矣。但有清濁壽夭之異,何也?岐伯曰:氣清則清,氣濁則濁,氣長則壽,氣促則夭。

皆本子父母之氣也。雷公曰:生育本於腎中之氣,余已知之矣。但此氣也,豫於五臟七腑之氣乎?岐伯曰:五臟七腑之氣,一經不至皆不成胎。雷公曰:媾精者,動腎中之氣也。與五臟七腑何豫乎?岐伯曰:腎藏精,亦藏氣。藏精者,藏五臟七腑之精也。藏氣者,藏五臟七腑之氣也。藏則俱藏,泄則俱泄。雷公曰:泄氣者,亦泄血乎?岐伯曰:精即血也。氣無形?血有形,無形化有形,有形不能化無形也。雷公曰:精非有形乎?岐伯曰:精雖有形,而精中之氣正無形也。無形隱於有形,故能靜能動。動則化耳,化則技巧出矣。雷公曰:微哉言乎,請傳之奕祀,以彰化育焉。

陳士鐸曰:男女不媾精,斷不成胎。胎成於水火之氣,此氣即男女之氣也。氣藏於精中,精雖有形而實無形也。形非氣乎,故成胎即成氣之謂。

(此段最要緊處為有形不能化無形,故有形之精欲化為無形之炁,不亦惑乎?學南派栽接之法,於此段正宜反覆閱讀)

社生篇

少師問曰:人生而白頭,何也?岐伯曰:社日生人,皮毛皆、白,非止髩發之白也。少師曰:何故乎?岐伯曰:社日者,金日也。皮毛須髩皆白者,得金之氣也。少師曰:社日非金也,天師謂之金日,此余之未明也。岐伯曰:社本土也,氣屬金,社日生人犯金之氣。金氣者,殺氣也。少師曰:人犯殺氣,宜天矣,何又長年乎?岐伯曰:金中有土,土乃生氣也。人肺屬金,皮毛亦屬金,金之殺氣得土則生,逢金則斗。社之金氣伐人皮毛,不入人臟腑,故得長年耳。少師曰:社日生人皮毛髩發不盡白者,又何故歟?岐伯曰:生時不同也。少師曰:何時乎?岐伯曰:非己午時,必辰戌丑未時也。少師曰:己午火也,火能制金之氣,宜矣。辰戌丑未土也,不助金之氣乎?岐伯曰:社本土也,喜生惡泄,得土則生,生則不克矣。少師曰:同是日也,何社日之凶如是乎?岐伯曰:歲月日時俱有神司之,社日之神與人最親,其性最喜潔也,生產則穢矣。兩氣相感,兒身受之,非其煞之暴也。少師曰:人生有記,赤如朱,青如靛,黑如鍋,白如雪,終身不散,何也?豈亦社日之故乎?岐伯曰:父母交媾,偶犯游神,為神所指,志父母之』過也。少師曰:色不同者,何歟?岐伯曰:隨神之氣異也。少師曰:記無黃色者,何也?岐伯曰:黃乃正色,人犯正神,不相校也,故亦不相指,不相指,故罔所記耳。

陳遠公曰:社日生人,說來有源有委,非孟浪成文者可比。

容成問曰:世有天生男子音聲如女子,外勢如嬰兒,此何故歟?岐伯曰:天厭之也。容成曰:天何以厭之乎?岐伯曰:天地有缺陷,安得人盡皆全乎?容成曰:天未嘗厭人,奈何以天厭名之。岐伯曰:天不厭而人必厭也,天人一道,人厭即天厭矣。容成曰:人何不幸成天厭也了岐伯曰:父母之咎也。人道交感,先火動而後水濟之,火盛者生子必強,火衰者生子必弱,水盛者生子必肥,水衰者生子必瘦。天厭之人,乃先天之火微也。容成曰:水火衰盛分強弱肥瘦,宜也,不宜外陽之細小。岐伯曰:腎中之火,先天之火,無形之火也。腎中之水,先天之水,無形之水也。火得水而生,水得火而長,言腎內之陰陽也。水長火,則水為火之母;火生水,則火為水之母也。人得水火之氣以生身,則水火即人之父母也。天下有形不能生無形也,無形實生有形。外陽之生,實內陽之長也。內陽旺而外陽必伸,內陽旺者得火氣之全也。內陽衰矣,外陽亦何得壯大哉?容成曰:火既不全,何以生身乎?岐伯曰:孤陰不生,孤陽不長。天厭之人,但火不全耳,未嘗無陰陽也;偏於火者,陽有餘而陰不足,偏於水者,陰有餘而陽不足也。陽既不足,即不能生厥陰之宗筋,此外陽之所以屈而不伸也,毋論剛大矣。容成曰:善。

陳遠公曰:外陽之大小,視水火之偏全,不視陰陽之有無耳。說來可聽。

雷公問曰:帝問脈行之逆順若何,余無以奏也。願天師明教以聞。岐伯曰:十二經脈有自上行下者,有自下行上者,各不同也。雷公曰:請悉言之。岐伯曰:手之三陰從臟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此上下相行之數也。雷公曰:尚未明也。岐伯曰:手之三陰:太陰肺,少陰心,厥陰包絡也。手太陰從中府走大指之少商,手少陰從極泉走小指之少沖,手厥陰從天池走中指之中沖。皆從臟走手也。手之三陽:陽明大腸,太陽小腸,少陽三焦也。手陽明從次指商陽走頭之迎香,手太陰從小指少澤走頭之聽宮,手少陽從四指關沖走頭之絲竹空,皆從手走頭也。足之三陽:太陽膀胱,陽明胃,少陽膽也。足太陽從頭睛明走足小指之至陰,足陽明從頭頭維走足次指之厲兌,足少陽從頭前關走四指之竅陰,皆從頭走足也。足之三陰;太陰脾,少陰腎,厥陰肝也。足太陰從足大指內側隱白走腹之大包,足少陰從足心湧泉走腹之俞府,足厥陰從足大指外側大敦走腹之期門,皆從足走腹也。雷公曰:逆順若何?岐伯曰:手之陰經,走手為順,走臟為逆也;手之陽經,走頭為順,走手為逆也;足之陰經,走腹為順,走足為逆也;足之陽經,走足為順,走頭為逆也。雷公曰:足之三陰,皆走於腹,獨少陰之脈下行,何也?豈少陰經易逆難順乎?岐伯曰:不然,天沖脈者,五藏六腑之海也。五藏六腑皆稟焉。其上者,出於頏顙,滲諸陽,灌諸精,下注少陰之大絡,出於氣沖,循陰陽內廉入胭中,伏行(骨行)骨內,下至內踝之後,屬而別其下者,並由少陰經滲三陰,其在前者,伏行出跗屬下,循跗入大指間,滲諸絡而溫肌肉,故別絡邪結則跗上脈不動,不動則厥,厥則足寒矣。此足少陰之脈少異於三陰而走腹則一也。雷公曰:其少異於三陰者為何?岐伯曰:少陰腎經中藏水火,不可不曲折以行,其脈不若肝脾之可直行於腹也。雷公曰:其走腹則一者何?岐伯曰:腎之性喜逆行,故由下而上,蓋以逆為順也。雷公曰;逆行宜病矣。岐伯曰:逆而順故不病,若順走是違其性矣,反生病也。雷公曰:當盡奏之,岐伯曰:帝問何以明之?公奏曰:以言導之,切而驗之,其髁必動。乃可以驗逆順之行也。雷公曰:謹奉教以聞。

陳遠公曰:十二經脈有走手、走足、走頭、走腹之異,各講得鑿鑿。其講順逆不同處,何人敢措一辭。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